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作者:

刘裕北伐【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7-01 句子大全

刘裕北伐(前二十句)

1、第抢占水源。在刘裕的军队到来之前,先占据川源。刘裕大军没水喝,自然会撤军。可惜公孙五楼赶来川源的时候,刘裕已经占据此地,还把公孙五楼摁在地上揍了一顿。

2、西路军王镇恶、檀道济部于10月打下了洛阳。依照刘裕的指令,奠定洛阳以后应当随时待命,带刘裕精兵到之后再行为,但是王镇恶为了能进攻,逐渐西进。第二年即公年417年元月,泗水和黄河航线输通,刘裕主力军离去彭城考虑。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当时的关中,根本没多少军队,刘裕在关中留在的南人军队不过万人,加上几万关中降兵。所以吗,如果把军队集中在潼关,长安必然丢,长安这关中核心城市丢了,周边土豪必然是打落水狗,直接完蛋。刘裕自己的核心基地在彭城寿春,洛阳先不说形势不利,关键是北方长期战乱,很难保障大军长期驻扎。

5、随着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区在将近百年的胡汉征战中被打残,河北地区已经一跃成为天下最繁盛的经济重心,同时也是北中国的人口重心。这一状况持续了整个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时间,一直到隋唐中期,安史之乱后才告终结。

6、第二年,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王谧去世,刘裕随即入朝接掌大权。

7、刘穆之对刘裕尽心竭力辅助,帮着刘裕“内总朝廷,外供军旅题材,决断如流,事无拥滞”,并且勤勉敬业,称之为赤胆忠心。谋臣就是用来协助开拓创新的,谋臣的死,反而会让英雄的刘裕舍弃北伐和大一统的宏伟目标,好像说不通。

8、一旦建康出现祸乱,刘裕就会失去根据,自己都很难再立足,更不用谈统一天下了,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刘裕在长安的安排的确严重不妥,究竟为何,已很难去证实了。总之,刘裕生前必须兼顾稳固后方和出兵北伐两大任务,在有生之年无法做到统一天下。

9、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宋纪十二》)

10、王镇恶是王猛以后,家本就在那关中,本次也是攻破长安的首功,所以在关中人心里极有威性,这般就造成刘裕手底下南方地区名将的妒忌和不信任。参军入伍沈田子觉得自己也在峣柳对决保持中立了功,对王镇恶就不服。沈田子和一帮南方地区名将对刘裕说,王镇恶是关中人,又深受关中人心,因而不可信。近义王镇恶有可能在长安独立。

11、后燕一分为成为了北燕和南燕。

12、义熙五年(409年),“姑苏慕容”氏的先祖,最后一个燕国政权,南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德去世。其侄慕容超继位,耽于享乐,不恤民情,搞得燕国人心离散。

13、但是如果阴谋论,说刘裕故意希望沈田子干掉王镇恶,那也是荒谬之论,干掉了王镇恶,谁来守关中?沈田子的能力足以胜任的话,刘裕直接让他留守不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

14、然后夏军又占领后秦的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部分地区。义熙六年、后秦弘始十二年、夏龙升四年(公元前410年),夏主又派左将军赫连罗提占领后秦之定阳城(今陕西省富县),坑杀秦军4000人。然后,夏军又进击吧陇右地域,占领白崖堡,兵逼冷水(今甘肃冷水)。义熙七年、夏龙升五年、后秦弘始十三年(公年411年)正月,秦姚详屯守杏城(今陕西省黄陵县),被夏军迫使弃城北逃。

15、对比后世唯一成功的朱元璋北伐:论后方巩固,洪武大帝其实远不如刘裕,刘裕当东晋权臣都当了十几年了,朱元璋灭陈理才隔了多久?刘裕好歹北伐前南方已经一统,交广地区都稳定了。而朱元璋是在打完张士诚后立刻就北伐,甚至还同时分兵打福建,打两广,北伐幽燕之后再打四川,打完塞北再打云贵。

