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莲赋【简短89句】
admin 2024-02-19 句子大全 ℃ -
一、采莲赋
1、唯有鼓励,方能孜孜不倦。
2、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3、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4、钏(chuàn):臂环。
5、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jì)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ráo),芦侵罗褠(gōu)。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朵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6、榜:船桨,此处借指船。
7、文中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采莲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写的一篇体物抒情小赋,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抓住采莲过程中的“棹移”和“船动”等动态渲染。赋中的采莲之欢愉,人物体态之优美,小家碧玉与荷花之相映媲美,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调。全篇语言整饬,音节谐美。
8、最后一层,为五言六句小歌一阕,说他们泛舟的悠闲快活,然后女子唱起歌来,作画龙点睛式的渲染,碧玉小家女之形象,若隐若现,翩然而出。“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以浑沌比拟手法,营造出一种错觉感受:莲花亦脸色,脸色亦莲花;衣亦荷,荷亦衣;衣香荷香,浑然一体。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把碧玉女放在了绿一片、香满天的莲荷图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点缀以人的精灵,造成一种美景美人浑然一体的胜境,产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效应,有美不胜收之感。
9、本文根据学习强国编辑而来,来自中国文学古典名篇栏目三国两晋南北朝学习平台。
10、于是妖童媛(yuà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将移而藻(zǎo)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故以水溅兰桡(ráo),芦侵罗袸(jiàn)。菊泽未反,梧台迥(jiǒng)见,荇(xìng)湿沾衫,菱长绕钏(chuàn)。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11、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号金楼子,南兰陵郡(今武进市)人。南朝梁第六位皇帝(552―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
12、敛裾:把衣襟紧抓成一团。形容害怕船倾的样子。
13、散文本就是一种具有美感的文章,它强调韵律,这点和古诗是相通的.另外,在散文中加入古诗,也可以增加文章的优美性,让人更觉融入在作者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中,也有种古今相通的感觉.
14、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15、束素:捆扎起来的白绢。形容女子细腰。
16、文波:微波。芰(jì)荷:出水荷叶。
17、古人歌唱江南风光的作品多极了。如唐末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菩萨蛮》),元人虞集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风入松》),偶一吟诵,辄令人心醉神驰。那都是写江南春景的名句。南朝梁代作者则似乎对于江南夏日荷花盛开的景象尤为倾心。他们既写荷花,也写那些美丽的采莲少女。以此为题材的诗赋,当时甚多。萧纲这篇《采莲赋》便是其中之一。
18、櫂(zhào):划船用的工具。
19、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20、短短四句,就像一个特写镜头,直逼夏水轻波中的荷花,把它的枝叶蕊实,全盘呈呈现出来。其描写笔法,细致准确,丝丝入扣,表现出相当高的白描技巧。
二、采莲赋
1、作者运用这种笔法,把碧玉女放在了绿一片、香满天的莲荷图中,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点缀以人的精灵,造成一种美景美人浑然一体的胜境,产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效应,有美不胜收之感。
2、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3、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4、堕明珰(dāng):脱落了耳上所戴的明珠。
5、3、反衬作者淡淡的忧愁。
6、采撷(xié):指摘取,犹采摘。撷,摘下。
7、《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8、在叶嫩花初的季节,含苞待放的少男少女们一起泛舟莲池,浅笑欢歌,那涌动出来的朦胧爱恋是多么清新自然,美丽迷人!美色美景,美花美人,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此刻此时的青春年少呢?
9、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10、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11、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2、妖童:俊俏少年。媛女:美女。
13、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温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可见这里有如画的风物,愉悦的劳动和少男少女们清纯的情爱,一切充满生机,富于情愫,作者怎能不向往呢《西洲曲》有同样的氛围和情调。。
14、赋末缀以短歌。先说丽人欲采撷莲花荷叶为裙裳。《楚辞》中常说到以香草为衣裳服饰,如《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九歌·少司命》云:“荷衣兮蕙带。”后世作者常祖袭其语,使诗文意境更美丽芬芳。又传说西汉昭帝苑中有淋池,内植荷花,宫人游宴,“或剪以为衣,或折以蔽日,以为戏弄”(《拾遗记》卷六)。“采撷欲为裙”也正是一种游戏。碧绿的莲叶那么滑泽,当然不能穿针走线;丽人们既忙着嬉戏,清香的莲衣本也不须再用香去熏。(当时贵族着衣多以香熏之。)“叶滑”这两句既写莲美,也表现少女们天真的心理。最后两句反映了丽人们愿得长侍君王、长受宠爱的心情。“君”即指上文提到的楚王。全赋即在这一派欢乐的歌声中结束。
15、论诗论文要结合其背景,涉及到《荷塘月色》一文中的《采莲赋》和《西洲曲》,问题在于:中国诗歌史上赞美“爱情”、歌颂“青春”(其实所谓赞美爱情的诗大多是托物言志,借香草美人来抒发一种政治理想或人生追求;歌颂青春的大都为感物伤怀,实为伤春悲秋之作)的作品不计其数,为何偏偏吟用这两篇?朱自清生逢动荡乱世,而《采莲赋》和《西洲曲》恰恰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南北朝是个什么样的时期?南朝160年历四国二十三帝,平均每帝在位不到7年;北朝亦大抵如是。这和朱自清所在的年代,军阀割据、纷战不休何其相似?
