-
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作【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2-21 经典句子 ℃ -
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作(第1段)
1、让保尔·萨特无疑是二十世纪法国思想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作为哲学家、思想家,他是战后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作为文学家,他针对“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提出了“介入文学”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介入了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社会活动家,他勇敢地站在受奴役、受压迫的人民一边,不倦不懈地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歧视及专制暴政。
2、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想,重在讨论人的主观性质,重视个人的行为选择。将文学与人学结合,是存在主义文学最鲜明的特征。总的来说,是“存在先于本质”,他认为人没有先验的性善或性恶,每个人只能根据不断选择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在动态行为中给自己下定义。第他认为世界荒谬,人生孤独;第他主张自由选择,不断选择;第自由和责任相联系,自由选择必须承担责任。
3、“说意识是对某物的意识,就是说意识必须把它自己作为对于某个它所不是的东西的展现产生出来,这个东西在意识展现它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4、我们痛苦,因为我们是自由的。
5、这种想法仍然到处可见,在狄德罗,伏尔泰甚至康德的学说中,都可以找到这种思想的存在。人具有人性,这种“人性”乃是人的概念,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发现得到,这也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这种普遍概念的一个个别的例子。在康德的思想中这种普遍性是如此的广泛,以致森林中的野人,即还处于原始状态中的人,以及布尔乔亚阶级的人都包括到这同样的定义中去,而且具有相同的基本性质。在这里又和上面一样,人的本质先于我们在经验中所遭逢到的历史存在。
6、“意识是这样一种存在,它的存在设定(posit)它的本质。与此相反,意识的对象的本质设定对象的存在……我们可以把海德格尔对于此在的定义应用于意识,即,意识是这样一种存在,它在它的存在中操心它的存在。不过,有必要这样来完善这个定义:意识是这样的存在,在它的存在涉及一种不同于它自身的存在的范围内,它操心自己的存在。”(萨特《存在与虚无》,三联书店,p21)
7、简·李|德朗的《物画论》&德朗年表
8、(法)让·保罗·萨特著
9、栏目策划:青猫小新斐济猫李二狗杨老鸭
10、现实的精华就是匮乏,一种普遍而永恒的欠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不够人们受用。食物不够,爱不够,正义不够,时间永远不够。
11、“作家向读者的自由发出召唤,让它来协同产生作品。”
12、最早听说萨特,是在高中的语文读本上,一篇名为《墙》的小说,使我对这个世界的荒诞以及啼笑皆非印象深刻。后来,上大学后对于萨特其人,及其存在主义听到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奇。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关于萨特的书并不多,其实就是整个跟文学沾得上边的书也不多,三楼可怜兮兮的排了几排,且多半磨损严重,面黄肌瘦,不敢乱翻.
13、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14、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15、我只是存在着,仅此而已,而且我觉得恶心。
16、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因为一个人是由他的行动来定义的。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萨特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
17、因此,基督教存在主义信奉者的生活目标是更接近上帝(LebutdelavieestainsideserapprocherdeDieu),并试图通过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来实现这个理想。
18、Responsabilité
19、比如,一个小偷在大街上正在偷钱包,我们要阻止他,首先就会喊到:不准你偷东西或类似揭露他“偷东西”这一行为的话语,如此,他就会意识到人们都会知道他在“偷东西”而不得不终止这一行为。
20、图源:parisselectbook.com
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作(第2段)
1、伊奈丝在狗咬狗的恶斗中点破:“咱们每个人都是其他两个人的刽子手。”三个鬼魂都无法忽视他人的存在,每一个鬼魂都因其他人的在场而感到自己被注视,被限制,这是人间恶化的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什么是地狱?人际关系间,无法摆脱的双向否定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导致的相互对峙、禁锢和折磨就是地狱。
2、图源:Amazon.com
3、战争及战争带来的巨大阴影,突出了“无常”,更让所有的“日常”、“正常”看起来如此苍白无力。人要如何梦想未来,当死亡随时会降临?甚至连思考、安排明年、下个月都会在心中刺激出荒唐之感。
4、我知道再也遇不到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人或事了。你知道,去爱人可不是小事,需要毅力、慷慨、不顾一切……在开始甚至还得跳过一道深渊。要是深思熟虑,我不会这么做。而现在,我知道,我永远不会再跳了。
