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经典句子 > 正文
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人物分析70句优选

admin 2024-04-11 经典句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

1、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读后感

(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2)、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所言:“生活,用熟知一切的意志把唱颂歌的人打造成了殉难者。”

(3)、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 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 白痴》中, 梅什金公爵也患有癫痫,不得不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意为之。

(4)、他们还有一个不同:托尔斯泰认为自己憎恶钱财,但钱财对他钟爱有加;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认爱财,可钱财却从他身边溜走。

(5)、在他们看来,绝大多数书都压根不值得花力气写出来。而我们也确实感到苦恼,太多书读起来没啥意思,无非就是抽烟喝酒般的消遣。

(6)、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

(7)、城乡结合部的老农讲恐怖故事,鬼怪都是卡通形象——果戈理《狄康卡近乡夜话》

(8)、俄罗斯思想将会刷新我们的人性,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这种思想的终极完美的体现。尽管有些不够连贯,形式上也有明显的缺陷,长篇大论的对话和描写无休无止,以至于我们读书花的时间要比书里人物实际经历的时间还要漫长……尽管有千万个艺术上的瑕疵,我们还是禁不住被引来读他。我们觉得更伟大的艺术家自有其人,但更伟大的“人”,几乎绝无仅有。拉斯柯尔尼科夫对索尼娅说,“我不是在你面前跪倒,我是在所有受苦的人前跪倒。”这可能就是他所有作品的主旨。

(9)、像《地下室手记》和《罪与罚》一样,《群魔》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虚无主义持续斗争的组成部分应运而生。基里洛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塑造的最出色的人物之他认为,上帝只是人类由于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的想象,他想自杀仅仅是为了显示人类自身最强大的意志力。陀思妥耶夫斯基使基里洛夫貌似具有《白痴》梅什金公爵那种天启般的直觉和感受,但却揭示了这种与基督的信仰分离的宗教情感变成世俗的主观想法之后产生的可怕后果。“基里洛夫对人的神化导致他的自我毁灭以及整个人类的毁灭。”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令人吃惊的先见之明描写了从他那个时代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始终与革命理想形影不离的道德困境。

(10)、只要拳头硬,没文化也不要紧——果戈理《塔拉斯布尔巴》

(11)、然而,浪漫主义的幻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抹去的。《穷人》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并不像果戈里的小说那样充满了讽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他们的故事“令人心碎”。俄罗斯新旧生活冲突的家庭背景、童年对乡下宁静美好与穷苦破败的双重印象、基督教中的爱与牺牲以及从小对俄国及其历史的情感认同,这些经历以及伴随而来的反思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兼具浪漫主义的“天真”与“现实主义”的辛辣。

(12)、对于人生的奥秘,他的解答的基督教色彩超过几乎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但这改变不了这么一个事实:他勇敢地直面问题,他坚实的宗教信仰是从理性和经验出发得到的,而非从信仰本身出发削足就履。他的信仰是什么呢?身为纯智慧化身的伊凡,发现自己无法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任何无辜的孩子都可能会承受苦难,这就让未来的补偿显得不可接受。(16)他不是不接受上帝,他极其恭敬地把得救的机会交还了回去。不管怎么算,没有任何一种补偿能够抹消无谓的痛苦。

(13)、佐西马神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对阿廖沙说:“生活会带给你许多不幸,但你会因此感受到幸福,你会因此赞美生活,并让别人也来赞美它。”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伟大的秘密。听起来像是个悖论,但他从泥泞污秽和满是疾病与疯狂的世界里提取出甜蜜和光芒,欢喜与理性。

(14)、《花城》是年轻作家慈祥的姑奶奶 / 毕飞宇 温晨(导演)

(15)、“我清楚,我清楚,我亲爱的,这么想是不对的,这不过是随便一想而已;但直言不讳地说,说真心话,为什么命运像乌鸦一样在人还未降生就宣告了某些人的幸福,而其他人就该生在孤儿院里?”

