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作者:

南朝四百八十寺【简短文案100句】

admin 2023-06-12 句子大全

一、南朝四百八十寺

1、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我们在介绍东汉译经僧的时候,摄摩腾、竺法兰,安世高、支娄迦谶、昙柯迦罗等,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中心都是洛阳,那么是谁把佛法带到了江南呢?

2、莲花被视作佛教的主要象征,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世时就能行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佛教对莲花的崇拜与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出淤泥不染”的形象结合,使莲花纹发展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纹样。

3、文案:叶礼武|编辑:廖璐

4、1400年前的微笑,意义不凡

5、七天之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康僧会请求再做法七天。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孙权认为康僧会是个骗子,准备治他的罪。康僧会请求再给他七天时间,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6、建于梁,在五代时期整修,在宋代时期扩建寺院,规模宏伟、臻于鼎盛,是当时的佛教圣地,江南民众纷纷前来朝拜,香火不绝。

7、4钟山二号寺5独龙阜6定山寺

8、今天我们讲杜牧的一首名作,杜牧这首诗叫《江南春》绝句。

9、于元末时期被毁,又于明洪武年间重建;于明末时又毁,清朝时期重建;清同治年间,与太平军作战时,再次被毁,仅存后房数间。

10、上下丁砖模印莲花纹,中间顺砖模印忍冬纹

11、作为晚唐时期的代表诗人,杜牧目睹了唐王朝的逐渐衰落。不仅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还有皇帝们对于佛教的一味沉迷。从唐宪宗开始,到唐穆宗、唐敬宗和文宗几任皇帝,佛教成为他们寻求长生的寄托之地。

12、(南宋)无名氏赤壁图册页

13、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14、《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5、在佛教才传入中原时,结合了中国文化特色,渲染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些思想,对于身处战乱的百姓们,这一套思想显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南朝时期,信仰佛教就像现在的流行文化一样,特别是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的人,他们普遍比较推崇佛教。

16、《隋书·音乐志》上说萧衍“既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他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萧衍的礼乐本事还引起过北齐皇帝高欢的嫉妒: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17、其“南朝四百八十寺”,始于先后四次“舍身入寺”的梁武帝。

18、梁武帝如此大兴土木,造成的恶劣后果远不止劳民伤财那么简单,甚至到了殃民祸国的悲惨境地。杜牧在散文《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梁武帝“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

19、尤其结尾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被历代所传颂。诗人将庄严肃穆的南朝古寺笼罩在朦胧迷离的江南烟雨之中,传达出一种幽静深邃之美。在烟雨的笼罩下,这份穿越历史风尘的沧桑之感,变得更加深婉绵长。

20、难能可贵的是,考古专家们还在佛塔基址夯土台中心,找到了长方形竖穴土圹"地宫"遗迹,并清理出了瘗埋舍利的石函。"地宫的样式很独特,是首次发现,"龚巨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石函的瘗埋方式是在夯土台基砌筑好后,在塔基中心先开挖长方形竖坑,将石函放入坑中再以夯土分层夯筑封护。在封护过程中,每层撒入大量铜钱等供养物。封护完成后再进行地面佛塔建筑的建造。

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是什么意思

1、定山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狮子峰下,是中国禅宗的重要寺院,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和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也是中国禅宗发祥地和最初祖庭之一。

2、殿前露台两侧分立两株高耸入云的古银杏树,已有千年。秋季,银杏披上金色,给延福禅寺添了几分绚丽,也给千灯古镇多了一丝韵味,吸引了许多游人来驻足浏览。

3、南朝莲花纹瓦当,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4、南京地区南朝佛寺遗址分布图

5、齐武帝子晋安王子懋为母祈福时,“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是关于瓶花的最早文献记载。瓶花图案是古代印度的重要装饰纹样,随着佛教艺术兴盛更加流行。以宝瓶莲花供养的习俗随佛教传入中国后,瓶花图案也成为装饰的新内容。

6、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

7、钟山二号寺庙遗址是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南朝寺庙遗存。根据在该遗址发现的多处建筑遗迹及佛教相关遗物判断,这里应该是南朝上定林寺遗址。上定林寺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史书描述寺中“禅房殿宇,郁尔层构”。

8、感谢耐心阅读,喜欢一定要“在看”

9、杜牧诗中“四百八十寺”虽是虚数,却也反映了南朝佛寺之多、佛教之兴盛。佛教传播在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佛教义理中国化、高僧对佛法的弘扬等,尤其是佛教与政治的良好互动。

10、因此,南朝之所以会出现四百八十寺,主要还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推崇,南梁萧衍笃行佛教,给当时修建佛寺助力不小,但是最后佛祖也没有保佑萧衍,他被侯景推翻后,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了。

