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牡丹亭【简短133句】
admin 2024-04-19 句子大全 ℃ -
一、汤显祖牡丹亭
1、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2、《牡丹亭》的故事悲喜交加,汤显祖没有为了艺术而艺术,他最后给剧中的男女主角安排了大团圆的结局。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西厢记》之后终于有了圆满的爱情传奇。
3、这些人在白先勇认为都是一群“流浪的中国人”,他们退走大陆,在台湾又不能融入和归属,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园,在心理情感上处于漂泊状态,所以对故国怀有强烈的眷念。白先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认同感的,在《游园惊梦》这部小说里择取昆曲票友聚会也是有象征意义的。
4、但《牡丹亭》中的虚拟空间,不是现实中存在的,比如杜丽娘在府中园子里小憩和柳梦梅相遇的梦境,以及杜丽娘死后前往的阎罗殿的冥界。在剧作中,杜丽娘一人便经历了现实、梦境、冥府三种不同的虚实情境。
5、有专家考证,《牡丹亭》是汤显祖根据杜丽娘话本和流传在江西南安大庾的女魂恋人故事创作的。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汤显祖所生活的明万历年间有一段距离,然而在剧作家笔下,杜丽娘和柳梦梅是“当代人”,他们超凡脱俗的爱情际遇,是不受时空限制的。而剧作家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包括唱词和道白,也是新颖的。所以他在剧本的开场白中写道:“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在结尾处又说:“唱尽新词欢不见,数声啼鸟上花枝。” 剧本问世以后,立即遇到了能否用昆山腔演唱的问题。许多人以昆腔的尺度来衡量它,觉得剧本的曲辞不合规律,腔、板绝不分辨,衬词、衬句凑插乖舛,唱起来会拗折人们的嗓子。
6、从中都可看出,汤显祖是以“情”为核心进行剧作的写作,有意识地将“情”与“理”形成一对矛盾冲突贯穿于全文之中。
7、《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她受《诗经·关雎》启发,私出游园,梦中和一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柳梦梅进京赴试,借宿园中。他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前往淮安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入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被杜宝囚禁。敌兵退去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杜宝也升了官,但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圆满的解决。
8、20愿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9、于是人人遗弃古老优美的中国文化,趋奔迎接崭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间,通俗的“花部”乱弹终于取代了优美的“雅部”昆曲。如此,小说里钱夫人的今昔感触,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而《游园惊梦》也就变得好像是作者对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阙挽歌。
10、沈德符《顾曲杂言》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艺术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11、柳惊叹于丽娘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几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二人一见钟情,遂于牡丹亭畔成就百年好合。丽娘梦觉之后柔肠萦损,寻梦不见,怀着“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凄惋无奈一病归天,临终前自绘真容,嘱春香将画轴藏于花园太湖石底,将自己埋在花园梅树下。
12、柳梦梅和杜丽娘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13、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14、《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时代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15、来遂昌也是巧合,却让我与汤显祖牡丹亭有了一个美丽的邂逅。
16、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苦心经营制造“梦”的意象。梦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点大异:仙境是永恒的,梦境是短暂的。人类往往不愿面对“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悲苦事实,却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里。然而,俗语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17、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临川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汤显祖的一位同时代人王思任,在概括“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应该说,这个评论颇有见地,或许指出了汤显祖梦文化的美妙情境。
18、如此,《游园惊梦》小说,从钱夫人个人身世的沧桑史,扩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贵族文化——的沧桑史。
19、《牡丹亭》中还有一个叫梅香的小丫环,这个丫环在性格上很像《西厢记》中的红娘,伶俐热情,遇事从容不慌。
20、梦境与现实的故事情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界限不再清晰,虚实交互。比如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杜丽娘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
