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3-28 经典句子 ℃ -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前二十句)
1、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没有四联。
2、“道义”就是道德和正义,“铁肩担道义”是说要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用毕生的力量来挑起弘扬道德和正义这副重担。“著文章”指寻求真理,宣传远大的理想观市施孙级核因办和进步的政治主张,以唤起民众的觉悟。如此“著文章”是件十分重大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倾注全部心血来做好,即鞭策自己要做到“妙手”的地步.
3、反观当下,有些青年打着“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幌子,实则是逃避现实。于是,从“丧系文化”的迅速风靡,到“躺平一族”的不断壮大;从“佛系青年”的层出不穷,到“人间不值得”的颓废之言,他们逃避责任,不敢直面现实,在不断堕落中丧失了激情,也麻木了自己,最终成为一具行尸走肉。试想,没有“铁肩担道义”的勇气与担当,没有“辣手著文章”的深刻与犀利,青年一代如何能将盛世坚持下去,如何能让中国不断进步?
4、纵横开合前后应 五套动作止与此
5、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
6、今天,是邵飘萍烈士诞辰130周年,纪念邵飘萍烈士诞辰130周年座谈会暨文物捐赠仪式在金华市文物局举行。
7、十指相扣火中取 雄鹰博兔找嫦娥风摆杨柳笨鸟飞 风光无限。
8、直到最后,敌人对待他使用了最残酷、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杀人方法——绞刑,他是同难的二十位战友中头一个走上刑台的,在绞架面前,他依然态度镇静,声明共产主义终必胜利。
9、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书下绝命一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千古流传。其后,虽有李大钊之“妙手”,亦有杨联陞之“庸手”,都难以比肩。我以为,以肩担责,以文警世,“铁肩”与“辣手”齐备,方为吾侪之所向往。
10、时值辛亥革命后期,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的大辩论引起了邵飘萍的极大兴趣,读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的文章,则使他萌发了“要做一个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他怀着为民主共和而战的激情奔赴杭州创办《汉民日报》,担任主笔。他不畏权势,不受利诱,撰写了大量时评和随笔,抨击袁世凯及军阀的专横跋扈,揭露贪官污吏的罪行。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2、无奈的是,这样一位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却在1926年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杀害于北京。
13、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hustxinwen)
14、讲好红色故事,献礼建d百年,本期我们会通过欣赏赵飞羽同学设计的红色IP人物——邵飘萍,从作品的背后来挖掘邵飘萍的故事。
15、虽然朝野对杨继盛一片解救呼声,但最终没逃过严嵩处心积虑的陷害。临刑前,杨继盛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当年十月的北京西市,北风凛冽,寒气逼人,杨继盛面对屠刀,大义凛然,昂首走向刑场。他仰天长啸,朗诵他那首感人肺腑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16、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
17、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18、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亦应知跃进、知雄飞,以自己奋进的姿态,向这些文人志士致敬,以自己激昂的青春,追寻他们不朽的精神!
19、在北京创办《京报》的同时,1918年,邵飘萍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及教授徐宝璜一起创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揭开了我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序幕。他作为新闻学会的导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包括毛泽东、邓中夏。
20、文天祥说:天地有正气,上则为日星,下则为河岳,于人为浩然。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前四十句)
1、李大钊同志遗留下的墨迹是很少的。去年从他的故乡找到了他赠给亲戚的一副对联,上面恰好也写着同样的话,而还有后一句,全文是:
2、1918年10月,邵飘萍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蔡元培聘他为导师,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1919年5月3日晚上,"五四"前夜,是个准备直接行动的不眠之夜,在北大的"五三晚会"上,作为新闻学研究会的导师、《国民》杂志顾问的邵飘萍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大声疾呼"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他的报纸更是热情地支持"五四"运动。8月,因《京报》屡屡发表揭露、批评政府腐败的文章,被当时的安福系政府查封,邵飘萍遭到全国通缉,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3、题干中共出现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四个不同版本。四个版本的对联,共同强调的是“肩担道义”与“手著文章”。“担道义”意味着挑起弘扬道德与正义的重担。“著文章”意味着抒发己见。“担道义”是目标,“著文章”是方式,个体以“著文章”的方式实现承担民族、国家、社会“道义”的目标。