16、罗袸(jiàn):绫罗垫子。
17、荷花是如此美丽,采莲是如此有趣;暮色渐渐来临,她们仍流连忘返。晚风起了,她们既因波荡船摇而提心吊胆,又因轻舟漂离花丛远去而着急。“畏”“惊”二字,写其心情颇能传神。尤其是“惊”字,状其急切之甚,使读者似乎听到了一声声娇喊。
18、全文语言整饬,首尾周全,换韵频繁,音节谐美。而其举体小巧轻灵,笔调婉娈多姿,在在闪现出玲珑剔透、潇洒飘逸之气,堪称梁朝体物抒情小赋中的上佳之作。
19、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呵莲蓬如黄螺。
20、“于是妖童媛女”到“歌采莲于江渚”为第二层,将描写的镜头摇向远方,于是画面逐渐扩大,一幅夏日采莲图渐次展现。但见一群少男少女,轻舟荡桨而来,他们同心相映,杯酒传情。这段描写有两处特别入神。
三、采莲赋原文及翻译
1、采莲赋全篇以莲起,以莲结,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洲嬉游;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开篇描写笔法细致准确,丝丝入扣,表现出高超的白描技巧;中层写得轻盈俏皮,像芦苇荇菱特爱与人为难,富有情趣;最后一层写泛舟的悠闲快活,女子唱起歌来,作画龙点睛式的渲染,以采莲为中心,表面是写男子女子采莲的情景,实际是写男女青年相爱的情景;梁元帝:原名萧绎,生于公元五零八年死于公元五五四年,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由于博学多才,称其为“诗书画”三绝,代表作品有《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
2、《采莲赋》是南朝梁元帝萧绎写的一篇体物抒情小赋,赋中的采莲之欢愉,人物体态之优美,小家碧玉与荷花之相映媲美,体现了江南特有的生活情调。
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4、回巧笑:平日那粲然的笑容不见了。
5、清·许梿《六朝文絮笺注》卷一:体物浏亮,斯为不负。
6、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7、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8、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jì)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luó)。
9、摄影本文根据学习强国编辑而来,来自中国文学古典名篇栏目三国两晋南北朝学习平台。
10、②芰荷:出水的荷,指荷叶。
11、荷塘月色中采莲赋的作用; 1、追求散文的舒展,拓开一笔,产生形散而神不散之效。
12、兰桡(rao):兰木做的船楫。
13、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14、芳萍之实:此用“萍实”的典故。《说苑·辨物》载:“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於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后遂以“萍实”谓甘美的水果。
15、梁元帝萧绎(508~554),南朝梁皇帝。字世诚,小字七符。在位三年,萧衍第七子。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
16、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
17、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人不觉。如果是明写如何如何采莲,反倒呆了。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引用了萧绎这篇赋中间自“于时妖童媛女”至“畏倾船而敛裾”一段,以见“当时嬉游的光景”,可知此赋历久传诵不衰。
18、他没有《采莲曲》也没有《采莲赋》。不知道阁下是不是要找以下这首相和歌辞·采莲归年代:(唐)作者:(王勃)体裁:(乐府)类别:()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迭。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19、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0、③绿房:花苞。花未开前包着花的小叶片,呈绿色,故名。翠盖:青绿色枝叶茂密,如同华盖。
四、采莲赋原文注音及翻译
1、顾步:一边走一边回视。
2、蕖(qú):荷花的别名。
3、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成熟后由绿渐黄,故称。
4、南朝梁元帝萧绎扩展资料赏析
5、⑦鹢首:指船。鹢,水鸟名。古人常画鹢首于船头,故称船为鹢或鹢首。
6、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7、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8、紫茎从细碎的波纹中耸立而出,那上面盛开着红色莲花。绿色的莲蓬如同莲子的房间,那一粒粒白色的莲子啊,还有那嫩黄的花心。
9、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核心部分只写了少男少女的荡舟嬉游,似与主题“采莲”无干。实际上自”棹移”、“船动”以至“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因为是暗写,使读者不觉。
10、④素实:白色果实,指藕。黄螺:莲子,色黄而有细纹。
11、首四句为第一层,以描写河中红莲开篇。淡紫的茎干出于绿水,微风吹来,拂起阵阵波纹。它擎起一团红莲,亭亭玉立,绿色荷叶为其扶枝。荷叶仿佛一面高大的翠盖,遮盖住绿色的苞蕊。丰硕的苞蕊中,藏着素白的莲子,它那丝丝黄瓣,仿佛轻盈的霓裳羽衣。短短四句,就像一个特写镜头,直逼夏水轻波中的荷花,把它的枝叶蕊实,全盘呈呈现出来。其描写笔法,细致准确,丝丝入扣,表现出相当高的白描技巧。
12、《从诗经开始》精选第七辑,查看(课程),内容详见目录。
13、“夏始春馀”喻其芳龄正盛,“叶嫩花初”喻其青春正美。但虽有胜日之高情雅趣,也不敢纵情任性,不敢开怀放声,因为着轻舟而荡兰桨,生怕动作大了,溅水沾了衣裳,甚至翻了船。
14、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
15、鷁(yì)首:船头。鷁是一种大鸟,古代常被画在船头作装饰。
16、《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引用,是朱先生在孤独、冷清的现实世界中的一次快乐的精神畅游,它反映了朱先生对青春快乐、自由美好的憧憬,是对麻木不仁、对“我”一切心理活动全然不知全然不晓得局外人似的“妻”的生活态度的否定.