(16)、陀思妥耶夫斯基旧居,今已被改成陀思妥耶夫斯基旅馆

(17)、就像他曾经描述的那样,突然之间,一道特别的内在光芒降临到他的灵魂上,好像击碎了什么东西。我们再一次看到他和托尔斯泰的区别。后者生机无限,死亡只能从外部投射到他身上;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末日启示之光由心灵的内在洋溢而出。对他来说,生死浑为一物,而对托尔斯泰来说它们是永远的对头。前者用灵魂之眼看生活,认为对活着的人来说生活的基础就是死亡;而后者用现世的眼光看待死亡,死亡是生活之屋外面的东西。

(18)、托尔斯泰是个异教徒唯物主义者,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和神秘主义者。

(19)、费奥尔多•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生于一个军医家庭。父亲因晋升八级文官,获得贵族身份,并购置了两个小田庄。这是一个暴躁任性、专横冷酷的人。他的妻子玛•费•涅恰耶娃(作家的母亲)善良贤惠,因不堪他的妒忌和折磨,很早去世。而他自己,据说因虐待田庄上的农民,在田间被他们聚殴致死(一说可能是被殴打后死于中风)。

(20)、又是序言……妈蛋,跳过序言直接看白痴!足足一千三百页,看来对白痴的剖析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恕我文学素养低,我看了两遍愣是没看出来这本书里谁是白痴,我以为最有可能是纳斯塔霞,其次可能是罗果仁,没想到后记里说梅施金公爵才是白痴……这下我糊涂了,要不我是白痴,要不那些评论家是白痴……不管谁是白痴,我觉得托斯陀耶夫斯基也有失误——书名和内容不符,不管谁是白痴,看起来他都过得挺体面,白痴哪里能有那么多钱?怎么看都是我比他们更白痴。想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

2、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人物分析

(1)、不仅场景如此,人物也是如此。斯维德里加依洛夫(11)初看起来特别古怪,但后来变得至为真实。

(2)、但是进入19世纪60年代,当一种攻击性的、狭隘的唯物主义成为俄国激进派的意识形态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激进派决裂,捍卫“广义”上的精神。人物质需求的满足同内在道德心理的对立,在宗教大法官的传说中登峰造极。

(3)、有研究者认为,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终因为债务纠纷而产生龃龉,是否属实,尚有待考证。186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赌瘾大发,便写信给所有认识的作家,向每人借100美元偿还赌债。屠格涅夫也收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请求信,但他只给陀思妥耶夫斯基汇了50美元。1875年7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偿还屠格涅夫的债务。但由于时间过久,双方都记不清具体金额,而作为凭证的借款信也一时没有找到。于是,他们之间发生了借款额到底是50美元还是100美元之争。尽管他们后来找到了证据,但是彼此心中的隔阂却难以消弭。

(4)、卡拉马佐夫兄弟,妈蛋,兄弟间的家长里短的破事写了一千六百页?不看!

(5)、十九世纪,俄国文坛群星璀璨,其中就有中国读者熟悉的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和诗人屠格涅夫(1818-1883)。1846年,25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口气发表了小说集《穷人》和中篇小说《双重人格》,令俄国文坛震撼。大名鼎鼎的文学批评家巴巴耶夫这样描述当时的景象: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受到文坛追捧,连一贯钳制创作自由的沙皇尼古拉一世,都觉得他的小说写得好。俄国文坛预言,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横空出世,所有作家都将黯然失色。陀思妥耶夫斯基出名后便应酬不断,甚至一些知名作家也邀请他前去做客,屠格涅夫也在其中。

(6)、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起,在世界文坛上就占有显著的地位,他不仅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大作家并列,而且还特别受到读者、研究界的刮目相看。在我国,他自二十世纪初(在1918年左右)便已被介绍过来,迄今将近百年。

