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人生境界的感悟【简短文案100句】
admin 2023-06-05 句子大全 ℃ -
一、苏轼人生境界的感悟
1、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2、乌云散去,圆月当空,此时还需要什么点缀呢?天光如镜,海浪起伏,这不是最美好的时刻么?回顾以往,他安慰自己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3、端午节想写点什么,酣睡后醒来,蓦然回首,苏东坡阑珊在脑海。因为喜欢他,喜欢他身上涉猎多种文献资料,将感悟和思考用于工作、用于修身;喜欢个人随笔不同于公文的局限,随心一气呵成,喜欢苏东坡的博学多才,心地单纯,坦然率性,光明磊落,对世界充满热爱,对于一千年前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准确的品味他,读懂他只能从史书记载和他的诗词里进行感悟,体会。
4、苏轼随遇而安、豁达、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让他从贬谪的低谷甚至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很好地和当地的同事和百姓融合在一起,找到归属感,找到精神的家园,从而获得精神层面上的畅适自足。
5、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要彻底理解这句话,我们还需要知道苏东坡后面说了什么。苏东坡说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由此,我们便能明白苏东坡说这句话的用意了,他追求的是成为一个脱离俗气(低级趣味)的文人雅士。
6、这首诗语带调侃,细读却苍凉感慨。如今他心如死灰,如老树叶黄根枯,一生饱经风浪,如一叶扁舟在狂风暴雨中颠簸起伏。
7、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8、苏东坡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考上了进士,当官之后,他也是变换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他不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还关注着其他的事情,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就去做,为老百姓争取最大的利益,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的。
9、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这就是苏轼的魅力:他时时都敢于并且善于调侃自己,时刻保留一个活泼的心,让自己过得快乐。
12、《平凡的世界》路遥的小说你看书名和人名就知道大概风格了建议不要看什么心灵鸡汤啊小感小悟的文章太琐碎,反而令人茫然
13、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家,他因为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而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14、狂人阮籍:放浪形骸的红尘过客,嚎啕大哭的真男人
15、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16、一提起苏轼,有人豪情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人浅笑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有人望月诉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总之从苏轼的诗词中,总能找到应景应情的诗句。
17、当他再次上山的时候,师父说:“你不如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办一个茶摊,卖茶过日子,不必拘束于佛门戒律,也不必认真去做一个俗人。”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9、善于探究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对人生持这种豁达的看法。
20、自然境界,顺习而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道德境界,尽伦尽职天地境界,天地合一
二、对苏轼人生观的感悟
1、感悟四:风雨人生从容走。
2、二十多岁苏轼承蒙司马光等人的提携,刚刚步入朝廷,就遇上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为人偏激、理想主义,但是他的一系列变革思想符合宋神宗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企图,就这样王安石得到重用。在新法执行的过程中,许多老百姓因为制度腐败和官吏贪腐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3、不妨先看其人生体验:苏轼才气横溢,青年得志,刚中进士就获得了欧阳修“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和“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的美誉,由此看来“平步青云”似非难事。岂料世路多艰,风波迭起,他的大半辈子却是在宦海中跌翻了两大跟斗(一次是被贬黄州,另一次更远贬岭南),差一点穷老送终于天涯海角的海南岛。
4、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5、人生达到一定的境界是非常不易的,这是因为环境、社会、文化、素质的不同,对个人的影响也大不相同,悟出人生真谛的又是极少一部分人,所以很难一个明确答案.
