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朱淑真【简短150句】
admin 2024-03-17 句子大全 ℃ -
一、秋夜朱淑真
1、唐德宗贞元九年癸酉(公元793年),欧阳詹三十七岁衣锦还乡,途经襄阳,襄阳县西南有檀溪,欧阳詹之友弘济上人居于彼处,欧阳詹作此诗赠与自己好友。
2、秋天的夜晚,秋雨淅沥,秋虫飞舞,总会勾起人的情思,这个秋夜,你又在思念谁呢?
3、经典诵读(5)|增广贤文·第16则
4、(小题1)“夜”(“秋”);“频剪”(2分)(小题1)表达了女诗人月夜独处时的寂寞愁苦。(2分)
5、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表现手法在诗歌中主要是为了使诗人立场观点更清晰,抒情更淋漓尽至,如“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使XX更为突出”,更侧重抒情和议论;而修辞手法在诗歌中主要是为了使文字语言生动传神,便于理解
6、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
7、No.9断肠英女朱淑真朱淑真(约公元1135约公元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8、还有网罗好声音的i听电台
9、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10、此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写初秋月夜少妇的怨情.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暗示了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的丈夫.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便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惋惜之情.
11、经典诵读(4)|钟山即事·王安石
12、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13、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14、这是一首酬赠诗。友人程近写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诗人,诗人写此诗作酬答。
15、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16、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17、经典诵读(6)|早发白帝城·李白
18、意象:无眠,欲三更,凉满,缺处
19、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2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秋夜朱淑真赏析
1、“i听厦门”小程序正在公测
2、经典诵读(13)|杨柳枝词·白居易
3、直到南宋淳熙九年(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现存传世的《断肠集》、《断肠词》,都是劫后余篇。
4、第三句中的“凉”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凉”字照应题中的“秋”字,既写天凉,也写心境之幽寂。诗人由室内的月影,过渡到室外的月影。再运用顶针手法,写由望床上之月到望天上之月,融情于景,造成了缠绵的情调。写月光,不从正面写,而是写梧桐叶间若隐若现的月影,桐与月交织成一个纡徐婉曲的深邃意境。(意对即可)
5、秋天这个季节,时常给人一种凉薄凄冷的感觉。
6、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7、经典诵读(22)|劝学·颜真卿
8、大家好,欢迎收听厦门音乐广播《我爱古诗词》,我是宋颖。在厦门,如果说十月的秋风还并不寒冷,那十一月,就是真正秋意渐浓的时节了。
9、第三句中的“凉”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凉”字照应题中的“秋”字,既写天凉,也写心境之幽寂。诗人由室内的月影,过渡到室外的月影。再运用顶针手法,写由望床上之月到望天上之月,融情于景,造成了缠绵的情调。写月光,不从正面写,而是写梧桐叶间若隐若现的月影,桐与月交织成一个纡徐婉曲的深邃意境。(意对即可)
10、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11、经典诵读(14)|笠翁对韵·十一真·第1则
12、南宋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13、秋夜,欧阳詹想念好友,写诗相赠
14、(1)凉,诗人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
15、朱(zhū)淑(shū)真(zhēn)〔宋(sònɡ)代(dài)〕
16、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
17、经典诵读(17)|望庐山五老峰·李白
18、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诗人独坐在空堂上,潜心默想。时光一点点消逝,无法挽留。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
19、“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20、不由得想起李清照晚年所写的那首《声声慢》,一为痛失爱人,一为所遇非知己,那痛彻心底的孤独与胸中的空洞,却是相同的。朱淑真最终因抑郁早逝,传说淑真过世后,她的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三、秋夜朱淑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即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了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却是那么的明亮。本来月色的皎洁是高远、喜人的,可一个“凉”字,便道尽了月色的凄美。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得知,朱淑真所能想到的绝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而是没人能“共剪西窗烛”的凄凉。
2、我们今天听到的这首《秋夜》里,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渐凉。剪了很多次烛花,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
3、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4、秋夜,庾信望着大雁,想念家乡
5、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都不会给她送来温暖。这情景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6、从题材来看,朱淑真的《秋夜》是一首闺怨诗。说到闺怨诗,其实大家读过的王昌龄的《闺怨》、张籍的《节妇吟》等名篇,都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吻所写,《秋夜》却是货真价实出自女人之手。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更为真实贴切。而抒情正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它通篇无一“情”字,却又处处含情。
7、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8、纵观朱淑真的这首诗,先从屋外的漫漫秋夜,写到室内的频剪烛花,又从室内的“铺床凉”,写到室外的“缺处明”,可谓层层深入,反复渲染了朱淑真作为一个思妇的孤寂苦闷之情。总的来说,《秋夜》是朱淑真水平很高的一首诗,无一“情”字,却处处含情,能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空间。
9、朱淑真到底是在和丈夫离异后才另觅爱人,还是在无爱的婚姻中出轨,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她实在娘家的情况来看,她最后应该已经跟丈夫分居,纵使没有得到正式的休弃,不算“大归”,事实上已经离异。后考证其因与情人分手而“悒悒抱恨而终”,“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有人据此猜测她又可能是投水自尽,死于湖中,尸骨都不能安葬。
10、戳蓝字“每天一首古诗词”关注我们哦!