4、在当时,进一步改变国民思想的是陈独秀结识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鲁迅。正如周作人所嘲笑的那样,陈独秀极力推动文学改良,强调白话文学为正宗,可纵观文坛,能写出白话文学的作者寥寥无几,鲁迅的加盟使《新青年》的白话文从理论走向创作。
5、“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希望便是“力扶泰山,笔遣义怀”,当真正气浩然。文章著于道义,而对于责任的全力承担是亘久且需要亘久的信念。
6、杨继盛行书《谪所寄王世贞诗札》纸本,镇江市博物馆收藏。
7、重拳出击打四门 脑洞大开冲上天
8、邵飘萍他认为报纸既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又不能“不问事实理性而一味盲从迎合”。他认为:新闻纸之教育的任务,既不仅为舆论之代表,而兼负有指导纠正之职责,则尤应根据事理,人醉独醒,挽救群众之谬误,使其回复于正轨。是故新闻事业之政策,大体在得社会多数之同情,不能不迎合乎各方读者之心理,然不宜不问事实理性而一味盲从迎合为事。从邵飘萍的有关论述中可知,所谓“不能不迎合”,是指新闻纸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情状,不能脱离国民的现实生活需要与阅读兴趣盲目办报。
9、让人不禁想起希腊神话里的一位巨人阿忒拉斯来,这位大力士弯腰弓背,独自扛着天体。李大钊同志的这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是可以相与媲美的。
10、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最早出自明代谏臣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集》。他冒死弹劾权臣严嵩,被害前留下名句“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为世人所传颂。
11、李大钊同志苦心培养青年,撒播革命的种子;他领导群众进行爱国斗争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一直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他是大学教授,但他没有贪图安逸生活,却成了工人农民的优秀的代表人物。
12、在狱中,杖刑打断了杨继盛双腿,全身皮开肉绽,杨继盛摔碎瓷碗,将碎片扎入体内放血,血流不止,但他咬紧牙关,然后用瓷碗碎片将腐肉一一割去。
13、为避迫害,邵飘萍急走扶桑。1915年底,袁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倒袁。邵弃学业而归,以“飘萍”、“阿平”为名在沪上三大报执笔,痛骂袁之祸国。倒袁后不久,邵飘萍受聘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当时北京新闻界社会声誉极差,记者虚构成风,报纸难辨真伪。邵飘萍以一个职业记者出现,深入实际采访,追寻事件全貌。
14、阅遍无数先贤古仁人,读书人的这份信仰,将永远流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永远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意志上,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真英雄本色,真名士风流。
15、北元后裔俺答汗,多次率兵侵犯宣化、大同,提出宣府、大同等地春秋两季开设马市。镇边大将咸宁侯仇鸾,畏惧出战,欲与俺答汗妥协,开马市。而杨继盛认为,仇鸾议和示弱,丧权失节,于是上疏皇帝,力言仇鸾的主张有“十不可、五谬”。结果在仇鸾操纵下,驳回杨继盛上疏,并密奏诬陷之,把杨继盛关进监狱,后又贬谪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
16、他说:“一一扣发一一声,一一声觉一一梦”;他是那么迫切地希望人们都能年轻起来,都具有“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李大钊同志平生并不喜弄书画,只是在早一个时期工作较有空暇的时候,偶尔给住在家里的亲友写一两副中堂或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就是这样留下来的仅有的墨迹之没有讲究刻工的图章,也没有个年月。
17、来到杨氏祠堂,远远就看见祠堂前面有多个石碑,其中一块上书“赤心报国”四个大字,笔势遒劲,尤其醒目。
18、邵飘萍出身贫寒,年少时即表现其倔强和正直的禀性,1908年在浙江省立高等学堂因痛斥张之洞《劝学篇》而险遭开除。毕业后从教,仍密切关注政局发展,并联络反清人士。辛亥革命爆发,邵欣喜若狂,立即辞教赴杭州寻机办报。1911年11月首发的《汉民日报》聘邵飘萍为主笔,邵时年25岁,正式进入报业。
19、邵飘萍新闻思想在北洋政府时期的报人中是最为丰富和深刻的,代表了当时中国新闻学理论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吸收了西方新闻思想的精华,而且继承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既有较强的理论思辨特色,又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与指导性。他提出的观点涵盖了新闻职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足可成为当时新闻记者工作实践的指南。即使在今天,他倡导的记者要以品性为第一要素和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以及要有“铁肩辣手”的社会担当精神等,依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邵飘萍早期政论一针见血,用词极尖锐。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前六十句)
