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经典句子 > 正文
作者:

尼采是虚无主义还是存在主义145句优选

admin 2023-10-12 经典句子

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1、虚无主义名句

(1)、除了这种无能之外,还可以合情合理地推测,甚至尼采在自己的意识中也从来没有完全弄清这个体系本身;或者即便尼采对这个体系有所意识,但在他的创作接近终结时,他正在忙于从事其他的规划,却不知道他自己可能已经没有时间来清晰地写下这个体系。尼采晚期有一封写给格奥尔格·勃兰兑斯(GeorgBrandes)——他是第一位开办讲座论述尼采思想的学者——的书信,这封信似乎是在尼采生命中阳光格外明媚的时期撰写的,尼采在其中说道,整整一周以来,他每天都能有数个小时享受到精力充沛的感觉,这让他能够从头到尾地审视我的整个构想,伴随着它的是诸多巨大而又复杂的问题,它们显著地位于清晰的轮廓之中,可以说,这个构想就在我下方扩展。这需要一种达到最大极限的力量,而我几乎不再期望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力量。多年以来,它一直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之上,如今它已经全部连贯起来,一个像海狸那样构建他的哲学的人,必然并不了解他自己的哲学。

(2)、没有一样东西位于坚实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自身的不可动摇的信仰之中。

(3)、他之所以特别地攻击基督教,不过是就道德而言。一方面,他始终未对耶稣本人进行指责,另一方面也从未触动过教会的犬儒主义方面。人们知道,他作为一个熟知情况的人,钦佩耶稣会人员的学识。他写道:“其实,我们所驳斥的只是道德方面的上帝”基督对尼采来说,如同对托尔斯泰一样,并非一个反抗者,其学说的基本内容可归结为完全同意恶,不抵抗恶。决不应该杀人,即使为了阻止杀人。应该接受现在这种状况的世界,拒绝增添其不幸,但同意个人为世界上存在的恶而受苦受难。这样,天国便立即成为我们所能达到的。正是内心的意愿使得我们让自己的行为与这些原则相适应,并立即得到赐予我们的真福。尼采认为,基督的启示不是信仰,而在于他的行为。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历史不过是对这种启示长久的背叛。《新约》已经变质,从保罗到主教会议,信仰的功效让人忘记了行为。

(4)、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5)、尼采是自由思想,因而知道,思想自由并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所要求的崇高事物,人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从越来越远的地方获得它。他知道,人们想处于法则之上,而摔倒在这种法则之下的危险是很大的。他因而懂得,思想惟有接受新的义务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他最基本的法则就是,永恒的法则如果不是自由,那么没有法则则更加不是自由。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的,如果世界没有规则,那么没有任何东西是禁止的。若要禁止一个行动,的确必须有一种价值与一个目的。然而与此同时,没有任何东西得到准许。为了选择另一个行动,也需要价值与目的。法则的绝对统治不是自由,而绝对的随心所欲也不是自由。一切可能的东西相加在一起并不能带来自由,但奴役是不可能的。混乱自身也是一种奴役。在一个世界里,一切可能的东西与不可能的东西应同时加以确定,惟有此时这个世界才有自由。没有法则则丝毫没有自由。倘若命运不被一种更高的价值确定方向,倘若偶然性主宰一切,那样便是在一片黑暗中行进,是瞎子的可怕的自由。尼采论及最彻底的解放时,选择最大的依附的评语:“我们如果不把上帝的死亡作为自己一种很大的放弃与对自己的永久胜利,那么将不得不为这一丧失付出代价。”换句话说,尼采认为反抗必须苦行。一种更深刻的逻辑于是用“若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则没有什么是允许的”代替了卡拉玛佐夫的“若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则一切皆是允许的”。否定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禁止的,即等于放弃被允许的东西。在一个无人能说什么是白的什么是黑的地方,光明已完全熄灭,自由变成志愿的牢狱。

(6)、尼采有时在言谈中将他的哲学称为虚无主义,在丹托看来,这个看起来十分合适的称号所暗示的是否定性与空虚。丹托说,“我将把虚无主义理解为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通过虚无主义,我将试图表明在这些异乎寻常的学说之间的完全系统性的关联,否则它们就会在周遭的格言与疯狂的附带论述中如此苍白地隐约显现。我甚至将努力表明,这些附带论述既不是尼采必须说出的观点的表面,也不是尼采必须说出的观点的实质,而是诸多例证以及某些普遍原则对特别情况的应用。最后,我希望确定这些普遍原则在主要哲学传统中的位置,并将之作为尼采对于所有时代的哲学家最为关注的一些相同问题所提出的解答。” 

(7)、宗教在其毁灭中,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不过是人类粗制滥造的结果,“人的伪劣作品——神经错乱”。因此,在“上帝死了”这句话中,虚无主义得到了最深刻的表现。“上帝何处去了?我想告诉你们,我们把它杀掉了。你们和我,我们大家都是杀害它的刽子手。但是,我们怎么做了这件事呢?我们能喝完海洋里的水吗?我们何去何从?我们不是好像在无穷无尽的虚无中左摇右摆,摸索前进吗?上帝死了!上帝永远死了!我们如何安慰自己,我们这些杀害了元凶的凶手?对我们来说,这个壮举是否太伟大了?为了对得起这件事,我们自已应该成为上帝,因为没有比此更伟大的壮举了。因为这件事,生在我们之后的每个人都将属于更伟大的时代,比迄今为止的所有历史都伟大的时代。”尼采当然知道,上帝的死亡所带来的是“无数、一连串的断裂、毁灭、消亡”。“惊天动地的恐怖”必然发生,“灰暗和日蚀”一定出现。“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8)、你想同行?还是先行?还是独行?……为了能够有所欲求,人们必须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第四个良心问题。(27)

(9)、尼采比较重要的几个概念,包括权力(强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超人,重估一切价值。

(10)、每个人都没有我这样的耳朵,在这种地方我说有什么用!我来那里太早了

(11)、自由精神的首要任务是,推翻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个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12)、深渊终于张开了血盆大口。45岁那年,即1889年,尼采的精神崩溃了。事情发生在意大利的都灵。尼采哭哭啼啼地把一匹受车夫虐待的马搂在怀里,精神错乱,口齿不清。带回旅馆后,医生诊断是神经麻痹症,由早年染上的梅毒引起的。此后的十一年里,他一直住在母亲家中,由母亲和妹妹照料。神学家欧沃贝克是尼采最忠实的朋友之一。他回忆这段时间时说:“有时候,他坐在钢琴旁边疯狂演奏,高声歌唱。只言片语脱口而出,都是和他健康时的思想有关的。另外,他还能说些简短的句子,但声音低沉得无法描述。他认为自己是死去了的上帝的继承人,讲一些自己经历过的非常奇特、非常可怕的事情。所有这些都由钢琴伴奏,阵阵琴声如同标点符号。接着,又是一阵痉挛,爆发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我已经说过,就我的亲眼所见来看,这类事情只在为数很少的几个短暂时刻发生。总的来讲,他的多数言论与他的职业相符。他认为自己的职业就是充当即将到来的永恒的新时代的小丑。这位无与伦比的语言大师没有能力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只好使用一些低级庸俗的词汇,或者通过滑稽的舞蹈和跳动表达自己的思想。”1900年尼采去世。