16、在这种背景下,刘裕才最终取得了北伐的领导权。

17、算不上是慕容家的子孙。

18、刘穆之是南朝刘宋开国时最重要的大臣,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少年时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相识。刘裕结盟起兵讨伐桓玄时,迫切需要一个懂军务的参谋人员,刘穆之毛遂自荐,被任命为主薄。因为才能过人,刘穆之被委以重任,军国大事无不让其参与,刘裕带兵外出征战,刘穆之则居中留守,位高权重一时无两。

19、特别是最后一次北伐,刘裕趁着后秦皇帝姚兴病死,宗室内乱的良机,出兵誓师北伐。他先收复河南,并在黄河沿岸,以“却月阵”的全新战术,歼灭3万北魏骑兵,之后攻破潼关,歼灭后秦军队主力,将其一举攻灭。当此之时,天下震动,群雄束手,称得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这个做法有错吗?很难说。因为单凭孟昶,的确难以制衡刘裕。可如果我们站在孟昶的角度来看问题,得出的结论自然只有一个:豪门士族背信弃义,自己成为了弃子。

刘裕北伐(前四十句)

1、当然和刘裕正面交锋就算是赫连勃勃他自己也没有信心,然而刘穆之的意外死亡给了赫连勃勃机会,在这之后趁着刘裕手下将士内乱长安群龙无首之际,击败刘裕帐下朱超石、朱龄石、傅弘之等诸多北府名将,唯有檀道济当时跟随刘裕南下而侥幸逃过一劫,也就是这次大战让后来的刘宋时期的大将凋零,直接导致刘义隆无将可用,唯一一个檀道济自己还不信任。

2、‍417年,东晋权臣刘裕灭掉后秦,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长安,拜谒了汉高祖刘邦的陵寝,并且在未央宫大会群臣。此时关中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刘裕之手,然而他非但没有没保住这里,而且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几乎将这次北伐的战果丧失殆尽,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3、刘裕本打算在长安进行修整,蓄积粮草,厉兵秣马,治理关中,以便继续北伐。如果没有意外,或许中国在当时会走向统一。但是从后方传来消息,他最得力的助手刘穆之突发重病死了。后方不稳,确实心急如焚,但是刘裕准备了那么久,很希望一鼓作气继续北伐。心中实在矛盾。因此召集了群臣商讨对策。当时士兵已经在外征战两年,很多将士都开始厌战,商讨的结果是,停止北伐,准备班师回朝,把后方处理好了过后再挥师北上。

4、刘裕亲自率兵北伐,建康大本营由其心腹谋臣刘穆之镇守。结果刘穆之在刘裕占领长安的同时因病去世,刘裕收到消息顿感后方不稳,十分着急地就赶回了建康,只让自己的幼子刘义真留守长安,派大将王镇恶、沈田子等率一万兵士辅佐。结果这个安排酿成大祸,先是沈田子与王镇恶关系恶化,发生内乱,王镇恶被杀导致留守长安的实力大损,接着胡夏天王赫连勃勃趁机偷袭长安,晋军几乎全军覆没,长安和关中得而复失。

5、灭了南燕以后,刘裕又回来忙着平定了卢循、刘毅,完成了内部的统一。这个时候他将目光看向了蜀地。

6、第六路,则是刘裕亲自率领的主力。这一路将从淮泗进彭城,然后转巨野入黄河,逆流西上洛阳。

7、司马光描述刘裕北伐完成后急匆匆东归,陕西关中复失时,发大财感慨:“惜乎,近百年之寇,万里之土,得之艰辛,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企业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并不像司马光仅仅发大财感慨,王夫之一言戳破了长安失去机会的主要原因:“刘裕灭姚秦,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不果而归,而中原遂总算沦没。

8、这位从大头兵一步步成长为帝皇的传奇英雄,曾创下手奋长刀,一人追赶敌军数千人的传奇,一生戎马生涯战无不胜,更培养了刘道规,王镇恶,朱龄石,朱超石,檀道济等众多优秀将才。

9、保守派则希望返回建康,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局面,稳住现有成绩更重要。

10、你知道这几位名将最终在自己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上获得了怎样的结局吗?

