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黄鹤楼诗【简短102句】
admin 2023-11-28 句子大全 ℃ -
一、李白黄鹤楼诗
1、这首诗备受后世称道,是李白的代表作。“烟花三月下扬州”更被学者称为“千古丽句”。
2、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3、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4、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5、白话译文: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你马上就要像黄鹤一样振奋玉羽,西飞到长安城——帝王州去。
6、隐娘每每读李白的诗,诗意简单,词句简洁,可每每读完,总是感到意犹未尽,有无限的情意在诗外。
7、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古今无人能比
8、坐在黄鹤楼中,听着耳边传来《梅花落》笛曲,感觉江城五月梅花满天飘落。梅花虽美,可却是是寒冬开放的,江城五月落梅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9、李白上前细细品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打动人,而这应该就是李白诗的魅力吧!
11、这些诗文分别被刻写在当时黄鹤楼的门柱、大厅和墙壁上。不过,后来这些古老的墨宝都在黄鹤楼被毁时一起被毁,但这些诗歌却被人们记录在古籍中,一直流传。
12、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13、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现代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14、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15、其中黄鹤楼是不得不说的一处。
16、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17、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18、《黄鹤楼送别》一文中,李白送的老朋友是(孟浩然),这位朋友也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简介:当时,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
19、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坐在黄鹤楼中,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听着耳边的《梅花落》,布满皱纹的脸上,全是疲惫与沧桑。
20、原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
二、李白黄鹤楼诗句
1、结句“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给人留下了悬念,让人忍不住遐想,酒醒后的李白又会作出怎样惊天动地的诗歌来。
2、李白另一首黄鹤楼佳作,就是下面这首《黄鹤楼闻笛》。
3、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以渊博著称的大才子杨慎,杨慎首先否定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李白所作之说,并认为这几句打油诗是几个禅僧在黄鹤楼戏作的联句偈语。既然“捶碎黄鹤楼”是伪作,那么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更是无根之萍的伪作附和了。
4、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说了一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提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得连连赞叹。
5、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6、由于这首诗句中饱含了李白对好友的真挚情感,又写出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所以后来,人们认为,崔颢和李白在为黄鹤楼作诗的过程中,两人“打”了个平手,于是,这两首诗都成为了我国唐诗中的著名诗篇。
7、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8、江南的太守将黄鹤楼又重新装饰了一番,新近粉刷的图壁还散发着清香。
9、崔颢留下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与李白、杜甫、王维这些超一流诗人相提并论,然而这首七律却极为出彩,就连一向狂傲的李白也不得不叹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0、接着的两句“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叙述了他当时的遭遇,也点明了他写此诗的目的。
11、隐娘想起白居易的一句诗:此时无声胜有声。所有的不舍都在李白的这一眼之中了。
1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赏析
13、李白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直白具体,老朋友在美丽的三月去了扬州,怎么美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崔颢的第二句“此地空余黄鹤楼”,只说空荡荡的黄鹤楼孤寂地耸立在那里,昔人早已杳无音信。当然比明知朋友去了扬州,而且可以去看望,朋友也可以回来,要渺茫朦胧,深远丰富。
14、最近十多年,老李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扬州,也就是李白笔下的广陵。拜李白的这首诗所赐,扬州举办以“烟花三月”为主题的官方活动,已经十多届了。在当地,各种以“烟花三月”为主题的各种事物,也非常多。但是,世人只知道阅读诗句,却不知道诗句背后的无奈。比如这首诗,重点不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叙述,而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之情。
15、李白的诗贵在通俗易懂,通俗即以寻常景物入题,深入浅出,简易明朗,老少文俗皆能读的懂,看的明白,写景直接明白毫不做作,抒情大气,酣畅淋漓,正是铅华洗尽见真淳。
1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18、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气格音调,千载独步。
19、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20、诗的第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三、古诗,黄鹤楼
1、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2、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表达了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4、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5、传说,那是崔颢为黄鹤楼作诗后不久,一天,李白带着书童登上黄鹤楼后开怀畅饮,诗兴大发。书童指着楼内迎门光的最大的一面粉墙对李白说:“先生,我觉得,您的诗题在那上面最合适。”
