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渊【简短110句】
admin 2024-03-21 句子大全 ℃ -
一、刘渊
1、从此以后,於扶罗部留在汉地。
2、永嘉四年十月,刘琨的大儿子刘遵离开晋阳,一路向北,到达盛乐。刘遵是去做人质的,刘琨要以儿子为信物,向拓跋鲜卑借兵。此时拓跋猗㐌、拓跋禄官都已经病死,拓跋猗卢成为鲜卑联盟新的大酋长,分裂多年的拓跋鲜卑因此重新归于统一。
3、那刘渊是哪位汉朝公主的后代,和刘协有多少关系?
4、我出生在民风淳朴的乡村,受党教育多年,向往和谐共处的生活,反对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因而也不参与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后现代伦理认为,一个人伤害他人有多深,伤害自己也会同样的深,没有例外。刘渊老师在46年的一生中,为我们树立了善待同事及所有学生,把心思和精力花在学术和教学上的榜样。刘渊同志去了,而他以自己的人格风范和强烈的责任感所建立起来的形象,对周围的人及后学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我在外地出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学院为他举办追思会的时候,写上以上简要的文字,言不及意,权当书面发言,以寄托一位朋友的哀思!刘渊同志千古!
5、汉献帝兴平元年匈奴的单于扶罗死了,同时又因为匈奴常受到鲜卑的侵扰,所以求助于汉。曹操把匈奴分成五部:左部万余居于太原故泫氏县,即现在的山西高平县;右部六千居于祁县,就是现在山西祈县;南部三千居于蒲子县,即现在山西隰县;北部四千居新兴县,即现在山西忻县;中部四千居大陵县,现在山西平陆。内迁至太原的匈奴左部最高首领左部帅名字叫刘豹,就是刘渊的父亲。
6、能够冒领刘姓,也说明了刘渊与汉室的关系,非常紧密。
7、而刘渊自幼接受儒学和汉学,对汉学经典极为熟悉,“《史》、《汉》、诸子,无不综览。”故,从血缘到所受教育,刘渊尊奉汉帝是符合情理之事。
8、他追尊汉朝皇帝为先祖是有原因的。
9、在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汉王。
10、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11、别的都是虚的,军权才是实的,这个任命暴露了刘聪的内心。说明兄弟到底亲不过父子,他只不过是哄小弟弟刘乂开心罢了,将来这个皇位,还是要传给儿子刘粲的。
12、当天深夜,刘和召见了武卫将军刘盛、刘钦、左卫将军马景与右卫将军刘安国,这四人全都是顾命大臣,分别掌握着禁军兵权。
13、和很多入职湖南大学的85后年轻人一样,刘渊是一名青年教师。他也是202019年入选科瑞唯安高被引学者、2018年《福布斯》中国评选出的“30位30岁以下精英”之《麻省理工评论》中国评选出的“35岁科技创新35人”之一。他想要做出理想的半导体器件,让挑战摩尔定律迎来曙光。
14、刘秀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上层贵族为了争夺单于位展开了激烈地斗争,并正式分为南北两部。
15、刘渊还曾在洛阳生活多年,“咸熙中,为任子在洛阳”,和西晋一众达官贵族打交道,才能得到很多人的称赞。成就大业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刘渊利用刘氏身份,称汉王,对引导舆论,成就大业大有帮助。
16、事实上,刘渊至始至终都未攻下并州的军事重镇晋阳,显然刘渊在势力上尚不足以达成目标。公元305年,能文能武的刘琨接替司马腾成了并州刺史,这显然极大造成了刘渊的困扰,缓过神的西晋将会是刘渊最大的噩梦。
17、刘粲(?-318年),字士光,匈奴族,新兴(今山西忻州)人,汉昭武帝刘聪之子,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称前赵)君主。刘粲初封河内王。建武元年(317年)被立为皇太子。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刘粲即位,改年号为汉昌。刘粲即位后沉湎酒色,甚至与其父的四位皇后淫乱,又大肆诛杀辅政大臣,将军国大事全权交给靳准决断。不久,靳准发动叛乱,派兵士抓住刘粲,数落刘粲的罪名后将他杀害,谥其为隐皇帝。
18、而且刘渊本人对于汉文化十分亲近,他自幼生活在汉地,饱读诗书,酷爱儒家经典与军事著作,汉文化造诣极高。刘渊建国以后,认识到匈奴人的落后,因此他自称为汉皇帝,希望促进匈奴与汉族的融合。
19、刘渊说:“要灭掉晋朝,还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向着我们。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影响大。我们的上代又是汉朝皇室的兄弟。现在汉朝亡了,我们用继承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民心。”
20、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二、刘渊海
1、那么,刘渊或者说前赵是如何做到的呢?
