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章诗句一万年来著史【简短文案100句】
admin 2023-06-10 句子大全 ℃ -
一、李鸿章诗句一万年来著史
1、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2、淮军应运而生,在曾国藩得扶持下日益强大,开始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自此真正踏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平定内乱,期间争论最多的是他造就了太多杀孽。其中受押击最大的是诱杀降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平定,苏州常州回到清政府手中。因为这些功绩,李鸿章获封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翔,这是自清立国以来给予汉人臣子的莫大的荣耀。
3、不妨看李鸿章的几件轶事,感受李鸿章扑面而来的人格魅力,还有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4、百年岁月不过一刹那,而今回首,方才明白那些不得已,李鸿章的一生,就像他少年时写下的诗句“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透过重重迷雾,我为这个老人难过,半生艰难,看着一个国家衰落而无力挽救,大清的糊裱匠也好,近代史的罪人也好,终究是意难平啊!
5、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入都》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大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就是地上神仙。
6、但李鸿章也有他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贪腐。在这一点上,李鸿章与晚晴另一重臣张之洞恰恰相反。不妨比较这两人。
7、桑干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8、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李鸿章
9、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路吊民残。
10、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恒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11、这是一首悼念诗,悼念他的妾莫冬梅。
12、1909年,张之洞油尽灯枯,临终前,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13、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14、这首诗是莫冬梅死后李鸿章的吊念诗。
15、入都之途自须越黄河,登泰山,其势与天相连,可俯瞰中土,开扩眼界。言己离乡远行亦半为此也。晋陆机与弟陆云于太康末由吴郡入洛,造司空张华,华一见而奇之,遂为延誉,荐之诸公,名溢京华,声流四表。宋苏辙与兄苏轼嘉佑元年由川赴京,翌年皆中进士,嘉佑六年同中制举科。辙中进士后尚有《上枢密韩太尉书》,欲干谒太尉以养浩然。“入洛”、“来游”,俱为入都,诗引此,谓己之入都亦当如之也。“多谢”,殷切问候之谓也。“吚唔”,读书之声也。句意之表似为对皓首穷经、于世无闻者寄予同情,而实则谓己自此将永别此途矣。
16、此诗由入都之途可饱览山河秀色,广开眼界说起,而接以陆机、苏辙自励,自信入都将鲲化而鹏运也。
17、但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却非常撕裂。
18、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19、从数量来看8首。已经很不错。
20、当时淮军新建,李鸿章带了手下张树声、吴长庆、潘鼎新和刘铭传四员大将,让曾国藩给看看,谁将来最有出息。这次集体看相颇有戏剧色彩:四大将在寒冬伫立门外,却不见曾国藩接见,三个时辰后,终于有个麻脸年轻人忍耐不住,开始发火了。这时曾国藩出来,让四人离开。四人都很无语,麻脸青年更是愤怒。后来,曾国藩告诉李鸿章:麻脸青年最有出息!原因是:四人等待时,三人屏息肃立,只有那个麻子不一样,出言不逊,“见我走过,昂然而立,眉宇间有不平之色。此人额广面长,钟声铁面,有雄侠威武之气,胆量和才气在诸人之上。好生栽培吧!”
二、李鸿章一万年来谁著史
1、张之洞有学有品,可是无术,李鸿章有学有术,但又无品。天下难有十全十美之人,大清重用人才不以一眚而掩大德。
2、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
3、现场高朋满座,俄国司仪每念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代表就出来,然后现场演奏这个国家的国歌。
4、《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收录于《李文忠公遗集》第六集和《李鸿章全集》第37册(诗文)中。
5、(赏析)李鸿章这首诗是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有感而发的。那种国破家亡,书剑飘零,惆怅徘徊的复杂心情刻画得很生动。
6、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8、李鸿章唱的竟然是家乡安徽的小庐剧,俗称小倒戏,亏他想得出,亏他做得到。歌声高亢苍凉,悠扬婉转,又韵味犹长。
9、从历史事实来看,严复林则徐等人是睁眼看世界,李鸿章则是亲手学西方,大胆实行洋务运动,非大胆识、大智慧不能为。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1、这首诗词通俗易懂,但却描述一个非常高明又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特别是最后的“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可谓绝妙。你要反复品读,才能读出它的好。从诗词里也可以看出,她为什么可以成为毛主席的人生伴侣,你再读一读毛主席的诗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还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再对照这首诗。是不是能读出他们之间的心境火花和哲理相随?