(13)、《花与鸟3#》严智龙,80×80cm,布面油画 ,2018

(14)、道德很“不道德”,正如世间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道德性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非道德。

(15)、书籍介绍:《林中路》在当代学术界享誉甚高,业已被视为本世纪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年至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书中斯诸篇也各有特色,均为厚重之作。若要了解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读的。

(16)、首先,审美是无利害的。在审美时,人会暂时忘却自我,忘记自身的欲望。审美不是去评判,而是去共情,从而让自己达到超然的状态,获得内心的平和。

(17)、你跑在前面?——你是作为牧人这样做的吗?还是作为例外?第三种情况是逃亡者……第一个良心问题。

(18)、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作为理论指导,同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19)、尼采抓住的核心问题是,人和世界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意识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吗?意识之镜原原本本反映了世界吗?意识不仅能反映表象的世界还能反映世界的内在规律吗?尼采认为,这完全是人的臆想。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神经刺激的结果,“词是神经刺激的声音摹本,从神经刺激进一步推论到我们之外的一个世界,这就已经是充足根据律的误用和滥用了。”因而所谓“世界”,只是我们思维推论的结果,语言创造者命名的也只是人和世界的一种关系,而非事物本身,这里起作用的是一种隐喻或转喻。况且,就“认识”到的对象而言,人并没有“认识”到他所接触的全部现象,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某个事物的局部。换言之,人是有选择性地认识事物的,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经过了他的意识的强化和修饰。因而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言,世界只不过是我们的神经活动而已。我们在这儿听到康德的声音:在认识之前已有认识。认识“客观世界”是不可能的。

(20)、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尤其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者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恤。

2、尼采是虚无主义还是存在主义

(1)、鉴于读者对这一观念理解的困难,加上尼采善又善于用晓畅的科学性的语言来解说他的直觉的哲学观念,因而尼采又用了大量的笔记对这一观念加以解说。他的出发点是我们的经验世界(我们的认识最易从经验出发去猜测对象),最终通过对经验的种种否定而来暗示出他的表达对象。尼采首先将意志与意欲分开。 我们一般认为,“我”有了什么愿望和设想(意欲),这会导致一个行动,前者是因后者为果。“否!”尼采在此一刀砍断我们的思维。他说,这只是一种现象,意欲本身并不导致行动,后来的行动也与意欲没有丝毫关系。意欲和行动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即是在意欲和行动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意志——那种世界最内在的冲动。假如没有意志冲动,无论我们的想法多么坚决,都不会导致一个行动;而且,如果没有意志冲动,意欲首先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在此联想到叔本华说过的一个例子:我们扔石块并不是我们的‘扔’这个动作使石子飞起来。假如石子没有‘飞’的意志,无论我们用多大的力也不能使石子飞。没有原因,没有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我们追加上去的。原因和结果只是浮在意志之流水上的木块。 

(2)、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3)、谦虚、勤奋、和善、中庸:你们就是这样希望于人的吗?善良的人?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理想的奴隶,

(4)、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身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5)、他提出,不同于物的本质先于存在,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没有现成和确定的本质,人的本质总是有待形成的,人总是面临可能性而生存的,人总是把自己推向未来的可能性。可以说,人的存在=虚无=自由。

(6)、And those who were seen dancing were thought to be insane by those who could not hear the music.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7)、生活不是争论。——我们已经为我们自己安排了一个我们可以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假定了实体、线条、方面、原因和结果,动与静、形式和内容,没有这些信仰的人造物,没有一个人现在还能生活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已被证明和阐述了。生活不是争论,在生活的条件中本是存在错误的。

(8)、在哲学中,几乎没有任何作者是一点一滴地构建他们的体系的,伟大的作者就更不可能这么做,而尼采的比喻或许正确地暗示了他就是这么做的。通常而言,一个哲学体系并不是通过堆积来获得成长的。然而,对于一个哲学思考者来说,他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以零敲碎打的方式对诸多主题进行分析,却没有意识到这些主题是相关的,而对于他尚不知晓的那些解答,他也没有意识到它们支持彼此甚至有赖于彼此。接下来,他通过艰苦努力得到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并未向他自身公开,除非就像尼采所表明的,这个人被准许在某个时刻综观全局,并在这段时间内揭示了他思想的统一性。于是,他就如同自己行为的旁观者那样,在不同的陈述与陈述之间,发现了一种他自始至终都在接近,此前却从未能够加以辨别的系统必然性。

(9)、其次,否定生存意志的根本在于禁欲。不要在虚幻的欲念中寻找人生意义,对于欲念的执着,只会造成痛苦和厌倦。叔本华认为求生意志最坚决的表现就是生殖意志,所以首先要克服性欲,也不要期盼从爱情中寻找人生意义。

(10)、最好的作家是羞于成为作家的人。——尼采《人性,太人性的》

(11)、一是提出了强力意志论。他抛弃了叔本华否定生命的悲观主义思想,极大地肯定了人性和人的生存价值。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特性,人要敢于肯定自己,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尼采说“上帝死了”,目的是劝告大家要摆脱宗教的一切束缚。

(12)、 第虚无主义作为批判武器,亦即,尼采是在最彻底的虚无主义的意义上来观察以往的价值;而只有以最彻底的虚无主义为心理背景来观察以往的价值,才能真正判断哪些价值究竟有何价值。尼采不是用一种价值来否定另一种价值——那样尼采本人也会陷于虚无主义。

(13)、 很愿意来谈一下尼釆的虚无主义,我们很早就听说过虚无主义,但它究竟是什么?理解它有什么意义?了解和探讨虚无主义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14)、假如这两个例子使我们对意志有懵懂的意识,我们此时可以甩开大步走进意志的殿堂。意志是什么呢?它是一种情绪,一种激情,它在命令(是权力意志而非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意志只是一种冲动,是冲动本身,它无名无象。但意志并不是运动,“意志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力,舍此一切运动无法想象。”意志当然是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旧话重提:以手扔石块,“扔”不是石块“飞”的原因;同样,我们决定爬山,“决定”也不是“爬上山”的原因;普遍的意志才是“飞”和“爬”的根本原因)。但运动绝非意志本身,运动只是现象,是意识运作的结果。意志作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力,其本身无任何目的可言。“每种力量在每一瞬间都有最终的结果。”

(15)、“上帝死了”这句话意味着:超感性世界没有作用力了。它没有任何生命力了。形而上学终结了,对尼采来说,就是被理解为柏拉图主义的西方哲学终结了。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学看作对形而上学的反动,对他来说,也就是对柏拉图主义的反动。

(16)、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副标题: 瓦格纳事件

(17)、(2)参看科利版第9卷,12[121];第13卷,11[107]。——编注

(18)、你是真实的吗?还是仅仅是一个演员?是一个代表?还是被代表的东西本身?——最后,你也许完全是一个冒牌的演员……第二个良心问题。

(19)、真正的思想家最最向往的是闲暇。与此相比平凡的学者却回避它,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闲暇,而此时安慰他的是书籍。