二、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
1、在梦中,自小在闺阁束缚中长大的杜丽娘第一次摆脱了一切束缚和拘束,汤显祖也紧跟在后面就又让杜丽娘到后花园寻梦,在后花园中,杜丽娘看到牡丹亭的美丽春景后,再一次把自己昨日在梦中看到的一景一物详细地描述了出来,一切都让人无比快乐。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名句20则
3、此剧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偕侍女春香游园遣闷,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思恋成疾,抑郁而死。
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5、演出地点:深圳保利剧院
6、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8、《牡丹亭》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汤显祖热情奔放地赋予女主人公杜丽娘深婉的爱情,并以超越生死的力量将爱情故事展现出来。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汤显祖幻想的产物,他在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的叙事空间和时间反衬出现实中爱情应有的样子。
9、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10、《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11、而杜丽娘无意识的梦境将未来的姻缘成真,预示了将来自己的爱人,看似虚假的梦境对她来说却是像庄周梦蝶一样,是比现实还要真实的存在,这种时间交错的写法,让这部作品格外出彩。
1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3、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家乡江西临川,后人便把传奇创作的主情一派称作“临川派”,而对称恪守格律的江苏吴江作家沈璟一派为“吴江派”。汤显祖晚年居所庭前有一棵玉茗树高出檐际,他便称自己的居所为玉茗堂。传说那树木着实扶疏茂盛,可就是不开花。后来《牡丹亭》曲度成,汤显祖招来伶工搬演,不料当晚此树千花绽放,以后年年及时而发,再不愆期。他的“四种半”带有浓重离尘出世幻彩的传奇剧作——《还魂记(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加上早年的未完稿《紫箫记》,也便得名《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14、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15、与此同时,杜宝已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16、小说的主人公蓝田玉由一位昆曲艺人一跃成为钱将军夫人,也曾经风华蹁跹,烜赫一时,“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然而这一切都是“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现在她不过是一个落魄夫人,王谢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
17、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18、实用全面的语文知识梳理
19、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
20、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三、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情节来自明代话本小说什么
1、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2、“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3、牡丹亭也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实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首先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承认了莎士比亚的成就要高出汤显祖,莎士比亚之所以世界闻名和大英帝国当时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英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殖民地,英国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莎士比亚也随着英国的强大把自己的文化思想传播到全球各地。
4、所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走进剧本本身,从剧本的内容、剧本的艺术性和剧本的表现手法一步步说起。剧本内容《牡丹亭》主要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自由的爱情。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爱情。有一天,身为广东南雄府尹的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陈最良,陈最良在课堂上讲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时,触动了杜丽娘心中的情丝。
5、正如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所言:“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生死至情使得杜丽娘这一灵性逼人的美丽形象从浩如烟海的传奇创作中脱颖而出,活现于昆剧舞台三百余年。
6、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是明代具有进步思想的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出身于书香人家,早年即有文名,21岁中举,因其风骨遒劲,不肯腼颜事权贵并拒绝大学士张居正、宰相张四维、申时行的招揽。
7、漫不经心的,发现里面居然还保留着不少老房子,右手边抬头一看,上书“汤显祖纪念馆”,我也就理所当然,熟门熟路地进去逛了一遍。待我从另一边出来,却被一阵悦耳的笛声吸引了,昆曲的旋律,似乎隐约听到了唱词,莫非就是《牡丹亭》?