6、骄傲如李白,在看到崔颢的《黄鹤楼》时,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击节叹赏:这诗写得也太好了,我都写不来。
7、那么,这些诗人笔下的唐代时的黄鹤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唐代大文豪阎伯理在《黄鹤楼记》清楚的记载了唐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以及黄鹤楼巍峨高大是景物描写,和他登楼的所感,原文为:
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9、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10、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便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律名作《黄鹤楼》: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13、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14、交天下朋友,读绝世好书,作惊天奇文,享浪漫温情。
15、投稿邮箱:shiyirensheng@aliyun.com
16、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17、译文:多少大河流贯中国,而潜隐之一条铁路连接南北。烟云细雨舒卷着迷茫,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
18、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阳春三月里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去扬州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0、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李白黄鹤楼诗全文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他曾在此处送别了他一生中最为钦佩的大诗人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意境浪漫绝美,后两句境界全开,飘逸灵动,全无一般送别诗的伤感,妙绝千古。
3、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本想赋诗,因看见崔颢诗《黄鹤楼》在上,随后停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含蓄不尽的凄凉之情令人不忍卒读。
5、事实上,李白送孟浩然时是公元730年,才30岁,刚出川不久,而崔颢生于公元70卒于754年,题诗黄鹤楼又不知具体时间,因此李诗未必一定写在崔诗之后,不过这对本文主旨并不重要。
6、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8、这首诗不仅让黄鹤楼更加出名,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9、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10、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
11、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代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12、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13、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14、李白兴冲冲地走过去,刚提笔,突然看到了此门上还留着崔颢写下的《黄鹤楼》。
15、这次送别孟浩然去扬州,是愉悦的。但是,友人就要离开,他也有悲伤,当看着孟浩然乘坐的小舟逐渐远去时,李白默默地望着那船渐行渐远,久久不回。
16、不见黄鹤楼,含沙雪相似。
17、严君平是汉代著名的道家学者,擅长卜筮,;而丁令威也是西汉著名的道士,传闻他最后飞升成仙。
18、在唐代,除了崔颢和李白为黄鹤楼写过诗,还有杜牧、白居易、王维和刘禹锡等人,也为这座著名的建筑写过诗。
19、我们细看李白的这首诗。
20、再说李白为黄鹤楼题诗后的第二年春天,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又做了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
五、李白的黄鹤楼古诗
1、这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上面分别画着唐宋时期13位著名诗人的形象和他们为黄鹤楼所做的诗句。
2、全城的人都嘲笑他的狂傲,就连丁十八这样的小小少年也来讥讽他。
3、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4、李白黄鹤楼发出的感慨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想到老朋友走了,望着滚滚的长江,心中不免有些凄楚,因此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
6、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8、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9、他没写过,据说他到黄鹤楼的时候叹服于崔颢的黄鹤楼诗,于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诗》,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10、譬如送别孟浩然时,那默然望着小船背影的伤感与不舍;譬如在黄鹤楼中听玉笛时,那历经人生悲戚之后的沧桑与恋乡。
11、本有一腔“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的豪情诗意,但却被“崔颢题诗”生生止住,以至于“眼前有景道不得”!更是叹服崔颢之诗既在其前又在其上。而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便应是此事之后所作,从这首诗题目可知是一位“丁十八”的人作诗讥笑李白,李白醉后答诗。
12、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1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4、今天的这首诗《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5、《唐诗镜》:太白七言,绝无蕴藉,《鹦鹉洲》一首,气格高岸。
1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7、“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这两句提到了两个人物。
18、望黄鹤楼 李白
19、问题:怎样才能每天免费收到这种文章?
20、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两首,他在黄鹤楼还写过另一首诗,从开头狂到结尾,嚣张得令人叹服。
六、李白黄鹤楼诗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2、“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