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经典句子 > 正文
作者:

送别诗解析137句优选

admin 2023-12-13 经典句子

送别诗赏析

1、送别诗歌鉴赏

(1)、(6)翻似:反而像。(7)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2)、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3)、B.陆词最后三句描述自己现状﹣﹣韶华已逝,浪迹天涯,夜不能寐,只有饮茶消忧。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是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

(4)、B.友人受天子之命到偏远州郡做官,诗人希望他理解其中深意和责任。

(5)、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6)、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7)、A.旌旗严整肃穆,兵士列队陪侍,首句渲染了令狐楚出行时仪仗的威严。

(8)、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9)、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10)、(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1)、(注)①令狐相公:指令狐楚,此诗写于作者送令狐楚入太原担任河东节度使之时。②六纛: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③北都:指太原府。④紫微:指帝王官殿。

(12)、C.此词大量用典,“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极好地贴合了被送别者是应考书生的身份。

(13)、B.前四句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体现了时间的层次。

(14)、D.尾联写人鹤皆去,伫立送行的诗人面对眼前一幅云朵遮白鹤、人影望不及的远景,不禁油然而生惆怅迷惘之情。

(15)、凌宏宪《唐诗广选》:蒋春甫曰:不如此接,便无生气(“此地”二句下)。

(16)、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17)、(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18)、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的豁达、乐观。

(19)、(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0)、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2、送别诗解析

(1)、D.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岑诗除最后一联叙眼前之状外,其余都是回忆,属虚写。而陆词上下片均有虚有实。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D.本诗语言质朴无华,风格沉郁顿挫,别情款款,兄弟的情谊溢于字里行间

(4)、D.全诗用语绚丽飘逸,融叙事、绘景、抒情为一体,诗情画意与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5)、(2)本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C.“眼底山河”起三句,写眼下河山沦丧,城楼鼓角震天,这些都足以让有志之士为之痛苦流涕。

(7)、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8)、(2)“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9)、D.由诗题及尾联的“杨柳春风”可以推知,尾联中的“榜”是春闱的杏榜。

(10)、(注)①剧县:政务繁重,不易治理的县。②鶱翥(xiānzhù):高飞貌。亦用以比喻仕途腾达。

(11)、(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2)、D.全诗有不舍,有感伤,有欣赏,有羡慕,有理解,有劝留,多种情感真实交互。

(13)、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有关离别的诗句的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4)、施重光《唐诗近体》:每句整齐。结得洒脱,悠然不尽。

(15)、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大笔力写赵都督出发后“一鼓作气,雄劲无前”。

(16)、A.首联表示,全少卿是由丞相非常慎重地挑选出来的官员,“英髦”是对他的高度评价。

(17)、C.函关指函谷关。颈联实写汪广洋沈左司一行从容度过函谷关,驻马西岳华山,遥望云天。

(18)、(注)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19)、(1)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0)、A.“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

3、送别诗鉴赏

(1)、如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又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2)、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3)、(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4)、(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5)、这又另一种解释:鉴赏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柳”,又与“留”谐音,故折柳赠别以寓挽留之意,从汉代以来便成为一种风俗。形于歌咏,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已饶有情韵。在南朝、梁简文帝、梁元帝、刘邈等人的《折杨柳诗》,也各有特色。然而在唐代以前的咏柳惜别之作,还要数隋末无名氏的这一篇最完美。

(6)、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7)、(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天气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难,当然也就增加了别离的怅惋。客舍写明客中送客,并显示远送渭城,暂留复别的情况。

(9)、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10)、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11)、(2)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元二使安西》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12)、(1)下列对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13)、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14)、(3)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15)、(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②方回:贺铸字。周密此处以方回自比。

(16)、C.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17)、(李叔同:《送别》)关于送别的古诗~~~~~~~~就3首,快帮帮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箫声咽》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高适:《别董大》骆宾王:《易水送别》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8)、D.尾联直抒胸臆,以来去的大雁不堪忍受别离自比,抒发了别离友人的痛苦。

(19)、(2)有评论者认为此诗具豪放之风,试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

(20)、       初春的严寒里,不知道江边柳丝。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4、送别诗欣赏

(1)、李太白一生游历南北西东,朋友甚多,与达官贵人,好友亲朋,山野村夫,隐逸之士,甚至黄发垂髫,均有聚散,也有吟咏,几乎所有的相聚都让诗人喜中从来,而每一次相别又使诗人依依不舍。

(2)、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3)、C.“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批判官员的无道他们宰割、剥削百姓,导致民心不安,揭示出百姓疾苦的根源。

(4)、D.尾联用“仲宣楼”点出李剑州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李剑州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粲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5)、A.词一开头就自报家门,说辛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烈日、严霜与“辛”之间的共通点触发下文。

(6)、   “杨柳”是送别的代名词,于是一见杨柳,就让人想到离别。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7)、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2)《送柴侍御》的四两句在疫情期间被日本京都府舞鹤市用在驰援友好城市大连的物资上,打动了很多人,那你认为其妙在何处?