2、南匈奴单于羌渠派遣其子左贤王於扶罗带领骑兵前往,协助汉朝廷平定叛乱。
3、原因三因为汉朝统治长达400年,亡国才没有多久,天下局势还是很混乱,百姓都在思念大汉朝,而刘渊明白了,这个时候想自己坐稳这个位置,就要向百姓证明自己的政权是合法的、正统的,告诉百姓自己也是汉人的后代,不用担心会不一样。历史证明他利用了汉朝,顺利灭了晋朝,建立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国家,汉赵。
4、2017年,在湖南大学北美招聘会上,刘渊深受触动,他选择回国,成为一名湖大“青椒”。从青年学者到青年教师,他最常待的地方依旧是实验室,就连疫情期间也不例外。
5、笔于2019年4月10日晚
6、他的汉文化程度很高
7、“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8、内附的匈奴,在东汉政权的“教导”之下,已经趋向汉化。
9、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刘渊出山以后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领袖魅力,他第一次来到西晋的都城的时候,就受到了各个贵族的认可,而且当时还流行的一种风尚,那就是谁结交了刘渊,就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大人物。而且刘渊来到西晋王朝以后,还被司马炎评价为是现在第一外族领袖,甚至把他和汉武帝身边的那个匈奴王子相媲美。
10、从七月己卯到七月乙酉,刘和仅仅做了七天的皇帝。刘渊的梓宫停在宫城的某处,尸骨未寒,儿子们已经开始相互砍杀。
11、在东汉时,刘渊的先祖南单于归顺朝廷,并从此在西河之地定居。等到了三国时期,刘渊的父亲刘豹成为匈奴的左贤王,并跟随曹操平定北方。
12、在此之后,刘渊这个操作就成为五胡乱华时期各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普遍做法,一方面自称某某天王,或者某某皇帝,建立汉人官僚体系,同时又自称大单于,设置单于台,统帅内迁的胡族部落。所以,他们的军队往往也不完全是本民族的人构成,而是裹挟了大量汉人流民在其中的。
13、更有坏消息传来,大司空呼延翼统兵不力,当其率步兵军团走到大阳(今三门峡附近)时,内部发生变乱,呼延翼本人被部下所杀,整个军团不战自溃。
14、呼延攸是刘和的舅舅,他与刘锐据说因为没有被刘渊列为顾命大臣,产生怨恨,要趁机扩大手中权势。当时在场的侍中刘乘也一向与刘聪不和,所以也附合呼延攸,劝刘和对弟弟们下手。刘和原本就有心要收回权柄,再加上呼延攸这么一煽动,立刻下定决心。
15、晋武帝死后,晋惠帝继位。晋惠帝智商有问题,他的夫人贾南风即没有见识,还又贪婪弄权。结果司马家诸王对中央政权的野心都被勾起来了,然后就各自轮番带兵到中央去,当两天老大过过瘾。这就是八王之乱。
16、让刘渊拉拢匈奴五部人马相助。刘渊的父辈刘宣劝他说,应该联合乌桓鲜卑等外族,一同起兵推翻晋朝,恢复呼韩邪单于的大业,不该介入司马皇室内部之争,所以他只能以刘氏之后的名义以冒称希望取得汉人支持。所以刘渊趁西晋八王之乱时建立匈奴汉国。后来刘曜改为赵国,后称前赵。
17、博士生活的最后一年,刘渊还在钻研薄膜垂直晶体管,这是一个薄如蝉翼、软如发丝的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潜力应用在多种电子设备中,诸如可弯曲的平板显示器、可植入式芯片,甚至可以在家打印的射频识别装置。
18、从这里可以看出,刘渊是正宗的匈奴人,是单于冒顿之后,可谓出身贵胄。
19、以刘聪、王弥、刘曜、刘景率五万骑兵兵团为前军,大司空呼延翼率领步兵兵团为后军,浩浩荡荡直扑洛阳而来。
