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6-28 句子大全 ℃ -
精选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20句
1、孔子回答说:“说话可靠有信用,行动起来坚决(言必信,行必果),虽然这种人成不了大器,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2、孔子高度重视诚信,认为人要是没有诚信的品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认为,诚信是人立足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品质,人要是不讲诚信,就像牛车、马车上,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就无法行走。
3、言必信行必果中国画翁妙莹
4、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弟:同“悌”。
5、是一个成语。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6、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7、另一方面,由于本期内容是与上期相衔接的,所以,还必须围绕孟子进行。
8、可见,在孔子的逻辑里,“士”也可以像“儒”分为“君子儒”与“小人儒”一样(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可以有“小人士”。
9、子贡再问:“现在掌权的这些人怎么样?”
10、《孟子.离娄篇》里讲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是儒家的第二代表,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他这句话就是对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句话的补充和说明。孟子进一步告诉我们,做人讲诚信,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一定要与义相和。什么是义?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大众有利益,有好处,这样的诚信是要讲的,是要言出必行的。
11、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后来逐渐演化成言必行,行必果。
12、这时,那个带来五辆车马的公良孺,带人同蒲人打了起来。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最后决定谈判,蒲人要求孔子承诺不回卫国,孔子答应不回卫国,最终得以脱身。
1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4、如果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论语》中凡是直接标明“某子曰”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对《论语》中孔子没有展开说明的问题的补充。限于篇幅,我们仅举一例说明如下。
15、孔子说的,出自于《论语.子路》。意思是:说出的事一定要可信,说了就一定要守信,说到一定要做到,恪守信用。光明正大,不色饶不目逃,该突然袭击的时候事先通告对手,平日不搞小动作。这是孔子在告诫弟子们做人要一定守信,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要背地里算计人。
16、(解释):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17、《论语》中还有这样一段。
18、这是孔子一时的心血来潮,还是儒家的一贯思想呢?我们可以到他的继承者孟子那里看看。
19、就是说到就要做到,说过的一件事,不可只是空头支票,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得到结果。
20、孔子的这个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了一点:言必信,行必果是有一个大前提的。
精选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40句
1、从社会实践层面上看,孟子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进行君子与小人分类的理论意图与社会道德意义,而是把小人当成了社会大众层面上具有“坏人”含义的人了。
2、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容许自己抱有“哎呀!我当时说错了,所以我可以不做了”的侥幸心理,知错就改毕竟是下策了,总是“狼来了”的人终究是难以在这社会上立足的。
3、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4、因此,尽管孔子略带轻视(硁硁然)地将之归类为“小人”,但还是客观地肯定了这类“小人”起码也还算是“最下”一个层级的“士”,是强于当时的那些当权者的。
5、显然,这里的“学”并不是学习某项知识或技能,而是指人生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修炼(学习)”。这是与孔子“学而时习之”之说一脉相承的(详见往期《被误读两千多年的“学而时习之”原来不是说“学习”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不能做“快乐”来理解》和《“学而时习之”为什么不能做“学习”解的终极释义》)。
6、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士了。”
7、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汉族,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8、孔子回答说:“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奉命出使各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作‘士’了。”
9、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10、《论语·子路》是出自《论语》的文章,共有30篇,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11、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这是个浅薄固执的小人呀。
12、不失却德性和纯粹善良之心的人,可以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即可(或者:只要做到“合义”即可)。
13、(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14、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15、言必来自行,行必果.——选自春秋战360问答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持眼吧课容卷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16、孔子评论说:“这班见识短浅的人算得了什么!”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8、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19、孔子说这一句话是什么时候,是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一次到了魏国,遇到了一群强盗,要杀孔子他们,孔子告诉强盗,他是谁,请不要杀他。强盗之中,估计也有读过书的,知道孔子很有名,那就不杀吧。但要孔子保证,不能向官兵告发,孔子点头同意,于是强盗就放孔子一条生路。