5、萨特通过三个意识之间有排斥又有追求的尖锐冲突,表现了每个意识都企图征服他人意识的徒劳,说明生活群体中的任何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从而描写出一群唯我论者在与他人关系中必然发生的悲剧。这种逻辑思辨和形而上的理论色彩,使故事具有了普遍的哲理性。《禁闭》也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的观众,提供了深刻的借鉴和启示。
6、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上帝是否存在
7、《密室》。这部戏只有三个演员,同时自始至终同时在舞台上。大致情节是: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死后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需要其中另一个人,而每一个又都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最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戏剧中的台词“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萨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之一。
8、自在与自为的关系可以简单表述为,一方面,自为从自在那里“得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自在从自为那里获得它的意义和本质;脱离自在(抽象)的自为是虚无的,脱离自为的自在是荒谬的。
9、那就是记得萨特是受法国极其特殊的菁英教育成长的。每个社会都有其菁英教育,但除了法国之外,很难找到别的地方,菁英教育的核心是哲学。一直到今天,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仍然必考哲学。今年最新的大学入学哲学科考题,要求高中毕业生回答的,是“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或者就考卷上给的一段选文解释,那段选文,出自斯宾诺莎(荷兰哲学家)的《神学政治论》。
10、不由想起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中的一句话:“人最远走到自己的尽头,而旷野无垠。”这是不争的事实。与现实处境相比,我们大抵平凡如浩渺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如何自处?唯有自识、坦然,方得体味人生的音容笑貌。
11、其他相关著作(非法语):
12、贾科梅蒂|与乔治·夏尔波尼对话录
1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真正的哲学的教训,人们应当到源头那里、到古人那里去找寻,故而我倒是想尝试对我们传统里那些“自知之明”做一些思考,倒是总结出一点自识处境、坦然相待的意趣来——
14、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5、“不断的选择带来了一种深深的忧虑,很像是从悬崖往下看时的眩晕。它不是对坠崖的恐惧,而是对你不确定自己不会把自己扔下去的恐惧。你头晕目眩,想要抓住点儿什么来固定自己——但你不能保证自己能如此轻易地对抗伴随着自由而来的危险。克尔凯郭尔写道:‘忧虑是自由的眩晕。’在他和萨特看来,我们整个人生都处在悬崖峭壁的边缘。”
16、来和过去的哲学探究划清界线。
17、这三个人一到密室,就互相追逐、互相戒备、互相倾轧,因为密室电铃时好时坏,无法向外界求援,电灯不分昼夜地开着,从不会断电,分不清时间,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清清楚楚暴露在别人的眼里,没有隐私,而且鬼魂们没有眼皮,他们不需要睡觉,不能休息,任何行动无从隐蔽。受卑鄙欲望的驱使,他们像生前一样不肯安分守己,明枪暗箭,互相角逐,斗争地不可开交。每当其中两个人想勾结到一处,表示亲热的时候,第三个人就会用目光监视他们,跳出来挑拨离间。
18、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19、萨特的一生,除了用文字表达着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也通过行为,传达他所谓的存在主义。
20、1存在先于本质|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
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作(第3段)
1、加缪|弗兰兹·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与荒谬
2、作家的这种状况决定了他的真正读者与潜在读者之间的对抗。当作家的潜在的读者不存在时,作家处于特权阶级内部,文学与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相一致,作家只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内部向自由发出召唤。
3、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又让我明白这一切没什么意思。即使得到了自己的最爱,也依然会感到空虚。
4、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5、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有兴趣
6、《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莎拉·贝克韦尔(SarahBakewell)
7、萨特认为只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才能将人和物区分,才能得到真正的人道主义。这是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崇高责任感的体现。