(20)、《花有信之四》蔡枫,100x100cm,布面油画,2015

3、尼采十大经典语录虚无主义

(1)、知道一切荣耀产生原因的人,也一定怀疑美德的声誉。

(2)、“德国精神”,18年以来这是一个用词上的矛盾(contradictioinadjecto)。

(3)、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4)、(21)只有在坐着的时候……]参看莫泊桑为《福楼拜致乔治•桑的信》所写的前言,巴黎1884年,Ⅲ,尼采藏书。——编注

(5)、既然虚无的病根在于求生意志,那么要拜托虚无,就要否定生存意志。如何否定生存意志呢?一是审美,二是禁欲。

(6)、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而不是终点。人类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和完成。

(7)、我们又容易将意志等同于意识。尼采区别了这两个概念。意志正如我们以上所说是世界的根本冲动,也是决定人的一切外在活动和一切内在心理活动的根本力量。我们作为有身体和心理的人的所有复杂活动都取决于意志的冲动和意志的协调,“我们绝不会意识到有什么东西在指挥,更确切地说在照料和事先协调我们身体的各个功能之间的合作;我们也不会意识到精神是如何储存起来的。毫无疑问,存在着一个最高机构、一个起领导作用的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里各种不同的主要欲望正在发号施令并行使它们的权力。”但我们常把这个最高机构看成意识,事实上,意识是在我们同世界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是“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和必要的反应以及我们对外界的影响。”因而,意识只是意志活动的下属单位,“意识不是指挥者,而是指挥者的一个器官。”

(8)、基督教对其主人的启示有什么深深的歪曲?首先是审判的想法,它与基督的教诲是毫不相干的。另外还有惩罚与奖赏相互关联的概念。从此时起,自然成了虚构之物,而且是有意义的虚构之物,人类全体性的想法随即产生。从好消息到最后的审判,人类的任务仅仅是使自己符合于以前写的一个故事中的道德目的。惟一的区别仅仅在于结尾时人物分为好人与坏人。基督的惟一看法是本性的罪恶没什么要紧,而历史上的基督教却使整个本性成为罪恶的源泉。“基督否定了什么?所有目前冠以基督教的一切。”基督教认为要与虚无主义斗争,因为它指引世界,而基督教自身便是虚无主义的,因为它把一种想像的意义强加于生命,而阻止发现生命的真正意义。“一切教会皆是在那位作为神的人的坟墓上滚动的石头,竭力阻止他复活。”尼采荒诞的而又能说明问题的结论是上帝由于基督教的存在而死亡,因为基督教使神圣的东西世俗化,此处指的是历史上的基督教及“其可鄙的深深的表里不一”。

(9)、虚无主义认为生存和死亡是同等和相同的,你活着不等于你就赚了,你死了你也没亏什么。

(10)、尼采将基督教文明、科学理性文明归于虚无主义——我称之为“批判的虚无主义”,而将自己的核心哲学观念“权力意志”也归于虚无主义——我称之为“理想的虚无主义”。尼采通过前者击碎了价值的谎言,而通过后者避免被击碎的危险。尼采是深刻的,他在一切价值探索的征途中都发现了那个森然隐现的精神黑洞。最狂妄的精神巨人在这个问题上一点也不狂妄,相反,而是极为明智地把自己引以为自豪的全部家当拱手让于虚无主义。正是这个虚无主义,它不需要被建设,却占据宇宙意义最豪华的宝座,并只愿接受人类最智慧头脑的顶礼膜拜。假如我们对尼采说:“虚无主义比你的‘超人’站得更高。”他那怀疑一切的目光定会平和下来,并说:“你理解我。”

(11)、或许在这里,在多少有点狭隘的意义上,尼采就是作为一位哲学家来进行言说的。但是,这些学说并没有让人感到,它们以任何系统的与融贯的方式共同匹配起来,而且它们无论是在个体上还是在群体上,都无法被轻易归于某些便利而又无可回避的论题——我们就是用这样的论题来分辨诸多哲学观念的。它们似乎也不是那些为我们所承认的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倘若确实要在这些学说中找到尼采的哲学,那么,这种哲学就呈现为诸多完全不同的教诲的结合体,它仍然是一种汇集,而不是一种组构,它是由诸多未经证实、错误理解的独特思辨组成的,不适宜将之定位于那种让哲学批评家或哲学史家感到轻松自在的哲学分析的语境之中。

(12)、生活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人也处于生活的这种伟大的创造过程之中,“人是过渡,也是消亡”。但是,人的道路通向何处呢?尼采说,人的道路通向某种比人更伟大的东西,但不是通向“上帝”,而是通向“超人”。“超人是黑暗云层间的闪电”,“超人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更高级的人种”。当代的人只是“一条位于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索,架在深渊之上的索桥”。

(13)、不过,我相信,对于我们有可能在尼采当前的论著或被清除谬误后的论著中发现的哲学来说,这些复原工作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伊丽莎白·尼采主要是在涉及她与她哥哥的关系的部分做出了带有诱导性的篡改;她想要为自己争取的形象是尼采的知己以及第一个理解了尼采最阴暗思想的人。她随处篡改尼采的文本,以便于按照她理解的方式来拯救她哥哥的美好声誉,而这则会不时地让尼采显得是在倡导他其实颇为蔑视的学说。她篡改的从来都不是哲学的学说;事实上,她对哲学观念仅仅具备孩童般的理解力,而且她也不认识懂得曲解哲学的人。即便她对文本的干预(连同彼得·加斯特[PeterGast]与其他人的干预)要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大,但在我们阐释尼采的哲学时,它们所产生的后果却几乎是可以忽略的。正是在这个方面,这些松散结合的格言、断片和短文至少在这一点上是对尼采有利的。他的主题思想反复出现,以至于根据他作品中随意挑选出来的任何样本,几乎都能重构他的哲学整体。

(14)、也许可以轻率的交出身体。却决不轻易的交出灵魂。作者:安妮宝贝

(15)、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16)、你们也知道我的‘世界’是什么吗?要叫我把它放在镜子里给你们看吗?这个世界是:一个力的怪物,无始无终,一个钢铁般坚实的力,它不变大,不变小,不消耗自身,而只是改变面目;作为总体大小不变,它是没有支出,也没有损失的家计,但同样也无增长,无收入,它被‘虚无’所缠绕,就像被自己的界限所缠绕一样,不是任何模糊的东西,不是任何挥霍的东西,不是任何无限扩张的东西,而是置入有限空间的某种力,那种所谓‘空虚’的空间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毋宁说,作为力无所不在,是力和力的嬉戏,同时是一和‘众’,在此处聚积,同时在彼处削减,就像翻腾和涨潮的大海,永恒变幻不息,永恒复归,以千万年为期的轮回,其形有潮有汐,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由最静、最僵、最冷变成最炽热、最野蛮、最自相矛盾,然后又从充盈状态复归简单状态,从矛盾嬉戏回到和谐的快乐,在其轨道和年月的吻合中自我肯定,作为必然永恒回归的东西,作为生成的东西,不知更替、不知厌烦、不知疲倦,自我祝福——:这就是我的永恒自我创造、永恒自我毁灭的狄俄尼索斯世界,这个双料快乐的神秘世界,它就是我的善与恶的彼岸,没有目的,假如目的不在圆周运动的幸福中的话,没有意志,假如不是一个圆圈对自身有着善良的意志的话,——你们想给这个世界起个名字吗?你们想为它的所有谜团寻找答案吗?这不也是对你们这些最隐秘的人、最强壮的人、最无所畏惧的人、最子夜的人投射的一束灵光吗?——这是权力意志的世界——此外一切皆无!你们自身也就是权力意志——此外一切皆无!这可以说是尼采对权力意志最集中的表达。他那种直感式的表述是理性无从把握的,充满神秘、焦虑和恐惧。直感的东西只有通过直感来把握,因此我们要对它进行理性的分析几乎不可能。我们必须将我们的诗性的直觉伸入其中,让悟性的灵智之光探照这种虚无的激情或冲动的虚无。如果我们在叔本华式的悲观的激情中让自己滚烫的欲望冷却,再来反观那种充斥世界的无所不在的冲动,再加上尼采式的可怕的强力和永恒轮回观念,我们庶可理解尼采的强力意志于万一。 

(17)、为什么被认为有大智慧的哲学们如此贬低和看不起女人?作为男人可能也忍不住说:这也太不公正了吧?

