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经典句子 > 正文
作者: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学原则76句优选

admin 2023-10-21 经典句子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论

1、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念

(1)、他们接续历史,又瞻望未来;他们立根于诗书佛老,融贯于西哲逻辑,以讲台为阵地,以书刊为舞台,或孜孜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或倡言西方自由、民主和法治。但无一不是希图用自己全部生命去构造个人的立命之所,社会的精神家园;他们在黑暗中喊出的民主和科学,至今仍是我们尚须努力奋斗的方向。

(2)、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3)、第四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4)、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5)、从实践的角度看,对陶行知影响更大的,无疑是杜威的“实验主义”。他认为中国学术缺乏一种科学的方法,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达到真正的“致知”。

(6)、教育孩子善待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教育孩子“穿上别人的鞋子”,懂得换位思考,学会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尤其是在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时,要让他冷静地去分析问题,如果责任在自己一方,就要主动地承认不足,走出一贯以来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

(7)、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8)、“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由于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9)、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学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关注及深思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做好以下几点:

(10)、其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上课不再是填鸭式的,不再是按照“讲授--接受”的模式上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人,他们已经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因为“行不是知之成”,而是“知之始”。我们教师上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创设情景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

(11)、教育孩子做勇敢的人。歌德说过:“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做一个勇敢的人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教会孩子在错误面前,勇于承认,积累经验;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并且寻找战胜困难的途径,把握做事的具体步骤,最终体验成功的快乐。

(1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3)、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14)、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必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爱的教育,作为工作室的学员,一直深受乔利荣老师教温暖的数学影响。爱无处不在,爱温暖童心。

(15)、陶行知看到的中国现实是:“中国以农立国,一百个人当中有八十五个住在乡村里。”这样的状况让他下定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使个个乡村都得着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16)、再次,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

(17)、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18)、“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19)、校园之外,陶行知把精力投入在“办理教育之人”的培训事业中。在他看来,中国实在缺乏教育方面的人才,“中国不想推行义务教育则已,若想推行教育,必从培养改良地方办学人员入手”。1920年暑假,他在南京高师首创暑假学校,录用全国各地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数期之后,学员数量已达800多,遍及18个省。在后人看来,陶行知所开创“暑期培训”从形式上看,已有后来“平民教育运动”的色彩。

(20)、这些观念对陶行知影响极大,余子侠教授说:“所谓‘知行合一’的行,并不涉及对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仅仅是内心修养功夫的一种行为意念或意志方向,丝毫无意助益社会环境的改造和客观世界的变更。”而西方教育理论则表现为“一种外向扩展进取的意志的培养和锻炼”,“有了这种理论武装,陶行知早年积蓄的‘内圣’功夫,开始转化成真正实现‘外王’之道的内在动力。这种‘外王’之道之根本目的,即在于成为改进社会改造环境的真主宰。”

2、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学原则

(1)、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2)、陶行知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的杰出领导人和优秀代表,他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政团同盟(民盟的前身),在1945年10月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干事长兼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抗战胜利后负责民盟总部迁京委员会的工作,并负责筹建民盟南京市支部。曾任民盟重庆支部委员、南京市主委,民盟机关报《民主报》社论委员会委员,并创办了民盟重庆支部的刊物——《民主星期刊》。

(3)、但对后人而言,他最后的实践正是一种民主教育。

(4)、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5)、带领学生实地经历一次“眼”的观察活动,并要求随时将观察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6)、被称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也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7)、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8)、     陶行知(1891-1946)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为国民教育尽心竭力。他著作宏富、论述精当,特别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9)、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

(10)、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解的教科书;而没深厚思想和知识衬托的广博经验,则像是一本没有任何注解、晦涩难懂的教科书。 ——叔本华

(11)、陶行知用其一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教育家的赤子之心,其在教育上的成就可谓是空前绝后,令人为之惊讶和赞叹。回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先贤们踏着鲜血和泥泞,努力的举起一盏又一盏的微弱火把,挥舞着跃动的鲜艳火苗,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去刺破那厚重的黑暗,迎来新的光明。在绝望无助的黑暗中,心中的信仰是他们永不熄灭的火光,支撑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先驱者。

(12)、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陶校长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榫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连连点头说:“我们音乐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13)、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14)、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15)、第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学了“米、厘米”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学了“10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可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价格。学习“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利用“比例知识”,帮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电费情况(按人口比例)。学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比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16)、王阳明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王华曾任礼部左侍郎,在1499年,王阳明中了进士,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1506年由于与大宦官刘瑾(因残害忠良,最后被陵迟处死)结怨,贬到了贵州。1510年升为知县,到1516年又升任右佥都御史,浮后做到了右副都御史。晚年聚众讲学,在世时著作就被弟子们刊刻印行。

(17)、先说“公德”。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到公德,卫护公德……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再说“私德”。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