20、河瑞二年(310)七月,刘渊抱憾病逝,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刘渊打着汉旗“借尸还魂”,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手段,也达到了一定目的;但他建立的汉政权,在本质上却是匈奴贵族和上层社会的专政。晚年,刘渊看到汉匈之间的民族隔阂难以抹平,称汉“以怀人望”越来越行不通,故临终前恢复匈奴传统旧制,实行“胡汉分治”。
三、刘渊
1、刘渊是匈奴茅盾单于的后代,爷爷是南匈奴于夫罗单于,父亲是左贤王刘豹。汉末时期,匈奴已经严重衰落,受到正在崛起的乌桓的压迫,所以不断南迁,请求内附。曹操时期,把一部分匈奴人安置在并州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北部一带。
2、刘渊自幼居于汉地,酷爱读书,痴迷汉文化,曾拜上党名士崔游为师,遍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和历史、军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诵之”,深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这一点,从刘渊七岁丧母时表现出“擗踊号叫,哀感旁邻”(《晋书》)的孝道礼仪上不难看出。在日后与太原名儒王昶、王浑、王济的密切交往中,刘渊逐渐成为一个汉化程度相当深的匈奴人。崇尚汉文化,使刘渊倾心接受汉化;而刘渊在官场上受到的种种遭际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动向汉人、汉文化靠拢的一个重要因素。晋武帝时,王浑、王济等人举荐刘渊担当消灭孙吴的重任,却遭到了孔恂、杨珧等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谏辞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晋书》)八个字,既刺痛了刘渊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汉匈之间难以消除的民族隔阂。
3、可以说,刘姓身份和汉的旗号,对刘渊起事大有帮助。
4、汉高祖刘邦,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知元,五代十国南汉高祖刘龚,三国蜀国昭烈帝刘备,东晋十六国汉国王刘渊,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
5、后来刘渊的儿子刘聪登位,攻破洛阳时,屠戮了洛阳三万多公卿和百姓。就连他的儿子都不认可他的想法。
6、对于刘和来说,这是最坏的消息。刘聪麾下有匈奴汉国最精锐、战斗经验最丰富的军队,数量又多,平阳城内的禁军根本不是对手。此时呼延攸等人也不敢再相信盟友,他们怀疑刘安国、刘钦也是叛徒,于是将这两人杀死。
7、逃出城外的刘乂得以幸免,他的两个哥哥就没那么好运了。七月壬午当日,刘裕被杀;次日,七月癸未,刘隆被杀。
8、孙询给司马越的建议是先打压后的预备队。
9、然而人心并不在刘和这一边,许多人只是被挟迫而已。田密与刘璿首先叛变,他们不仅没有杀死刘乂,反而带着刘乂杀出平阳,投奔驻扎在平阳郊外的刘聪。刘聪立即传令全军戒严,刘锐与马景无机可趁,退回平阳城。
10、刘渊从小熟读《春秋左传》、《孙子兵法》,是个完全汉化的匈奴人,因为又帅又有才能,被晋朝看重,晋武帝司马炎召见他的时候称赞他“春秋的由余,汉代的金日蝉”,接班父亲任匈奴左部头领,正式入仕。
11、五胡乱华伊始,刘渊被推举为匈奴大单于,便是利用汉高祖和冒顿和亲的故事。
12、因此,刘渊把西汉、东汉、蜀汉所有有庙号的皇帝都祭祀一遍,蜀汉刘备庙号烈祖,当然也在其内;刘渊还给蜀汉后主刘禅上了庙号“仁宗”,也祭祀起来。
13、邹建军,痛悼刘渊兄弟。西北沙漠起烟尘,东南雾气蒙眼睛。学人皆说大编辑,识者同称好先生。忍辱负重孺子牛,热心快肠云中君。奈河桥上步慢慢,桂子山间雨纷纷!