11、四百八十寺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不是精准的.“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12、南朝四百八十寺,始于康僧会

13、南朝中对佛教最为推崇的政权是南齐和南梁,南齐政权是在佛理思想上非常的推崇,齐武帝萧赜,宣王萧子良对佛学理论就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不但著作有诠释佛教内容的典籍,还能设坛讲法,宣扬佛学。

14、《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15、因为先后几任的虔诚事佛,以韩愈和杜牧为代表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运的衰落充满了忧虑。唐宪宗时期,韩愈因为《谏佛骨表》,险些丧命。杜牧后来在《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中,借助唐武宗之言深痛恶绝地指出,“穷吾天下,佛也”。

16、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17、萧衍远不止有这些本事。萧衍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梁武帝”的谥号不是白给的。年轻时的萧衍亦是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军功,深谋远虑最终推翻南齐,建立南梁。登上帝位的他,也曾一度刷新政治,使南梁蒸蒸日上,都城建康发展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王夫之就盛赞:梁氏享国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18、东晋时,济南泰安的兴国寺(今千佛寺的前身)里,大通禅师关房前天井里墙角边上,有一条有灵性的白颈蚯蚓。禅师日日只诵《法华经》,诵经三载,蚯蚓也听经三载。这条蚯蚓后来不幸被小沙弥误杀。由于听经三载,积下修炼的佛缘,蚯蚓得以转生为人,后来出家取法名“普能”,这便是萧衍第一世。第二世时转生为黄复仁,生于富贵之家。第三世转生才叫萧衍。此轮回故事还挺有趣,当年误杀蚯蚓的小沙弥也转生了,在这一世竟被萧衍误杀......

19、唐僧入住的“灵山国际会议中心”也是新建的,有99层高,取“九九归真”之意。会议中心依山傍水,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富丽堂皇,据说是七星级酒店标准。内设18套“佛祖套间”,每晚费用高达50两黄金,足够在长安买一座房子!因为唐僧是以“佛”的身份受邀参会,不必自掏腰包,否则光是这几天的住宿费用,白马寺一年的香火钱都不够啊。唐僧感到挺心疼,又挺不解:出家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搞这么奢华干什么?

20、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南朝讲的这四个国家,宋、齐、梁、陈。但南朝四百八十寺主要还是讲的梁朝时的佛寺规模。武帝是个出了名的信佛皇帝,曾三次舍身佛寺。建寺无数,其中以最有名。因此此诗中南朝,主要讲梁朝。梁武帝时期,佛寺已经超过了五百座,因此四百八十寺不是夸张。

三、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讽刺

1、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2、在千灯,在石板街上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沿着石板街道,踏着青石板,走过两边店铺,遇见一家店铺、一座老宅或是古寺,然后,满心欢喜地解密。

3、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4、有些朋友说“南朝四百八十寺”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实仔细想想,未必如此。

5、反映了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崇信。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6、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7、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佛教信仰最先为统治阶层接纳,再逐渐传播到民间。弘扬佛法的僧人很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央集权制下传播佛教,首先需要借助政治的力量。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2022年4月28日,《烟雨楼台——西营村考古纪实展》在六朝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200余件(套)出土文物讲述南京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的故事。

10、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11、第榨干剩余资源,阻止对手进入佛教的势力范围。佛教寺庙越是豪华,吸引的信众就越多,信众也越是愿意将富余的钱财以捐献或消费的方式贡献给佛教。一个虔诚的居士之家,除了衣食住行开支和生产性投入,剩下的钱基本上都捐给寺庙了。寺庙获得这些剩余的钱财之后,通过基础建设和商业投资,用钱生钱,越做越大,逐步控制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流通,实际上成了影子“中央银行”。对于灵山及其周边社区来说,灵山的“功德簿”就相当于钞票。如此,天下钱财,尽入彀中。就算克里斯教、埃萨尔想在佛教的地盘上发展信众,哪里还有剩余资源?

12、现场,还展出了琉璃珠、玛瑙珠、玻璃器、琥珀器……各类佛教圣物。龚巨平解释说,南朝时期,南京是大都市,和世界的交流密切。这些圣物显示出南亚地区的风格,反映出南朝时期建康地区与丝绸之路诸国密切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

14、右:南京江宁区胡村南朝墓墓室后壁

15、于是龙王做法,兴风起雾,掀翻了康僧会的草庐。草庐上却放出毫光,伴随着五色祥云,康僧会神色端详,正在打座诵经。龙王听康僧会诵经而感动,于是将刚刚修建好的龙宫送给了康僧会。后来,龙宫被改建成了龙华寺。