(18)、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学做合一”呢?以指导学生“观察蜗牛”为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9)、要有健康的身体——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20)、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3、陶行知的知行做合一

(1)、我们一旦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知”和“行”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后者的指导思想,后者又能够反作用于前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完善、升华。

(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4)、陶行知认为中国学术缺乏一种科学的方法,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达到真正的“致知”。

(5)、费正清说:“陶行知与政治当局的关系是矛盾的,他的乡村实验终于不能获得任何当权者的有效保护。陶行知和冯玉祥之间有一种隐秘的关系,这位‘基督教将军’是蒋介石的对手,钦佩并可能帮助晓庄学校的事业。蒋介石本人曾短暂地对晓庄学校的进展感兴趣,但在1930年下令关闭该校,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该校有社会方面激进的可能性。”

(6)、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7)、陶行知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留给我们的教育思想需要我们去执行和发展。《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5初闻“爱满天下,知行合一”,还是在大学军训时,懵懵懂懂,只知它是校训,要记。却不知这几个字如随风潜入夜般陪伴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润物细无声般深入我心。

(8)、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9)、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10)、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复杂的事情简单去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长期坚持,自然功成。

(11)、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释义: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1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13)、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14)、最直接的效果是,让别人最短时间相信你的为人,你的成功。而不是觉得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或者是一个迂腐的人。利用知行合一这个工具,可以打败比自己强大一百倍的敌人。最后对自己来说,领悟知行合是一种极高的精神享受,其玄妙的***,比任何***都要过瘾。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意思很简单,就从字面上来理解即可:你脑子里意识到了要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努力去实现,就是要立刻付诸行动,而不是想归想,做却不知猴年马月才做,那样是做什么都不成的。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做?很多高官说知行合教育家陶行知说知行合马云也说知行合有谁说得清,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

(15)、和抗战最艰难时期提倡“救亡教育”相似,抗日即将胜利之时,陶行知开始提倡“民主教育”。

(16)、1914年9月,和汪纯宜结婚不久的陶行知,即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他一方面定向研习市政学,一方面也修习教育课程,包括“教育行政学”、“教育研究法”、“教育心理学讨论”以及“中学课程”等。对于陶行知的课程选择,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余子侠分析:“在夏季加习的几门学位外的课程表明,他已决意转攻教育学,争取更高一级的学位。”

(17)、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18)、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19)、其时,五四运动席卷中国,陶行知的行动和思想为其赢得了不小的声名。1921年,蒋梦麟等人倡导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陶行知被聘为主任干事——中华教育改进社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教育改革团体,黄炎培、蔡元培、张伯苓、胡适等人均和该团体有紧密联系。陶行知到位后,大力推动科学教育普及、助力学制改革——这些他过去无法以个人之力完成的事情,现在改进社的帮助下都能从容践行。

(20)、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学习具有生活的内容,运用符合生活的方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以后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使得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变得生活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现代成分,使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的直接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这样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个字词不再是无生命的东西了,学生就急于跟它们交朋友,急于去了解它们,认识它们。课堂也不再会成为束缚他们的笼子了,而跟他们的生活贴近了。在这种课中,学生始终是愉快的,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始终是高涨的。学生也就真的把书读活了,把书读出“味”来了。

4、知行合一的经典事例陶行知

(1)、总之: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有了这样的联络,然后先生学生教能自得自动,教有机会方法找那无价的新理了。

(2)、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

(3)、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五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4)、事实告诉我们,大人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人。

(5)、夫人听了恍然大悟,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陶先生,您说得对,太谢谢您了,我今后一定照您的办法去做。”

(6)、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

(7)、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作出了非常可贵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先生用种田、游泳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在他看来,“教学做合一”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8)、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9)、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我们就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之培养。

(10)、教育孩子做孝敬长辈的人,让孩子持有一颗感恩的心。

(11)、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知识。”师傅同意了。

(12)、   最后,陶先⽣⽤“先⽣须⼀⾯教⼀⾯学”这句话给了我们⼀个忠告:我们现在处于⼀个⽹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常快,学⽣可以通过⽹络获得许多的知识,而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作为⽼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宽⾃⼰的知识⾯,不断地丰富⾃⼰的内涵,才能满⾜学⽣的求知欲。⼀个有着⼴博知识的⽼师,可以让教材上的内容变得更精彩,更有趣。⽽⼀个故步⾃封,不思进取的教师,他的课堂会⽇渐单调、陈旧。

(13)、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14)、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却让我联想到两位历史名人:一位自然是王阳明,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就是来自于阳明心学。另一位则是陶渊明,不仅是因为两位是本家,都姓陶,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乡村经历。只不过陶渊明先生是作为隐士,潜居乡村,而陶行知先生则是将现代教育理念在乡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5)、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16)、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