(7)、性激情有时会让他变得残忍、粗野甚至兽性大发,但都出于自然、算不上变态。

(8)、为了重新过上好日子,陀氏继续为自己的命运而到处奔走。此时的他已经放弃了所谓的政治立场,更多的把信仰转向了宗教。1959年底,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迎娶了玛丽亚。次年,他写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陀氏前后时期的过渡,既包含了对小人物心理描写的刻画,又带有后期作品的宗教与哲学色彩。《西伯利亚的囚犯》和以晦涩出名的《地下室笔记》也都出自该时期。

(9)、托尔斯泰憎恶艺术并且无法理解它们,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欣赏雄伟的天主教艺术,并且有着世界主义的品味。

(10)、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鲁迅评)

(11)、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军事工程绘图处”,对此工作他感到索然无味。他坚信自己“是一位诗人,而不是工程师”。翌年便呈准退役,专心致志于文学工作。他早期曾受感伤主义影响,但更醉心于浪漫主义,在工程学校写的两个悲剧片段,就是浪漫主义的习作(没有保留下来)。此时,即退役后,他翻译并发表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有的评论者认为,这意味着他转向现实主义。实际上,早在一八三八年八月九日他致兄长的信中,就谈到自己几乎读完巴尔扎克全部作品,赞叹“巴尔扎克伟大”,说他笔下的人物性格是“全世界的理智的产物”。可见,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阅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是通过研究性格及其在“人的心灵”中的形成来研究“人和生活”。他的转向现实主义,是他醉心于学习巴尔扎克的结果,而翻译《欧也妮•葛朗台》只是其表现之一罢了。此后不久,他就写出了处女作《穷人》。

(12)、不过,屠格涅夫也确实恶搞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曾怂恿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写诗讽刺他,将他描写成“俄罗斯文学鼻子上一粒通红的粉刺”。尽管这是善意的玩笑,但还是把陀思妥耶夫斯基气得够呛。不过,屠格涅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仍是主流。尼古拉一世过世后,俄国书刊检查部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解禁,他写出了著名的小说《死屋手记》。屠格涅夫读后,立即致函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示赞赏。后来,屠格涅夫发表了长篇小说《父与子》,在俄罗斯文坛引发轰动,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嫉妒屠格涅夫的文学成就,但他依旧写信给屠格涅夫表达他的看法。屠格涅夫读后感动地说,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读懂了主人公巴扎罗夫。

(13)、本书的译者也大都持严肃的态度。特别是负责翻译《作家日记》的张羽、张有福同志和《书信集》的朱逸森、郑文樾同志,由于这两书原著篇幅很大,而内容又多重复或无多意义之处,只能选译,他(她)们在翻译之前,先得研读全书,进行比较和筛选。而张羽同志还不厌其烦,在通读全集时对其中各篇文章逐一作了卡片(内容提要),然后通过对比,决定取舍。因此本全集中的《作家日记》和《书信集》虽系选本,基本上囊括全书的重要部分。

(14)、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也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

(15)、他的每个角色身上都有英雄意志的矛盾冲突。他把叙述的艺术力量全都灌注到对话中,他的对话有多好,托尔斯泰的对话就有多糟。所有托尔斯泰的角色口气都差不多,如果我们不知道谁在说话,单纯从语言上没法区分那些对话的主人;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人物开口说第一个词我们就马上能知道是谁在说话。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压根不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些人物靠独特的言辞和语调就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读托尔斯泰的时候眼睛兼顾了耳朵的功能,而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耳朵则可以代替眼睛。

(16)、什么才是有趣的?当然是从事文学创作。然而,成为作家这个理想正如一个一戳就破的幻梦,实在无法给债台高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点儿帮助。还好他早就对这个幻梦认知清晰,他说“在我的灵魂中,有一种我所相信的火焰,尽管我不过于关心它会带来什么。”自信与自负的鸿沟仅有一步之遥,陀氏性格方面的缺陷不断加剧他与家人之间关系上的紧张,

(17)、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同年果戈理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喜欢别林斯基这篇文章,并寻找到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