(18)、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19)、一切习惯之物都在我们周围织成越来越坚固的蜘蛛网,而我们很快就发现,蛛丝变成了绳索……

(20)、上学期间,尼采就和家庭的信仰疏远了。因此高中毕业后他没有顺理成章地学习神学,而选择了古代语言,先在波恩,后来又去了莱比锡。一段时间,他加入过当时的学生联合会,还练习过击剑。他经济拮据,钱总是不够用。除了专业学习,他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叔本华,这位“有力而昏暗的天才”的悲观主义学说深深地吸引着他:“在这里,我看到了疾病与康复,看到了人生流放与避难所,看到了地狱与天堂。认识自我、甚至啮碎自我的欲望无情而有力地攫住了我。”他劝告朋友们应该“闻闻叔本华厨房里的香味”。但是,在他所选择的专业领域,尼采的辉煌天才同样得到了发挥。他的老师,颇有影响的古典语言专家李谢尔思称他为“年轻一代语言学家的偶像”。一段时间内,他曾离开过精神界,应召进了炮兵部队服兵役。有张这段时间的照片颇为英武。头部像个清净寡欲的学者,腰间却佩带着可怕的利剑,一副哲学斗士的样子。尼采说,他当时的任务是“拥抱这里的大炮—一当然是仇恨之情大于亲切之感”。

4、尼采论虚无主义

(1)、对尼采来说,也是如此。在他的那些出自19世纪70年代初期的作品中,我们偶尔会发现与他的整个后期作品发生共鸣的诸多观念,就好像它们早已蕴含其中。事实上,对早期作品产生回响的恰恰就是这些晚期的作品。毫无疑问,在任何作者的思想中都存在着连续性,但这种连续性应当部分地归因于他的读者,他们在头脑中带着晚期作品来回顾早期作品。他们所能看到的晚期作品,却是作者在撰写早期作品时不可能看到的,因为他不可能知道那些他自己尚未撰写的作品。我们无法思考一种并不统一的人生,如果是在这种意义上,一个人的人生就具备了统一性。

(2)、破:打破一切柏拉图主义及其变体,包括形而上学、宗教信仰,甚至包括启蒙主义推崇的科学理性。

(3)、因而对世界不能作出判断。对它所做的一切价值判断,最终会导致对生命的诽谤。人们在判断现存的一切时,遂参考应该存在的事物,如上天的王国,永恒的思想或道德的命令。然而,应该存在的实际并不存在。不能以虚无来判断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优势是: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一切皆被允许。”这些提法与其他千百种提法相类似,不论是华丽的还是讥讽的,都足以表明尼采接受了虚无主义与反抗的全部内容。在他关于“矫正与选择”幼稚的论述中,甚至提出了虚无主义推理的极端逻辑:“问题:通过何种手段可得到有感染性的虚无主义的严格形式?这种虚无主义以极其科学的意识教授与实现自愿的死。”

(4)、(14)由尼采取自一个较长的残篇,存于笔记本WII6“强者的苦行”的标题之下;参看科利版第13卷,15[117]。——编注

(5)、我们首先应当承认,我们永远不可能把尼采与罗森伯格混为一谈。我们应成为尼采的辩护律师。他自己在事先揭露他的不肖子孙们时这样说过:“解决自己精神的人还应该净化自己的心灵。”不过问题是至少应当弄清他所设想的这种精神解放是否不完全排除这种净化。尼采思想的那种运动,本身有其法则与逻辑,它们也许会解释归咎于他的哲学的那种有血腥味的伪装学说。他的作品难道丝毫没有任何可用来支持最后的屠杀的内容吗?杀人者,只要否定思想,甚至否定仍然属于精神的事物,难道不能在他身上为他们找到借口吗?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自从人们忽视了尼采思想中有条理的方面(不能肯定他自己是否始终坚持这一方面),他反抗的逻辑再没有限制。

(6)、尼采在1889年陷入疯狂,自此以后他就没有撰写任何东西;在其肉体之意义上的死亡之前的暮年,他在余下的十一年时间里过的是一种沉默的生活。但是,他死后出版的作品(即《遗稿》)那绝对庞杂的规模,以及除了最为外在的形式之外,他似乎完全没有能力将任何形式施加于他的这部作品之上,这就几乎可以确保,即便尼采仍然心智健全,他也不会对这部作品进行整合性的系统化。《遗稿》的渊博内容以及已出版作品的规模,确保了他不会对其他的某些作品进行整合性的系统化。

(7)、(15)“恶人是无歌的。”]谚语式的成语,出自德国诗人索伊默(J.G.Seume,1763-1810年)的诗“颂歌”;该格言也由尼采取自一个较长的残篇(笔记本MpXVI4),参看科利版第13卷,18[9]。——编注

(8)、我们(24)非道德主义者是否给美德造成了伤害?——与无政府主义者给王公贵族造成的伤害一样少。只有在后者被击中之后,他们才能重新稳固地坐在自己的王位之上。道德:人们必须向道德开火。(25)

(9)、科学价值主要是提出真理和谬误的区分不是一成不变的,且科学真理是多元的。

(10)、目前在我国存在的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比较严重,历史虚无主义不加分析否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否定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11)、既然上帝已死,也意味着过去那消极的虚无主义也终结了,只有增强权力意志才能是积极的虚无主义。所以尼采又提出了超人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12)、哲学主要是反思哲学脱离现实(生命)成为抽象的东西,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反对哲学体系“体系意志是正直的一种匮乏”(和黑格尔认为哲学应该是作为科学的体系的观点相反)。

(13)、熟悉某一作者思想的宏大纲要的读者,或许会转向该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并在那里发现令人吃惊的预兆。他将遇到那些预示着其成熟作品中所包含之主题的诸多措辞与观念,倘若作者从未写出成熟的作品,读者就会毫无兴趣地丢弃这些少年时代的作品。事实上,对我们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后期文集的存在,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发现,那些在后期文件中令我们如此印象深刻地认识到的东西,早已存在于这颗年轻的心灵之中。

