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作者:

登岳阳楼【简短148句】

admin 2024-03-16 句子大全

一、登岳阳楼

1、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2、91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102杜甫|天末怀李白

4、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5、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6、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7、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功。登岳阳楼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觉得作业可以不用答那么多啊才疏学浅,疏漏之处,还请见谅:)。

8、白话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9、过程与方法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讨论中培养读说听写能力。

10、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11、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1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1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14、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15、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16、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17、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18、唐朝诗人无数,诗仙只有一个。庄子出世,孔子入世,而李白把二者集于一身,“入世”无功便“出世”,“出世”又为下一次的“入世”铺垫,顺则进,逆则退,似庄子从心所欲,逍遥一世。无计留春,何需问归程?飘逸的李白,总会在无可奈何之际间寻求一种自我解脱,于苍山云水间自留一份豁达洒脱,“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便是他对道学的领悟。

19、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20、示例:杜甫——穷亦胸怀天下,守儒,

二、登岳阳楼陈与义原文及赏析

1、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2、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去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的不同.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3、2022年2月27日。岳阳岁月静好。

4、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5、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品读本单元诗歌意境美。

6、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

7、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8、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9、是《登岳阳楼》。译文:早早就闻知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观看。吴楚被大至分为东南两地,浩荡的水波吞吐昼夜不息。亲朋好友个个都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仿佛一叶孤舟。北边的关山战火不曾停息,我扶窗远眺不禁涕泪交流。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10、他从巍巍大唐走来,从小就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偏逢安史之乱,一生漂泊坎坷,在动荡和烽火中,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于是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就是杜甫。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3、说到这个“浮”字,我就特别容易想起亦是老杜自己的《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还有就是毛润之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浮者,沉浮也。当然,毛润之先生所咏的是一种霸气,是一种不避锋芒的青春朝气!可是在老杜这里,“乾坤日夜浮”是指的整个神州大地仿佛都在浮沉之中。而老杜此时所居之吴楚东南之地,事实上,对杜甫而言是情非得已的浮沉与漂泊。

14、请同学们再次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一起富有感情的读这首诗歌。

15、示例:诗人为自己老病孤独而悲,也为国家战事不停而悲。“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16、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17、所谓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诗歌的创作智慧不过在情与景二字。而能在律诗之中,尤其是在五言律中,能把情与景写到极致、写到化境,千古而下,公论唯老杜而已,所以杜诗真“律诗之千古楷模、万世宗法”。所以岳阳楼上那幅千古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真是千古定论,诚不我欺!

18、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9、59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20、而此时的登岳阳楼,便是他一生最为困顿、最为艰难的漂泊生涯中路经湖南岳阳时所作,这时的杜甫一直举家住于孤舟之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而且被迫更往南行,所以他说“吴楚东南坼”,被割裂的岂止是东南大地,还有他这颗不能归乡的游子之心呀!但是,如此贫困、如此窘迫的老杜,在这种人生的凄凉境遇下,为何能写出气压百代、雄跨今古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来的呢?这样大的气势与格局,又与他自己的人生有怎样关系?

三、登岳阳楼杜甫赏析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你看他第三联说:“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所居唯在这一叶孤舟。杜甫说“老病有孤舟”,“老病”一词并非夸张,而纯是实写,这时的杜甫处境艰难、凄苦不堪不说,而且年老体衰、身患各种疾病,他向有肺病,又染风痹之症,此时已然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基本上是药不离口了。可是这样悲苦艰难的老杜,为什么在初登岳阳楼的时候表现得那么平静呢?