16、左为宝瓶莲花图,右为神兽宝瓶图,

17、诗句出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

18、杜牧(803年~854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19、萧衍推崇佛教,百姓并没有多大受益,甚至搞得民不聊生,他是皇帝却四度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每次大臣们要让萧衍还俗,就得捐一大笔功德钱,这些大臣们也只能去搜刮百姓的钱财,僧人在当时是不用上税的,很多寺院有十分丰厚的私产,所以在当时出家当和尚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20、南朝的一些统治者推崇佛教,建立了大批寺院,想借此求庇神灵,但是佛寺楼台尚存,而南朝的君王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本诗带有讽刺意味的弦外之音。

四、南朝四百八十寺 指的是哪里

1、整首诗从景色入手,自然流动,以景色结尾,其中并没有使用明显文字修辞结构(比喻、递进、顶针之类的)来突出内涵。如果一定要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也只能说是使用了反问、反语来借古讽今,算是一种讽喻,反讽吧。

2、事实上,也正因为梁武帝潜心修佛,不问政事,导致了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被囚于建康台城之后,年事已高的萧衍忧愤交加,从此卧床不起,于公元549年撒手人寰。足以见得,杜牧笔下的“四百八十寺”,饱含了兴衰之感。

3、康僧会来到江南的时候,江南已经有佛法传播了。

4、康僧会叹气,因为吴国的君臣都不相信佛,所以佛与弟子的祈求不感不应。康僧会差不多已经准备好要赴死了。半夜听到瓶子里发出了“当啷”的声音,佛祖保佑,舍利子终于出现了!

5、至于是否上达了天听,不知道,但是杜牧的这种看法也越来越被重视,直到文宗去世,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并平叛藩镇,为大唐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6、而题目中所说道的四百八十寺,则和南梁皇帝萧衍有很大的关系,前面的这些人只是推崇佛教,研究佛学,而萧衍对佛教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自己就曾经四度出家,在全国推广佛教信仰,在他执政的四十多年里,南梁就出现了十多万的僧侣,仅仅只是南梁的都城就有佛寺五百多处,这个四百八十寺都还是往少里讲了。

7、建康的佛寺建造始于孙吴,大盛于南朝。“佛法既上流人士所提倡,寺塔之建造因益增多”,又常有帝王造寺,可想见建康城内应是佛寺林立。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

9、诗中的四百八十寺为泛指,以表明南朝寺庙之多。诗句出处: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并信奉佛教,修建了众多寺塔者,故南朝寺院繁多。

10、玉泉寺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11、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支谦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南行,最终渡过长江,来到南京。这时候,长江以南地区已经被孙权掌控了。幸运的是,孙权很欣赏他的才华和聪慧。在孙权的庇佑下,支谦在东吴翻译经书,传播佛法。

12、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13、南朝青瓷莲花纹盘,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1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前2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后2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表面上是写江南的景观——寺庙,实则是抒情。南朝修建的那么多宏伟壮观的庙宇楼台如今都繁华不再,表达了万事万物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涤,终为土灰。是人借此讽刺唐统治者要引以为戒,多为民谋福利。

15、通过西营村遗址的发掘,我们能看到时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塔基下的地宫在封护过程中层层夯筑,撒入大量铜钱及金银、水晶、琥珀、玛瑙、玻璃、云母等供养物。出土的佛像使用了塑造成像、施釉、妆銮等工艺,虽然残缺,但我们仍然能想象出它们曾经的庄严美丽。

16、瓶内插盛开的莲花、莲蓬,

17、前塔后殿,南朝四百八十寺中被发现的第一座寺庙

18、南朝的四百八十寺的480是虚指。是古诗作者暗指寺院见建的太多到处苟安于歌舞升平却不想收复固土。

19、“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子夜四时歌·秋歌一》)。“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蹄歌二》)。郑振铎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

20、第控制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并从中吸纳更多钱财。在有宗教力量的地区,人们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宗教。出生时要请高僧大德取名字,结婚前要验双方的生辰八字,结婚和建房时要算黄辰吉日,结婚后要来跪拜观音求子,生病时要请神灯祈福,去世后要请人超度,先人托梦时还要做水陆法会,哪一步离得了佛教?当然,这些业务都不是免费做的,基本上都要收取功德(捐款)。有钱的就多收点,没钱的就少收点。对于灵山的收费问题,唐僧对此可是感触颇深。当年唐僧来西天取经时,阿傩、伽叶居然要唐僧缴纳“人事”(贿赂),最后不得不将送出唐太宗御赐的紫金钵盂,方才取得真经。这事如来也知道,居然就默认了!