(14)、尼采的哲学肯定是以反抗问题为基本内容。确切地说,它正是以反抗开始的。但人们会感觉到尼采所带来的变化。他提出,反抗起自于“上帝已死亡”,认为这是一个得到确认的事实。反抗于是转而反对意欲虚假地替代已消失的神明,从而损害世界的一切学说,它们无疑没有方向,但却是神明惟一的藏身所。与某些批评他的基督教徒所想的相反,尼采并未制订杀死上帝的方案。他认为上帝已在他的时代的灵魂中死亡。他第一个理解到这一情况的无限意义,并断定人的这种反抗若不加以引导,则不会走向新生。对反抗所持的其他一切态度,不论是惋惜还是奉迎,都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尼采因而没有提出反抗的哲学,而是创立了关于反抗的哲学。

(15)、“我们否定上帝,我们否定上帝的责任,惟其如此,我们方能解救世界。”到了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好似成了预言。

(16)、上帝死于谋杀。上帝是被人类谋杀而死的,我们从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借一个疯子之口喊出:

(17)、哲学使理想世俗化。然而暴君来了,他们很快使哲学世俗化,而正是哲学给予了他们这种权利。尼采谈到黑格尔时,已经推测到这种奴役哲学的趋势。他认为,黑格尔的独特之处就是发明了一种泛神论,恶、错误、痛苦再不能用做反对神的论据。“然而国家与所建立的权力,立即便利用这一宏伟的创造”。而他自己曾想像出一种体系,罪恶不能再作为反对任何东西的论据,惟一的价值即在于人的神圣性。这一宏伟的创造要求得到运用。在这方面,国家社会主义不过是虚无主义暂时的继承者与激进而惊人的结果。有些人有逻辑头脑,雄心勃勃,以马克思修正尼采,决定只对历史说是,而不再对全部创造说是。尼采令其拜倒在宇宙面前的反抗从此时起拜倒在历史前面。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尼采至少在他的超人理论中以及他之前的马克思在其无产阶级社会的理论中,都以“未来”代替了彼世。在这一点上,尼采背弃了古希腊人与耶稣的教导,认为他们是以“立即”代替彼世。

(18)、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19)、十足的女人从事文学,其情形就像一个人在犯一个小小的罪孽时一样:其行为是试探性的、顺便的和左顾右盼的,想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她,从而使得有人注意她……(13)

(20)、“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喊叫,“我要对你们说出真相!我们把它杀死了——你们和我!我们都是凶手!但我们是怎样杀死上帝的呢?我们又如何能将海水吸光?是谁给我们海绵去把整个地平线拭掉?当我们把地球移离太阳照耀的距离之外时又该做些什么?它现在移往何方?我们又将移往何方?要远离整个太阳系吗?难道我们不是在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赶吗?还有高和低吗?当我们通过无际的虚无时不会迷失吗?难道没有宽广的空间可以让我们呼吸吗?那儿不会更冷吗?是否黑夜不会永远降临且日益黯淡?我们不必在大白天点亮提灯吗?难道我们没有听到那正在埋葬上帝的挖掘坟墓者吵嚷的声音吗?难道我们没有嗅到神性的腐臭吗?——就连诸神也腐朽了!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他!我们将何以自解,最残忍的凶手?曾经是这世界上最神圣、最万能的他现在已倒在我们的刀下——有谁能洗清我们身上的血迹?有什么水能清洗我们自身?我们应该举办什么样的祭典和庄严的庙会呢?难道这场面对我们来说不会显得太过于隆重了吗?难道我们不能使自身成为上帝,就算只是感觉仿佛值得一试?再也没有更伟大的行为了——而因此之故,我们的后人将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更高的历史之中!”

5、尼采虚无主义和命运之爱

(1)、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人的情况和树相同。它愈想开向高处和明亮处,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处,向深处,向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 眼中的形象 越是渺小。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通过这种迂回的办法,最后终于引进了人的神圣性。反抗者起初否定上帝,以后便打算代替他。尼采的见解是,只有放弃一切反抗,甚至放弃想要产生神明以纠正世界的反抗,反抗者才能成为上帝。“若果真有个上帝,如何能忍受自己不是上帝呢?”的确有个上帝,他就是世界。若想具有其神圣性,只需说是即可。“不要再祈祷,感恩”,大地便布满同时是神的人。对世界说“是”,重复地说,这样便同时创建了世界与自己,变成了伟大的艺术家、创造者。尼采的启示可归纳为创造一词,但含义模糊。尼采仅仅颂扬适宜于一切创造者的利己主义与严酷。价值的嬗变仅仅是用创造者的价值代替法官的价值,即尊重与热爱现在的一切。不具有不死性的神圣性确定了创造者自由的特性。狄奥尼索斯(22)这个大地之神永远在分割中嘶鸣,呼喊,但他同时也表现了这种与痛苦相伴而生的惊慌之美。

(3)、(13)参看科利版第13卷,11[59];笔记本MpXVI4结尾:她知道,对于十足的女人来说,一个腐烂的[小]褐斑[褐色的腐烂]是多么合适。——编注

(4)、如果把虚无主义比喻为一种病,那么今天上场的五位哲学家分别给出了各自病因和药方。

(5)、回到问题的开始,上帝会死吗?上帝是什么?可以说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哲学问题。

(6)、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善恶的彼岸》

(7)、尼采自称为太阳,他的超人强力意志,以及”重新评定一切”思想在哲学界受到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在利用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来搞虚无主义,他就是个实实在在的思想上的疯子。

(8)、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9)、《花3#》严智龙,120×200cm,布面油画,2018

(10)、叔本华并不是否定生存本身,他明确反对自杀,因为自杀没有否定求生意志,而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成全了求生意志对自己的主宰。因为之所以想要自杀,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无法满足,恰恰体现出自己对欲望的认可。

(11)、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把自己当成神的原因。

(12)、但是克尔凯郭尔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理性主义的、普遍主义的教科书式的人生意义解决方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人,因此真理也只有主观真理。如果相信整体主义的解决方案,反而会导致我们对最真实的个体化的生存的遗忘,导致我们脱离教科书就没法独立生活了,在真实世界面临真实场景时,整体主义的方案只会让我们茫然无措。

(13)、平时闲聊,如果有人提到尼采(Nietzsche)这个名字,往往总会有人马上引用尼采的话:“你去找女人,可别忘了带上鞭子。”殊不知,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借老妇之口说出的这句话并不代表他个人对女性的看法。因为恰恰在这方面,尼采有点过于羞怯。在他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以后,就剩下几个女人伴随着他:祖母、母亲、两个姑姑、妹妹。尽管如此,也许正因为如此,尼采对女性一直怀有某种难言的恐惧。大学读书时,尼采有次发现在紧闭的更衣室里有位女郎。虽然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壮起胆子喝彩一番,却是在其他同学的保护下才敢如此大胆。有一天,由于仆人领错了路,他闯进了一家妓院。弄清情况后,尼采马上逃之夭夭,临行前还给感到莫名其妙的漂亮女士们弹了一段钢琴小曲。还有一次,尼采从远处看见一位女演员,崇拜得要命,便专门为她写了首歌,谱上曲子送到家里。据我们所知,他未能荣幸地得到任何回报。一次旅行时,尼采在路途上结识了一位芭蕾舞演员,但这场平平常常的冒险在火车到达终点站时就结束了。另外一次旅行时,尼采又结识了一位年轻女子,并向她修书求婚,但却是就要动身离去时才写的。信写得很不得体,没有引起任何结果,本也在意料之中。有段时间,尼采非常崇拜音乐家瓦格纳的妻子柯西玛。在瑞士时,他曾邀请了一批值得考虑的女士到家里做客,同样没有结果。但有一次,尼采却是真正爱上了一位女士,而且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女士,当时才21岁,芳名露·莎乐美。俩人第一次见面时,尼采就问:“什么星座将我们带到了一起?”他向莎乐美诉说衷肠,把她看成是唯一值得信赖的人。但是,他又没有胆量主动地亲自求婚,而是把一位朋友推上前去做媒。尼采万万没有料到,这位朋友恰恰也爱上了莎乐美,并且已正式向她求婚。朋友只好告诉他,做媒的结果并不理想。此后不久,由于流言所致,更由于妹妹的挑拨,尼采和莎乐美以及朋友的关系破裂了。无可奈何,尼采只好自我安慰:“结了婚的哲学家应该去演喜剧。”到头来,只有他的妹妹“拉玛”陪伴着他,同时也用诡计阴谋迷惑着他。就在尼采死后,妹妹仍想将哥哥占为己有。为了得到他的遗作,甚至不惜大肆篡改他的著作。从这些事情中都可看出,尼采手中的鞭子,只不过是老妪口中的胡诌罢了。