20、其实,孔子不赞成“头撞南墙终不悔”的“一根筋”。在《论语》中,有一个特别直爽守信的人,叫微生高。孔子曾经批评过他,说“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精选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60句
1、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所以说,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诚信固然是美德,还要看是什么事情,还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一概而论。
3、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4、我们揣测,孟子可能对“五行学说”不明就里,又觉得“仁义礼智信”的说法挺“高大上”的,就一头栽了进去。但是,由于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行径,孟子一时又难以弄清其真伪,所以,在构筑他的“性善论”时,则避开了五常中的一常“信”,只把“仁义礼智”四常对应出个“四心(端)”来。
5、j是孔子说的“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6、还有一种我们平常常说的“善意的谎言”,都是为了安抚人心,为了救助别人,难道这就算没有信用吗?不算呀!比如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如果你不告诉他,他可能还会像平常一样,好好地活着,可一旦你告诉他得了绝症,没有多少日子了,那往往就会增加他的恐惧感,让他的疾病恶化的更加快速。
7、可见,不仅普通的“诺言”,即便是“盟誓”,由于这是一种受到胁迫的“信”,所以,是完全可以不遵守的,因为“神不听”。
8、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9、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足以信任;既然行动就一定要有结果。
10、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1、所以读《论语》,我们必须清楚,其言外之意,所假设的前提,这样才能更加懂得孔子,也不会对他有太多的误解,最后,你会发现,你会爱上这个老头。
1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3、在孔子看来,上等的士,要有羞耻心。这很显然受到了管仲思想的影响,因为法家的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主张。行己有耻的思想,也影响了儒家的亚圣孟子,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的概念,提倡人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的标准,就是义。中等的士,是在宗族和乡d之中,能遵从孝悌的人生法则,享有很高的威望的人。第三等的士,就是那些说到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在孔子的眼中,这些人是小人。
14、曾子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成了信誉的典范。《增资烹煮》的故事,也千古流传。给我们以启示和启迪:一个人如果讲信誉的话,那么,他就会立足于世上。并且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反之,将一事无成,遭到人们的唾弃和指责。
15、行为:在环境中我们的运作。(做什么,有没有做)
16、对于不真正熟悉孔子与《论语》的大多数人而言,这实实在在是一个颠覆“三观”的论点,难道“信守诺言而且做事要有结果”这样的做人做事原则反而是小人行径吗?反过来讲,难道做人做事可以不讲信用不管结果吗?
17、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18、如果说「中国人一向讲求言必信、行必果」,唯一的可能是发言人把「不轨于正义」的游侠看成了全体中国人的代表,而认为孔子、孟子、墨子都不是真正的中国思想吧。司马迁本人为何赞赏游侠,是许多文章中已经讨论过的问题,这里不拟讨论。但发言人理直气壮地把孔子孟子明确反对过的说法戴在「中国人一向」头上,媒体再一阵兴奋地记下来(并且记错了一个重要的字)发表,让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
19、领导如果要取得群众的信任,那就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20、环境:外界的条件和障碍。(时、地,其它人,其它事物)
精选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80句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4、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5、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
6、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7、换句话说,人的自我修养,诚意正心,使自己行为符合儒家崇尚的道是最重要的,如果其他行为标准违背了这个标准,都要为之让道。如果固执地遵守信,妨碍道的遵循,义的要求,那就要变通。如果固执地执行信,违背人的诚,不能诚意正心,使违心地做事,也应该考虑变通。
8、我们认为,正因为朱子与孟子处于“同一‘学术’档次”,所以,他才对孟子“赞赏有加”,进而把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置于了“五经”之前。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一种不可原谅的本末倒置!
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把诚信的品质,看成是车之两轮与鸟之两翼,人生道路是否顺遂,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有诚信的品质。
10、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11、这种等价转换,就涉及到如下几个问题。
12、“诚”作为“天之道”,其核心意涵是“真实无欺”,说的是“天(自然)本身”就是它本身那样——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并不像人一样有可以出现“不真实”和“有欺”的情形。
1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14、孔子向子贡解释“士”的三种境界,最高层级是心有所耻,不辱君命;其次为尊老爱幼,亲人称颂;再次为说话算话,言必信行必果。这三种,都比那些当政者强多了。政治家们量小器狭,什么都不是。
15、那么,孔子是说我们不需要讲信用吗?