12、不妨看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1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龚自珍
14、这首诗叫《入都》,原诗如下: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15、大家一般都尊敬的称呼他为:李中堂。
1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7、和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18、性格不同,摩擦就多,但曾李相处很不错,李鸿章直到晚年,还言必称“我老师如何如何”。在师生相处中,李鸿章闹过别扭,玩过小动作,但曾国藩的“实”与“诚”,起了化解作用。长年追随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写过一篇这样的日记:曾国荃攻打南京不下之际,朝廷令李鸿章协助进攻。李鸿章一方面不想夺了曾家兄弟的首功,向曾家邀功买好;另一方面又想把抗旨之责推给曾氏,因此私下到处解释,做了很多小动作。曾国藩的对策是回复给皇帝一道辞气卑约的奏折,坚请派李鸿章前来,不望有功,但求无过,言语恳挚,不温不火。相形之下,李氏的小算盘一目了然。赵烈文评价说,曾国藩的手段,平直无奇,却实高于李数倍。
19、张之洞每天都会给李鸿章发一大篇电报,每一篇至少几千字,强烈斥责他向洋人低头,丧权辱国。他认为洋人也有礼义廉耻的,应当据理力争,让洋人道歉。并且自告奋勇想代替李鸿章去痛斥洋人。
2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三、李鸿章作诗
1、(背景)1851年起,李鸿章累充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他利用职务之便,潜心经史,曾写成《通鉴》一书。然而正当正当他踌躇满志之时,太平军兴,1853年,太平军已经打到了安徽地区,为了协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李鸿章被咸丰帝派回老家办理团练。开始了他书生带兵的战争经历。战争开始时,由于既无兵权又无实战经验,除起初在舒城得手外,其它各地均因太平军顽强抵抗而受挫。到处碰壁,颇不得志
2、曾国藩第一次见李鸿章,时为道光25年,公元1845年,在北京碾儿胡同。可以想象,当时曾国藩的三角眼中,发散何等喜悦的光芒。李鸿章是个美男人,身高一米在当时中国,可谓鹤立鸡群了。后来李鸿章带领他的淮军进入上海、开始人生重大转折时,很快得到一个“云中鹤”的绰号。著名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曾给李鸿章拍照,他回忆说:“他有6英尺高,举止稳健而高贵,相貌极为英俊,眼睛乌黑而又具洞察力,嘴唇上有两撇深棕色的胡子,显示出坚定的决心。”
3、“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上句问,下句答,表现的是自己要走遍天下,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雄心壮志。
4、所以李鸿章励精图治,冷眼向洋看世界,推动洋务运动,没有哪个人像李鸿章一样渴望这个国家强大。14年锲而不舍,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然后建造中国第一支海军。李鸿章之所以这样做的唯一原因,就是感觉国家太贫弱了,需要变革图强。可惜最终军费被挪用,北洋海军甲午海战全军覆没。
5、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贾岛
6、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7、李公父于道光十八年,即公历1838年中进士,跻身仕途,于宦海之中,固持清节,至此时已达六年。“六年宦海”云云,所言即此。“千里家书促远行”谓己之赴京乃父之函命也。“春明花放”指科举中式;“乌鸟私情”,用李密《陈情表》语。句谓待到顺天乡试中式,庶几始可慰籍父母,报答父母哺育深恩于一二耳。
8、胡雪岩经营的是生意,李鸿章经营的是官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李鸿章的表现越来越像一个在官场上的商人。他始终保持着自己在动荡时局中的核心竞争力,使得自己难以被替代。
9、这时候的大清已经走上了没落之途,自鸦片战争开始,过往的平静就再也回不去了,而李鸿章,就来到了这样一个乱世。很想做一个假设,若他生的早些,恰好是在康乾盛世,国家强盛政治开明,又会成就怎样一番事业?也许他会是一个很有作为的重臣,也许只是庸碌臣子中的一个,不论是怎样的结局,总好过背负千古的骂名。又或者,他生的晚些,看看这个全新的世界,以他的才华与卓识,必然能成就属于他的事业。
10、甲午战败之后,李鸿章被迫作为全权代表,前往日本谈判。
11、编审:王仁高冯依柳曙磐
12、桑于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13、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临死前,还被俄国公使在病榻前逼他签字。他的沮丧,可想而知,或许他会感叹:幸亏老师没有活到这耻辱的一天。
14、应该说,“悲其遇”是梁任公对李鸿章的最高评价。为什么这样说呢?