8、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之所以是一种人道主义,是因为它提醒人们,除了人自身外没有立法者,人必须为自己做决定,人不是通过返回自身,而是通过不断追求自身之外的某种解放或者特殊现实的目标,才能把自己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实现出来。
9、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
10、境遇剧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戏剧体裁上的具化,在境遇剧中,萨特会有目的地为戏剧中的人物设置出一种进退维谷、生死两难的困境,只给人物留下两条出路,或生或死,或冲岀牢笼或永远受罪等,这样人物在选择出路的同时也就作出了自我选择。这种“极限境遇”对人物具有极大的压迫感和威胁感,在这种情形下作出的自我选择不仅对人物的终身命运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暴露了人物的本质。
11、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12、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
13、思想在我头脑里流过,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东西留下来,我让它们自然地逝去。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词句,我的思想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它们汇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体,互相贪婪地吞噬着,马上我就把它们忘了。
14、《第四卷:归根到底》(Toutcomptefait)
15、输入‘推荐’=历史榜单推荐
16、让·克莱尔|论森·山方
17、诺曼·梅勒《美国梦》克尔凯郭来自尔《恐惧与颤栗》海德格尔即否《存在与时间》萨特《存在与虚无》卡夫卡《变形记》马尔库塞《点吗单向度的人》西蒙360问答娜·德·波伏瓦《女宾草记章善句胞因望程红》陀斯陀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
18、但是,处于同一时代的读者和作者经历了同样的事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萨特说:“读者位于完全无知与无所不知之间,他有一定的知识,这些知识随时都在变化,足以向他显示他的历史性。”作者们同样也有历史性。所以,作家能够借助于习俗和现成的价值,作者与读者共有的整个世界,利用读者知道的事情把他还不知道的事情告诉他,向读者揭示这个世界中的异化、处境、历史、从而改变它或保存它。因此萨特认为:“写作和阅读是同一历史事实的两个方面。”萨特主张用人的处境来解释作品,把写作看成对人类整体处境的自由超越。
19、对存在主义者来说,忧虑不是一种单纯的主观情绪,也并不能将其与不安或恐惧混为一谈。虚无作为人类的本质之存在主义者的忧虑总是对于虚无的忧虑,也是面对自己的自由的忧虑。
20、这些小说形象地阐释了萨特的哲学思想,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作(第4段)
1、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
2、相反,存在主义者却对上帝并不存在感到苦恼,因为围绕着它的观念天国中的价值荡然无存,再没有先天的善,因为没有无限和完美的意识来思考它。没有任何东西记载这种善存在,也没有任何地方写着我们必须忠厚老实,不要撒谎,因为事实就是我们生活在只有人存在的空间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可能的。”那就是存在主义的立足点。真的,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令人悲观沮丧,因此,人遭到遗弃,因为在他之内或之外都找到他可以依靠的地方。他不能为自己辩解和开脱。
3、他们在地狱里相见,互相用言语和思想折磨着他人,他们像生前一样不肯安分守己,无休止地角逐和斗争,每当其中两人稍稍靠拢亲热的时候,总是躲不开第三者的目光、离间、挑唆、中伤和揭底,三人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里没有刑具,没有刽子手,没有皮肉之苦,他们的地狱就是日夜通明的灯光,他们不眨眼皮,毫无睡意,无法逃脱彼此的目光,他们恨不得死,却不能再死,因为他们已在地狱!纵然有再多的排斥和敌视,他们注定要在一起,注定永远呆在一个空间里彼此煎熬。剧的结尾,三个人为他们“永远在一起,我的上帝,这多么滑稽!永远在一起!”而发出了刺耳的笑声,道出了人的存在的走投无路的悲剧性。
4、乔治·巴塔耶访谈:文学与恶
5、萨特感到写作的自由包含在政治的自由之中:“散文艺术与民主制度休戚相关,只有在民主制度下散文艺术才保有一个意义。”当民主受到威胁时,散文艺术同样也受到威胁。写作也是一种要求自由的方式。因此,作家一旦选择了写作:“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作家无可逃避,他就是处境中自由的人,对自由选择的行为负有道德的责任,他的言语和沉默都有一种份量。萨特认为:这就是文学的社会功能。
6、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7、一起头就看萨特的书,可能会让你更加迷茫。这些书都是好书,但必须对其所试图表达的诉求有所领会,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另外,《自由之路》建议还是不要看了。
8、存在主义代表作品:《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
9、作者在想象中不断地否定世界,超越世界,变革世界,在此过程中同时把握世界。这就是说,世界只对那些立志变革和设计世界的艺术家才暴露出自己的秘密。
10、图源:philitt.fr
11、西方哲学史系列公益讲座
12、最早听说萨特,是在高中的语文读本上,一篇名为《墙》的小说,使我对这个世界的荒诞以及啼笑皆非印象深刻。后来,上大学后对于萨特其人,及其存在主义听到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奇。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关于萨特的书并不多,其实就是整个跟文学沾得上边的书也不多,三楼可怜兮兮的排了几排,且多半磨损严重,面黄肌瘦,不敢乱翻.