1、1918年5月,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这篇作品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借狂人之口愤怒控诉了绵延数千年的旧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小说发表后,举国震惊,鲁迅一朝成名天下知。
2、的确,“铁肩担道义”一句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全部革命精神。他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个人毫不索取什么,只是勇敢地担负了自己的责任,直到流出自己的鲜血。
3、为向d的百年华诞献礼,文传学院特推出“献礼百年”的主题栏目。本栏目分为四个板块:“红色足迹”、“红色故事”、“红色光影”、“红色风向”。
4、白鹤展翅拍手快 六套动作也结束
5、“铁肩辣手,快笔如刀”这就是邵飘萍。邵飘萍先生的文字让民国时期的思想融入了众人的灵魂,而他坚贞不屈的精神也使后人无不感叹敬仰。
6、平庸真是个非常坦诚的词,它仿佛预示着一切皆无所求,与所谓成功的观念相左,却是大多数人在人生路上的真实写照。而杨联陞不啻揭示了新的解读:即使平庸,也有能够实现、而且值得追逐的义。当每株草都挺直了茎杆,肩负起沉重的稻穗,那么弥望之时那已不是匍匐的草坪,而是丰收的稻田了。
7、铁肩担道义不是用来形容兄弟情的。原因如下:
8、杨继盛,号椒山。河北容城县人。明嘉靖年间,他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奸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
9、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
10、字面意思是:坚实的双肩负责起世间的正道情义,灵巧的双手书写出流传的篇章。
11、一个真正具有自由意识的人,不会把自己围困在昨天的城堡里,他必定要寻找通往明天的道路,听从内心的指引,勇于前行。
12、“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13、译著有《杨忠愍文集》,著有一首诗为:“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请罢马市疏》又父满冲行气候蒸易写成《请诛贼臣疏》,历360问答数了严嵩五奸十大罪。《椒山遗嘱》
14、作为新时代青年,数媒192的赵飞羽同学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一些有趣且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邵飘萍先生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优秀作品,感受作品背后表达的故事。
15、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
16、就拿《阿房宫赋》与《六国论》来言事,他们的作者为了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以铁肩担起道义,以辣手针砭时弊,不惜触怒帝王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如果没有这份信仰,怎来这份勇气呢?“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联作者杨忠慰公也为了心中道义,愤而上奏弹劾严篙后慷慨赴死,用生命诠释了铁肩辣手,用生命诠释了读书人的信仰!
17、清·康有为《题刀笔精华》:“铁肩担道义,辣手做文章。”
18、他抨击冯国璋进攻国民军,焚掠汉阳,残杀同胞;怒骂袁世凯,倾力拥护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他的文章为读者所喜欢。不久,就接任了《汉民日报》经理之职。由于邵飘萍主笔的《汉民日报》敢为民众权益仗义执言,遭到亲袁势力和地方当局的忌恨。他们收买地痞流氓在夜里潜入《汉民日报》社纵火,企图烧死邵飘萍,幸而被及早发现,大火被扑灭,邵飘萍才幸免于难。
19、“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对联是他做人原则的写照。在同大奸臣严嵩斗争中结凯获美亮,不畏权势和引诱,曾上书“十罪五奸”,奏状了严嵩,后被下狱遭酷刑而不屈,终为严嵩所杀害。但其精神为仍仅深世人所称颂。该名联多为后人引用。他是当朝集用干或调脸发死感呼有名的忠耿之臣。性格特点:忠耿,不畏权势,正义。
20、道义铁肩担,吾辈应青年勇挑重担,志存高远。为信仰牺牲的气节与风骨,正是千古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的应有之义。嘉靖年间,严嵩专权,政权黑暗,杨继盛一声怒吼,担起道义,唤醒众人心中的良知;清末以来,内部叛乱,列强入侵,孙中山一声呼唤,担起道义,推翻清王朝统治。当今中国,虽无杨继盛时代之黑暗,亦无孙中山时代之混乱,却也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当此关键时期,总要有人担起道义,总要有人作为先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世人皆有铁肩,皆担道义,必能使中国焕发出无限生机。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前八十句)
1、杨继盛儿时家境贫寒,其母早亡,其父另娶,杨继盛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间访师问友,深夜秉烛长读,一介寒门学子终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得中丁未科进士。
2、通过欣赏赵飞羽同学的作品,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和红色故事的完美融合。
