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书【简短131句】
admin 2024-02-25 句子大全 ℃ -
一、晋书
1、有这样一支作者队伍,是《晋书》之所以能够超过以往各家晋史的一个重要原因。
2、晋书列传第三十 解系 孙旂 孟观 牵秀 缪播等
3、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许询、支循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朝之情投意合。王惹之曾和一样好友在会稻山阴的兰亭宣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其志。
4、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大师圆寂。
5、俄入为悉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6、阿平绝倒 据《晋书·卫玠传》及《王澄传》载:玠好言玄理。琅玡王澄字平子,兄昵称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许,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7、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等
8、晋书列传第七十 王弥 张昌 陈敏 王如 杜曾等
9、倜傥不羁 《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10、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11、解密:二十四史中《晋书》是如何被编撰成书的?
12、牢之既以乱终,而味之亦以贪败,由是识者服其知人。
13、中原地区,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及秦岭淮河以北,这些地方在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之前,都是中国古代最为发达的地区,只要南北割据,一般都是北强难弱,因为中国古代是封建农业社会,中原地区有华北平原和黄河的灌溉,农业发达,经济较南方发展。
14、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王逊 蔡豹 羊鉴 刘胤 桓宣等
15、(释义)桂树林中的一根枝条,昆山上的一片碎玉。
16、扇枕温被 《晋书·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17、点上方蓝字关注世界名著每日读,陪你有品位阅读
18、《晋书武帝纪》称司马炎宽惠仁厚,沈深有度量、明达善谋解密:古代哪位大臣去世却让皇帝哭到脸结冰169从众、跟风,似乎是多数人的习惯
19、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
20、投梭折齿 《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二、晋书·王羲之传
1、悲喜交集 《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2、(赏析)这是郤诜在晋武帝面前对自己的评价,他有举贤良、对策第一的自信,也有不怕忤逆皇帝的勇气。这句话说得很艺术,“一枝”和“片玉”确实是在夸奖自己,而且不无骄傲,但“桂林”和“昆山”却比附了晋朝人才济济的局面,武帝当然愿意听。有人因为郤诜口气大建议武帝免其职,武帝却说“不足怪”。
3、当时始平县地方牵强不守法度,任意胡为,抢劫与偷盗纷行,于是就调任王猛为始平县令。
4、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
5、王羲之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恐非当今执政者所应有。”谢安说:“秦朝任用变法务实的商鞅,只延续两代就败亡了,这难道也是空谈浮华带来的祸患吗?”
6、《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为《晋书·载记》提供基本史料之外,也启发了《晋书·载记》的正统观。一方面,《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皆以东晋为正统;另一方面,二书都对十六国的地位有所认同,前者不废其年号,后者称僭主为王。《晋书·载记》虽未沿袭后两条书法,但对十六国历史的认同,是有二书之影响在内的。
7、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8、《晋书》列传七十卷是做得比较好的,内容比较广博,记述比较详尽,保存了十分丰富的珍贵史料。列传中有不少合传,其中豪门大户子列父子集合一传者,反映出当时门阀贵族势力之强大。还有一些合传,或者是思想情趣相近的文人名士,或者是职业相同的史学家,或者是年代先后不同而同属乱臣贼子者。从这些合传可以看出撰史者的用心安排。
9、当然,《晋书》也有一些优点,如采用“载记”体例形式,用高于列传的规格完整记述了各族政权在中原割据兴灭的始末,而没有混乱纷杂之感。
10、天凝地闭 《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11、人琴俱亡 《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12、晋书列传第十八 向雄 段灼 阎缵
13、《晋书》详细记载西晋和东晋封建王朝的兴亡史,并用“载记”形式,兼叙了割据政权“十六国”的史实,是研究晋史的宝贵材料。《晋书》取材广泛,资料丰富,但在史料的甄别取舍上未能十分注意筛选,议论方面则每一卷后都既有论,又有赞,且多用骈偶,辞采华丽而文字累赘。
14、中国北方前秦皇帝苻坚,也有要迎请鸠摩罗什的想法。恰逢太史上奏说:“有星降于西方,将有大智慧的人来辅弼中原。”苻坚更加认定就是鸠摩罗什。于是派大将吕光,率七万大军攻打龟兹,逼龟兹国交出鸠摩罗什。
15、晋书列传第六 卫瓘 张华
16、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击败吕氏,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以国师之礼相待,并请他主持译经事业,姚兴看到当时旧佛经有很多翻译纰漏,又派出800多人跟随鸠摩罗什学习。此后的十余年,鸠摩罗什悉心译经和说法。据载,共译出经论74部,384卷,其中就有《妙法莲华经》、《金刚经》、《阿弥陀经》,有些译本历经1600多年而不衰,至今依然沿用,奉为经典。
17、书中除因袭旧文外,很少有撰者曲意回护的内容。书中在很多纪传中揭露了统治阶级贪婪、腐朽、骄奢淫逸的本性和残害民众的罪行,具有鉴戒意味。《晋书》作者,多是文学大家,因而《晋书》叙事往往能做到简明扼要,有时还有生动、精彩之笔。书中的载记写得疏密相间,首尾照应,颇有些章法。如《苻坚》两卷绘声绘色,颇见功力。列传中也往往能表达出历史人物的情态,读起来有点味道。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20、棋逢对手 《晋书·谢安传》:“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唐·杜荀鹤《观棋》诗:“有时逢敌手,对局到深更。”
三、晋书孙晷传
1、解密: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有何优缺点?