(14)、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存在主义七大哲学家

(15)、在这个意义上,克尔凯郭尔和希腊化时期的神学家德尔图良想到了一块儿,德尔图良说“因其荒谬,所以信仰。” 

(16)、《罂粟系列06》井士剑,50×60cm,布面油画,2018

(17)、本文节选自《尼采著作全集(第六卷)》,商务印书馆出版,2015年11月,孙周兴、李超杰、余明锋译。

(18)、尼采为了虚无主义的利益而吞并了那些传统上被看做遏制虚无主义的价值,主要是道德。道德行为,如苏格拉底所阐明的或基督教所崇尚的那些行为,其自身是堕落的标志,想以人的映象代替有血有肉的人。它以纯属想像的和谐世界的名义谴责情欲与呼喊的世界。如果说虚无主义无力去信仰,其最为严重的症状并非是无神论,而是无力相信现存的一切,无力看到已做到的一切,无力体验所提供给它的一切。这种弱点为一切理想主义所共有。道德并非对世界的信仰。尼采认为,真正的道德与明晰的思维密不可分。他对“世界的诽谤者”很严厉,因为他察觉这种诽谤其实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可耻意愿。对他而言,传统道德不过是不道德的一种特殊情况。他说:“善需要说明其正当性。”他还说:“人们将来有一天会正是出于道德的理由而停止做善事。”

(19)、尼采为这个没落时代所选择的最有代表性的词汇,是“虚无主义”。Nihil,即虚无,代替了向来被视为牢不可破、天经地义的传统。“我讲的,是将要到来的两百年的历史。我描写的,是将要到来、必然产生的现象:虚无主义的兴起。现在就可以叙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即将到来的必然性已经产生,是因为这个未来已经通过数百种征象预告了它的降临,是因为这个命运到处都在显示自己。所有的耳朵都已耸起,准备倾听这首未来的乐曲。很久以来,我们的整个欧洲文化就已在这种剧烈的痛苦中摇摆,急不可待地向着灾难的方向前进。它已变得不安、强暴、急躁,如同河流急于奔向自己的终点。它不再自我思考,害怕思考自我。”尼采知道,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命运相互交织。他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亲身体验这种虚无主义。就像他说的,他是“欧洲第一位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但是,同时又已经在自己身上将虚无主义推进了坟墓”。

(20)、尼采至少没有逃避。他作出回答,而他的答案是危险的:达摩克利斯只有在剑下跳舞,才能跳得更好。必须接受无法接受的东西,并处于无法坚持的境地。自从人们认识到世界并不追求任何目的,尼采建议承认世界的无辜,断定它不从属于判断,因为人不能根据自己的任何意图来判断它。他并且建议,仅仅用一个“是”,用完全投入这个世界来代替一切价值判断。这样,便从绝对的失望中迸发出无限的欢乐,从盲目的奴役中迸发出极大的自由。成为自由的人,恰恰就要废除目的。变化的清白无辜,当人们对此同意时,便表示了最大的自由。自由精神所喜爱的是必然的一切。尼采思想的深刻之处就是认为,现象的必然性若是绝对的并没有裂缝,则不包含有任何强制。完全坚持一种完全的必然性,是他对自由所下的自相矛盾的定义。“什么样的自由?”这个问题于是被“为了什么而自由?”所代替。自由与英雄主义是一致的。它是伟大人物的苦行主义,是“拉开得最满的弓”。

(1)、在某种意义上说,尼采所说的反抗仍导致对恶的颂扬。不同之处在于:恶,那时不再是一种报复,它作为善可能有的一个方面而为人接受。更准确地说,作为一种命定性而为人接受。人们接受恶是为了超越它,可以说把它作为一种药方。在尼采的思想中,它不过是灵魂面对不可避免的事物时而骄傲地予以同意。然而,人们了解他的后裔,知道什么样的政治以这个说自己是最后一个反对政治的德国人作为依据。他想像出一些艺术的暴君。对凡夫俗子而言,暴政比艺术更自然。他喊道:“宁要恺撒与鲍尔基亚(25)而不要帕西法尔”他身上既有恺撒,又有鲍尔基亚,但没有他认为的文艺复兴的杰出人物所拥有的高贵心灵。当他要求个人尊崇种群的永恒性并投身于循环的时代时,人们把人类作为种群的一个特殊情况,让个人屈从于这个卑劣的神明。他带着畏惧声音战抖地所谈论的生命,已堕落为适用于家庭的生物学。没有文化的结结巴巴说出权力意志的这类贵人,把他们不断蔑视的“仇视犹太人这种丑恶现象”归之于他们。

(2)、(28)参看《敌基督者》第1节末尾。——编注

(3)、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4)、尼采考察的核心是“认识”这一人类活动的本质,认识涉及主体、客体、真实的世界、真理、存在、世界的自在性、上帝等等,认识所依据的是客观性、规律等。这些概念,按照尼采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亦或是不存在的。

(5)、首先是权力意志,尼采把“存在的最内在的本质”标示为权力意志,不过权力意志到底到底是什么,尼采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可以解释为一种情绪,也可以解释为生命力,可以解释为一种激情,也可以说这些其实都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追求的就是权力(不是政治权力)的增长。