17、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萍之实唯欲回渡轻船,共采新莲。傍斜山而屡转,乘横流而不前。于是素腕举,红袖长,回巧笑,堕明珰。荷稠刺密,亟牵衣而绾裳;人喧水溅,惜亏朱而坏妆。物色虽晚,徘徊未返。畏风多而榜(2)危,惊舟移而花远。歌曰: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叶滑不留綖,心忙无假熏。千春谁与乐,唯有妾随君。
18、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鷁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19、1文波:微波。此句语本《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2芰(jì)荷:出水荷叶。3绿房:指莲蓬。因莲房呈圆孔状间隔排列如房,故称。翠盖:形容荷叶圆大如帷盖。4素实:白色的莲籽。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成熟后由绿渐黄,故称。5妖童:俊俏少年。媛女:美女。6心许:谓心中互有情意。7鷁(yì)首:船头。鷁是一种大鸟,古代常被画在船头作装饰。徐:缓缓。8羽杯:一种雀形酒杯,左右形如鸟羽翼。一说,插鸟羽于杯上,促人速饮。9櫂(zhào):划船用的工具。代指船。一作“棹”。
20、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五、采莲赋梁元帝
1、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
2、这篇小赋以状物传神见长。
3、靓丽少女俊伟男,默默相念荡舟玩;船头慢慢来回转,盛情酒杯频频传;桨将划动水草绊,船头微动浮萍散。姑娘身段多窈窕,白纱绸衫束细腰,走走停停看动作,绵绵情义难分舍;春末夏初好时节,莲叶正嫩花出角。撩水逗乐微微笑,害怕水珠湿裙袄,忽然才觉船倾斜,起身提裙乐陶陶。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峤贫骞遥伎6?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4、⑧羽杯:即羽觞,状如羽翼的酒杯。此连上句说,男男女女十分喜爱莲花,因而恋恋不舍,拨回坐船,为表喜悦之情,加倍饮酒。⑨迁延:拖延时间。顾步:看着脚下。此句说,女子故意拖延,羞答答低头而视。⑩兰桡:极好的桨。罗:丝织品做成的垫子。菊泽:菊花的光泽。反:通“返”。此句说,菊花尚未开放。梧台:战国时齐有宫叫梧宫,所在之台称梧台。此句说,视野开阔。荇:荇菜。钏:镯子。容与:徘徊不进。渚:水中小洲。碧玉:《乐府诗集·吴声曲辞·碧玉歌》引《乐苑》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汝南:郡名,治所在河南上蔡。此连上句说,男女两情相愿,欲结为夫妇。荐:献给。袭:穿。此句说,愿男子品行高洁,如同芙蓉。
5、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6、因此,这一“浅笑”、“敛裾”,直把少女的神情心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这里用笔不轻不重,好像蜻蜓点水,妙处全在那漫不经心的漾漾涟漪之中,而文中人物之夏日情趣,突现于读者眼前。
7、萧纲是一位皇子,他笔下的女性美当然是贵族化的。然而他的审美感受力十分细致敏锐,用笔又颇轻灵。这篇小赋不足一百六十字,却将人物的活动、神态、心理以及环境气氛,写得历历如在目前,如同一件轻倩俏丽的艺术品,足供我们赏玩。
8、(男)美艳的少年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默默地传情。船慢慢地来回荡漾着,双方传递着酒杯。桨要划动,却被水草挂着;船要移动,就把浮萍分开了。那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走走退退,不住地回视自己的动作。这姑娘正如春末夏初的好时节,叶儿正嫩花儿才开。你看她边采莲边担心着水珠溅湿衣裳而低低浅笑,又像是害怕船倾而赶紧提一提衣襟。
9、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 推荐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