16、所以,在孔子那里,做为人所做出的各种诺言(包括政治上的和朋友间的等所有方面),都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问题——义。
17、我们可以从儒家的思想实质为这种抑信崇义寻找原因。
18、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9、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弟:同“悌”。
20、(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精选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100句
1、那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吗?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4、原句应为:“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事果敢。《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d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弟:同“悌”。
5、 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6、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7、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8、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的批评。孔子的答语层次很清晰,「行己有耻」的人修养最高,在外交场合能达成对国家的职责;次等的人在国家层面上大概没什么贡献,但至少在宗族和本地尽到了责任,被称赞为「孝弟」;第三等人做事既不从对国家的意义,也不从对地方社会或家族的意义思考,关注的是自己是不是言必信行必果,就算自己过去的言论不正确、想做的事不该做,也非要把它做了。这大概是为什么孔子说这是「小人」的原因吧。
9、读《论语》时,当读到,孔子说的这一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我以前理解,也是学校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为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是一个明显的褒义成语,也是表扬人的话,怎么孔子说是小人呢?
10、这种译法是一种接近于“公认”的大众化的通行译文,不同的《论语》释经者仅仅在部分词语的遣词用字方面略有差异,因而并不影响我们的问题讨论。
11、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2、也许你会说,我们就不要去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就算了,怎么还把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人说成「大人」?前后不出尔反尔,一听就是水平不高的人的作为,孟子这样说,未免夸张了吧?
13、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的固执己见,简直就是个顽固不化的小人,如果你非要问的话,这样的人只能算作第三类,勉强也算个士,不过比起前两类,那可差的太远了。
14、当时,我自己在想,言必信,行必果,还只小人哉!那我很多时候,言也没有信,行也没有果,那不是小人不如,禽兽不如,猪狗不如了吗?所以对孔子这句话是不理解的,甚至是误解的。
15、那么,在中国思想中,以正面称赞意义使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到底是谁呢?也许是司马迁,但他用这句话描写的,乃是「游侠」群体。
16、明德,是我得之于天,而方寸中光明底物事。统而言之,仁义礼智。以其发见而言之,如恻隐、羞恶之类。”(《朱子语类》卷十四)
17、第可不可以用泛指所有人的“人”代替“大人”?
18、简言之,“言信”与“行果”问题根本扯不到什么“大人”那里去。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孔子在《易·文言》传中对大人的“层次”已经给出了描绘:“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种与日月、四时和天地鬼神“相合”为“一体”的大人,应该是孔子自己可能都认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所以,把这样的“大人”与“言信不信”和“行果不果”拉到一起来谈论,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存在“惟不惟义所在”的问题了。
19、·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0、孔子的徒弟子路曾经问孔子:如果您率领三军会与谁为伍?孔子说:那种能赤手空拳打老虎,下刀山、过火海都不怕死的人,我是不会跟他去的。我只会选遇事谨慎、有智谋会谋划,在一起做事能成事的人一起去。
- 相关句子
-
吴长富的微博经典说说(如果是因为你受不了对方
金原崇的qq空间经典说说(如果是爱,就会一直都
黄雅知的微博经典说说(如果是因为你受不了对方
赵明鹏的qq空间经典说说(如果是爱,就会一直都
吴季峰的微博经典说说(如果是因为你受不了对方
面包机的qq空间经典说说(如果是爱,就会一直都
王凤玲的微博经典说说(如果是因为你受不了对方
合浦123的qq空间经典说说(如果是爱,就会一直都
言必信行必果是谁的名言【100句精辟文案】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00句精辟文案】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的意思【100句精辟文
言必信行必果作文【100句精辟文案】
言必行行必果下一句【100句精辟文案】
言必信行必果的感受【100句精辟文案】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