14、刘渊既然是匈奴人,为什么姓刘?那个鸣镝弑父的匈奴冒顿单于是刘渊的先祖。“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说的也是这位冒顿单于。致书妄言给吕后说两个人都是鳏寡,不如合而为一的也是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和汉朝联姻,他的子孙冒姓刘氏。
15、总之,当时中国北部一片混乱,各族人能逃的逃走了,没逃的惶惶不安。
16、吕后得知后,日夜哭哭啼啼,说啥也不肯将鲁元公主嫁到匈奴去。
17、然而,事实上虽说刘渊是并州的一大霸主,但晋阳却不在其领域内,也就是说刘渊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庞大,至少攻灭西晋是难以置信的。
18、所以,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西晋经过长期内乱,要想重新恢复秩序,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甚至连东海王司马越和王衍都在留后手,让琅琊王司马睿和王导渡江南下,做偏安江左的准备。这样,匈奴要么是给别人当炮灰,供人驱使,要么是自己给自己打天下。匈奴贵族选择了拥立刘渊,给自己打天下。
19、偏偏刘聪不是个爽快人,他们这些匈奴读汉人的书,好的没学会,繁文缛节学了一大堆。刘聪表示不敢当,要把皇位让给弟弟刘乂,理由是刘乂的母亲单氏是先帝的皇后,刘乂是先帝嫡子。而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刘聪内心也是很介意这嫡庶之分的。
20、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改元元熙。因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刘渊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效仿当年刘邦,权且称汉王,依照汉制设置百官。元熙五年(308),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笔者认为,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四、刘渊是匈奴人吗
1、原因一大汉朝是历史少有国家统百姓安居乐业,在百姓心中汉朝还是很有地位的,每个百姓都以汉朝为荣,虽然最后汉朝灭国了,但是不架不住百姓心里有汉呀,而且汉朝在世界上也是排上名,说出去都知道汉朝是很厉害的,所以刘渊要借用汉朝。
2、如果说刘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枭雄的那一面,那么刘和很有可能只继承了刘渊性格中迂腐的那一面,刘和很明显缺乏军事才能,所以才会在创业的艰苦阶段让弟弟在战场上独美。刘和应该也缺乏政治才能,所以他在被立为太子之后,给人留下了驭下无恩、多猜忌的恶劣印象。
3、刘渊虽是匈奴人,但汉化程度极高,可以说从文化角度来说,他绝对算是汉人了。
4、刘厉、呼延朗率总预备队在后压阵。
5、而晋军于黑暗中小胜,并不敢乘胜追击,此战对双方军心产生的效果不容小视。
6、在这种背景下,刘渊就将国号就定为“汉”,并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刘渊则自称汉室后裔。同时他还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并祭祀汉朝以来的皇帝,表示要完成刘邦、刘秀、刘备之业。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渊这种做法,其实就和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后裔是一个意思,打着正统旗号,争取人心。
7、十六国风云系列文章由作者张璟琳授权发表于冷热军事史,本文是第十五篇。
8、原浙江交通学校老校长刘渊,是一位在国共两党决战胜负那历史时刻可划上一笔,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他是原旧海军赫赫有名的“重庆号”巡洋舰的枪炮大副,早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军官学校,后被派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留学。
9、不久之后,於扶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承单于位,任命於扶罗之子刘豹为左贤王。
10、仅仅一年之后,须卜骨都侯单于死了,南匈奴不再立单于,只以老王代行国事。
11、可以说刘渊的“宗汉立国”为刘渊起兵反晋进行了合理化,同时也让刘渊的实力开始壮大,“宗汉立国”成为了刘渊能够颠覆西晋政权的重要手段之一。战略上的成功:多点打击拖垮西晋,以小博大终虎踞天下公元304年,刘渊自离石要塞起兵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司马腾,在战术上刘渊上成功的,因为他对司马腾造成了重大伤亡,并趁此机会夺取了并州大片土地;在战略上刘渊却是失败的,因为自始至终他当时的影响力只限于并州一带,并州的军事重镇自始至终刘渊都未能攻下它,可以说此时的刘渊根本不足以灭亡西晋。