6、当学生的时候,就扎扎实实的学习,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第一要务,去考试的时候,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
7、就是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才华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社会上走一遭,如果没有才华,没有特殊的专长,就没有办法安身立命,更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就谈不上发展,干什么吆喝什么,如果作为一个农民,就要有耕种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士兵,就要具有打仗方面的知识。
8、所有这些盛誉正迎合了苏轼年青气盛的性格和好高鹜远心理,同时也极大鼓舞了他心中积极用世、奋发有为的热情。所以他集自己“胸中万卷”,论利害说得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出任风翔签判到湖州太守,苏轼励精图治、勤政恤民、兴利除弊,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亲身实践,因而被吏民呼作“苏贤良”,这些都显示出他这一时期欲有所作为的儒家用世之态度。此时的他正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苏东坡这是生生把流放,改造成了美食发现之旅,朝中的那些权贵想让他郁闷、难堪,甚至盼着他死在那个偏远的海南,可他却愣是把别人眼中的落魄,过成了充满情趣的“度假”,这心态,估计朝中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了,何止会羡慕嫉妒恨,简直会被气得不知所措。
10、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11、苏轼最初贬至黄州,对于神宗免于一死心存感激,但更多的是受冤的委屈和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莫大遗憾,当他初至黄州时写下的《到黄州谢表》便可看出他复杂的心情。
12、每个人都只有这一辈子,都说笑也是一辈子,哭也是一辈子,我们何必要哭。苏轼真正是悟透这样一个道理,遇到不愉快之事,他总是换个思路去想。回家晚了,门童将门锁住,得门而不入,一般人就会发火,但苏轼干脆跑去江边听江水的声音。本是不好的心情,瞬间愉悦了起来,这便是苏轼,这便是苏轼的豁达。《观潮》苏轼对人生的领悟苏轼的这种豁达来自对人生的领悟,对人生意义的领悟。不能说看破红尘,最少也是看淡了人生。他在弥留之际写了一首《观潮》送给儿子,短短的28个字,苏轼把人生的三大境界都写了出来。
13、“我们经常说苏轼是一个很旷达的人,其实旷达这个词往往被我们说得很抽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旷达是一个人在街上走,飘着长长的胡须,拄着一根手杖天天不吃饭不喝水不食人间烟火,就好像旷达是一种特别的人生境界,是在一般的人生上的一个附加值,要经过修炼之后才能到旷达,其实我不是这样认为。”
14、苏轼初遭贬谪时,心情是很低落的,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心理。苏轼虽然有孤寂与落寞之情,却没有任何的幽怨。
15、他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有这种格局的人,真是非他不属。他既能谈经论道,也能灭蝗筑堤;既能写文作诗,也能种地烧菜;既在《刑赏忠厚之至论》中讨论治国策略,也在《猪肉颂》中分享东坡肉的方法;既有"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哲理感悟,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快意抒怀……
16、苏轼能从传统哲学思想中汲取了精神力量。苏轼在贬谪期间用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佛家思想来修身养性,他一生深受儒、释、道文化的熏陶,他汲取并融合了三家的思想精华。这样不仅可以让他在饱经沧桑的岁月中静心修养,以便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同时还能提升精神境界,达到养生的目的。
17、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18、读完这首诗词,细心的人应该也觉得很奇怪,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居然一样,都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这是一首禅诗,七言绝句,也叫做《观潮》,是从一个禅师的一段语录演化来的,其中提到的"三般见解",指的就是禅悟的三个境界,第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苏轼的这首诗就是想表这个。
19、感悟三:胸襟开阔修身心。
20、苏轼以超越现实而又执著于现实的人生态度,既不避世也不避人的处世原则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放达观的自由人格。苏轼在黄州,虽然没有京城的位高权重,没有那般奢华的日子,但却让他潜心文学与生活,感受另一番人生乐事。黄州,造就了一个可爱可敬的苏东坡。
三、苏轼人生观及感悟
1、当时的宋神宗想要推行新法,却遇到了很大阻力,本来心情就不好,听了御史们的话,更是觉得苏轼就是变法阻力的主要来源,于是下令派人到湖州去把苏轼抓回京城。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他藏身在城堡,不久发现仍然有阳光漏泄进来,就找到裂缝,填补起来,以免恶运由此而入。
4、喜欢敬请转发,慷慨莫过解囊
5、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6、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7、我想用苏轼的这首诗来说,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这些美景都是单纯的靠想象感受不到的,只有亲眼见过、亲耳听过,亲身感受过之后,那美感才能够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我们的内心。在悄无声息当中提高我们的见识和鉴赏力,不至于看到小河就当成汪洋大海,这就是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不同了。
8、苏轼有大无畏的勇气,也有看淡一切的智慧。他挥洒自如,心无芥蒂,从他的笔尖能聆听到他最真实的声音。
9、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10、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11、作为一名诗人,就要具有写作诗词方面的知识,做为一名老师,就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你才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够把学生教好。
12、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1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14、喜欢本文,可以赞赏作者呦
15、当年他谪居惠州之时,暂居在嘉佑寺,别无所乐,他就漫步在附近的松风亭下,微风习习,襟怀一畅。有一次他想去林间小亭休息,但是人困力乏,看着亭子还远远在望,不仅有些踌躇:何时才能到达呢?但是,转念一想,他不禁哑然失笑:此处有什么不得休息呢?何必非要去亭子中休息?一瞬间,苏轼犹如脱钩之鱼,获得了人生的大自在。