8、《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
9、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10、在那样的年代,只有奇缘,才终成眷属。
11、汤显祖自幼心性灵慧,才华卓越,但因时运不济、兼得罪权贵而四次科举考试失利,使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与权贵以势压人、恶意报复的丑陋面目有了清醒深刻的认识,人生之路上的磨难,未能改变汤显祖坚持自我、重视德行的做人准则,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注重操守品行的风格。
12、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乎?”丽娘没有答话,只是想:“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便牵丽娘衣袖,转过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说话去了。
13、南阳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青春,慧敏美丽,却被整日困在家中,从师腐儒陈最良诵读《毛诗》。一天,偶偕侍女春香去后花园游赏,感念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归来后伤怀入梦,梦遇书生柳梦梅。
14、1591年,汤显祖因为上书批评朝政,被贬到雷州半岛附近的徐闻县做典史,南下途经澳门,见识了那里的嶴里巴寺,即圣保罗大教堂;据说次年春天北还,又在肇庆遇会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来回往返所见的新异景观,都丝丝缕缕融进了《牡丹亭》传奇。关于耶稣教,唐代以来已屡有记载,然而应该说直到明代,耶稣会士的来华才有了近代意义,因为此时文艺复兴运动方兴未艾,西方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铁幕被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兴资本主义正在吐露曙光。可是这一切到底给了汤显祖多大现代意义的启示?今天看来仍然是个谜。
15、烜赫与没落,构成刺激性的对照。对于没落,是无奈的现实,钱夫人无力去改变,于是就只剩下追忆与怀恋,自己并不能超脱出来,把这一切视若浮云。窦公馆门前两旁的汽车,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车,“钱夫人坐的计程车开到门口她便命令司机停了下来”。
16、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17、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如下:
18、循声而入,是一间貌似大仓库改造的书屋,门口有两块牌子,一块:“汤显祖研究中心”,另一块是“汤显祖纪念馆书屋”。心想,遂昌,看来是把汤公推崇到了极致呀。里面两位老师正在教导学生唱昆曲《牡丹亭》,如此近距离的感受,让人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19、《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20、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四、汤显祖牡丹亭赏析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阅读《牡丹亭》,感受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
2、不久,身处官场险途的汤显祖慢慢消减了其经世致用的雄心壮志,上疏贬官事件后,汤显祖下定决心告别官场,将满腔报国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重情重义的汤显祖始终将“情”与“志”紧密相联,并指出“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很早就开始尝试以言情主题为核心开展戏曲创作。
3、《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二卷,五十五出,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汤显祖著。
4、《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5、爱本身已经足够坚强,有爱的人能够独立坚定地走下去,无论面对什么,若爱存在,人可以无往不胜,直到最后。
6、姹紫嫣红情世界,一生爱好是天然
7、在汤显祖之前有人写过爱情,在他之后依然有人谱写爱情,为什么《牡丹亭》能够成为爱情传奇?
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9、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10、梦境是虚幻的,而杜丽娘却对柳生一见钟情,并且两次入梦。《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相遇的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物由心理情感创作出的虚拟空间,展现出杜丽娘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诉求。
11、汤显祖一生似乎与幽梦和梅花有着难以解脱的情结。他有一首《梦觉篇有序》,小序说:“己亥(1599)上元,……春中望夕寝于内后,夜梦床头一女奴明媚甚,戏取画梅裙着之。忽报达公书从九江来,开视则剞成小册也。大意本原色触之事,不甚记。记末有‘大觉’二字,又亲书‘海若士’三字。起而敬志之。”汤显祖“海若”“若士”的号应该就从此来。梦中床前那女奴着一袭梅裙,说她就是显祖身旁的杜丽娘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它如《五日梦梅客生如秣陵竞渡二首》等都可以做旁证。《牡丹亭》传奇的本事来自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取其躯壳,然后汲取时代,融入梦境,糅合嗜爱,这大约就是《牡丹亭》吧。
12、精美经典的美文阅读文库
13、上完课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在梦中,杜丽娘遇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杜丽娘因为相思成疾,药石无治,竟在郁郁寡欢中死去了。
14、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属。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亡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15、汤显祖也曾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这样说过:“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之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16、分析《牡丹亭》的人物特色。
17、今晚窦夫人这栋“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亮得好像烧着了一般”的大楼公馆,哪里持得了多久,转眼间就会灯火熄灭,烧成灰烬。今晚的钱夫人,就是明天的窦夫人。
18、注:必须关注“深圳保利剧院在线购票”服务号,才可以收到取票密码!
