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煜诗词选139句优选
admin 2023-10-29 经典句子 ℃ -
李煜诗词赏析
1、李煜经典诗
(1)、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2)、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3)、(2)李煜在《相见欢》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______。
(4)、下阙的首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阙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李煜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别殿遥闻箫鼓奏”跳开歌舞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李煜在词中的种种作态表明他对自己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欣赏的态度,他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可以说明——他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这种生活。
(5)、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6)、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7)、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8)、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
(9)、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10)、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11)、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
(12)、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13)、这首《清平乐》,表现了作者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14)、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15)、“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16)、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室,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17)、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18)、俞平伯《读词偶得》:“其实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矣。”《唐宋词选释》“虽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凄凉的气象,却融会全篇,如起笔“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已摄尽凄婉的神情,‘别是一番滋味’,也是离愁。剪不断,理还乱,还可形状,这却说不出,是更深一层的写法。”
(19)、鉴赏:这首词作于宋开宝八年(975年)李煜亡国入宋之后。李煜被曹雪芹称为“古之伤心人”,他降宋后,由凌驾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沦落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经历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陆游《避暑漫抄》)。这首词就是为表达他对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之情而创作的。
(20)、在格调上是现在与过去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日以继夜的相承。
2、李煜诗词选
(1)、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2)、 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风雨后满地的落红,像是美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见花泪,人心碎,悲伤凄惜心迷醉;相问何时能重会?叹,人生从来遗憾多,恰似长江东逝水!面对美好事物之殒落,而又爱莫能助,其情该是何等痛苦难堪。所以接着便由写花的零落,转到写人思想感情之痛苦。“胭脂泪”是说飘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之极而合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胭脂泪”三字是用拟人手法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泪,就花而言,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雨”;就人而言,是“感时花溅泪”的“泪”。花之雨滴犹人之泪点,人之泪点犹花之雨滴。雨泪交流,物我同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何者为雨,何者为泪,其状物抒情真是传神入妙。词人赋予“谢了春红”的“林花”以“泪”,就使其人格化了,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在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的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这“胭脂泪”就是“以血书着”!“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这是援于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的名句。以“泪”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使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相留醉”三字,含蓄蕴藉,情意婉转。不仅是写人与花互相留恋到了如痴如醉的情境;更是写见林花遭风雨的无情摧残、匆匆掉落惨景后的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的情状。“无可奈何花落去”,春归去,人将亡;正如后主的自叹:“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泪”字神奇,“醉”亦神奇。此醉,非陶醉之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几时重?”落花有意,然而风雨无情,美景难再。“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此恨绵绵无绝期!”过片三字的三叠句,前二句换仄韵,后一句归原韵,紧接一个九字的长句,有韵律,节奏感强,别有风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前六字写“恨”,后三字写“水”。啊,“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东”字与前面的红、匆、风、重等字谐韵,字韵响亮,节奏感强,在句式结构上,它与上片末句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长句,它的感情凝重而又一以贯之,犹如突然决堤的汹涌奔流的江水,这是词人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这是词人深深的哀叹!上片的“朝来”、“晚来”与下片的“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3)、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4)、词的上阕写景,以暮春时节,雨打风吹,落红无数,春去匆匆,喻帝王生活之消散,人生之短暂,表达一种无可奈何之心境。首句“林花谢了春红”,似纯然写景,却景中含情。“春红”,既代表着美好季节,又代表着美好之色彩。春花不全红,红是艳色,故以红代表所有春花。如此美好的景物,却落得“谢了”之结局,情之哀切,不言自明。“了”字作为语助词,有完成义,是加重语气之口吻,既表现林花“完了”的现状,又是词人的沉重叹惋。接下去“太匆匆”三字,以浅显的口语,把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的挫折之悲浓缩于其中,著一“太”字,使前句所唤起的叹惋之情更为强烈。末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句,以九字长句,直叙林花匆匆谢去之因,实乃大自然风雨相摧之故。此句是描述暮春实景之景语,也暗喻南唐国亡缘于外力打击,是情语。“朝”、“晚”二字,是朝朝暮暮之意。“寒雨”的“寒”字,点出了“雨”之冷酷。“风”字虽未及“寒”,但晚来之风,又有寒雨相伴,其寒不言而喻。朝朝暮暮,雨打风吹,“林花”又如何能不过早尽落呢?寥寥几字,不独告知了“春红”落尽之气候原因,透出了风风雨雨数量之多,对花摧残之久、打击之重,且把“无奈”二字写足了。失意人偏遇失意物,叹“林花”,宛然也是自叹了。词的上阕虽是状客观之景物,却借“太匆匆”、“无奈”诸词,使句意染上了主观情调。