(18)、他经历的痛苦并没让他变得愤世嫉俗或残忍无情。当一个热情过头的年轻女子跟他搭讪说“盯着你看我能看懂你的痛苦”的时候,他回答说“有什么痛苦?”他很少依赖自己的个人经验来写作。他热情地偏爱斯拉夫民族,因此和屠格涅夫针锋相对,但仍能看到并尊重后者的天才。

(19)、《穷人》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灵巧地运用书信体,把藏在人心里最隐秘、最难以启齿的想法说了出来;信中字里行间的情感远远比内容来得重要。或者说,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张力让我们走进了他们真正的心智。

(20)、贫穷是他受过的屈辱,也是他文学之路的宝库。

3、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的主人公

(1)、183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妈妈死于肺结核,他和他弟弟被送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183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莫斯科当医生的父亲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说是因为他醉后对农奴发脾气,农奴被激怒将他制服,灌入伏特加直至他溺死。也有人认为是自然死亡,而临近的地主为了把土地轻易拿到手而编了这个故事。

(2)、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不在同一个社会阶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相识和成为好友。184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收到屠格涅夫的见面邀请,并说他本人和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很赏识他的作品。当然,屠格涅夫也有没有说出口的话,那就是他也嘲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基督教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对屠格涅夫充满敬爱之情。他赞美屠格涅夫英俊潇洒,气质高贵。他说上帝将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赐予了屠格涅夫。

(3)、“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真理长存。”《作家日记》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问世,为陀氏带来广泛的赞誉。人们看到了这位艺术家的无限可能。

(4)、他便是一生贫病交加、悲苦与宏大并存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5)、不是我瞎吹,我那些哥们要是能在月夜下对着女神说出这样的话,说不定能立马就地转正,当天就能用上身份证……

(6)、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 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也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七个孩子中排名老二。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于莫斯科的玛利亚济贫医院。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圣彼得堡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年纪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虽然父母不允许,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喜欢去医院花园走走,看看那些晒太阳的病人,听他们讲故事,因而接触到了农奴的实际生活。

(7)、我一边看,一边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真是伟大的大作家,字字句句都写到我心里去了!就是后记里那些评述的专家倍儿烦人,分析得乱七八糟,动不动就什么社会的黑暗,什么人性的回归……哪有这些东西?好好的书都给读歪了!

(8)、说到这里,我要劝劝你们了,年轻的同学们啊,你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像我一样,虽然人穷,但是志短呀,多好!

(9)、1846年,屠格涅夫28岁便因发表长诗《帕拉莎》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屠格涅夫不仅才华横溢,还是个富有的绅士。他衣食无忧,喜欢周游欧洲,长期住在法国和德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却家境不济,生活条件没法与屠格涅夫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穷人》后,被俄国文坛称为“文学小天才”。此后,他立志以写作为生,但生活却常陷入窘迫,只能靠喝大麦茶和啃面包过日子。

(10)、当年考四级的时候,有一道国情题,问《死屋手记》是谁写的?A、普希金,B、果戈里,C、契诃夫,D、陀思妥耶夫斯基。妈蛋,连“死屋手记”这词组我都看不懂,鬼知道谁写的?随便选了最长的名字,最后,就是靠这两分惊险过了四级。从此以后,我就记住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并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这份感激一直留存到后来我当了翻译,和客户鬼扯,要体现出自己是个有修养的人,我就搬出陀思妥耶夫斯基,装出读过的样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名字最短,最好记,《穷人》,《白夜》,《罪与罚》,《白痴》,一下就记住了,不像别的作家,什么《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什么《伊万·伊万诺维奇与伊万·斯基福洛维奇吵架的故事》……小说弄那么长的名字,真是扯蛋,我脑子不好使,根本记不住!