12、往近的说,汉献帝是东汉刘秀之后,而刘秀则出自汉景帝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而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汉文帝则是刘邦之子。
13、然而很奇怪,刘聪不进反退,竟然匆匆撤军回平阳去了。人们正疑惑不解,消息传来,原来是刘渊病危。
14、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族,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本姓挛鞮,因汉高祖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之子,呼延氏所生,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国的开国君王,304年-310年在位。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直至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亦作汉赵),308年称帝,改元永凤。310年,刘渊病死,在位六年,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15、但刘聪并未提出实质性的攻城策略,只是一味强调晋军的“微弱”和自己的强大,就像拳击擂台上的重量级对迷你轻量级,随便玩弄。
16、刘渊和晋朝的关系,犹如狼和野牛。狼虽然不及野牛强大,可是它却是主动进攻的一方,进攻不利就撤退,野牛并不反击,因此,狼每次进攻的失败对它不会产生伤害,反而让它能更清楚地找到野牛的弱点,为它的下一次进攻提供帮助。
17、刘渊称汉王后,“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18、放虎归山最为追悔莫及,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一个举动造成了此后更大的动荡,匈奴人刘渊从洛阳远遁后,开启了此后的“反晋”浪潮。
19、刘渊选择刘和根本就是个错误。西晋王朝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当年晋武帝选错了太子,刘渊亲眼目睹了悲剧的发生,如今他却走了晋武帝的老路。
20、刘渊的先祖,是西汉初期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当年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刘邦将一位宗室之女,作为和亲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与冒顿单于相约为兄弟。此后,冒顿单于与汉室公主所生的子孙及后代,都以刘氏为姓。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刘渊身上有一半的大汉皇室血统。
五、刘渊山东
1、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穿着奴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2、但一个英雄人物在乱世中注定不会沉寂下去,虽然刘渊也想着在自己南匈奴的地盘老老实实的成绩下去,但是八王之乱不会让他永远这么安静,八个王爷都要求刘渊出兵协助他平定叛乱,如若不然就立刻出兵剿灭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渊只能在这些王爷的胁迫之下发动战争,又一次为了西晋王朝的忠臣,打了一场又一场的大战。
3、刘渊是匈奴族冒顿的后人,在汉朝初期,匈奴族屡次侵犯边境,刘邦亲自率领大军镇压,没有想到,在哪里遭到匈奴人的围攻,多日都不能解围,后来陈平贿赂单于皇后,匈奴人才撤兵,刘邦回到京城。为了缓和匈奴人的关系,汉朝使用和亲政策,刘邦选一个宗亲之女,封为公主嫁给单于冒顿。并且和他兄弟相称。到后来冒顿单于的子孙都以刘氏为姓。
4、刘渊一死,刘和、刘聪之间的矛盾就遮掩不住。
5、但西晋却恰好发生了八王之乱,西晋大乱,各地宗王以各自封地的兵源为后盾,长期混战,争夺对朝廷的控制权。最后形成了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相互对峙的局面,而当双方的汉族兵源接近枯竭的时候,已经迁居内地的匈奴部落就成为拉拢对象。西晋的司马氏皇族没想到的是,他们本来是想利用匈奴,结果却成了匈奴在内地崛起的好机会。
6、官僚系统腐化生锈,是晋朝的致命弱点,这个弱点,刘渊敏锐地发现了。
7、此后他开始建国称王,也是打着汉的旗号:
8、刘渊所做的这些都是和汉朝有关,他之所以这么做,这除了通过如此能更好的取得合理、合法的地位。还有就是他本身也是和汉朝沾一些关系的。