3、“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对联是他做人原则的写照。在同大奸臣严嵩斗争中,不畏权势和引诱,曾上书“十罪五奸”,奏状了严嵩,后被下狱遭酷刑而不屈,终为严嵩所杀害。但其精神为世人所称颂。该名联多为后人引用。他是当朝有名的忠耿之臣。 性格特点:忠耿,不畏权势,正义。
4、明·杨继盛《大明湖铁公祠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5、“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出自杨联陞的恩师钱穆之手。此联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现代学者对社会个体责任感的体悟。与前三联相比,“双肩只手”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人皆有“双肩只手”,“双肩”可以是坚实有力的“铁肩”,亦可以是柔弱平实的“平肩”;“只手”可以是犀利老道的“辣手”,也可以是精妙超群的“妙手”,当然,亦可是平平无奇的“庸手”。“双肩只手”强调的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不论能力高下、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同时,“双肩”与“只手”対举,“双肩”喻指全力,可以理解为责任之重大;“只手”喻指一人之力、独力,可以理解为独立之精神。
6、据介绍,市文物局此前已两次收到邵飘萍后人捐赠的遗物与照片,共计95件。其中不乏珍贵的邵飘萍与夫人祝文秀的生活照,以及邵飘萍生前使用的怀表、烟嘴、毛笔等文物。
7、铁肩担道义是一句名言名句,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民的理想和志向,体现出宣传革命的精神。
8、1920年回国。9月17日,《京报》复刊。他办报既重视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也依靠社会力量,办了好多种附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1926年4月,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吴佩孚也密令到京缉捕邵飘萍。4月26日凌晨1时许,邵飘萍被捕,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仰天大笑,从容就义。年仅40岁。
9、杨继盛死后12年(1567年),87岁的严嵩在举国唾骂声中死去。同时,皇帝颁诏抚恤直谏诸臣,杨继盛被追赠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其一子为官。
10、因此我们更要传承邵飘萍先生良好品质,创作出更好的文化作品,传播优秀的文化思想,愿所有时代的宝贵精神都能在新时代创新中生生不息!
11、而正是这样随便挥几笔的东西,又无心地流露了他的伟大的抱负和心境。回顾一下李大钊同志只有三十九岁的短短的一生,从年轻时代起,他就胸怀大志,喜作诗文,把寻求挽救民族的危亡的真理,看成了自己的天职。
12、邵飘萍认为记者的品性包括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和蔼、庄严、机警、沉着、谦恭、礼让等内容。但是,在这么多的道德品性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格尊严与独立”,做到了这一条,其他就好办了。邵飘萍反复强调记者要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性,是因为记者的社会地位与工作特点的需要。
13、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4、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
15、当时,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的鲁迅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对官场的狗苟蝇营非常不满,空余之时只是抄写古碑以自娱。“客中少有人来……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失了,这也就是我唯一的愿望。”好在,鲁迅的挚友钱玄同时常带着《新青年》来看望他。鲁迅看了《新青年》,大受新思想的启示和鼓舞,重新拿起笔投入了战斗。
16、“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不仅是钱穆先生对学生的劝勉,更是以铁肩和辣手为前体的民族精神应有的崭新姿态。每一个普通的人都不可或缺,重行动而非夸夸其谈。“文章”应作为实干的反思与推扬,只有如此,肩才能扛起千钧之重,文章才成为文章,社会在这样的精神下稳步前行,直到“绝命联”再次演变出新的含义。
17、明清以来许多帝王名臣、文人志士都为杨继盛题词、作诗,而且在明朝后期,杨继盛的形象就被搬上民间舞台,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忠心赤胆的一代英雄的化身。
18、《京报》创刊时,邵飘萍特意写了四个大字“铁肩辣手”挂在编辑室正面的墙上,以自勉和激励同事。“铁肩辣手”取自明朝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邵飘萍将“妙手”改为“辣手”,以此反映了他胸怀真理、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和办报宗旨。
19、回望过去,我们总会感受到历史所留下的清晰印记。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中国共产d建立,不过二十余年,中国青年,中国人民不复“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这样麻木不仁的丑态,而更多的是接受、学习新文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滋养和激荡下,思想不断升华,走上进步的道路,始终推动和促进中国共产d的建立。而那些以笔为刀,孜孜探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的文人斗士更应被我们追忆和感激。