13、《苍蝇》、《死无葬身之地》、《毕恭毕敬的妓女》、《魔鬼与上帝》、《肮脏的手》、《凯恩》、《涅克拉索夫》、《阿尔托纳的隐藏者》,凭这些剧本,成为一代宗师
14、所以,人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取向来认知和选择事物的,从而也赋予了自己为人的责任。
15、二是相互超越性。加尔散要说服别人,相信自己不是胆小鬼,就是要用自己的意识去征服对方的自由意识;伊内丝追求同性恋的目的,就是要艾丝黛尔的自由意识顺从自己的意识;说明每两个意识之间,不是超越对方就是被对方超越,正是二个意识各所具有的依赖性和超越性,使他们结成了特殊的社会关系。也正由于三者都把超越性凌驾于依赖性之上,只要超越性,无视依赖性,因此都陷入了“唯我论者”的泥潭。
16、图源:lelivrescolaire.fr
17、诚然,人们在绝对的虚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会感到不安,要避免这种不安,就只有把偶然性变为必然性,也就是现在同过去、未来相一致,过去对现在、现在对未来起着全部规定作用的存在,即人之外的物的存在。萨特把它称为“自在存在”。
18、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
19、阅读、理解萨特的作品,把一件事放在心上,应该会有帮助。
20、那会是什么意思?例如,让我们考察一下生产的对象,一本书或裁纸刀:这里的对象是被一个工匠制造出来的,其灵感来自于一个概念。他求助于裁纸刀是什么的概念,并采用某种已知的生产方法(生产方法是裁纸刀概念的一部分),那么这或多或少是一个常规流程。这样,裁纸刀是通过某种方式生产出来的对象,另一方面,我们对之有着特殊用途;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生产出裁纸刀,但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裁纸刀而言,本质(即包括生产裁纸刀的常规流程和属性,这些流程和属性让裁纸刀得以生产出来,并得到界定)先于存在。这样,在我面前出现的裁纸刀和书就是被决定的。因此,我们在这里有一种看待这个世界的技术,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生产先于存在。
萨特存在主义代表作(第5段)
1、●想要多了解点存在主义?
2、萨特及其同代的哲学菁英,从胡塞尔(德国哲学家)那里得来翻转哲学对象的自信,否定哲学应该探讨现象背后的通则,进而否定多变、不定现象背后必有不变、贯通本体规则的假设,直接以现象,在时间之中,具备个体差异性的现象做为思考的起点。他们还从克尔凯郭尔(丹麦哲学家)那里借来了一套悖论: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兴起了一种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思潮,这种思潮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二战后,席卷欧洲,成为二十世纪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4、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5、一般地说,用于韵文的词语其情况便是如此。它们不是标志着实在,而是在变异实在。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实在的碎片也即以文学的形式包含在词语之中。
6、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7、图源:lemonde.fr
8、在能找到任何真理之前,人必须有一个绝对真理,而这种简单的、容易找到的、人人都能抓住的真理是有的,它就是人能够直接感到自己。
9、《鼠疫》(LaPeste)
10、《禁闭》的主人公来打地狱后,加尔森宣称为大英雄,艾斯黛尔表明忠于丈夫,伊奈丝称自己是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他们都在美化自己的人生,将在人间未能实现的事情说成自己做到了,或者避而不谈罪名,只是编造一个与之无关的、自己被冤枉的理由来开脱罪名;从而让他人相信,“我”就是天堂中的人物,事实上却是“自我虚假天堂”中的人物。
11、《墙》:这是一个有着很强烈的真实感的故事,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它看作一部写实的作品。但其实这又远远不止一部写实作品那么简单。其实很明摆着的,萨特又再一次向我们玩弄了他的存在主义,“荒诞”、“自我选择”和“他人既是地狱”如同隐身的幽灵自始至终地贯穿着整部作品。
12、坦然面对自我处境,当是破局关键。这也就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十分困难的“认识你自己”。
13、福柯的最后一次访谈:“我想知道这关涉到什么”
14、但避免不安,把偶然性转变为必然性,这就意味着自为存在转向自在存在,抛弃自由把自己等同于物的存在。这同上述萨特的伦理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即:
15、唯有当我们放弃了自己可能掌握真理的傲慢态度,躲在角落恐惧、颤抖地面对令人晕眩的现实力量,我们才有机会接近真理。
16、卡夫卡的画|他们的透视在纸的前方
17、再到我自己个人,对自我与个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8、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
19、该书前半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
20、《密室》(1944)是阐述存在主义哲理的剧本,剧中塑造了3个死后不改生前本性、在阴间互相追逐的亡魂,说明客观世界(包括他人的存在和自己的旧习)直接制约着人的生存和活动,人死之后还念念不忘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因而认为“他人就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