19、《牡丹亭》曲度成,当晚玉茗树千花绽放
20、戏里有一折“写真”,描写杜丽娘作自画像,可见她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她眼里,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经济价值之间并不划等号,一草一木都可人画,对金银珠宝、乌纱玉带却看不上眼。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了共同语言。心灵上的相通,在丽娘看来是头等重要的事,与此人为伴是幸福的,轻轻地一牵,便随他而去了。拓展资料赏析
五、汤显祖牡丹亭的故事线索所依据的话本小说是
1、牡丹亭记题词(明〕汤显祖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彷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2、《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3、这一细节动作,表现钱夫人还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没落的现实。在筵会中,钱夫人几次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回忆起自己风华蹁跹时候的场景,与现实的筵会做比照,折射出钱夫人对过去的怀恋。
4、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5、汤显祖借虚拟的人物(鬼神)叙述后面将发生的事情,以期告诉人们杜丽娘和杜丽娘的今生情和来生缘,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两人接下来爱情如何发展的期待和情感的共鸣。不过,虽然已经点明二人的姻缘,却依然没有改变两人处于不同时空彼此陌生的设定,更加清晰地表明时空的相隔,这种构思使情节更加奇幻。小结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6、强调“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为了情“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且在描写情与理的斗争中,通过艺术的想象,让这种“情”战胜了维护封建礼教的“理”。同时也把杜丽娘塑造成为了一个反对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真情”的叛逆者形象。
7、作者对过去生活的追忆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对故国的眷恋。在这里,故国不仅仅是祖国大陆、旧时家园,而是一种情感,一种对旧时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故国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情感,而祖国大陆、旧时家园只是承载这种情愫的载体。这种情愫,以乡愁的形式表现出来。
8、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9、《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感情受压抑妇女。有记载当时有少女读其剧作后深为感动,以至于“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寻梦”一出戏时感情激动,卒于台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朝《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10、作品揭露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热情歌颂杜丽娘、柳梦梅为追求自由幸福所作的不屈斗争,比同时代的爱情剧有着更为进步的意义。情节富于幻想色彩,性格刻画细腻深刻,曲词清丽,对后来戏曲文学的影响很大。
11、《牡丹亭》本自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而成,但在才子佳人的故事套子中寄予了不灭真情,使得剧本别具高格,光彩夺目。
12、《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创作的最高水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13、汤显祖《牡丹亭》公园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大余县城东南角上、章江之滨,《牡丹亭》创作于浙江遂昌县城。公园占地面积15公顷,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是一处集名胜古迹、地文景观、风土人情为主的融文化、古迹、建筑、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景区。
14、《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15、经过几天的简单接触,让我感慨万千,真正见识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风范,从早到晚,不厌其烦,言传身教,薪火相传!
16、《牡丹亭》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
17、梦境的描写体现的是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只有在后花园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她才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寻找爱情、释放天性。
18、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
19、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20、独自在遂昌县城闲走,抬头寻见一处弄堂,门口有个小亭子,上书“牡丹亭”,心想,在这个汤显祖的故地,大抵所有的亭子,都叫“牡丹亭”吧。于是,我也就随意逛了进来。
六、汤显祖牡丹亭
1、“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2、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3、忙处抛人闲处祝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4、正如汤显祖所言,《牡丹亭》表现出对“情”的重视,认为创作都是“为情所作”,因此他在传统故事结构的基础上,创造出多线并行的叙事时空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表达出他的“至情”主张。
5、除了地域转换,《牡丹亭》中第二个空间转换的维度为虚实场景的切换,也可以统称为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切换。在《牡丹亭》中,在某些故事情节的时间段中,除了现实空间外,还对应着一个虚拟空间。
6、这份资料全国通用,帮助很多考研学子成功通关!