五、南朝四百八十寺全诗

1、孙权为康僧会建立的建初寺,原初的建筑物在战火中销毁。后人在建初寺的遗址上,又修缮的新的殿堂,同时更新了几次名字,它现在的名字是南京大报恩寺。

2、根据《高僧传》的记载,历史上真实的康僧会祖籍康居,康居是生活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后来,不知道是他们家的哪位祖先,移民到了天竺,在那里安家落户。后来,他的父亲去越南做生意,又举家搬迁到了越南。少年康僧会才十岁多的时候,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故,竟然父母双亡。为父母服丧完毕之后,少年康僧会出家为僧。

3、■康僧会和上海寺庙的传说

4、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5、从唐文宗时期就曾发觉的“吾民尤困于佛”,到了唐武宗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毁佛行动。从《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可以看出,杜牧反对这种佛教误国的荒唐行为,支持唐武宗“拆寺庙而建南亭”的行动。

6、(点击上方空白处显示答案)

7、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8、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9、南禅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它自梁武帝太清年间立起,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的栉风沐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都已湮没在历史的江流里,而无锡这座南禅寺,却依旧香烟袅绕、繁华依旧。

10、所以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在整个唐代五万多首唐诗中它是佼佼者。它能够作为杜牧的代表作,成为我们今人所诵读的名作,就在于这首诗对江南的春景写得非常细致入微。我们在刚才的分析中间已经详细地讲过它每一句都写到了江南的春景,既有所有人看到的春景,又有个人眼中独到的春景,既有个人身世的慨叹,又也对社会的不满。所有这一切又写得就像江南的春景一样,如烟如雨、轻轻渺渺。

11、西侧见地藏殿、玉佛殿,玉佛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玉卧佛一尊。长约9米,由缅甸玉整体雕琢而成,是延福禅寺里一大亮点。

12、杜牧由宣州江宁往扬州拜访牛僧儒,途中写下这首诗。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首山水诗。

13、另一种感情就是这首诗的后两句,他写出来了对南朝佞佛者的不满。统治者为了信佛教,大量修建佛寺楼台,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杜牧对此是颇有微词的,但是杜牧这种微词并没有直接地批评,而是用“四百八”这么一个词语表达出来了他对佞佛者的不满。因为他如果要单纯写佛寺的话,没有太大的感情,如果用了一个“四百八”写佛寺之多,他就把作者的感情给写出来了。他一方面写出了心中自己的隐痛,另一方面写出了统治者的奢靡浪费。这两方面的感情都有,有自己的,也有统治者的,有个人的,也有对社会的,但这种感情的表达,都写得非常隐晦。我们只有通过对诗人整个生平的了解,才能够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了解这个诗的感情。

14、这个秋季,来延福禅寺喝一杯禅茶,赏一树银杏可好?

15、南朝起上起公元420年下迄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先后顺序依次为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16、作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创立者,梁武帝萧衍历来以明智神武的文武全才流传于后世,更因沉溺佛教而名闻于古今。为了皈依佛门,梁武帝曾先后四次“舍身入寺”,不仅身体力行遵守清规戒律,而且颁发《断酒肉文》约束僧侣。

17、萧衍曾经四次舍身同泰寺,脱下龙袍,换上僧衣当和尚。事后皆是南梁大臣合伙凑钱,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四次赎金累计整整四亿钱!萧衍的“行为艺术”到位了,同泰寺赚大了,双赢!只是苦了大臣们。其实,萧衍不仅坑大臣,也坑和尚。以前汉传佛教并没有规定和尚不能喝酒吃肉,萧衍颁布《断酒肉文》,禁止僧众吃肉,开启了汉传佛教素食的传统。对那些敢于饮酒食肉的僧侣,他以世俗的刑法治罪。萧衍这一大招影响了后世佛教上千年。此外,和尚头上留戒疤的传统亦是始于萧衍的杰作。

18、这首《江南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一些学者认为杜牧这首诗名为咏春,实则是借往昔繁华抒古今兴亡之叹。的确,唐代诗人素来有借古讽今的传统,在《全唐诗》中咏史的诗句随处可见,而杜牧更是其中杰出者。

19、当今天下三分,佛教、克里斯教和埃萨尔可谓三足鼎立。佛教发端于迦毗罗卫国,在西牛贺洲占据绝对影响,又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如今在东土大唐广为传颂,逐步取代了本土道教的势力。克里斯教滥觞于耶路撒冷,发展非常迅速,信众不少于佛教,尤其在北俱芦洲占有主导地位。埃萨尔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众不少,而且非常团结,在南瞻部洲西北部尤其有影响。尽管灵山以及各处佛教寺庙香火鼎盛,但是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形势不容乐观。天下地盘虽大,但你佛教若不去占领,克里斯教或埃萨尔便要占领,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退路的“零和博弈”。

20、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造像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