3、“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5、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6、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7、97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8、明确: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9、唐朝诗人无数,诗圣只有一个。尽管他穷困潦倒,除了苦难屈辱就是辗转奔波,但他并没逃避,而是拿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情怀,给了天下下苍生最真挚的关注。日暮乡关,何处是归程?晚年的杜甫,以一腔依然年轻的热血固守在大唐盛世的风云变幻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便是他对儒道的守望。

10、103杜甫|月夜忆舍弟

11、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岳阳楼记》这篇千古文章,但是向往己久,却从未登临,却不曾想在2022年北京冬奥刚结束,俄乌边界战火起的日子,获得了机会。

1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14、山海经有云:“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这就是古人——我们的先民对我们这片神州大地地形上的一个粗略的认识。而使得地陷东南,造成整个东南之地如裂开漂浮的板块一样的这种洪荒伟力,竟然是来自于洞庭湖水的苍茫之力,所以,第四句接下去说:“乾坤日夜浮。”这种苍茫之力何其伟岸,使得整个天地,都恰似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15、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16、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17、杜甫的《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由衷的礼赞,不过诗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诗文如下:《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18、①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

19、所以,从平实起,到壮景开,从一己情到大情怀,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气呵成,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诗脉绵密。不仅从《登岳阳楼》,从少年时的《望岳》即可窥见老杜律诗创作上的无比的天赋!

20、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四、登岳阳楼

1、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北归无望,吐蕃入侵,不禁涕泗横流,写下了这首“元气浑灏,目无今古”(谭宗《近体秋阳》)的《登岳阳楼》。

3、⑥无一字:杳无音讯。字:这里指书信。

4、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5、《登岳阳楼》通过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6、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7、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8、示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9、⑧戎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10、挚爱着国家、人民的诗人杜甫,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眷念着国事民生,即连自己到处飘泊之时,也不曾没有家国之忧。此诗以登楼远冀的欣喜始。以国家多难的悲难结;中间又以景物的阔大和飘泊的痛苦互相映村。诗人跳动着的赤诚之心。真令人凄悲万分

11、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2、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13、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14、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15、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16、思考: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17、⑴写景诗句:《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洞庭湖)

18、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19、一个“尽”字写出了岳阳楼坐地倚天、高耸入云之态;一“迥”、一“开”展现出洞庭湖浩浩汤汤、渺远辽阔之景。

20、画面中的人物给你怎样的印象?

五、登岳阳楼情景默写及答案

1、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2、但我个人啊,因为我研究训诂学、文字学,那么从文字上反复推敲、反复揣摩,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虽然历来已成定论,但似乎没有理解老杜的原意,没有达到老杜的境界。

3、结合本诗请同学们说说诗圣诗仙做了怎样的选择?还能分别从他们的哪些诗句感受到呢?你能从思想的视角去探讨一下诗圣与诗仙的含义吗?

4、⑧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5、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7、56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然而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危机四伏的大唐让他并未如愿,公元766年的这个秋天,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的杜甫,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

9、对比阅读杜甫《登岳阳楼》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下面的内容。

10、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吴、楚东两地在东南边隔开,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荡漾漂浮。亲戚朋友没有一点消息,年老体弱的我只好带着一家靠着这一叶孤舟任意漂泊。关山以北的战争烽火仍然没有停息,依在窗前遥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泪潸然。

1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尽—完、全,“岳阳尽”即登上岳阳楼远望,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12、⑨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13、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14、偏于一隅的岳阳楼因为承载了孟浩然、李白、杜甫、范仲淹等文人的情怀和抱负显得丰富而厚重,而杜甫的《登岳阳楼》更是因其雄浑沉郁而光焰万丈。

15、55杜甫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16、所以就登楼赋诗而言,这是古人最喜欢的事,也是最难的一件事。因为若前此有名人名句、名篇名著,想要后来居上,则何其难也!连诗仙李白登黄鹤楼都要搁笔,那么“诗圣”杜甫呢?当他登上岳阳楼的时候,前此已有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面临这样的雄词伟句,老杜会不会像李白那样搁笔废然而叹呢?当然不会。因为这时登岳阳楼的是老杜,而当年登黄鹤楼的是小白,当小白变成太白的时候,已然超越。而五十七岁的杜甫登上岳阳楼的时候,他的平实内敛、他的沧桑博大早已能让他超越一切。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就是他的千古名作——《登岳阳楼》,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7、“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18、赏析 《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19、⑹抒情句子:《登岳阳楼》:凭轩涕泗流。

20、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六、登岳阳楼

1、无题|小李杜|温李|典故|爱情

2、我们连续讲了三首登楼诗,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但是压卷之作却是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4、李白——穷则独善其身,悟道。