2、微时一餐之急,睚眦之念,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译文: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学识广博,好读兵书,谨慎稳重严肃坚毅,气概雄强高远,不为琐事萦怀,若不是志趣相投之人,根本不与交往,因此浮华之士都轻视与嘲笑他。
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4、(赏析)王子猷性情卓荦不羁,雅好修竹,居住处不能一日无竹。住在山阴时,一次夜雪初霁,月色清朗,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然忆起戴安道,便乘船去剡溪访戴。天亮到门前却径直返回,他的兴致只在途中。魏晋名士崇尚率性而为,不愿拘于礼教,这句话是这种精神最直接的反映。
5、谢安想进一步统一天下,上书请求率兵北征,孝武帝诏令谢安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十五州军事,持黄钺,其余官职照旧,设置从事中郎二人。谢安上书辞让太保之职及爵位,朝廷不许。
6、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7、晋书载记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堕
8、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
9、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顷之,加司徒,后军文武尽配大府,又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
10、晋书列传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元四王 简文三子
11、谢安有二子:谢瑶和谢琰。谢瑶继承封爵,官至琅王牙王友,早死。子谢该继嗣,死时为东阳太守。谢该无子,其弟光禄勋谢模将儿子谢承伯过继给谢该,继承封爵,因犯罪免官。
12、兰艾同焚 《晋书·孔怛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
1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4、又在土山上营造别墅,楼馆宏伟,林竹茂盛,常常携带内外子侄往来别墅游赏聚集,所设酒席动辄耗费百金,人们为此对谢安大加指责,而谢安对此不屑一顾。常常怀疑刘牢之不能单独任用,又认为王味之不适合做地方长官。
15、还记得昨天文章的最后吗?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史学家公认是中国历史最悲惨、最黑暗、杀戮最惨烈的年代,有一个人从西方而来,在这满屏的杀气中,为当时的中国,乃至后世,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
16、驽马恋栈豆 《晋书·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17、(释义)乘着出游的兴致而来,兴尽就返回,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18、帝讳景谈,字行甫,尔拜公三子。
19、泰山压卵 《晋书·孙惠传》:“况履顺讨逆,执政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20、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陈寿 王长文 虞溥 司马彪等
四、晋书魏舒传文言文翻译
1、大师临终时对众僧说:“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可言。”并发愿道:“愿我所宣讲和翻译的,流传后世,大家都能弘扬流通。我今发誓,如果我所传播的没有错误,那么我火化之后,舌头丝毫不烂!”大师火化之后,全身为灰,惟有舌头始终不烂。
2、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3、仁义君子 《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4、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太子中庶子,六百石。本注曰:员五人,职如侍中。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吴质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朱乐号曰四友。
5、LIGHTEN·历史|未完待续
6、简文帝病重,桓温上疏举荐谢安接受遗诏。简文帝驾崩,桓温入京奔丧,至新亭停止,派重兵把守关口,准备乘机推翻东晋,召见谢安及王坦之,计划在会见时谋害他们。王坦之十分恐惧,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说:“晋室存亡,在此一行。”
7、又任命他为尚书郎、琅王牙王友,谢安一概推辞不就。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为吏部郎,谢安写信拒绝。有司上书朝廷,奏明谢安被朝廷征召,历年不应,自己禁锢终身,放浪于东部名胜之地。谢安曾去临安山中,坐在石洞里,面对深谷,悠然叹道:“此般情致与伯夷有何两样!”