11、而从梧桐缝里望去,月光却是那么亮。不知道当你置身那个环境中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在我,听到的是独自面对这世界的孤独。从屋外到室内,从床铺到梧桐月光,这里只有我一个人,那种沁透入骨髓的孤独感,令人心惊。
12、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13、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没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14、宋代才女朱淑真的作品秋夜全诗如下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译文秋意漫漫,天气清凉,诗人辗转反侧难成眠,频频剪这频频结成预兆喜事的灯花,猛然意识到天已三更了。铺床欲睡,枕席冰凉,满床月光冷影,蓦然抬头向窗外一望,窗外的梧桐树枝丫稀疏,月影在梧桐树叶间若隐若现,原来床上月光是从梧桐缺处射近来的。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15、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16、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17、一天一首诗:杜荀鹤《旅舍遇雨》
18、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
19、这个秋天,韦应物与兄弟分隔两地,思念油然而生,难得的是,韦应物在思念兄弟时,表示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
20、带着孩子一起在国学中寻觅美丽的风景
四、秋夜朱淑真翻译
1、全诗像是一则宰辅日记,反映着作者从政生活的一个片断,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怀抱、气度和风采。
2、 yué zài wú tong que chu ming 。
3、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 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4、秋意漫漫,天气清凉,诗人辗转反侧难成眠,频频剪这频频结成预兆喜事的灯花,猛然意识到天已三更了。铺床欲睡,枕席冰凉,满床月光冷影,蓦然抬头向窗外一望,窗外的梧桐树枝丫稀疏,月影在梧桐树叶间若隐若现,原来床上月光是从梧桐缺处射近来的。
5、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首诗,作者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她的生卒年不详,却才华横溢,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时常被人与李清照相提比较。
6、huāpin jiǎn yùsāngeng。
7、赏析: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8、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就很难打发漫漫长夜。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9、经典诵读(10)|增广贤文·第2则
10、却向春风亭畔,数梧桐叶下。
11、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12、译文: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
13、诗中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14、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
15、月光透过窗户铺洒在凉凉的床席上,从梧桐树的缺口里向外望去,今夜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
16、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浙江海宁路仲人(海宁简志),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与李清照齐名。
17、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18、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19、经典诵读(24)|金缕衣·杜秋娘
20、(播音/撰稿:宋颖制作:阿毅)
五、秋夜朱淑真凉字赏析
1、经典诵读(2)|笠翁对韵二冬第1则
2、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3、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王维苦行斋心,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在佛教中,找到人生的解脱。
4、全诗没有精工华丽的词藻,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文字质朴,却富有味。
5、赏析: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6、厦门广电集团广播中心i听厦门出品
7、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仅供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敬请谅解,并请及时告知我们。
8、经典诵读(23)|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9、秋夜,陆游对朝廷感到失望
10、经典诵读(1)|秋日·秦观
11、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12、(1)凉,诗人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意对即可)(2)诗人描写了床上之月、天上之月,梧桐、凉床,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诗人的孤寂的情怀。(意对即可)
13、秋夜,王国维忧虑自身命运和国家前途
14、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15、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之家。自幼就非常聪明,善读书,能文善画。她由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小官吏,但两人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
16、pu chu àng mǎn wú tong yué
17、经典诵读(15)|雨晴·王驾
18、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19、经典诵读(7)|秋江·道潜
20、一天一首词:晏几道《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
六、秋夜朱淑真
1、①秋气:指秋日凄清、肃杀之气。②烛花: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2、经典诵读(12)|笠翁对韵·九佳第1则
3、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4、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5、用清人陈廷焯的话来说,就是“宋妇人能文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魏玩)也”。不过可惜的是,朱淑真过世后,她父母将其生前的文稿都付之一炬了。好在后来有人将其流传在外地辑成《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我们今天才能读到朱淑真的诗词作品。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秋夜》,便是朱淑真的代表诗作之一。
