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简短128句】
admin 2023-10-12 句子大全 ℃ -
一、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1、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2、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3、少时以诗文知名,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
4、李白和贺知章是忘年交。
5、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6、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7、家乡的口音没有变化,自己的鬓角却变白了。这句承接了上一句,主要写出了自己已经步入老年,身体以及家乡的状态,用“乡音”的不变映衬着变白的“鬓毛”,表达了“我还记得故乡,故乡还记得我么?”之情,从而也为后两句,儿童对诗人的问题做了铺垫。
8、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9、全诗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间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为贺知章,诗名是《回乡偶书》
10、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编纂《唐才子传》,共收录大唐才子278人,其中就有173人到过浙东。他们或壮游、宦游,或隐游、避乱,纷纷来到浙东,吟咏抒怀。无论是从诗人诗歌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浙东唐诗之路”都名副其实。
11、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见《诗式》)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3、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14、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15、江水悠悠,归去,归去。
16、少小离家老大回⑵,乡音无改鬓毛衰⑶。
17、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18、贺知章是在36岁那年走进历史的。那一年是武周朝的证圣元年(695年),科举揭榜,贺知章高中进士。随后官运亨通,历经武周、中宗、睿总、玄宗四朝,直到告老还乡,86岁寿终正寝,成为唐诗史上年龄最长的大诗人。
19、不应该,春到江南,雨却下了好几个月。
20、至今,我们已无从知晓他回乡后的更多细节,但从他本人写的两首诗中,却能感知他离乡为官50年的心路历程。
二、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带拼音
1、出处: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此处之所以写着“东鉴湖”,和古代鉴湖的水域面积有关。俗话说“鉴湖八百里”,古代鉴湖相当宽阔。不仅如此,如果倒推7000年,如今的宁波大部分还都是海,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便是证明,任公子海钓的寓言故事也是证据。
4、“少小离家老大回”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全诗如下:
5、“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6、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7、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8、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情画意
9、(轻·听)经典诵读指导|《新年作》
10、我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11、huí xiāng ǒu shū
12、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3、荷花香说:亲子共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的阅读过程,也是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5、释义: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16、“乡音无改”与“叠毛衰”之间要有内在语“但是”之类的词联系起来,表现出~种转折的意味。“儿童相见不相识”,语速加快,吐字轻盈,表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纯真心地。
17、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18、可惜,贺知章的书法作品留下来的很少,仅有两件作品流传。更可惜的是,其中一件草书《孝经》真迹如今却流落日本。不幸中的万幸,另外一件摩崖石刻作品《龙瑞宫记》至今还保存在会稽山东南宛委山景区内,可供人参观学习。
19、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20、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三、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书法作品
1、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3、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4、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华滋的皪丹青树,
5、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6、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
7、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8、(绍兴宛委山景区内摩崖石刻《龙瑞宫记》)
9、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10、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11、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
12、和很多名人纪念馆一样,贺秘监祠第一进房子里绕墙一周,挂满了介绍贺知章生平事迹、诗歌作品及著名朋友的牌子。
13、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
14、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15、其中,在这些著名朋友中,怎么排都少不了李白。
16、ér tóng xiāng jiàn bù xiāng shí
17、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8、少小离家老大归,这首诗的全部是《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9、出自《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20、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四、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解释
1、一个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华发稀疏的耄耋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2、本诗给人妙手天成之感。生动逼真的生活场景,朴实无华的文字,自然流淌的感情,浑然一体。诗人对岁月的流逝,伤感却不消沉,无奈中有诙谐,表现出一种人生的睿智。
3、(轻·听)经典诵读指导|《将进酒·君不见》
4、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5、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6、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为“吴中四士”之一。作品大多散佚,现存诗二十首,多祭神乐章与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7、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8、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9、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扩展资料这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10、(轻·听)等你,在时间之外
11、镜湖清波,春风不改。对酒思人,怅然有怀。《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就权当做对老友的怀念和祭奠吧。
12、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
1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15、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16、衰:疏落,减少。鬓毛衰:指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减少,疏落。
17、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
18、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19、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20、你还记得吗?那年在长安,您第一次见到我,就说我是仙人下凡。您是什么人物啊?竟如此高看我这一介布衣,您知道当时我有多紧张吗?您喜欢喝酒,非要请我一起,还慷慨地解下金龟交换。贺老啊,这些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仿佛那场宴席还没散场。您看啊,您门前的镜湖水还是那样清澈,那荷花开得多好啊,如果能与您再次举杯对饮,该多好啊!我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梦,梦醒后还能和您一起把酒言欢啊!
五、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的草书字帖
1、“今之会稽,昔之关中”,这片土地同样孕育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是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寓言的发生地。这里是魏晋之风大放异彩,王、谢、桓、庾等士族大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舞台,有王羲之“兰亭修禊”,有谢安石“东山高卧”。这里还流传着刘阮天台采药遇仙子的传说,有大道士司马承祯隐居天台30年的真实故事,仙源道踪,扑朔迷离。这里还有国清寺、大佛寺古刹高耸,天台宗在此初创,波若学于此炽盛,俨然佛国香城。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扩展资料:“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3、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4、据统计,有唐一代,有451位诗人曾踏上浙东土地,占《全唐诗》收录诗人总数2200余人的五分之一多。不仅如此,这451人大部分还都是唐诗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沈宋”“四杰”“王孟”“小李杜”,全都在此之列。
5、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6、1275年前的正月初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携朝廷百官,于长安城东门设帐,为一位86岁的老者送行。临别之际,玄宗亲自赋诗赠行,百官唱和,一时轰动朝野。
7、《回乡偶书》是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
8、(轻·听)经典诵读指导|《送元二使安西》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其全诗文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轻·听)一首乡愁,带你回忆过往的故乡
11、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12、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13、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14、“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要把“笑”和“何处”着重强调。“笑”字将调值夸张延长,并赋予动作感,这样可以诱使听众透过笑的表面去理解那隐藏在背后的愁思。
15、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16、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17、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18、世上再也没有贺老了,这酒该与谁喝?
19、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出自《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原句应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六、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
1、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2、这位老者便是——贺知章。
3、悲痛吗?一定悲痛。遗憾吗?当然遗憾。
4、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5、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6、其间,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7、儿童的提问出乎自然,合情合理,诗人听来却颇为诧异,异中有可笑,可笑中有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无奈。诗歌在此处戛然而止,在这里,能够看到率真的童趣,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一生多少起伏曲折,多少世事沧桑,都付与小孩子天真烂漫的一问中,确实是意味深长。
8、1200多年过去了,经过历代的围护造田,尤其南宋时期人口大量涌入,围湖更甚,“八百里”的鉴湖慢慢萎缩,最终不得不被割裂成零星散布的塘湖河洋,百家湖、白塔洋便是其中之当然它们也算是鉴湖的子孙后代。
9、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10、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11、赏析: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更显得心中伤老。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3、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馀宫百数。旗回五丈殿千门,
14、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1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16、点个在看,给我充点电吧~
17、绍兴城里,循着地图上去往鉴湖的路线,走了大半天,到达后发现如今绍兴城区的鉴湖只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两岸杨柳飘拂,水面清波荡漾,名还是那个名,水还是那汪水,只是,水边再无贺季真,再无李太白。
18、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
19、绍兴,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名字。因为鲁迅。
20、这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1、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
2、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3、我李白还去会稽干嘛呢?索性就调转船头回去吧。
4、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5、一个个大诗人都如此这般,难道只是因为这里山水风光优美吗?
6、其间,写下《回乡偶卷》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7、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8、鬓毛衰:老年人的鬓角变得稀疏。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