(6)、让我们谨慎!——让我们在把世界思考为一个活的存在时持谨慎态度。它将伸展到哪里?它将以什么滋养?它将怎样生长和增殖?我们确实或多或少地知道有机体是什么。难道我们应该以我们仅仅在地球表面见到的这难言的派生物、退化的、稀少的、偶然的现象,去解释本质的、普遍的、无限的东西,就像那些把宇宙称为一个机体的人们所做的?我认为这是令人厌恶的。让我们对那种世界是一部机器的信念持谨慎态度,它肯定不是为了某种完满的运行而构造的,我们以“机器”一词加给它是太抬高它了。让我们对某些有规则的事物,就像我们邻近的星球的圆周运动,是普遍的和充满宇宙的假设持谨慎态度,即使向着银河一瞥,便会生出怀疑,即那里是否存在远为粗略而且矛盾的运行,以及是否存在永远以直线的轨迹运动的星体。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星际体系仅是一个例外,这个体系和被它限制的表面的永恒性在它的变化中以其例外之例外而成为可能:有机体的形成。另一方面,世界的整个性质,永远是一团混沌,并不意味着缺乏必然性,而是说它缺乏秩序、结构、形式,美丽、智慧,以及我们可能具有的任何其它人类审美观念。从我们理性的观点判断,不成功的情况到处都是规律,例外并不是神秘的目的,所有主旋律的重复,都不能被称为旋律,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永远——最终甚至“不成功的状况”也是包含了责备的人化。但我们怎能冒险去诋毁或称赞宇宙!让我们对于它无心无智或者相反持谨慎态度:它既不是完善的也不是美好的更不是高尚的,它不愿成为其中的任何一种:它根本不想去勉力模仿人类!它根本不接受我们审美的和道德的评价!它也没有保存自我的本能或者任何本能;也不知道任何规律。当我们说自然界有规律时我们要谨慎。自然界仅仅有必然性,没有命令者,也没有服从者,也没有违犯者。当你们意识到没有目的或客体,你也就意识到没有偶然:因为仅仅在客体的世界中“偶然”一词才有意义。当我们说死是生的对立面时,我们要谨慎。生物仅仅是死物的一种,并且是很稀少的一种。(……)

(7)、(18)幸福所需要的是多么少啊!]参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正午”。——编注

(8)、也并不是只有在基督教的上帝被否定,基督教受到攻击,或者仅仅还是自由意志论者们传布一种鄙俗的无神论之处,虚无主义才流行开来。只消我们一门心思只看见这种背弃基督教的无信仰及其表现形式,那么,我们的眼光就还固执于虚无主义的浅显而贫乏的外表上。那个疯子的话恰恰就是说,“上帝死了”这个说法与那些“不信仰上帝”的人们的乱七八糟的空洞意见毫无共同之处。诸如此类的完全无信仰的人们根本还没有理解作为他们本己的命运的虚无主义。

(9)、在衣着上你可以不修边幅,但切不可让灵魂染上污点。马克吐温

(10)、尼釆在论述上是把“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放在一起研究的,在他看来,虚无主义不仅是具有消极的,否定含义,更是有积极的肯定力量,就是说,他认为虚无主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消极虚无主义,另一种是积极虚无主义。

(11)、(16)18年以来]即自从1871年帝国成立以来。——编注

(12)、(6)人的?]笔记本WII184;笔记本WII154:人的?——人必须做出抉择。参看科利版第12卷,9[72]。——编注

(13)、来自经验。——一件事物的非理性并不是对它存在的争辩,而是它存在的条件。

(14)、(26)第40节参看科利版第12卷,10[145];第13卷,11[1]。——编注

(15)、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诗集》

(16)、尼采“杀死上帝”是有原因的。他当时所处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那时大家所信仰的是基督教。而基督教却宣扬磨灭和压抑个人的欲望,约束个人的自由,要求人们将全部精力、时间都花在侍奉上帝上面来。

(17)、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18)、Faith: not wanting to know what the truth is. 信仰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是什么。

(19)、如果女人具有男人的美德,那么,她会让人无法忍受;如果她没有男人的美德,她又无法忍受自己。

(20)、基督教本质上是一次伟大的象征主义运动。因而,正如我们不能把亚当被逐出伊甸园当作一个历史事实,我们也只能用象征或艺术的态度去看待那些传说中的神奇的事件。“同样人子耶稣也不是历史上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永恒的事实’与一个处于时间之外的心理象征”,“圣父与圣子:后者所表达的是尘世万物进入神化状态,前者亦是如此……”它们只是一个个内心事实,是无名之谜,是出于语言表达的严重局限而采用的曲折手段。这些活生生的事件一旦落入历史编篡者或理性主义者之手,即丧失活性,成为虚假的“历史事实”。基督教在后世的发展离开了它的根,离开了它高贵的形而上学源泉,因而,它不可避免滑向虚无。

(1)、哲学家生来彼此就不相爱。鹰隼翱翔天际,独来独往。燕雀只好听其自然...盘旋天际,伸爪伺机,此乃伟

(2)、 第呼唤虚无主义是为新价值让路。尼采并不止步于虚无主义,他用虚无主义击破价值谎言只是为新价值的创造扫清道路。尼采反复申明,未来的哲学需要新价值。“我身为一位哲学家,必须抓起一把槌子,把新的价值敲进世界之中。”

(3)、我认为自己是最后一位哲学家,因为我是最后一个人。没有人和我说话,只能自言自语。我的声音如同一位将要死去的人的呻吟重新又传到了我的耳边。

(4)、(10)笔记本WII第85页:为了使他的力量增加十倍,人知道他需要什么:零。在正文的旁边(笔记本WII第84页)是摘自《龚古尔兄弟日记》的一句话,I,第387页:为了把他们的价值增加十倍,他们去寻找零。参看科利版第13卷,11[296]。——编注

(5)、由此出发,我们也就认识到人们在把握虚无主义时和对虚无主义的臆想的斗争中所遭受到的最后迷误了。由于人们并没有把虚无主义当作一场已经持续很久的、其本质根据就在形而上学本身之中的历史性运动来经验,因此,人们便沉溺于这样一种有害的癖好,就是把已经是和仅仅是虚无主义的结果的那些现象看作是虚无主义本身,或者把结果和作用看作虚无主义的原因。在对这种表象方式的不假思索的适应中,人们几十年以来已经习惯于把技术的统治地位或民众的反抗暴动举为时代的历史性状况的原因,并且根据这些方面孜孜不倦地去分析时代的精神处境。但是,每一种对人及其在存在者范围内的地位的分析,无论多么有见地、多么机智,只要它没有去思考人之本质的处所,并且在存在之真理中经验这种处所,那么,它就还是不假思索的,还只是产生一种沉思的假象而已。