(11)、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灵感和倾向很大程度上由臭名昭著、不公正的农奴制度所激发,他亲眼目睹农民遭遇的残暴,这让他深受刺激。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积极加入文学运动和社会政治思想运动,致力于将俄国农民从奴役中解放出来。

(12)、184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1849年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宣布于1849年11月16日执行死刑,但是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癫痫症时常发作。1854年他终于得到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直到1858年升为少尉后他才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这十年的经历让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13)、书信体小说《穷人》应运而生。陀氏把这部“用炽热的激情之火,甚至是用淋淋汗水”浇灌而出的著作交给诗人涅克拉索夫审阅。他在家中苦苦等待了两天,终于,在一天的凌晨四点钟,门铃声紧响。涅克拉索夫冲进他的家门,眼含热泪,一次又一次地拥抱、亲吻他,祝贺他写出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激动的诗人还去找当时最富盛名的批评家别林斯基,他挥舞着书稿,大喊:“一个新的果戈里诞生了!”“你的果戈里和雨后的蘑菇一样多!”别林斯基感到不屑。不过,当别林斯基读完这部书后,便改变了态度。

(14)、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15)、1837年他妈妈死于肺结核,他和他弟弟被送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1839年在莫斯科当医生的父亲去世,死因不明。有人说是因为他醉后对农奴发脾气,农奴被激怒将他制服,灌入伏特加直至他溺死。也有人认为是自然死亡,而临近的地主为了把土地轻易拿到手而编了这个故事。或许这个专制的父亲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他把父亲的形象搬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老卡拉马佐夫这个“邪恶而感情脆弱的小丑”父亲身上。

(16)、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海军医生与商人女儿的孩子,出生于莫斯科的一家慈幼院,在极端困苦中长大。就像哥尔德斯密斯一样,他并不节俭,不能意识到金钱的价值。他天性和蔼,容易相信别人,对那些利用他的人总是怀抱善意。

(17)、抽象的思想并不只能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冰冷,它也可以激情满满,陀思妥耶夫斯基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所有激情和罪行都是辩证法的自然产物。生活对于感受到它的悲哀的人来说才是悲剧。他的角色对此感受很深,这是因为他们思考得深。他们受着无止境的折磨,这是因为他们的思虑没有止境。他们敢要,这是因为他们敢想。他们想的主题是什么呢?要而言之,是上帝。他们都“被上帝折磨”。这种不知餍足的宗教渴望是俄罗斯精神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当两个或更多俄罗斯人碰面时他们马上会开始讨论灵魂的不朽。

(18)、《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20卷)》是二十卷规模的文集,收录作者大量作品,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文学随笔、书信和形式新颖的《作家日记》等。每一卷附设题解、文论等说明文字,或阐述作者的写作状况,或解读作品从开始构思到完成的进程,或是分析作品引发的社会反响、相关评论等,非常有利于研究和阅读、收藏。这部文集在编著方式上,做到了体例简洁,译文明晰而确定,因此也十分便于普通读者的学习、借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文译本中,本文集的优势十分突出:忠于原著,容量巨大;收录全,范围广;注解翔实,文笔优美。

(19)、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20)、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殿军之并没有像列夫·托尔斯泰那样活到两个世纪之交,但却得风气之先,预示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到来。绝非偶然,他被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们奉为“导师”,他的小说则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不过,具体说来,他们所共鸣、接受或吸收的东西各不同,见仁见智,因人而异。有的只是细枝末节,比如:普鲁斯特欣赏的似乎是构成他的创作魅力的“单调重复”的特色:如纳斯塔霞和格鲁申卡“表情神秘莫测”“可爱的面貌会风云突变”,虽“千变万化”仍然是“同一种女子”;还有《罪与罚》中的“凶杀之屋”与《白痴》中“阴森的凶杀之屋”,两者同样“妙不可言”。有些作家则触及思想内容。例如,纪德激赏的是善恶同对立情感的共处和“同步性”。卡夫卡深切同情的是其体现非正义的、与人敌对的社会中的个人的存在,以及孤独感和异化感;他的《变形记》受到《地下室手记》的启发。加缪共鸣的是其作品中提出“荒诞的问题”,而且如果说加缪青年时喜爱伊凡违抗上帝,那么他后期则是肯定这位“导师”拒不接受(为社会正义而斗争的)革命手段。萨罗特引为同调的是其写人物的“一种倾向”;把“有血有肉的人的‘类型’”转变为“简单的概念性等东西,带有某些尚未挖掘出内心状态的人”……凡此种种,可说是各取所需,出发点是各自的文艺观点或政治观点,有的是削足适履,为自己的创作流派张目。不过,依我看来,这位“导师”之所以得到他们公认,主要还在于与他创作中存在着他们思想上和美学上共同喜爱的东西。