20、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在浙江省一个贫儒家庭。1906年秋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1911年大学毕业后被金华中学堂聘为国文和历史教员。早年,他投身反清斗争,和宋教仁等一起成为南社的成员。在这一时期,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后转而崇拜孙中山,成了中山先生民主革命事业的积极追随者。此后,邵飘萍成为中共早期秘密d员、北京京报社社长。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出自哪位人物(前一百句)
1、之所以和这一联产生诸多共鸣,许是因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沦为平庸之辈,而欲求不得之果。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需要我们共同承担道义的时代,但也是个缺少梦想信仰、让人“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代。我们都曾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少年,但现实降予的苦难,让我们无止境地迁就,而最终陷入自欺欺人的罗网。甘于平庸,无力向前,失去了承担道义的胸襟。然而义始终藏于内心深处,使人心中总有突破庸常的冲动与渴望。我们在“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中发觉了一个敢于在逆境中奋进而峭然而立的灵魂。追忆曾经,舔舐伤疤带来的痛感,让这赤子之心更显珍贵。
2、自杨继盛写下绝命联,该联几经后人修改,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精神内核。
3、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扩展资料此联的手迹为北京革命博物馆所藏,据说为章士钊后嗣所献。李大钊同志曾手书此联赠章士钊的妻子吴弱男。
4、时代记录着一切,尽管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曾是人言可畏,抑或血雨腥风,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精神却如明灯长亮于暗夜。
5、邵飘萍还为后世留下了两本新闻学的开山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
6、感染无数人的投笔从戎:”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情,感慨文天祥千回百转的《指南录后序》,现在才有一点理解杜甫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踌躇——原来,读书人的信仰早就穿越时空,让人仰望。
7、他丝毫不肯向旧势力低头,“道不同,不相谋”,和老朋友毅然决裂,各走一路的事,有过不止一桩;他离开“晨钟报”,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怕被诬为“过激d”,以极大的愉快欢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很快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把为人民寻求自由和幸福的钥匙。
8、讲述人:学生d员李舒霓
9、本图用几个滑稽的表情凸显出了邵飘萍先生不羁且有趣的灵魂。
10、“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出自历史学家杨联陞之手,题干中解释:此联为向恩师钱穆“求字”而来,取“平肩亦可分担道义,庸手犹当勉著文章”之意自我警勉。与前两联相比,此联是自勉联,态度谦逊。从“铁肩”到“平肩”,少了文人的狂傲之气与决绝之态;从不凡到平庸,强调的是作为芸芸众生一员、小人物的使命与信念。
11、他认为,新闻真实是新闻事业赖以立足的基础,是记者赢得社会信赖与尊重的前提。记者之所以不被社会重视和信赖,一半是因为社会还不太了解新闻事业的重要性,一半是由记者自身造成的,即在维护新闻真实性上做得不好,“对于新闻材料,不求实际之真相以忠实态度取舍之”。有些记者不能自重其人格,受眼前小利的诱惑,放弃了责任;有些记者,为了私利而发泄个人意气,丧失了记者的良知。
12、译著意么方住衡全均有《杨忠愍文集》,著有一首诗为谓居练源:“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请罢马市疏》又写成《请诛贼臣疏》,历数了严嵩五奸十大罪。《表导困设继丰古掉村带椒山遗嘱》
13、顾平旦、曾保泉《对联欣赏》:“李大钊同志手书赠挚友杨子惠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14、翻江倒海心飞扬 狭路相逢上下飞
15、推波助澜到天门 辣手铁肩耳通天
16、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7、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章。“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18、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19、1917年,围绕是否对德宣战,中国政府举棋不定,中外记者欲获知段祺瑞政府的态度而不可得。邵飘萍设法坐上挂总统车牌的汽车直达总理府门前,传达长拒绝通报,邵飘萍取出千元为小费,终于得见段祺瑞。但段避而不谈宣战一事,邵先迂回打听,继而以身家性命为担保,3日内不在京城透露消息。段被缠无奈,在其立下字据后,透露了对德宣战的细节。邵得此天大独家新闻,立即以密码发电报至《申报》,沪上立发“号外”几十万份,邵名声大振。而沪报运抵京城需要4天,邵并未失信,段也无可奈何。
20、“正气撼乾坤”的意思是一身的正气,刚正的气节震撼了天地。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