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简短100句】
admin 2023-05-19 经典句子 ℃ -
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
1、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2、总之,辨别二者的区别要注意这两组概念,一是“景”与“物”,一是“情”与“志”,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咏物就是为了言志。只要反复对比琢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3、觉得还不错吧?那分享到朋友圈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吧,也许你的不经意的分享,就帮助到你的朋友!好文章,就要不断的传下去,帮助到越多的人,到你手上不传,那好文就断了。
4、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5、寒假里的一天,寒风凛冽,天气异常寒冷,我们去公园赏梅花。此时百花已经凋谢,只有梅花还生机勃勃,傲然挺立在寒风中,开得那样鲜艳,股股清香,沁人心脾,与寒冷的天气衬托,真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6、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9、分享正能力,传道授业解惑。转发有单独资源奉送。
10、和象征的含蓄隐晦相比,托物言志则会把“志”表现得显豁一些。它常常有提示语或双关语,使人产生联想,既而对其所要表述的“志向”恍然大悟。如《爱莲说》中:“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一反问、一感叹,分明表达了作者对时下众人爱慕富贵的鄙视和追求高尚脱俗的莲花精神的心愿。又如《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全诗前两句写墨梅,后两句表面上虽也写墨梅,但“只留清气满乾坤”显然语义双关,带有“述志”的成分,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信念。
11、梅花总是像害羞的小姑娘,在寒风里轻轻摇曳自己白里透红的小脸蛋,轻轻摆弄自己粉色或红色的连衣裙。有时,风一吹,它伴奏着枝丫“沙沙”的声音,飞向天空,旋转着迷人的舞姿,最终落在白色的雪地上,展现一生最后的辉煌。
12、入境书写,写出高峰体验。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辈子。他就是于谦。师生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个不朽的名字。
13、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⑴诵读解意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⑷手法:托物言志
14、市实验学校507班李尚白
15、妈妈跟我说过:“梅在冬季里开放,虽然不像玫瑰一样婀娜,也不像君子兰一样高贵,但是大自然的美好培育了梅花独特的品格和精神。”
16、电子课本、同步练习敬请关注
17、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
18、譬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写“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19、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20、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古诗
1、◇03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2、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即通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来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继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一种写作方法。
3、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4、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表现手法,我们以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为例,陆游笔下的梅是这样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词人藉由“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的组合描写出了梅花的不幸遭遇,并以此作为下片“言志”的基础,表现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傲然不屈精神,同时流露出失意英雄孤高兀傲之志。
5、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6、总之,巧妙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不但能使所状之“物”具体生动,而且可使所言之“志”更为深厚隽永,增加文章感染力。此外还可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作者将“志”寄托于“物”,促使读者去深深思索,从而受到启迪。
7、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8、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全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9、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03
11、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12、借物喻人的诗: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3、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14、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5、《竹石》一诗中赞美“竹子内在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文:《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16、全诗前两句写景,表现了四月初夏、雨过天晴时景物的明丽。后两句写的是柳絮和葵花,我们会隐隐感到意有所指。联系题干上的提示,“诗人当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于是辞官出京,闲居洛阳”,显然,作者是借这两种物象来表明心志的。所以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自己不会做随风飞扬的柳絮,(不会随便附和王安石),要像一株向日的葵花那样始终忠贞不保持人格。再如:
17、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18、此外,《竹石》和《石灰吟》两首诗,有点容易混淆,所以特意拎出来。这两首诗是常考点,都有一句容易错的诗。
19、(设计意图)感受物象,是领悟托物言志之妙的前提,物象越清晰,志向与行为就越易与之水乳相融,言意同构共生才有坚实的根基。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诵读中渐入佳境,是把工具与人文融合而教的有效策略。通过想象,当诗句变成具体灵动的情境,诗歌内蕴之美与诵读的音律之美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2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古诗
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竹外直中空,襟怀若告,是曰虚怀;表达了竹子节节高升,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又不失虚心豁达,刚正不阿之美德。“节”既指竹子的分节的特点,也指代节气,骨气。“虚心”既言明竹子空心的特点,又指代虚心豁达之气度。
3、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4、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5、周杰伦的《蜗牛》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留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6、以诗引诗,感受诗体
7、迁移诵读,读出意境
8、重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知识点
9、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小结:这一段话用水比喻了那些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人。
11、这仨放在一起,是因为都是借一种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也叫托物言志。
12、又,下面具体对比两首古典诗词:
13、(答案)不完全一样。(1分)虽两者遭遇困境、甘受考验,但《石灰吟》通过对石灰的赞美,着重表达了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能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关键答对《石灰吟》所言之“志”,给3分以上)
14、这就是蜡烛的精神,平凡而神圣!