(5)、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6)、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7)、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8)、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9)、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12)、公元954年(李煜18岁),娶娥皇(936—9名蔷,南唐开国老臣周宗之女)为妻。公元967年,娶女英(950—9名薇,娥皇之妹)。公元975年,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李煜在寓所与后妃聚会,命故妓唱新作《虞美人》,宋太宗闻之大怒,遂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1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4)、宋词表现形式独特,或连绵不断,或戛然而止,或抑扬顿挫,富有韵律,谱上曲子就能弹唱。有的则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有顺风下坡,顺水行舟,酣畅淋漓之感。有的则委婉含蓄,曲径通幽,犹如品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宋词题裁广泛,从至高无上的皇帝到达官贵人,从平民百姓到歌伎妓女,各色人等,无所不涉;学习宋词犹如翻阅那段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社会,林林总总,无所不含;学习宋词犹如欣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有闲适祥和的田园生活,有多彩秀丽的春光美景,有肌雪光艳的美女佳人,山美、水美、人美,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15)、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16)、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17)、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18)、秋夜 / 月如钩 / 离愁 / 梧桐 / 花间词
(19)、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20)、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3、李煜诗词解析
(1)、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2)、《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⑴菡萏:荷花的别名。⑵韶光:美好的时光。⑶鸡塞:边塞。⑷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5)、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9)、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1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李煜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他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11)、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李煜在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词以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相见欢》便是后期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通:阑)
(13)、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4)、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15)、这首词,写一个女子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伤感和哀怨。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这荷花和美好的时光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梦中想着国家的战事,醒来时却正淅淅沥沥下着秋雨。小楼上传来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声,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泪啊!
(16)、这首词写当前的孤寂,与往日的繁华相对,不过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17)、“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
(1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9)、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
(20)、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4、李煜 诗词
(1)、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2)、这两处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构成了双重的联系。
(3)、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4)、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5)、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6)、这首词即景抒情,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词人将春花凋谢,水长东流这类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生长恨”相比照,实乃历经悲酸所悟,正如王国维所说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了。
(7)、“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而“锁”住的也不只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8)、本词以“春色,春色”起兴,起得不算惊人,但却别有一番风味。自古以来伤春悲秋的文人就多,写春的句子更是不乏,单是从词语上来说,春天,春风,春花,春水,春城之类的词可谓泛滥,但冯延巳是个聪明人,妙手拉出了一个“色”字。此字一出,就让我们很自然的联想起了那些关于春天的情景与颜色,抽丝柳絮的新绿,早春桃花的粉红,春来江水的碧绿……想象中的画面就因为这个字由黑白变成了彩色,甚至由静态变成了动态。确实是自然而清新。
(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11)、菡萏(hàndàn)⑴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1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3)、李煜在政治上虽是庸驽无能,但他的艺术才华却是卓绝非凡。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的有三十八首,存诗有十六首。而这次所要讲述的,就是李煜最牛的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4)、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15)、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
(16)、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17)、李煜的绝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9)、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20)、 愁 chóu 忧虑:忧愁。愁苦。愁楚。愁烦。愁虑。愁郁。愁闷。愁容。愁绪。
5、李煜精选诗词
(1)、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2)、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3)、“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4)、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5)、李煜在作为皇帝方面的成就,并不是那么的突出,甚至都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皇帝,然而他在吟诗作赋方面的天赋可是超乎常人的。其中有一首被称为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从未被超越!究竟是什么词呢?竟然能有如此评价,让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6)、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