8、晋书列传第四十九 谢尚 谢安等
9、四海鼎沸 《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0、王羲之常自称说:“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可以说像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了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会比他差。”
11、晋书志第一 天文上(天体 仪象 天文经星等)
12、这部新的《晋书》同以往诸家晋史著作相比,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它在内容上“甚为详洽”,详尽而广博。以往诸家晋史,或仅记西晋一朝史事,或虽兼记两晋史事,而对“十六国”史事则又不曾有比较系统的记述。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们都不是完全的晋史。《晋书》的“详洽”,克服了以往诸家晋史的这个缺陷。还有,《晋书》中的志,往往从三国时期写起,这就多少弥补了《三国志》有纪、传而无志的不足。这也是它“详洽”的一个重要方面。
13、瑶林琼树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14、后世对《晋书》正统观的评价:《晋书》以前凉张氏、西凉李氏为列传,其理据颇为可疑;但它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正统与僭伪的界限,或者说,打破了正史与伪史的界限。析言之,本纪、列传与载记的区分,是正史与伪史的区分;浑言之,本纪、列传与载记合又共同成就了《晋书》这部正史。“载记”之体确实蕴涵着褒贬并存的复杂性。尤其是《张轨传》与《凉武昭王传》,以“伪”入“正”,可以说是伪史的“僭越”。
15、《晋书》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
16、惊弓之鸟 《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17、五子:长文狩,青州刺史;次文顺,明州刺史,即任为家焉;三文伯,华州刺史;四文起,新安郡守;五文建。
18、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常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白钱邪。”
19、晋书列传第十六 刘颂 李重
20、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晋书的作者大都对晋朝是没什么感情的,他们写晋书不像前辈史官一样有什么人生追求,纯粹就是皇帝老儿让我来干这件事。这导致晋书在写作上不甚用心,常常显得没什么脑子,要批判司马懿一家是吧,那我就把司马懿吓曹操、张春华捅侍女、司马师杀妻子写进来,也不考虑合不合理。这还算好的,更没脑子的是把怪力乱神也写了进来。当然,两年编完一百三十卷,平均六天一卷,能编完就万事大吉,也确实没什么时间来动脑子了。
五、晋书王欢传
1、见到桓温,王坦之惊慌得汗流浃背,以致握倒了手版。谢安从容就座,坐定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有道的诸侯,谨守四方,明公何必要壁后藏人图谋不轨呢?”桓温笑道:“不得不如此啊。”于是谈笑多时。
2、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做他的司马,谢安从新亭出发,朝廷百官都为他送行,中丞高嵩开玩笑说:“足下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高卧东山,百官常常议论说,谢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将怎样面对江东百姓!而今江东百姓将怎样面对出山做官的谢安石呢!”
3、莼鲈之思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4、晋书列传第六十六 列女
5、晋书列传第五 裴秀 陈骞
6、及至出镇新城,携带全家前往,制造泛海的船只和装备,打算等到天下大体安定后,从水道回东山。高雅的志愿还未实现,就遭重病缠身。上书朝廷请求估量时局停止进军,并召子征虏将军谢琰解甲息兵,命龙骧将军朱序进据洛阳,前锋都督谢玄与彭城、沛县之敌对峙,委任谢玄为督察。
7、晋书穿越了。他不是考古的嘛,穿到古代去了,遇到了前世的真真。但最终也没能和前世的真真在一起。
8、晋书列传第五十 王羲之 王献之等
9、皮里春秋 《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10、破竹之势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11、不久,朝廷加封谢安为司徒,他所统辖的后军文武官员都配上高级府第,谢安又辞让不受封。朝廷又加封谢安为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及幽州的燕国诸军事、假节。
12、在唐朝以前,即有十八家晋史传世,而实际上则多达二十余家,其中沈约、郑忠、庾铣三家晋书已亡佚外,其余都还存在。当时唐太宗认为这些晋史有种种缺陷,且“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便于贞观二十年(646)下诏修《晋书》,唐太宗在《修晋书诏》有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13、《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14、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对他说:“那些深奥且不可思议的教义,要把它们传入东土,只有靠你的力量了。但这样会对你个人不利,你准备怎么办?”鸠摩罗什说:“如果真的能让大教化传入东土,我个人虽苦,也毫无遗憾!”当时的西域各国,纷纷请鸠摩罗什讲经,所有国王都长跪在座位旁,让他踩着背升座。
15、猛曰:“臣阐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
16、人之相去,如九牛毛。
17、晋书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
18、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分别写了史论。《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咸康戊戌(338),倦于历事,表辞就养于家,凡十有四年。自念身受国恩,今老且将入木,顾一至京都见天颜,死固无憾已而竟去。至建康,卒于官舍,时永和六年(350)庚戌十月也,其生则汉后帝景耀四年(261)辛巳,享年九十岁。配李氏夫人,汉尚书李福公女,少公一岁,卒于永和七年(351)辛亥,合葬建德斯山下。
20、晋书帝纪第九 简文帝 孝武帝
六、晋书
1、符坚亲自审问他,说:”当政的根本,是以道德感化作为首选,你到任不久却杀人无数,这是多么的残暴啊!”