15、李鸿章与曾国藩一样,都是大战略家,他在上海很快风生水起,因为上海不但有大量金钱,还有大量洋人。他的淮军很快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步枪,战斗力可想而知。
16、正当盛年的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的位置,他比老师更擅长与洋人打交道,他务实,圆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在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情形下与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干,再能糊弄,再能讨价还价,也无法躲过洋人甩过来的耳光,他能做的,勉强使这打耳光的声音,略微轻一些。据统计,李鸿章一生代表清政府签订了30多个条约,绝大多数是不平等条约。这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不到皇帝太后的脸上,也打不到清朝权贵的脸上,只有他,李鸿章,伸过脸去挨,打完左脸,再打右脸。
17、我要一定比你(指跟从乡试之一班俊乂)先成功,哪有闲情逸致追逐野鸥,我笑着问卢沟桥边的月亮,有几个入京求取功名的人能够功成名就。
18、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19、机遇是突然降临的:1860年,咸丰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猛攻江南豪绅地主避难之地上海,后者向湘军求援,曾国藩想派弟弟曾国荃去,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鸿章高兴坏了。于是曾国藩让他招募淮勇七千人,并为他配齐班子,然后在安庆租了洋轮运兵,“穿贼道二千余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
20、好诗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四、李鸿章三千年来谁著史
1、“穷通有命”,此乃儒教。李公深信,故无须占卜;至于富贵何时而能周济贫贱,此皆天数耳。长时角逐于士子功名,而“依然一幅旧儒巾”云者,谓己至今仍依然故我也。
2、少年时尚不懂在是非黑白之外人生的种种不得已,也曾随着在课堂上为他所做所为气愤不已,而今岁月带走了那些孩子气,因为一场考试,再次回顾那段历史,才渐渐明白,李鸿章一生那些必然的悲剧性,功绩有之,不是也有之,伴随这个名字的,不该是千篇一律的骂名。
3、可惜这些都没有,他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朝代,他一路走来都在见证一个王朝的衰落,像看着一个巨人义无反顾的迈向大海,被淹没,被掩埋。他只能凭着自己的所有去挣扎,去试着拉住他,让他沉没的慢一点,让覆灭来的再晚一点。
4、他一心要做一个书写历史的人,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在努力着把自己写入历史。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李鸿章必然知道自己的一生究竟写了怎么样的历史。
5、《入都》作者李鸿章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徧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入都》是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此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公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笑指”二字,含而不露;“有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6、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7、最终果真被李鸿章猜中,日本当局为表“清白”,宣布“无条件停战”,老李挨了一枪,不仅使得日本停战,还为国家节省了一亿两银子。
8、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9、(赏析)这首诗思乡之情写得很优美动人。
10、落拓不羁、自由散漫,只是李鸿章表面的缺点,曾国藩所说的“诚”字,才是这个学生最缺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难,但“诚”与“不诚”,就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了。后来李鸿章用计攻下苏州却违诺杀降,可见一斑。
11、在跟洋人打交道方面,曾国藩还算当时诸大员中比较开明的一位,但传统士大夫的那一套,高超的儒学修养,却无法支撑他与洋人的周旋了。正当盛年的李鸿章接替了曾国藩的位置,他比老师更擅长与洋人打交道,他务实,圆滑,手段高明,但悲哀的是,他是在一个完全不对等的情形下与洋人打交道,他再能干,再能糊弄,再能讨价还价,也无法躲过洋人甩过来的耳光。
12、李鸿章是晚清的中流砥柱,他追随曾国藩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企业。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他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13、李鸿章终于还是以兵力立足于朝堂,本是一介文人,却因时势所迫投身战场,我马生涯里,李鸿章的眼界渐渐宽阔,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荣辱,他开始看到整个国家的弊病,开始思索如何改变这一切。
14、桑干河,京都郊外之水名。“白云”,用狄仁杰事。《旧唐书·狄仁杰传》载:狄登太行,“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时李公父于京都任职,为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句谓父母居于京郊,己所能为者唯遥祝平安耳。李公父于科举入仕前以课馆为业,李公六岁即入家馆棣华书屋接受其父教诲,故诗有“回首昔曾勤课读”语。“负心今尚未成名”,则谓己之有负父教,至今未能成名也。
15、(背景)1857年2月,太平军在皖北发动了防御中的攻势,连克桐城、舒城等地,打败清军,击溃李鸿章所部团勇,李鸿章奉母仓皇北逃。1858年8月,太平军克复庐州,将李鸿章祖宅“焚毁一空”,凡此种种,更使得鸿章耿耿于怀,遗恨难消。再一次逃经明光镇时,他有感而发,特赋此诗。