(9)、用一“更”字,则此前之殷勤劝酒,此刻之留恋不舍,此后之关切怀念,都体现了出来。所以这一个字的容量是很大的。

(1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11)、C.末句用庾楼赋诗的典故,“闲赋”看似清闲,却包含了诗人的丰富意绪。

(12)、(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13)、(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1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如谢眺的《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用郑袤的典故,勉励友人政绩日隆,“茂陵”句则是自喻,期望自己也能像司马相如那样受到赏识。“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写万般无奈之情,天地间只剩下这徒劳无益的“离忧”。全诗感情真切凄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遏的悲愤。

(17)、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18)、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1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0)、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上)

5、关于送别诗大全100首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2)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对上下阕在虚实上的各自特点做具体分析。

(4)、C.颈联“沾”“擎”二字用得精妙,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形象生动。

(5)、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6)、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7)、B.颔联两句紧承“秋风”,写景兼写人。秋高气爽,孤雁远飞;江海辽阔,片帆迟迟,表现出行者的孤单和依依惜别之情。

(8)、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9)、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10)、留骑:骑指坐骑,留骑就是挽留对方的意思。

(11)、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2)、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1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14)、(注)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人,早年家贫,以实柴为生,担柴时还常念书他的妻子嫌他贱,弃面改嫁。朱买臣后受汉武帝赏识,任会稽太守。

(15)、C.“孤帆”行于“沧波”之中,使人感到怀恋而又担忧,一个“杳难期”,字少情长,离愁别绪都于此三字传出,令人鼻酸。

(16)、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17)、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前一句诗人借西晋向秀的《思旧赋》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18)、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19)、(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以划线句的观点对“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一句加以赏析。

(20)、(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1)、D.后四句用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向明月和春草倾诉对远隔天涯的友人的思念之苦。

(2)、(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③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④刁斗:古代行军用具。白天用作炊具,晚上击以巡更。⑤井陉:古关名,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⑥凤阙:汉代宫阙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⑦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此处指匈奴的首都。

(3)、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4)、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①,工夫萤雪②边。

(5)、A.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上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

(6)、B.颔联中的“何时”“重”两词表达了李白渴望来日能够再与好友相逢畅饮的心情。

(7)、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8)、(注)①张舍人:李白的朋友,唐朝人。②张翰:西晋文学家,《世说新语》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纯鲈,因辞官归。”

(9)、B.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10)、A.台端指御史台。首联写汪广洋身兼重任,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行之人都是一时俊彦。

(11)、D.颈联表达了诗人作为三朝元老正想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四海苍生对未来局势的莫大期待。

(12)、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正因此,韩愈这类文章也就有内容、有深度、有力量。再加上韩愈的语言艺术不同凡响,便成为气势磅礴的好文章。

(13)、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14)、送友人(唐.李白)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送友人(唐薛涛)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15)、(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6)、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①中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17)、(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18)、       隋堤②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③,清泗与淮通④.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9)、C.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白居易《答微之》)

(20)、人物传记文言文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下)

(1)、B.全词语句短促,节奏鲜明,与作者内心情绪上的激切与愤懑相应。

(2)、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入世的思想战胜了。.关于离别的古诗.要求带注释和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朝代)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致。大匠运斤,自成规矩。

(4)、直接抒情。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   ①以喻显情,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②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③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景物在诗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诗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这一点在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④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⑤想象(虚写),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地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把握情感主题 

(5)、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朝代)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6)、C.两首诗均借月寄寓诗人的深情,《送窦七》侧重借月抒怀,《送柴侍御》侧重借月说理。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8)、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9)、(注)①反侧:不安分,不顺从。②富春秋:岁还多,既年富力强。③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

(10)、《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11)、A.诗的首联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12)、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13)、(3)作为送别诗,本诗除了惜别之情,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4)、首联两句写桂林之得名并点出桂州的地理方位,寄寓了对桂州的神往。颔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桂林的山川之美。桂林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便形成了城中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之山,千姿百态,奇特秀美;桂林之水,清澈澄明,蜿蜒曲折。韩愈形容这种美为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两句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罗带”、“玉簪”皆为女子饰物,表现出了山水的秀丽。对于桂林之山,范成大称“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也用“玉简瑶簪”作比;而漓江之水不仅碧绿蜿蜒,而且流速缓慢,正如女子飘飘的玉带。因此,作者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饰物作比喻,可以说妙极。

(15)、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16)、(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