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作者:

韦编三绝【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7-18 句子大全

20句韦编三绝精选

1、诗词中的杏花,每一朵都惊艳了春天

2、◎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孔子读书勤奋以至韦编三绝的故事激励无数读书人用功学习。 ◎如果学生读书都能有韦编三绝的精神,书本内容完全理解,那就什么题目都难不倒了。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3、释义: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4、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5、在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6、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所以,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

7、(韦编三绝的典故释义)

8、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

9、这一章体现了孔夫子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也说明《易经》这部伟大的经典所包含的伟大哲学道理。是部必读的经典。

10、春秋时期,孔子是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三岁的时侯父亲就离他而去,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整理古书,并编写了很多著作。晚年的孔子仍然是勤学研究手不释卷。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道:“孔子在晚年的.时侯开始研究《周易》,他为了把《周易》读懂,如饥似渴地反复学习,他读完第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读完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读完第三遍便有了深刻的理解。”古代时人们用牛皮绳把竹简串在一起,孔子在翻看《周易》的时侯因为次数太多,结果把牛皮绳磨断了好多次,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来概括孔子这种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

11、(例子)这种映雪读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12、我们读书如果能做到韦编三绝,就一定会取得很大进步。

13、(成语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4、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请教。他不耻下问,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15、wéibiānsānjué

16、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所以,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

17、韦编三绝(wéibiānsānjué)。

18、通过以上二例和前面提到的转引《史记》原本的《太平御览》,可知从三国到北宋初年,“铁擿三折”“漆书三灭”这两个成语,一直在民间或文献中沿用流传。

19、孔子说:给我增加几年的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20、韦编三绝,汉语成语,拼音是wéibiānsānjué,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那营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40句韦编三绝精选

1、成语今说:韦,熟牛皮。古时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称“韦编”。三绝,多次断开。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近义词)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4、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丧父,但他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5、孔子一生中还编著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能够举一反期待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7、《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8、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一次次不断地重复与温习,需要专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没有强健的筋骨,却既能吃到地面上的浮土,又能饮到地下深处的水,就是因为用心专一。专注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会在你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韦编三绝的意思及故事3(注音)wéibiānsānjué

9、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就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韦编)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10、闻鸡起舞: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360问答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或序烈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转则并据国县天认连标己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手不释卷: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叙》:“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

11、意思是: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读音是wei bian san jue,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示例: 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12、(出处)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13、要想把这本书吃透,没点儿孔夫子韦编三绝的精神还不行!

14、释义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5、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16、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17、韦编三绝的韦意思是熟牛皮。韦编三绝,汉语成语,拼音是wéibiānsā360问答njué,本指孔子勤读根演技情《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占密文含足劳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过核世社冲井西自》。

18、(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19、(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0、孔子详细见下: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释义:“韦”是熟牛皮;“韦编”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后人用“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用来自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拼音wéibiānsānjué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360问答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来至头仅迫问矛侵仍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须传涌现。

60句韦编三绝精选

1、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2、(近义词)蜻蜓点水、逢场作戏。

3、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此句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4、(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5、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复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6、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周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7、这两例都只用了“韦编三绝”,而未及其他两个成语。总起来看,在全书十八万字的《抱朴子》内、外篇中,“韦编三绝”用了三次,铁擿三折”仅用一次,而“漆书三灭”连一次也没有用上,可见三留一的趋势正逐步明显。

8、晋代孙康,京兆(西安)人,聪敏喜爱学习。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在冬天的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9、wéibiānsānjué。(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4来自、(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10、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卭笮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11、(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12、然而,霍光不学无术,看不见全面的道理。

13、(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14、(示例)这个人不学无术,却总是油腔滑调的。

15、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孔子。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资的医土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谓附裂口办木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包。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16、映雪读书:晋代孙康,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17、(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18、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19、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

20、春秋时的书,主要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就在上面写字。

80句韦编三绝精选

1、1935年3月23日,黄侃五十岁生日,章太炎送他一副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上联典出于“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说黄侃勤奋好学,刚五十岁就读了向许多书,下联典出于“东汉蔡邕题曹娥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意思是希望黄写出绝妙的著作。不料,黄侃接到老师送的联语后,见其中含有“绝”、“命”二字,心中不快,以为不祥之兆。同年10月8日,黄侃因饮酒过量而死,一肚子学问也带进了棺材。章太炎因联语成谶语,悔痛不已。

2、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亲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去学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3、(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4、牛角挂书:隋末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5、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母只好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据说他从小很爱学礼节,没有事儿,就摆上小盆小盘什么的,去学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

6、(韦编三绝的历史典故)

7、下联含义:初裁黄绢,你也好著书了。黄绢,古代写字于绢上,所以用“绢”字;加“黄”字,含“黄绢”词意,即“绝妙好辞”,借以指优美的诗文。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载曹操与杨修过曹娥碑识碑文事。碑文中有“黄绢”、“少妇”等字,解为“绝妙好辞”。

8、韦编三绝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成语意思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9、孔子少年时候勤奋好学,17岁便因知识渊博而闻名鲁国。到了晚年,孔子喜欢阅读《易经》,但因其意义很难懂,他一遍看不懂,就要再三翻阅、反复地学习,一直至弄通为止。

10、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11、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2、——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13、《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4、投稿邮箱:admin@zdic.net

15、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

16、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17、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一职,但是看不惯鲁定公整天不理国家政事,于是就辞官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并一路向列国推说仁的政治主张。可是,那个时候,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这些国家的国君没有一个采纳了孔子宣传的政治主张。

18、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后来用“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

19、《汉书》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班固这种三语选简洁文风的做法,必然会给文人的写作以有益的启发。前面提到葛洪《抱朴子·内篇·祛惑》的引例,三个成语已经少引了一个“漆书三灭”。在《抱朴子·外篇》中还有两个例子:

20、《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100句韦编三绝精选

1、那是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个。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2、(解释)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3、韦编三绝的故事: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要写质乐斯征该病阳汉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便连在置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内窄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韦编三绝,汉语成语,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零米仍目工探重历史记·孔子世家》。

4、一天一首古诗词:叶绍翁《游园不值》

5、竹简有一定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很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6、(同韵词)大桀小桀、柔肠百结、西鹣东鲽、情见势竭、生死永别、庄生梦蝶、女中豪杰、通儒硕学、断织劝学、晚生后学、......

7、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8、出处: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9、例句: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0、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1、三国魏宋均《论语比考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铁擿三折,漆书三灭。”(《经义考》卷四引。清代马骕《绎史》卷八十六引“擿”作“挝”)

12、意思是: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韦编三绝,读音是we法重过帮本才仍娘燃移ibiansanjue,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360问答是。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头苦群座钟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济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者误加医味四船着苗末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陆认个胶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示例: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13、最后,孔子把对《易经》的研究心得,写成了十篇文章,取名《十翼》。后人将《十翼》附在《易经》后面,作为《易经》地补充。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14、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15、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丧父,但他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鉆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16、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17、囚犯在砍头前吟诗一首,皇帝听后,下令把在场的监斩官都杀了

18、三生三世情相许,十里桃花不如君

19、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20、古代由于没有纸,选沙变书都是写在竹简上的。竹筒与竹简之间用皮条连接。韦编三绝是说孔子在晚年时很爱读来自《周易》,在论语上有说他五十岁后研究易经,还写了十本读书笔记,叫十翼。由于翻来覆去地反复研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讲工弱整政之罪问断了好几次。后来用“韦编三川祖多松绝”形容读书勤奋。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