16、公元1097年,大文豪苏轼被贬到海南,海南在当时被视为蛮荒中的蛮荒,那时候被送到海南去,是仅次于砍头的惩罚,可见那时候的海南条件有多艰苦。况且那时候苏东坡已经62岁,搞不好这辈子都没有平反的机会了。
17、其实人生就像月亮一样,都是有聚首和分离的,所以不应把分离看的太过于悲伤,而是要有一种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即使分隔一方,只要同能看到这美丽的月色,这就够了,表达了亲人都能欣赏月色,回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的愿望。
1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9、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66岁的苏轼结束在儋州近三年的谪居生涯,在北返中原途中东飘西荡。
20、苏轼初到南海,看到海天茫茫,杳无边涯,也不禁有些伤感,他自问:何时能出得此岛啊?此时的苏轼已经62岁,老年人很难适应异地的气候。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但是自由的灵魂和乐观的态度,很快让他达观起来。
四、苏轼人生境界的感悟PPT
1、即便是一地鸡毛,他总是能乐观地找到属于他的"诗与远方"。他被贬黄州时,他点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被贬惠州时,他感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被贬到儋州时,觉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2、苏轼一生创作有三个辉煌时期,他曾自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中有后两个时期是他在越过大庾岭后。此时,被一贬再贬的苏轼,早已经将生死得失置身度外了,佛老思想对他的影响,比贬谪前更深了,“解脱在于自然,在于不知善而善”俨然成为他的生命。一百多首和陶诗里,浸透着自然平淡,淳厚朴实。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存的自信,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官场的厌恶。
3、既然贬谪的经历生活占据了苏轼大部分的人生履历,那么,要评价苏轼,还是从他的贬谪之路说起吧。
4、但是他没有对命运低头,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之下,调动自己的全部能量,用一种乐观的态度来同困难作斗争,不仅没有妥协,反而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做出了成绩,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即使在他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他写出的诗词还是非常积极的,斗志昂扬的。
5、可在苏轼,我们无需过于叹惋。经历过“乌台诗案”和“黄州惠州儋州”的他仿佛一直对人生怀有热情:“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在困境中的创作不止步于自身郁愤的排解,还能坦白地点亮一盏夜游烛火,为自己和他人指明方向。
6、当然苏东坡这个率直乐观的本事,怕不是什么人都能学得来的。很多人都会向往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而对现实生活则满是牢骚和抱怨。可是看看苏东坡,即便身处蛮荒,事业受挫,却依然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好,让自己快乐悠然。
7、苏轼在金山寺见到自己的画像,他在画像下追忆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一时间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8、安静与内心丰富并不冲突,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独处,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
9、所以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在上学期间,要有求知若渴的精神,要敢于下工夫,不要怕吃苦,要用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劲头学习。
10、不羁的灵魂没有边界,自由的天性从心而发。
11、这句话传达出苏东坡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体现了苏东坡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1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13、他实干为官造福一方,凤翔祈雨,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都名垂青史,实干让他成了政治家;他笔耕不辍,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多篇散文,实干让他成为了文学家;他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实干让他成了画家;他喜用卧笔偏锋,字势偃仰倾仄、圆劲宽博,实干让他成了书法家;"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为了全家生计,身为士大夫的他,放下文人的颜面,带领全家开荒种地地,猪肉遇到他变成了"东坡肉",大饼遇到他变成了"东坡饼",实干让他丰衣足食,也让他成了美食家……
14、积极求索,始知随遇而安
15、二十多岁苏轼承蒙司马光等人的提携,刚刚步入朝廷,就遇上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为人偏激、理想主义,但是他的一系列变革思想符合宋神宗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的企图,就这样王安石得到重用。在新法执行的过程中,许多老百姓因为制度腐败和官吏贪腐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16、他仍能随时随地自得其乐,他快乐的秘诀就是尽量逃向大自然,不但杭州城西湖,而且连杭州城四周十里或十五里之内,都成了苏东坡时常出没的所在。
17、大多数时候,遇到困的人们总是会先抱怨。当然也都知道做人的道理,心灵鸡汤也都喝过不少,可真当自己遇上事情的时候,早就将那些抛之脑后了。
18、面对有风有雨也有晴的人生,他始终心有阳光,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遇而安,一切随缘。在他看来,幸福不在于吃穿用度的奢靡,也不在于声色犬马的刺激,而在于踏踏实实把每一天过好和积极发现生活之美,在于由"致君尧舜"的入世心态转为"聊从造物游"的出世心态中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
19、1079年4月苏轼赴湖州任太守,按常例上了一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舒亶和何正臣等人就把这篇三百多字的上表里的几句牢骚话拿出来做文章,并把当时新出版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潜心研究了近四个月,弹劾苏轼包藏祸心、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之后,103天的“审查”造就了宋朝第一个文字狱——乌台诗案。次年元月,苏轼贬谪黄州。
20、只有你密州出猎时,能唱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万丈豪情!