(7)、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8)、刘永济《词论》:“纯作情语,比托情景中为难工也。此类佳者,如:李后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以上六句为铺垫,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10)、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1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12)、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13)、“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紧承上句写出了李煜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中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更是体会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14)、鉴赏: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告别了烙印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江南。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15)、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词人投降宋朝后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16)、小周后为昭惠后之胞妹,昭惠后名娥皇而小周后名女英,她们的命运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也颇有相似之处。
(17)、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18)、下片押两个仄声韵(“断”、“乱”),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19)、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
(20)、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全篇如诉如叹,凄婉动人,明白如话,句句精彩。
(1)、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2)、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3)、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4)、用"/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5)、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6)、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极其婉转而又无奈的笔调,表达了心中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
(7)、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8)、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9)、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10)、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
(11)、这些自属有目共见。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12)、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3)、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14)、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
(15)、全词比较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实,清新自然。
(16)、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17)、现代的王方俊在《唐宋词赏析》中说: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 “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历来为《虞美人》填词的大词人众多,但无一能超过李煜者。
(18)、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19)、鉴赏: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20)、季节交代清楚了,冯延巳也不在春天上刻意雕花其他景物,顺手就用“依旧青门紫陌”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
(1)、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2)、尤其是这首词,作者对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饰,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写出,不假饰,不矫情,简洁质朴,有现实感,虽然思想情调不高,但艺术价值不低。
(3)、(2)请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作出赏析。
(4)、鉴赏:《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李煜前期的奢华绮丽的享乐生活。李煜写此词时,是自鸣得意的。词中所写的时间,是夜以继日地酣歌曼舞的第二天。主人公是后主李煜和宫中所有的人们。
(5)、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6)、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7)、鉴赏: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8)、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9)、赏析: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那棵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不断,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10)、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1)、《宋词赏析》力求从词的概念到词的产生、发展的路径,探究宋词从起于垒土到高山仰止的过程,了解是什么土壤、什么肥料、什么水分浇灌孕育了文学苑里这枝奇葩。宋词之所以成为宋词,得益于民间这方沃土,得益于从隋(乃至更早)至唐的涓涓细流,得益于宋朝重文抑武政策阳光,得益于众多优良的文学种子,使宋词终于成长为枝繁叶茂、花枝招展、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12)、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13)、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14)、这本书读一遍是万万不能够的,多读几遍,参考其他人关于正面管教的书,会有更大收获。
(15)、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为名。又名为《一江春水》、《巫山十二峰》等。古代词开始大体都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便逐渐形成固定的曲调,后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也是如此。
(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7)、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全词如下:
(18)、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9)、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 相关句子
-
女人看淡一切释然句子139句优选
毕业一秒泪崩的句子100字左右139句优选
高尔基关于读书忘了吃饭的名言139句优选
学校安全警示标语有哪些139句优选
网络句子摘抄美句139句优选
数学名人名言名句139句优选
热爱祖国的名言现代三年级139句优选
鲁迅先生作品分类139句优选
贺新年的古诗词兔年139句优选
至理名言名句139句优选
教师节活动策划书范文大学139句优选
对别人表示感谢的图片表情包139句优选
女生个性签名伤感简短139句优选
关于梦想的故事书都有哪些139句优选
赛龙舟是哪一年被列入我国体育139句优选
李煜经典诗词十首67句优选
怀念妈妈的歌曲一路走好139句优选
赛龙舟是哪一年被列入我国体育139句优选
李煜经典诗词十首67句优选
学生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个人总结思想方面139句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