(6)、狂人。——你听过狂人的故事吗?他在明亮的早上点了灯笼跑到市场上并不停地喊:“我在寻找上帝!”“我在寻找上帝!”——许多不信上帝的人正站在那里,他招来了一片嘲笑。你丢失了上帝吗?一个人说。上帝像小孩一样迷路了吗?另一个人说。或者他正藏起来了?他害怕我们?还是他已经去航海了?或者流离了?——他们就这样叫着笑着。狂人跳到他们中间以他的目光透射他们。“上帝到哪里去了?”他喊道:“我来告诉你们。我们已经杀了他一—你们和我。我们都是他的谋杀者。但我们怎么会这么做的呢?我们有能力喝干海水吗?谁给我们海绵去擦掉整个地平线?当我们把地球从太阳那里脱离开时我们做了什么?现在它将向何方运动?我们又向何方运动?远离一切太阳吗?我们不是正在永远地下落吗?向后、向旁,向前、向各个方向?有任何向上或向下的可能吗?我们不是好像穿越无尽的虚无一样迷路了吗?难道我们没有感到空间的呼吸吗?它不是更冷了吗?在所有时间难道不是越来越多的夜消失了吗?在上午不是必须点灯笼吗?我们难道没有听到正在掩埋上帝的掘墓人的喧闹声吗?我们没有闻到上帝腐朽的气息吗?——上帝也在腐朽。上帝死了。上帝永远死了。我们已经杀死他了。我们,所有谋杀者中的谋杀者,怎么能安慰我们自己?世界上所有拥有权能者中最神圣最有权能者,已经在我们的刀下流血死去了——谁来擦去我们身上的血迹?用什么水可以把我们洗净?我们需要发明什么赎罪节和什么神圣的游戏?这种行动的伟大对于我们不确实是太伟大了吗?我们岂不自己也必须成为神只为了看起来值得这样?还从来未有过一个比此更伟大的事件——一切出生在我们之后的人,因为这个事件的缘故,他将是比迄今为止所有历史更高级的历史的一部分。”至此,狂人沉默了并再次望着他的听众,他们也都沉默着和以惊奇的神态注视着他。最后,他把他的灯笼扔在地上,灯笼裂为碎片灭了。“我来得太早了,”他然后说,“我还没有到时候。这个伟大的事件未到来,它仍在途中行进——它还未达到人们的耳朵。电和雷需要时间,在事件发生之后和它们能被看到听到之间确实需要时间。这事对于他们比最远的星星还要远——然而他们已经做下了。”——在同一天,据说这个狂人进入各个教堂并唱“上帝永远安息”。被领出询问时,他每次回答:“如果不是上帝的坟墓和纪念碑,现在这些教堂还是什么呢?”

(7)、当然,还存在一种更进一步的可能性,即有朝一日或许会出现未知的事实(比如,出现了某些迄今为止都未被发现的文本这类情况),它们将证明我的解释完全是无效的。人们不仅必须在创建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冒这种风险,而且还必须在创建哲学理论的过程中冒这种风险。我们在各处发现,尼采除了提到他的体系之外,还对他的哲学的最终系统陈述做出了诸多概述与规划。根据目前的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是,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东西得到实现。

(8)、尼采于1844年生于一个信奉新教的教士家庭。孩提时代,他肯定已经受到了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的熏陶。据说,他能“满怀深情地朗诵《圣经》中的赞歌和演唱其他宗教歌曲,常使听众潸然泪下”。“小教士”是他的绰号。在其他方面,这位小男孩也很超群。10岁时他已谱写了一首圣歌,创作了很多诗。14岁时他已着手写自传。进入瑙姆堡的皇家学校时,他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了。特别是在德语作文和音乐方面聪明过人,只是在数学和正确书写两门功课上还有些困难。当时的学校的教育很严格。有件小事可以作证:有一次,尼采当值日生,完全以幽默的口气写了一份值日报告。意思大约是:“教室里灯光昏暗,而且时灭时明,同学们都想点燃自己的蜡烛。”或者:“高一教室最近刷新了板凳。因此,对自己的占有者,板凳总有一种令人讨厌的依附性。”尼采试图把报告写得轻松活泼一点。效果如何呢?尼采写道:“呆板认真的老师们感到非常惊讶。报告如此严肃的事情怎能加入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星期他们把我叫到办公室,作为惩罚,禁闭了我三个小时,使我失去了几次散步的机会。”

(9)、甚至我们中间的最勇敢者,对于他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难得有勇气……

(10)、这就要从康德的哲学思想说起,因为叔本华的哲学是继承康德的。在康德的世界观里,世界分为表象世界和本质世界,康德这里的二分并不是形而上学,而是一种认识论,认为我们只能认识表象,而不能认识本质。

(11)、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不合时宜的考察》

(12)、那么上帝死了,说明什么?说明旧的时代就要崩溃了。人们对基督教这个上帝的信仰已不存在了,并失去了信赖。没有了信仰,以信仰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同样也没有了。整个世界就开始分崩离析了。人们没有了真理,没有了信仰,没有了道德约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虚拟的,虚幻的状态。

(13)、上帝死了,带来了欧洲的虚无主义。尼采认为,造成虚无主义的表面原因是信仰崩塌了,宗教赋予的人生意义不复存在,而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于彼岸谎言的信仰本身,对彼岸的信仰,会导致对现实生命力的压抑。而一切否定生命的价值,让生命力衰颓的都会带来虚无主义。

(14)、尼采的作品多半并没有对读者的智力与学识提出苛刻的要求。这些观点显得清晰而又直接,目标重大而又显著,语言即便激烈却也明白易懂。一些读者受引导后欣然相信,哲学是困难的,但由于尼采的易于理解,他们却发现要么是哲学比他们原本设想的更加容易,要么就是他们自己比他们所认为的要更加聪明。或许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哲学家才不情愿将尼采算作他们之中的一员。这些哲学家到处提及的是一些更加阴暗且更加令人困惑的学说:永恒复归的学说、热爱命运(AmorFati)的学说、超人的学说、强力意志、阿波罗艺术与狄奥尼索斯艺术。

(15)、被踩的虫子蜷缩起来。所以,它是聪明的。这样,它就减少了重新被踩的可能性。用道德的语言说:谦恭。——

(16)、(19)没有音乐,生活将会是一个错误。]参看尼采1888年1月15日致彼得•加斯特的信。——编注

(17)、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与虚无主义有很深的渊源。他承认虚无主义,把它作为一个“临床病人”来研究,他说自己是欧洲第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

(18)、哲学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认为世界,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客观上的虚无主义就是绝对客观,它是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看待人类本身,认为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存在的东西一定会灭亡,人类也不例外。

(19)、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尼采诗集》

(20)、我提供的这个体系需要被理解为一种重构,它必须要按照人们理解任何理论都必然会采取的方式来获得理解;也就是说,作为统一与解释某些现象领域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是个人的诸多作品所构成的领域。我将以这些文本作为科学理论家的观察资料——以便于在不同的观点上来确证我的理论。我相当确信,至少在一种宽松的意义上,这个理论拥有某种预测的力量;换句话说,它或多或少会让我们知道尼采将要说些什么。它让我们能够找出我们的道路来穿越这个它意在给出秩序的领域,或至少是我希望如此。

(1)、当然,始终有可能存在其他理论,它们不相容于这个理论,却完全相容于所有似乎支持我的理论的相同事实。接下来,我的理论将被证明为仅仅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体系,倘若有人展示了另一个这样的体系,它与我认为我已经发现的体系拥有同样的融贯性,那么,我也会感到十分欣喜。因为这将默认尼采的哲学是系统性的(无论我们将哪个体系归于尼采),由此表明的立场将反对人们将尼采理解为某种更加天真率直与非理性的另类思想家的主张。

(2)、道德上尼采是非道德主义者,或者说他是反对传统道德的,反基督教道德的。传统道德在尼采看来反而是一种不道德。尼采提出了两种道德的对立,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和黑格尔的主奴辩证关系还不一样)。主人道德是肯定的主动性的,奴隶道德是否定性的,虚弱的,而过去的道德体系基本上都是奴隶道德(尤其是基督教)。尼采反对一切弱化生命的道德,比如同情,追求生命的发扬。

(3)、要想单独生活,人就必须是动物或者神——亚里士多德如是说没有提到第三种情况:人必须既是动物又是神——哲学家……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它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的中国共产d的领导。

(5)、根据权力意志,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颠倒了人类现有的价值。包括科学价值,哲学价值,道德价值以及宗教的价值。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