5、所以至此,因为老杜的那颗悲悯之心,他个人的命运与天下的命运、与族群的命运、与王朝的命运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所以回头去看,那句全诗的筋骨——颔联所说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颈联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虽然一则极阔、一则极狭,但在本质上却有着完美的一致,那就是个体与神州、与族群、与整个王朝的命运沉浮。从老杜立身的被洞廷湖水坼裂而开的东南吴楚大地,到仿佛在湖水中日夜飘浮的乾坤天地,再到被兵火蹂躏的神州大地,再到被时局动荡由盛转衰的大唐王朝,再到一路江湖漂泊唯有老病孤舟的杜工部杜子美,一个家国、一个王朝的命运、一个时代的命运和一个个人的命运、一个个体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就是浩大的连绵,这就是连绵的诗脉。

6、延着巴陵广场,向下走,便可以看到浩荡的洞庭湖,也就是汉代以前文献中常出现的云梦泽。若晨雾散尽,便可看到不远处,舜与潇湘二妃传说中最后归处,君山。

7、那么此时依然穷困潦倒、穷愁莫名的老杜,又为什么能说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这样雄跨今古、气压百代的名联来呢?他难道要说的只是一种气势与格局吗?这一联,后人评论可谓是整篇《登岳阳楼》的“筋骨”所在,那么它除了有东南地域之变,其中还蕴藏着怎样的情感?而后人所说“只有读懂老杜的《登岳阳楼》始可言诗”的奥妙又在哪里?我们且听下回分解。

8、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

9、96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10、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1、点名朗读,其他同学跟随点名同学的朗读,纠正朗读的技巧。

12、②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1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又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大诗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籍襄阳。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

14、78李白丨长相思·其一

15、87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16、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7、教师引导:涕泗横流指眼泪鼻涕满脸乱淌。50多岁的杜甫在这个冬天哭得极度悲伤。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你的眼泪为谁而流?失败时的眼泪是懦弱,成功时的眼泪是喜悦,看到别人于危难之中受苦而流泪,那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18、识背景(学生根据注释介绍)

19、《登岳阳楼》的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20、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安史之乱(755)爆发,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李磷奉命征讨逆贼,李白满怀爱国热情参加了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永王“违帝旨”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因此获罪,永远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在流浪途中幸遇大赦,旋即放舟东下江夏,这年夏末秋初得以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所作。

2、60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3、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4、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5、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这首诗歌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小结:这两句诗歌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豪情壮志。诗人并不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痛哭,而是为国家的危难而涕泗横流。

8、师生合作,把握朗读的语速语气。

9、这首诗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10、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11、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12、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13、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掌握朗读的技巧,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4、孟子曾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诗仙诗圣不可避免受其影响,当它们面对同样壮阔的洞庭湖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对孟子的思想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1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6、回复“郦波”,获取郦波百家讲坛

17、公元758年,春天,身处沦陷区的他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赏花也溅伤心之泪,闻鸟亦感惊心不已。

18、所以老杜之为老杜,一则是他诗圣的情怀,永远将个体的命运与家国天下、与族群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不论个人的命运如何悲苦,他心中的悲悯,始终是面对着天下、面对着黎元(指黎民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烝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百姓。这种忧患、这种大慈悲,才是老杜之为老杜、老杜之为诗圣的关键;二则老杜于律诗的创作,既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勤奋,又有无与伦比的律诗天赋!

19、“戎马关山北”,具体当指当时吐蕃的两次入侵,因吐蕃大军南下(怎么会是南下?),唐都长安甚至当时报警不息。当时西北战火不熄,饱经兵乱之苦的大唐始终不得安宁,饱经流离的老杜、身处东南的老杜凭窗越过苍茫的洞庭湖水,举目望向长安的方向,望向戎马关山之北,所谓“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所谓“长安不见使人愁”,老杜凭轩涕泗横流,不是在悲叹自己悲苦的命运,而是心心念念处皆家国、皆天下、皆神州沉浮的命运啊!所以涕泗流是老泪横流,是为了家国,为了天下,为了族群的忧患之泪。

20、50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杜甫《登岳阳楼》(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3、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4、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5、5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83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7、5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8、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