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经典句子 > 正文
作者:

古诗春望的诗句【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3-16 经典句子

古诗春望的诗句(第一篇)

1、“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2、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3、1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4、(译文)国都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7、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8、恨别:悲伤,悔恨离别。

9、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10、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11、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12、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13、答:杜甫的春望古诗

14、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16、试题答案:(答案)(1)烽火连三月;(2)归雁入胡天;(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4)香远益清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历系件何渐清粒九宣点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烟陈功构啊心吃季关措,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烽束脚、雁、惜,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官群丰权探织力层级为识记A。

1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迫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18、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2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古诗春望的诗句(第二篇)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颌联承接。想起这个令人伤感的时局,我的眼泪就哗哗的,春天的花儿也被打湿了。想起自己只身流窜,与家人的离愁别恨,原本甜美的鸟儿叫声都让我倍感惊心。这里经常有人认为是花儿也流泪,鸟儿也惊心。其实是过度解读。杜甫不是李商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2、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3、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5、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头发少得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6、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杜甫的《春望》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8、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

9、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10、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

1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被攻破.深:茂盛;茂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12、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13、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15、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注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显示全部

16、国破山河在古义:国都今义:国家浑欲不胜簪古义:简直今义:浑浊;糊涂家书抵万金古义: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显示全部

17、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抵:值。

18、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恨别:怅恨离别。

19、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20、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古诗春望的诗句(第三篇)

1、②这两句有两种解说:一说是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或曰泪溅于花),闻鸟鸣也感到心惊。另说是以花鸟拟人,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首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了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4、结果走到半路,被叛军抓了,押送到长安,后调查发现他没有关押价值,便把他放了。杜甫孤身一人在被叛军占领的都城流浪,城外是郭子仪的大军。这个时候已经是757年三月,春色满都城,杜甫却饿得不成形,感慨之余,写了这首《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起句。国,国都。国破,这里指长安城被叛军占领,老百姓流离失所,春回大地,因为没人打理,人烟荒芜的老城里草木胡乱生长,肆意茂密。

5、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6、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7、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8、岳:此指东岳泰山。

9、应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烽火即烽火台和台上的狼烟,这里指战事.家书万金当然指思念亲人了.在那个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的年代,联络亲人的唯一工具也就只有书信了.如果是你,能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收到一封家人的来信,知道自己的家人还安好,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战火的无情当然也会波及到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因此国事和家事便联系在了一起.只有之一句中明显地同时提到了国事和家事.

1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望(杜甫诗作)

11、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12、国家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草木已是深绿。

1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国破山河在:言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国家残破。

14、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1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古诗的具体意思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16、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17、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18、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先一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先一年八月,杜甫将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灵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至此已逾半载。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0、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古诗春望的诗句(第四篇)

1、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3、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6、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7、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8、试题答案:小题1:赢得生前身后名小题2:感时花溅泪小题3:芳草萋萋鹦鹉洲小题4:征蓬出汉塞小题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小题6:我言秋日胜春朝衡阳雁去无留意

9、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尊还蒙在鼓里的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昭告天下。永王李璘觉得大哥既然可以随意登基,便去庐山请了李白出山,准备造反。江陵长史高适则看穿了这一切,迅速报告了唐肃宗,并完成了反制永王的部署。而这同一时期,当年三人(李白,杜甫,高适)同游梁宋,留下千古诗话的大唐诗歌兄弟天团里的杜甫,选择了去投奔新君唐肃宗。

10、这首诗通过描写战时长安城里的荒废春天,诗人期望得知外面战事和家人音信的愁绪,让大家都感受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也藏了那么一些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外朝廷平叛大军的希望。

11、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13、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14、《春望》这首诗的名句赏析如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16、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之间,“安史之乱”之前,长安安宁祥和,一片繁华,而“安史之乱”之后,城池衰败,长高的草把城墙围了起来。此时,连花都要哭泣,鸟都害怕。此诗可见杜甫家国之忧。全诗对仗精巧,声情悲壮,是难得的佳作。

17、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18、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19、胜:承受。杜甫的《春望》全诗标题:春望作者:杜甫;体裁:诗格律:五言律诗

2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古诗春望的诗句(第五篇)

1、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2、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3、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4、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5、⑶“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诗人将丰富的意思寓于一个“深”字中。草木深,不仅表明人迹罕见,而且说明抛荒已久。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写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6、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7、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一个春天过去了。

8、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9、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10、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

11、白头搔更短,浑欲④不胜簪⑤。

12、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1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在这里发现中国文化的精华

15、诗的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16、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白头:白头发。搔:抓,挠。

17、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8、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