2、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3、在唐朝以前,即有十八家晋史传世,而实际上则多达二十余家,其中沈约、郑忠、庾铣三家晋书已亡佚外,其余都还存在。当时唐太宗认为这些晋史有种种缺陷,且"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便于贞观二十年(646)下诏修《晋书》,唐太宗在《修晋书诏》有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晋书的可信程度不高,大概就70%,因为晋书修建于唐朝,年代已久,很多事迹都已经遗失,又有很多东西是民间以讹传讹的……记述西晋、东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本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卷。叙事自司马懿始,到刘裕取代东晋为止。并用载记形式兼叙割据政权十六国史事。
4、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5、随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
6、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着帽进。”其见重如此。
7、这部《晋书》,包括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晋书》的内容,包含西晋、东晋以及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十六国”的历史。它记事的年代,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即《晋书》本纪中的宣帝)早年的政治活动,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以宋代晋。
8、补阙拾遗 《晋书·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补阙拾遗。”
9、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参见十八家晋史。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拟订修史体例:敬播(注:没有流传下来。)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有题“御撰”。
10、从善如顺流,去恶如探汤。
11、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12、穷途之哭 《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3、晋书的修撰,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成书,历时不到三年。参加编写的前后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其余十八人是令狐德棻、敬播、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出自李淳风之手;修史体例,是敬播拟订的,没有流传下来。由于李世民(唐太宗)曾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一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又题“御撰”。
14、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15、《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二十一人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李淳风、敬播、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16、晋书列传第二十五 夏侯湛 潘岳 张载等
17、晋书载记第六 石季龙上
18、《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史》之一。
19、正其末者端其本,善本后者慎其先。
20、如果二城守敌凭借地形顽抗,待来年涨水,东西夹攻。孝武帝诏令侍中赴新城慰劳谢安,于是谢安返回京城。听说车驾已进入西州门,自以为壮志不成,功业未就,因而感慨万分,对所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
1、帝三日临于朝堂,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曰文靖。以无下舍,诏府中备凶仪。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2、《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说明它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晋书》也有明显的缺点,这突出地表现在它记述了一些神怪故事和小说材料,而这些是不应当被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我们在阅读《晋书》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3、晋书列传第四 羊祜 杜预
4、(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仍然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5、靦颜人世 《晋书·郗鉴传》:“岂可偷生屈节,靦颜天壤邪!”
6、居丰行俭,在富能贫。
7、说起《晋书》,就会使人想到唐太宗在《修诏》里讲的一句名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意思是说,史书的作用大得很啊!唐太宗历来很重视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他的这篇诏书,就是指示皇家史馆重写一部《晋书》。
8、晋书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
9、据浙江淳安县仰韩《童氏宗谱》·卷列传·景谈:
10、陈寅恪(kè)先生曰:“唐以前诸家《晋书》,可称美备。而太宗复修之者,其故安在?昔汉世古文经学者于《左氏春秋》中窜入‘汉承尧后’之文,唐代重修《晋书》特取张轨为同类陪宾,不以前凉西凉列于载记,而与捌柒《凉武昭王传》中亦窜入‘士业子重耳脱身奔于江左,仕于宋,后归为恒农太守’一节,皆藉此以欺天下后世。夫刘汉经师,李唐帝室,人殊代隔,迥不相关。而其择术用心,遥遥符应,有如是者,岂不异哉!”唐前所修《晋书》,相传有十八家,而唐修《晋书》之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竟从新撰”。可以说,“兼引伪史十六国书”是唐修《晋书》与前代《晋书》的最大不同,而不仅仅限于以前凉、西凉入列传之一端。
11、王猛到任之初,宣示法令,严刑治理,明察善恶行为,严厉约束地方豪强。因以鞭刑处死一个官史,百姓上诉控告他,有关官员也上奏弹劫,诏令用刑丰将他押送交廷尉立案追究。
- 推荐句子
-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