7、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至情观,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解放的思想与要求,反映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
8、汤显祖并在大庾逗留了一段时间,在与当地贤达文人的闲聊中,汤显祖了解到大庾的历史和人文环境,了解到《夷坚志》中谪居南安的邵宏渊笄女死后化成鬼魂,在当地宝积寺与谪官解太尉孙子保义郎情爱事、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故事。
9、浪漫至死不渝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的题记。爱恋的时候本来没有所谓“开始”一刻,是在无声无息之间发现自己的心已经投入,已经牵挂;真的爱恋,不是依附于什么而生的。
10、《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的爱情故事,它的浪漫主义特色在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杜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最后她摆脱了种种封建礼教的束缚,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11、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12、以往的传统戏曲在叙事上一般是以故事发生到结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整个故事冗长沉闷,而《牡丹亭》用了“回叙”与“预叙”两种叙事手法进行创新,打破了故事的线性发展进程。预叙的手法,也就是打乱正常的叙事顺序,将一些还未发生的事情穿插在前面讲出来。
13、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伟大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14、《牡丹亭》是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剧本推出之时,便一举超过了另一部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据记载“《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5、明吕玉绳、沈璟、臧懋循、冯梦龙、硕园等人都有改编本。昆剧常演出的有《闺塾》(习称《春香闹学》或《学堂》)、《游园》(习称《游园惊梦》)、《拾画》、《玩真》(习称《拾画叫画》)等出。
16、日本的大汉学家青木正儿年轻时晋京“朝谒”近代中国戏曲研究的宗师王国维先生,表示要继王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写一部元以后的中国戏曲史,却遭遇王先生一番“(元杂剧)活文学”、“(明以后戏曲)死文学”的冷遇。青木内心委屈,却不为所动,发愤著书,终抵于成,这就是蜚声中外汉学界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他在书中说:“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汤显祖颉颃莎士比亚,话由一位外国大学者之口道出,是否更公允、更有信服力,虽则汤显祖身后还站着王实甫和关汉卿?
17、三是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全剧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纤细的语言风格。这些特点向来深受肯定。一些唱词直至今日,仍然脍炙人口。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18、如果我们现在做出一个假设。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明朝,明朝也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殖民地,那么汤显祖的个人成就未必就在莎士比亚之下。牡丹亭这部作品也远销海外,不仅被国内的读者所熟知,日本韩国欧洲很多国家都把这部作品当做一部流传千百年的经典作品,这部作品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符号,代表着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
19、《牡丹亭》中,“至情”主题的演绎不仅表现了汤显祖关于言情的认知理念,而且反映出汤显祖受明朝以来传承的言情思潮的深刻影响。从中国古代言情思潮的文化渊源看,言情作为与教化并行对立的重要观念始终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以后,文学自觉时代造就了言情主题的新见解与新特点。
20、《牡丹亭》感人的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人幸福、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浪漫主义思想。这个理想是作为和封建思想对立的力量而出现的,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这是她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汤显祖写杜丽娘的外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也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YuPeCfEh5F3LVKWXssoCA提取码:nqm4该小说讲述了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2、这里的装修是馆长亲自设计的,也是用老木头,竹灯笼,风格和闲园相似,真是异曲同工,我无来由的喜欢上了这里,连续两三天闯进来旁听昆曲。通过交谈得知,吹昆笛的是张老师,教授唱腔的为薛老师,都是国家级昆曲名家,特地从杭州过来,能遇到也是莫大的缘分。
3、在六十年代,作为“中国表演艺术中最精致最完美的一种形式”的昆曲也已经式微了,受到欧美电影等新兴文化的强烈冲击。小说中坚持喜爱和追忆昆曲这种传统艺术的,都是一些从大陆败走的遗民如钱夫人、窦夫人、余参军等。他们既是政治上的遗民,也是传统文化上的遗民。
4、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5、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亭
7、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光辉灿烂的过去。可是就因为太讲究纯美、纯粹精神,丝毫不肯接受现实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里,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几乎完全脱节,再也无法受到欣赏和了解。
8、丽娘游园归来,困倦了,便伏几小睡,却作了个甜美的梦:梦见一个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说道:“小生那一处不寻访小姐来,却在这里。
9、《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接受封建道德的教育,但是扔动了春心,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死而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10、通过杜丽娘与梅香性格上的对比,流露出梅香的生活态度才是积极向上的。梅香带着杜丽娘前往花园游玩,也为后文中杜丽娘能够大胆追求爱情埋下一个伏笔,死了一次的杜丽娘要像梅香那样恢复青春活力才能获得幸福。《牡丹亭》的浪漫正在于此,跨越生死不忘爱人,一下子让爱情的高度超越了性命。
11、《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
12、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
13、《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