6、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841—846)年间名相,此诗就写于他为宰相期间。
7、经典诵读(3)|秋山·张籍
8、诗人为了写酬诗,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又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感情真挚,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真挚友谊。
9、值班责编:洪岩、林军、陈国胜
10、朱淑真(生卒年不详),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宋代女词人。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是朱熹的侄女。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她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善诗词。她的诗词多是抒写个人爱情生活,前期笔调明快,文辞清丽清婉,后期则忧愁郁闷,有颇多幽怨之音,后世人把她称之为“红艳诗人”。
11、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上册
12、经典诵读(8)|江村晚眺·戴复古
13、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14、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15、朱淑真是南宋有名的女诗、词人之她命运不幸,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
16、点击进入i听厦门小程序
17、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18、宋代才女朱淑真的作品秋夜全诗如下
19、月(yuè)在(zài)梧(wú)桐(tónɡ)缺(quē)处(chù)明(mínɡ)。
20、凉,既指天凉,又写心境的孤独与凄凉。“凉”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
1、夜起倚危楼,楼角玉绳低亚。
2、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3、您现在收听到的是厦门音乐广播《我爱古诗词》,我是宋颖。
4、这样的:“上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以花喻人,写自己的品格高洁,其实就是不愿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朱淑真是杭州人。一般认为可与李清照齐名,但好像李清照名气大些。由于朱淑真嫁得不太好,物质生活虽优越,感情生活却贫瘠,所以抱恨终生。朱淑真的诗作词作被后来人辑录成为《断肠集》。
5、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秋夜中第三第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场景由室内转而户外,空间顺序
6、秋夜,王绩遇见朋友,闲适开怀
7、此词用“危楼”、“玉绳低亚”、“月明霜冷”、“万家鸳瓦”等词造出了一个清冷至极的情境,来感叹人世间永恒的凋零。
8、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9、秋天雨夜、寂静无人,王维思悟佛法
10、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马上就到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依然是那么明亮。
11、此诗前两句描述作者操劳国事的情况,表现了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和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后两句写作者骑马行于长安街头,万籁俱寂,一派安宁的景象。
12、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3、1905年的秋天,清王朝危机重重,王国维也为此忧心忡忡,所以借这首词表达自己对国事和自己命运前途的担忧。
14、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
15、每一位文人,都是资深的旅行家;
16、这首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
17、首句“夜久无眠秋气清”,即在凄清的秋夜里,朱淑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由此可见,朱淑真这里已是怨妇愁绪满怀。我们都知道七言绝句贵在含而不露,所以并没有说明“夜久无眠”都具有原因。但结合朱淑真都生平来看,这句诗的弦外之音就很好理解了。
18、经典诵读(25)|忆江南(其一)·白居易
19、人间何苦又悲秋,正是伤春罢。
20、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1、朱淑真是南宋最有名的女诗、词人之她命运不幸,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词。
2、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3、凉凉字是全诗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表现出诗人内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第三句写床席之月影,由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再看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不免令人凉从心生!第四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此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塌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
4、今天的“经典诵读”就到这里了,本首古诗28字,阅读+鉴赏约为3分钟,希望这3分钟的阅读能给你与孩子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学习积累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望继续坚持!我们下周见!
5、后人给朱淑真的诗集作序,说她“嫁为市井民妻”,但根据考证,她的丈夫应该不是普通市民,而是一个小官吏,朱淑真所不满于他的,并不是无财无势,而是才学不能相称,心灵无法沟通。婚后不久,她便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抱怨:“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6、初秋时节,暑热依旧,陆游不能安睡,想到中原未复,感慨万千。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8、在诗中,诗人言明自己的处境,他想脱离官场,但又不忍,最终不得不周旋其中,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9、经典诵读(18)|增广贤文·第1则
10、欧阳修最经典的10首诗词,首首都是佳作,不会背也一定要知道
- 推荐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