4、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译本

(1)、我现在回忆起来,也还是觉得又痛苦又快活。回忆,不管是快活的回忆还是痛苦的回忆,总是折磨人的,至少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但是这种折磨却又使人心里感到甜滋滋的。当一颗心变得沉重、痛苦、疲惫、悲伤的时候,回忆能够使它振奋起来,就像炎热的白昼过后,凉快的夜晚来临,一滴滴露珠滋润着被烈日烤得萎蔫的花朵,使花朵重新生机勃勃。

(2)、托尔斯泰的一生是纯洁无暇的泉水,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则是地底深处喷涌而出的火焰,混杂着花岗岩、灰烬、硝烟和硫磺。

(3)、184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命成为中尉,并在一年后从军事工程学校毕业。1843年,他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译成俄文,但并没有人因此而关注他。于是在1844年退伍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4)、“我被独自一人留在世上,”他写道,“我感到自己完全崩溃了。我现在找不到一点活着的意义,真的找不到。”《时代》失败了,它的编辑暂时无法偿还债务,他欠了1400镑的账单,还有700镑的口头债务。他疯狂地开始写小说还债。最后,为了躲开债主,他不得不出国避风头。他经历了四年不可思议的极端困顿,甚至于为了活下去把“身上最后一根丝线”也典当掉了。

(5)、 世界就建立在荒诞上面,没有它世上也许就会一无所有了。

(6)、其次,就美学观点而言,列·格罗斯曼在分析《少年》时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孜孜不倦的创新,在晚期作品中出现“特殊而复杂的风格”,预示着“现代艺术流派”的出现。他说:“在最后一个时期,他特别喜欢作品结构的矛盾性乃至‘怪诞’”,不求“简明易懂”,要“让读者自己去动脑筋”,他“声称自己有权创造一种特殊的、艰涩的、复杂的、别出心裁的,甚至是超自然的风格”。这很接近现代主义诗学。格·米·弗里德连杰尔则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后期虽也肯定美与和谐,而在作品中则远离这些艺术理想。这是鉴于他当代的特点是“丑恶”“混乱”和大量恶和痛苦,为表现这些生活内容而探求不同于荷马、拉斐尔的一些新的审美规律、形式和方法。

(7)、本文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作者约瑟夫·弗兰克耗费数十年,以小说式的文风撰写了陀式五卷本的恢弘传记,也描绘了19世纪俄罗斯的知识分子画卷。

(8)、这一部分包含全书的中心社会主题,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版的法国19世纪30年代社会小说,是像狄更斯一样的认为权贵应对那些相对不幸的弟兄负起更多道德责任的劝教。这一主题的高潮是杰符什金面对政府里的上级的场景,这位卑微的抄写员,因在抄写过程中漏掉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而遭到责骂。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情感:“我的心在我胸腔中颤抖起来,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害怕。我只知道我有生以来还没像这样害怕过,我坐在椅子上仿佛生了根一样,就跟没那么回事似的,好像叫的不是我。”

(9)、此后,他的命运发生了悲剧性的“突转”——由顺境转入了逆境。

(10)、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记》说,改变他和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其他成员思想的不是艰苦的流放及强迫劳动,残酷命运中单纯的肉体负担没有粉碎他们的思想。“不,是别的东西......改变了我们的观点,我们的信仰和内心.......这个别的东西是跟人民的直接接触,与他们同病相怜、兄弟相融,认识到我们已经跟他们一样,我们被放在同等的地位,甚至他们最底层的地位。”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