11、虽然刘裕的文化水平极低,但他的身份却不低。刘裕不仅是帝国的执政官,更是手握重兵的北府领袖,举手投足就能令天地变色的大人物。

12、而后秦姚泓,不仅要面对刘裕10多万人马的攻势,还得防着大夏随时偷袭自己。可谓是腹背受敌,难以应对。

13、最终,晋军因为内部不和,指挥混乱而全军覆灭,不光使关中之地得而复失,而且还损失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蒯恩等众多有实力、有经验的新锐北府将领。

14、刘裕本人在此期间,更是以却月阵,击溃了北魏援军。刘裕主力大军赶到潼关以后,集中火力猛攻长安,自此后秦无路可逃,姚泓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得不选择向刘裕投降。后秦宣告灭亡。

15、孟昶也是豪门士族的一员,但豪门士族并不是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而是众多没有隶属关系的个体联合。换而言之,他们对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16、刘裕攻灭后秦,基本是传檄而定,并没有反复拉锯,关中地区也保存了充分的元气,绝不可能是一片废墟。

17、刘裕的军事能力足以硬抗北魏,但是真要渡过黄河,河北决战,就是太大的军事冒险,一旦失败,不仅可能连淮北都保不住。而且国内也会出大乱。

18、三月,刘裕抗表伐南燕,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19、然而,刘裕统一天下的真正阻碍,并不在赫连勃勃这个形同马匪的胡夏政权,而在于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

20、总而言之,刘裕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在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军事能力上刘裕能够力挫北方胡族政权,压制江左内部反叛势力,最终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政权。

刘裕北伐(前六十句)

1、如果留守的晋军将领们,不是彼此势不两立,南北内斗,等到过得几年时间,充分消化了关中,组建了新军,荆州益州地区也部分恢复了元气后,关中当然是有可能守住的。

2、在双方争夺大军统帅这件事上,支持刘毅的豪门士族几乎没有表态。

3、为了取得此次北伐的胜利,刘裕不仅集结了东晋王朝最为精锐的部队,而且对于战略战术进行了精心的筹划。摆在刘裕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补给线不被攻击。曾经的桓温北伐就是因为粮道遭到袭击,最终只能是“仓皇北顾”。于是,刘裕决定此次北伐,主力采用水陆并进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陆上陷入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鏖战,还可以利用淮泗、黄河水道,运输补给,靠着河运,保证军队持续作战力。因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不擅乘船,根本无法在河道上袭击东晋补给线。

4、有人曾经断言,假设刘穆之不死,那么凭借刘裕的雄才大略,那么古中国的统一大业至少会提前一百多年,那么有这种可能吗?很遗憾的说,不可能。

5、作者:票非人,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6、东晋王朝,基本上就是被士族绑架的王朝。刚建立的时候,琅琊王氏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权。淝水之战的时候,陈郡谢氏又带领北府兵,打赢了前秦王朝,保住了东晋的半壁江山。

7、谁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者,谁就有机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8、而此时的刘裕,三十几岁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本是北府军重要将领之一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在这次朝廷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调入刘牢之麾下,随军征战。

9、据说,当刘毅对刘裕步步紧逼的时候,刘裕的心腹刘穆之曾教他如何写好毛笔字。刘穆之对刘裕说:写大字,就有气势,也能遮丑。所以刘裕给人写信,一封信恐怕就得有半斤重,因为刘裕一张纸,就写六七个字。

10、虽然刘裕在北伐攻灭后秦的过程中曾经凭借着独创的却月阵大败北魏,但这并不代表北魏和拓跋嗣对于刘裕没有威胁。拓跋嗣是北魏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改革北魏官制,重用崔浩等汉臣,使得北魏国力大增,为后来其子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北魏拓跋嗣是刘裕统一之路上非常难啃的一块骨头。