16、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17、李鸿章的人生转折,在于曾国藩帮助他组建了自己的武装——淮军。
18、在中国历史上最没落的时期,李鸿章只有自己扛起责任,其佝偻的身影背后就是大清朝的日落紫禁城。
19、李鸿章则不然,他是一个大贪官,贪腐好像也并不隐晦。当时就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说。据沙皇冬宫档案记载: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铁路条约”后,即从道胜银行获得沙俄给予的回扣300万卢布,时值50万两白银。窥一斑而知全豹。
20、不堪离思天边月,更触豪情塞上秋。
五、李鸿章万年与一万年来谁著史对应的诗
1、李鸿章十律李文忠公鸿章,初以明经入都就试,途中有感,乃成十律。一生事业,已于诗中兆之矣。句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
2、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3、李鸿章乘轿回馆,日本人听说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经过,都争着前来观看。突然一个日本暴徒直奔轿前,掏出手枪,对准老李脸上开了一枪,枪弹击中李鸿章左眼下,顿时满脸是血……
4、但书人间善与恶,哪管湮没与流传
5、“虱处裈”用阮籍《大人先生传》语:“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邱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句承上诗,谓往昔己之于世,如虱之处裈,穷达皆命也。“龙门”,《艺文类聚》引辛氏《三秦记》言鱼跃龙门,“上者为龙”,后因以科举会试中式为登龙门。句谓己欲乘翌年顺天乡试,一跃而除士子之服也。“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华年逐水源”云者,谓诸多同辈以科举而炫耀,而己已过青春年华,始追逐水源以求一跃也。
6、在《辛丑条约》的签字仪式上,李鸿章最后一次为大清出场。
7、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时,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夹在闭塞暴躁的国民与狂傲自大的洋人中间,他战战兢兢,仍然完败。洋人不满,国民愤怒,他瞬间从中兴名臣,变成了民族败类。对于一个好名节与脸面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个打击更大?这记响亮耳光之下,曾国藩哀叹“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他的身体彻底垮了。
8、“吟囊”,诗囊也,用唐李贺事。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言贺外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入都备办,有一担行李并盛诗稿之锦囊,检点所需携带书籍,想及将赴京,不尽欣喜欲狂。旅途日夜兼程,月夜乘舟于淮河,霜晨骑马于北京德胜门外之蓟丘。为我之行也,故人持赠,妻室治装。所愧者,京都物价高昂,生计所需尚赖父母。“长安居不易”用唐白居易事。
9、李鸿章一代枭雄,天赋秉异,才华卓著,“敬其才”理所当然,自不必言。
10、签完字的李鸿章老泪纵横,再一次大口吐血。
11、颈联谓己喜诗嗜酒之名士习俗未改,用喻祥瑞。《汉书·王褒传》载上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句谓生有此福,祥瑞自临,我李公宜如此也。
12、河山破碎新军纪,书剑飘零旧酒徒。
13、“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徧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清·李鸿章上述各句表达的是作者渴望参与国事的雄心壮志(一二句总起)。他认为历史是王侯将相写的,他就要做王侯这样的人(三四句)。他决意出深山、入朝廷,不达目的,誓不回家(五至八句)。而现在正是他出山奋斗的最好时机,不能再等待(九十句)。作者还用马和燕做比方,证明离开本家故地出外找到引荐的人才有出头之日(最后四句)。。
14、1896年5月,李鸿章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
15、这首诗写了李鸿章入京时的意气风发,
16、此诗于自信之余,特充溢豪气,大有天下公爵舍我其谁,晚清历史唯我是著之意。十诗中,此诗最为世人称道。前两联说尽诗人一生。运转晚清机枢,捭阖欧美交际,尽李公“只手”而已。尾联为诗眼,尽得诗家韵味,意蕴尤长。“笑指”二字,含而不露;“几人”云云,自信而无张扬。
17、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
18、李鸿章十律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这一句表示青史垂名的志向
19、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20、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 相关句子
-
李鸿章绝命诗赏析【简短文案100句】
李鸿章的家诗【简短文案100句】
蒋大伟的抖音伤感说说(我记得那年我出差,到一
李鸿章名句【简短文案100句】
2023裹包机的快手爱情说说(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
李鸿章最霸气的诗【简短文案100句】
卡司派的抖音心寒说说(我想做你的唯一,霸占你
杜仲树的抖音生日说说(只能让一滴滴暖暖的泪水
一句懂你的深情句子【简短文案100句】
曹华恩的微博伤感说说(有一个妹妹自从她结婚以
关于知音的诗句有哪些【简短文案100句】
形容两人有共鸣的诗句【简短文案100句】
韩马利的空间伤感说说(我将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了
有关餐具的诗句【简短文案100句】
奥拉星辅助的微博暗恋说说(网上,你可以看到,
人生失意不失志的诗句【简短文案100句】
含有箸的诗句【简短文案100句】
2023唐红菲的空间悲伤说说(引导语:你是在找一些
关于礼貌的诗句和名言【简短文案100句】
吉林市贴吧的qq伤感说说(要三个人去痛苦,不如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