15、来源网络,仅作分享,侵删
16、《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
17、再次,象征和比喻比较接近,而托物言志与比喻没有关联。象征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换成比喻的形式来表达,如“山泉就像做官前和做官后表现截然不同的士人一样”“孤雁就像漂泊无依但仍努力追寻理想的诗人一样”,这些说法都是成立的。而托物言志抒发的是“志”,是一种情感,如《客中初夏》,我们不能说“作者就像葵花一样”,全诗表达的是“作者要像葵花那样做的决心”,《醉落魄•咏鹰》也不是把自己当作“鹰”来写,它是借“鹰”来表达建功立业的向往、追求,所以它们都不是象征。
18、“飞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每当吟到这首诗词,我就会想起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1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的香气迷人,可令我记住它的,不仅是香气,还有它那美好的品质。
20、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诗句
1、长安起秋风时,贾岛牵挂远方的朋友。
2、3:摄影、书法、美术作品20幅内;
3、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我爱荷花,更爱像荷花一样的人。
6、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7、市实验学校507班张怀宇
8、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9、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10、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两人的结交,被传为千古佳话,于杜甫而言,李白是真心的朋友,对这个朋友,杜甫倾注了许多情感。
11、我喜欢竹子,喜欢它的正直、虚心;喜欢竹子那清香,喜欢竹子那顽强、坚持不懈的意志。我也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坚持不懈,正直虚心的人。
12、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3、更多关注:http://tyzh.30edu.com/
14、竹子的作用很多。竹竿可以做成建房时要搭的架子,做成竹梯、竹床、竹椅、竹席等等。竹枝可以扎在一起做成扫把,竹子的汁可以做成鲜竹沥,竹笋还可以吃。
15、牛所需要的却很少,只需要一个牛棚,一些干草和青草。它得到的远远比它付出的多。
16、鉴赏:看似写蝉的习性声音,表达蝉的远离世俗,饮清露,声音高远。其实是表达对人格美的高度赞扬,只要内心美好,自信,有些品质自然会散发出来为人所知。
17、牛的种类非常多,用处也很多。奶牛可以产奶,黄牛可以耕田,水牛可以拉车;牛肉可以吃,牛皮可以造鞋,牛奶可以喝,牛角也有自己的用处。
18、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19、本诗写的都是孤雁,但我们知道,古人写物,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就像上文写的“山泉”一样。作者描写的孤雁形象,孤单、失群、漂泊和想念同类;但它又明显不同于“无意绪”的野鸦,虽然失群但仍奋力追赶,毫不放弃。联系杜甫身世,可见写孤雁其实就是写他自己。所以本题答案为: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孤雁来象征自己,表达了对自己颠沛流离的伤感、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虽处于困境之中仍勉力追求的思想感情。
20、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赏析
1、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2、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某市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担任要害部门的领导。他虽收入不高,家境普通,但清正廉洁。春节的时候,好多人给他送礼,春节过后,他向上级上交了好多的礼金,被政府加以表扬和奖励。看完后,我心中暗暗想道:“这位伯伯,他的表现,不就像荷花一样吗?既高尚而正直,真是一个好人啊!”
3、读咏物诗,猜诗名。教师首先逐次出示《咏鹅》《咏柳》《墨梅》三首诗的内容,读后分别引猜:在古诗大家族里,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诗人所咏之物是什么呢?然后拓展视界,强化感受: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就收录了6262首,再出示虞世南的《咏蝉》与郑思肖的《画菊》,相机渗透抓住关键信息猜测的方法。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市实验学校507班伍轩榕
6、首先,二者表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是象征和托物言志最显著的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事理)、形象(人或物)、精神或品德节操的一种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
7、这首词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9、市实验学校507班张菡
10、走进物象,简述石灰一生。基于学生课前预学查阅资料后对石灰的认知,教师让学生结合诗行简说。教师视情况提供说话思维支架:
11、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2、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13、唐—李贺《马诗》明—于谦《石灰吟》
14、市实验学校507班江东乘
15、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16、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17、结合资料,读出知行合一。于谦12岁时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志向。立志容易而行志难,像石灰一样清白做人,他做到了吗?请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之内讨论讨论,有理有据地说话。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18、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9、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有一样东西,她既不像小苗那么生机勃勃,惹人怜爱;也不像电脑那么功能繁多,让人爱不释手。她的存在就像一粒芝麻籽,毫不起眼,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这就是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