11、负责辅佐刘义真的主要有三个人,分别是安西长史王修、安西司马王镇恶以及安西中兵参军沈田子。三人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王镇恶与沈田子的关系很差。沈田子认为在消灭后秦的过程中,自己的功劳要比王镇恶大,同时还瞧不起来自北方的王镇恶,甚至认为王镇恶会趁机作乱。418年,赫连勃勃的长子赫连璝率军向关中进军。

12、当刘裕自己回彭城,关中不少的汉人士族、豪强大户失去信心,跟着他回去是事实,但是刘裕把自家亲儿子刘义真,和王镇恶、沈田子这些英才留在关中,当然不是为了送死的。而且,连傅弘之这种二流统帅都能在战斗层面击败赫连勃勃,足见得其马匪军团的战斗力并不强悍。

13、东晋末年随着士族逐步腐化,当轴的显贵基本丧失了行政能力,对人口流失和隐匿、土地兼并、财源萎缩等尖锐的矛盾既不会也不想如何解决,只是一味加重对民众的压榨,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法治松弛、朝令夕改等政治乱象。桓玄篡位原本也是打着革除乱政的旗号,但是桓玄的政策很糟糕,在没有缓解矛盾的基础上,增加了繁重的条规,把原本限于政府和民众的矛盾扩大为全社会对桓玄集团的矛盾,所以他迅速失败了。

14、刘裕寒门出身,没有强大的宗室力量作为支撑,而东晋又是一个世族门阀占据主导的王朝。刘裕虽然靠军功威望稳住了朝局,但是以王谢桓庾为首的世族门阀依然残存着不少反对力量,伺机而动。

15、如果刘裕要以主力军队增援关中,行军路线便得从彭城沿着黄河西进,北魏就在黄河对岸虎视眈眈,稍有不好就是灭顶之灾。

16、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淄侯植并送路侧。植称颂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三国志·魏志·吴质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17、然而,刘裕北伐时,经过多次内战,铲除了桓玄、刘毅、司马休之等政敌,平定卢循、徐道覆的天师道军队,早已经稳固控制了东晋政权,心腹d羽遍布朝野内外,扬州、荆州、江州等南方重镇尽在指掌。坐镇都城建康的刘穆之的去世,并不足以当真让朝野动荡。

18、刘裕这回所灭的,便是慕容德建立的南燕。

19、桓玄势力被剿灭后,刘裕成为东晋王朝的实权派。至义熙二年(406年),刘裕不但已经出任使持节,都督淮扬八州诸军事,而且封豫章郡公。他的待遇,只比当年的谢安略低一等。

20、然而,就在刘裕夺取长安后不久,坐镇后方的首席文官刘穆之英年早逝,刘裕离开关中,停止北伐。关中留守的部将王镇恶、沈田子等人自相攻杀。赫连勃勃的匈奴夏国趁势大举南下,夺占关中。

刘裕北伐(前八十句)

1、而且因为出身于贫民在军中是靠着每一次作战积累的军功升任的指挥,平时在军中与士兵同吃同睡,即使升为将军也毫无架子,跟随他起家的大部分又都是寒门子弟和刘裕有天然的亲近感,所以刘裕在军中很有威望很得人心。至于刘裕的手下很多也是那个时代雄杰,例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等都是威震一时的名将。这也是刘裕能北伐成功的坚强助力。

2、其次,慕容儁的儿子慕容泓和慕容冲,则在山西建立了西燕。

3、在战争爆发前,王买德曾向大夏的赫连勃勃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青泥、上洛,南师之冲要,宜置游兵断其去来之路。然后杜潼关,塞崤、陕,绝其水陆之道”,“义真独坐空城,逃窜无所,一旬之间必面缚麾下,所谓兵不血刃,不战而自定也”。赫连勃勃也是按照王买德德计划行动的,所以取得了胜利。