五、浅谈苏轼词中的人生境界
1、苏轼的诗词里散发出的那种对待人生的超然的审美态度,即使在处境最艰难的时候,也能写出最达观,最至情的诗文,这种“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同化”的境界,总是引起我们啧啧品评。他的这种人生哲学吸收融合儒道释等传统哲学,更是诗人六十五年风雨命运的历练浓缩。
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3、苏轼的人生态度,应该是豁达。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自得其乐。
4、一蓑烟雨任平生(1080——1093)
5、苏轼作为一个大文豪和一生行走官场的老人,六十多岁的苏轼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临终之际对他的儿子们长篇大论。他所说的不过是短短的四句话,聊聊的二十八个字而已。然而诗里却充满了禅理,写出了人生的不同境界。可以说每次读它,每个人生阶段,读它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6、所以,对于这一以为文学艺术大师,该如何进行准确的评价呢?或者说,评价的切入点在哪里呢?
7、如果他被挫折打倒,西湖就没有潋滟的诗情,岭南的荔枝就只是一种普通的水果,黄州的赤壁就只是一堆普通的石头;如果他被挫折打倒,世间少了明日黄花、胸有成竹、水落石出、春梦无痕、大江东去等众多成语,也少了东坡肉、东坡肘子等多道名菜,更少了东坡精神、东坡文化等多种财富……心中有东坡,人生无难题。遭遇再多雨,都变一晴空……
8、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9、明朝大才子唐寅,在临终也有诗说:
10、人生到处知何是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如浮萍,漂泊天地间,就好象小鸟一样,飞过来飞过去,偶一驻足,也不过是待一段时间而已,可能会留下你活动的痕迹,可是又劝你别太认真,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即可。下面隐喻的意思是,说不定哪天你又要走了,被迫的也好是自愿的也好,反正是还得漂泊;雪地上还会下雪的,把你的痕迹又盖住了,也就是说人一走茶就凉,时间会扶平一切的意思。总体来说是说诗人恬淡的心境的。
11、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12、这当然是开玩笑,但也能看出苏轼的乐观态度。在海南也有不少朋友接济他,在当地他也渐渐结交了不少朋友,也发现了另一种美食:生蚝。苏轼发现,生蚝和酒一起煮,味道甘美无比,让他一饱口福。吃完之后,苏轼还不忘调侃说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
13、古书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快乐。又有人告诉我们自由最快乐。可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还有人说无情最快乐
14、苏东坡因为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被贬到黄州时,他弟弟苏辙曾经说过一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所以你一拳我一脚的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15、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庐山的烟雨充满神秘,钱塘江的潮汐十分壮观,都很值得去观赏一番。如果不能够去看是会遗憾的。可是如果我们终于亲临庐山和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它们只是庐山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水而已。
16、苏东坡将自己的平生功业概括为三个谪贬之地,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旷达。
17、他从成名时的万众瞩目,到一波多折的山穷水尽,在大起大落间佳作日益经典,人生日益丰盈。凝望长江时,会吟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游览西湖时,我们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置身庐山时,我们眼前会浮现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回忆往事时,我们会勾勒出"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感悟人生时,我们会回味"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谈古论今时,浸润着他人生格局的诗文,经常在心头萦绕,在不同的境遇里与之共鸣……
18、从诗中不难看出,苏轼已经对自己因为好论是非,因言贬谪的事情坦然面对了,他喜欢上了黄州鲜美的鱼和岸边鲜嫩的竹笋。失去的是仕途一时的荣宠,得到的却是生活的真谛。
19、大体上一样但也有差别感悟生活是通过你的生活,或者是别人的生活所得到的感悟,范围较小,而感悟人生通过人的一生二得到的感悟,比较大,广,更深刻,更有哲理性
20、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世人千百年来崇敬、纪念苏轼,不仅因为苏轼绝世的文才,更因为他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无论外界环境如何,苏轼总能以一种热诚质朴的态度来生活,坚持他的儒家思想,对人生对世界不放弃希望。
- 相关句子
-
有关苏轼的诗【简短文案100句】
表现苏轼被贬豁达乐观的诗【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被三次贬写的诗词【简短文案100句】
2023工号9527的抖音伤感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总是充
郭彦景的抖音唯美说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
形容人生似浮萍【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的古诗大全【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的5篇散文【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最浪漫的一首诗【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最洒脱的诗词【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最有名的诗20首【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小学【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最好的诗是哪一首【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最励志的一首诗【简短文案100句】
苏轼最出名的十首诗的名字【简短文案100句】
小学生苏轼诗大全【简短文案100句】
听雨是一种境界【简短文案100句】
梅贝儿的微博伤感说说(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
2023花雨石的空间无奈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些事
金敏晶的微信心情说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七八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