4、对后秦和北魏的同盟,刘裕心知肚明,他清晰打后秦不会太难,仅仅担忧北魏的干预。因此他一边警示北魏不必多管闲事,一边又作出了战略上的调整。刘裕本次北伐,不因步骑兵队为主力军,反而是别具一格地以网络水军为主力军。北方地区平原区是骑兵队的天底下,步兵团处于劣势,而网络水军为主力军,就促使骑兵队对步兵团的优点无法充分发挥。气吞万里如虎地灭后秦刘裕北伐的前锋军队分前后左右三路:右路军:以冀州知州王仲德为总指挥长,从山东地域西进,开启巨野一带50年以前桓温北伐时用过的航线,沟通交流泗水和黄河,以后,向黄河龙洲湾的北魏聚集点靠近。

5、后世对于刘裕南归建康和他在长安的安排极为诟病,认为这是他失去统一天下机会的根本原因。同时期的北魏谋士崔浩甚至认为,刘裕北伐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篡位捞取资本,根本没想统一天下,所以才对于长安的安排草草了事。很明显,都忽略了几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刘裕的后方究竟是否稳固?他不返回建康是否可以?关于这一点,可以对比三国汉中之战时的曹操。

6、因为拓跋焘用兵善于行险,险到有时候就连自己都怀疑,这个时候他就会向崔浩请教,只要崔浩一旦同意他的计划,那么对于拓跋焘来说这计划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7、东晋自淝水之战后的几十年时间,孙恩之乱,桓玄之乱,连番大规模的内战,将益州、荆州、扬州、江州这些主要地域,全都被打残了。因此,此时东晋真实的国力,其实十分薄弱。

8、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公元417年的时候,刘裕便带兵从南京出发,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北伐之旅。而这一次的目标便是后秦,为了能够让京城稳定下来,刘裕便将自己的心腹刘穆之留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刘裕便将后秦给消灭了,但是这个时候京城中也传来了一个噩耗,那就是刘穆之突然病逝了,得知这个消息的刘裕急忙班师回朝,北伐大业也就此中断了,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发生这种事情,刘裕继续北伐的话,他有可能会成功吗。

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虽然还有人不断地说:现在北伐南燕的时机不成熟。但刘裕已经把舆论造得沸沸扬扬,北伐光复中原又是东晋的政治正确,所以反对派也只能嘟嘟囔囔地发牢骚,却不敢公然顶撞刘裕。否则刘裕几顶大帽子扣下来,孟昶和谢裕等人在一旁摇旗呐喊,其他豪门士族再跳出来几个落井下石,这事又该怎么收场呢?

11、但是刘道规死了之后,要守关中,刘裕真没有血脉相连绝对信得过,又能力超强,资历威望镇得住场子的的人了。

12、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刘裕可以说创造了神话,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从来都是骑兵追着步兵炮,然而在刘裕的手中,北方胡人听到刘裕之名无不胆寒,以水军步勇著称的北府军在中原大地所向披靡。

13、刘裕的安排,是让刘穆之留守建康,内总朝廷,外供军粮,自己则率七路大军北伐。晋军八月起兵,九月抵达彭城,十月即收复洛阳(龙骧将军王震恶军),可谓进展神速。

14、千万别高估政治家的节操,他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为了追求既得利益,连父母和子女都是敢算计的。

15、刘裕幼时,家族已经凋零。刘裕不是出身世家大族,为了振兴自己的家族。加入了北府军,随后凭着军功在东晋朝堂上有了一定的权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继续北伐。北伐势如破竹就在攻破长安时,后发出现了内乱。

16、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开始到隋朝带周自立统一中原的几百年间,曾经有过几次统一的历史契机。其中刘裕两次北伐几乎都让人看到了大一统的希望,但是种种原因导致统一历史使命没有完成。最终开启了以北魏代表的北朝和刘宋南朝并立的过程,不得不让人感叹时也运也命也。

17、结论沈田子杀掉了王镇恶,自己也被王修所杀,最后王修也被刘义真所杀。从此之后,外族还没有来,自己先杀了一光。刘裕迫不得已让刘义真撤销,而刘义真撤销时又对关中老百姓大张旗鼓掳掠,因此,关中人的内心背驰。

18、但是,刘裕都还没即位,就开始着手笑里藏刀,让北伐的猛将们火并。直接原因,或是刘裕本人过重的猜疑。刘裕的性格是“轻狡无行”,即奸诈并且说了不算,加上也是将领发家,所以对荣誉将领有本能反应的不信任,担忧这群将领步它的覆辙。刘裕返建康前,留有他12岁曾孙刘义真领一万兵驻守关中,让王镇恶、王修、沈田子等一帮名将辅助。

19、此时,“却月阵”面临着被北魏铁骑直接冲击的危险。如果,阵型一旦被冲破,那么背水列阵的东晋军队将面临全军覆灭的境地。此时,朱超石使用了最为致命的“杀手锏”。此次,背水列阵,东晋军队携带了上千支长槊。朱超石将长槊截断,每段长约四尺,然后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让人想不到的是,“一槊辄洞贯三四虏”。一时之间,北魏骑兵人仰马翻死伤惨重。虽然,这样的杀伤并足以全歼北魏骑兵,但是足以让北魏骑兵肝胆俱裂。于是“虏众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

20、反观北方的政权,后秦自苻坚淝水兵败后就一蹶不振,内乱不断。外部又有赫连部对后秦不断侵扰,北魏也乐得北方大乱,因此首鼠两端,可以说整个北方可以说是一团散沙。刘裕北伐开始时,北魏还装模作样的侵扰刘裕的粮草,结果只开了一仗被打的打败后就彻底放弃了对抗刘裕大军的西进。以至于在东晋的太守叛乱归入北魏,北魏本可趁此良机截断刘裕大军的补给线,使得大军不得不撤退。但北魏毫无唇亡齿寒之感,对此天赐良机不做任何动作。

刘裕北伐(前一百句)

1、宋武帝刘裕北伐最开始的气势是很强的,但最后还是北伐失败了,一方面是因为刘裕在北伐出征之前整体的内政都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北魏拓跋氏的崛起导致北伐的困难变得越来越多。最终刘裕在内外的忧患之中失掉了原本的先机,导致北伐失败,从刘裕一生来看,他得志的时候年纪比较的偏大,在北伐的时候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2、刘裕小时候家里穷,母亲早亡,父亲因请不起奶妈,便想要抛弃他。幸亏他的从母(母亲的姐妹)站出来,承担下了哺育他的重任,因而刘裕小名“寄奴”。

3、况且这个人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人的失去就没有办法再帮他去出谋划略制定计策。而且这一个人的失去,也没有办法帮他稳固后方,然后运输粮草。这么多本来他不需要做的事情,因为这一个人的去世就不得不亲力亲为,更何况当时他亲力亲为,也会影响到他的作战,所以也导致了他最后功亏一篑。

4、不专业军迷的小基地兄逮不进来看看嘛(°∀°)ノ

5、首先是刘穆之的去世,如果上天愿意多给刘穆之几年生命,那么刘裕很可能会长期留守关中,以刘裕的能力经营关中数年,必定能使关中成为刘裕新的大本营,甚至刘宋政权会定都关中或许也未可知,毕竟关中的战略地位是尽人皆知的。

6、在北伐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刘毅还曾想取代刘裕,由自己率军北伐。他对刘裕说:“当初符坚率军入侵时,宰相谢安也没有亲自率军迎战,而是由谢玄代劳的。现在南燕入侵,做为宰相的您也用不着亲自率军迎战。”言外之意就是:你刘裕饰演谢安的角色,坐镇中枢;我刘毅饰演谢玄的角色,率军北伐。

7、第向后秦求援。后秦的姚兴,也是一位雄主,实力强劲。本着唇亡齿寒的危险,他们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只可惜派出去的张纲、韩范居然倒戈投奔了刘裕,反过来对付南燕了!

8、北魏王朝并不同于此前汉化程度较高的后赵、前秦、后燕等胡族政权,其一半疆土在长城之外,是长城内外各胡族部落的共主,能一次性啸聚数十万塞外胡骑,对中原地区展开一场大侵攻。

9、刘裕扫清了境内所有的反对势力,获得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崇礼,一如当年的曹操。

10、第五路,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领。这一路虽然只有三千人马,但是却是要直趋关中的屏障——武关。刘裕此举并非是想要真正攻克武关,而是进行佯攻,用于牵制秦军主力。

11、后世宋太宗赵光义,击败增援辽军,攻克太原坚城,灭亡北汉政权后,不赏赐部下,不休整军队,马不停蹄杀奔幽州城下,最后兵败身辱,仓皇乘驴车逃命,“高粱河车神”贻笑千古。

12、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刘裕虽说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河西地区,但是北魏却仍然是一个最大的拦路虎。虽说论面积北魏并没有东晋那么大,但是蛋蛋从战争资源上来看的话,北魏和东晋可以说是半斤八两,而且东晋也缺少着一样特别重要的资源,那就是战马,所以和北魏硬碰硬的话,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13、刘裕本欲继续北伐,进攻北魏。但此时,建康传来消息,刘穆之病亡。刘裕失去了“萧何”,担心后方不稳,草草布置了一下,就率军返回了。

14、可随着事态的发展,豪门士族或许是认为:单凭孟昶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本不足以制约刘裕。于是豪门士族果断地放弃了孟昶,转而支持同为北府高层的刘毅。在这种背景下,刘毅才获得了开府的资格。

15、刘义真是刘裕的次子,根据史书的记载,他“美仪貌,神情秀彻”。但是刘裕生子比较晚,虽然刘义真排行第但他出生于407年,当时只有11岁,还是一个孩子,根本无法处理具体的军政事务。刘裕安排刘义真担任雍州刺史,只是让他做名义上的主将,实际上的工作则由几位心腹将领负责,但这个决定也是一个错误!

16、晋王朝,自定都江南以来,虽内乱不已,多次发生过大小规模不等的战争,但基本上维持着一统江山,远远不像北方多国纷争,兵祸蜂起,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的凋敝残破局面。刘裕当政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训练和征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等大量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地优于南燕军,为战胜南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7、除了拥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之外,东晋王朝和刘裕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北伐经验。在刘裕北伐之前,祖逖、庾亮、殷浩、桓温等东晋的重臣和权臣都曾先后北伐,这些人虽然建立了赫赫武功,却没有为东晋王朝留下尺寸之地。反而是,刘裕在46岁这一年,也就是公元409年,东晋义熙五年,首次进行了北伐作战。此次北伐,刘裕顺利的灭掉了南燕政权,为东晋夺取到了可以控制的国土。更是积累了很多对抗北方铁骑的经验,尤其是利用战车对抗骑兵的经验。

1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表达作者对刘裕北360问答伐立下赫赫战功的赞叹。望采纳谢谢

19、其中,王镇恶和檀道济的前锋可谓是所向披靡!在进入河南之后就分兵两路,开始了攻城略地。由于行动迅速,所以在刘裕主力还没到达许、洛之时,就席卷了整个中原地区,并且兵不血刃的攻占了观众门户潼关。为了对抗东晋大军,后秦几乎将倾国的力量都集结到了潼关方向,终于遏制住了王镇恶和檀道济的锋芒。但是,后秦的其他防线则全面洞开。由沈田子和傅弘之率领的3千人,原本是作为牵制秦军的一旅偏师。但是,此时他们抓住战机一举攻克武关,打开了通往后秦首都厂长安的大门。面对后秦优势兵力之时,沈田子在面对后秦数万大军之时,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死气概,击溃后秦数万大军,兵锋直逼灞桥。再加上刘裕主力抵达潼关,后秦再也无继续交战之心,最终选择了向东晋投降。

20、可在北伐势在必行的大背景下,让刘裕领军北伐,自然有可能会让刘裕尾大不掉;可如果让刘毅领军北伐,同样也会出现这种危险,因为刘毅同样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刘裕领军还是刘毅领军,对于豪门士族而言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