9、其时,南匈奴国人发生叛乱,攻杀了羌渠,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10、刘渊在湖南大学物电学院的搭建超净实验室。
11、另一方面,王弥、石勒等人又在青州等地牵制着西晋,强悍起来的刘渊也就慢慢地有了继续兼并西晋以及其他小势力的“空闲”,逐渐成了西晋所难以招架的强敌。
12、后来在八王之乱的时候,他为了躲避危险,来到了南匈奴部落的起源地,在这里他聚集起了所有的不中,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他把这个政权的名字称为大汉帝国,一方面他认为自己是汉王朝的传人,同时也认为匈奴与汉朝姻亲关系,使得匈奴已经变成了一个正统的中原王朝。
13、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政权,公元304年刘渊公开起兵反晋,刘渊自称与汉朝宗室有血缘关系,故自称“汉王”。并且追封蜀汉后主刘禅为“大汉孝愍皇帝”,以表示他所建立的汉政权是汉朝以及蜀汉的延续。两年之后的公元306年,刘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汉。刘渊死后,其子刘曜继位,刘曜继位后决定与汉朝脱离关系,故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公元329年,前赵为后赵所灭。
14、在西汉初期,匈奴侵扰汉朝,而因为当时汉朝刚建立,需要休养生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主动出击匈奴,汉朝为了汉匈之间的安定,所以就采用和亲的办法。
15、例如,刘渊之父刘豹是魏晋时匈奴左部帅,人称左贤王,
16、王弥见此情形,知道洛阳城不可轻下,便劝刘聪退兵,刘渊也看出晋军并非不堪一击,再次命令刘聪撤军,刘聪正好借坡下驴,率全军北撤。
17、事实上,刘渊的这些强悍还离不开王育的辅佐,在其主张下,刘渊稳扎稳打,终于成了一大霸主,但也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弊端(刘曜便是329年被石勒所俘,前赵也走向了灭亡)。
18、“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镇邺城,封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当时,因为战乱,中原汉人大量流徙江南,并州境内的胡汉势力对比和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贵族刘宣等人见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有机可乘,便秘密推举声名显赫的刘渊为大单于。刘渊得到消息后,历经周折,成功摆脱司马颖,蛟龙终归大海。
19、但是制作这个“垂直薄膜器件”的难处,在于对材料的无损制备和转移。每一个器件要经过多次光刻、刻蚀、蒸镀、磁控溅射等工艺,然后一遍遍的检查采集的参数,一步错了,需要再重头来过。
20、排版:陈梦怡|责编:张景开
六、刘渊
1、谭军武:就爱与学生“扎堆”
2、刘琨与拓跋猗卢不熟,当年与他们兄弟建立交情的新蔡王司马腾虽说没什么本事,毕竟是姓司马的亲王,如今刘琨作为庶姓侯爵,身份已低了好几级,又在山河破碎之时有求于人,所以刘琨很担心会遭到拒绝。除了派儿子做人质,刘琨还送去厚重的礼物,并且许诺会替拓跋猗卢讨得大单于的封号。史书上用“卑辞厚礼”四个字来形容刘琨的小心翼翼,这姿态恭卑得令人心酸。
3、看过了上面的争论,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我个人意见是,罗马帝国确实影响大于汉,但这非战之罪。考虑一下,汉朝是多少年?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多少年?东罗马帝国又处于什么位置?那是欧亚交界线,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传播总要经过罗马帝国,能没有影响么。再说现在,罗马文明大发展,那是因为西方文化文明或多或少都有罗马印记,而大航海时代将他们的文化强行推向世界,中国又怎样呢?中国无论什么时代都只有两种态度: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从前是看不起西方技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现在西方月亮都比中国圆。大学语文两个学分,英语16个还要过4级,由此可见一斑。试问:连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文化,外国人哪还知道你是哪根葱?。
4、从这些任命上可以看出,刘渊希望儿子在自己死后能够协力同心。刘裕担任的大司徒、刘隆担任的尚书令都掌握着实权,主导日常政务;刘乂担任的司隶校尉则手握兵权,负责京城的治安。
5、王济:渊有文武长才,陛下任以东南之事,吴不足平也。
6、彼时,众多匈奴贵族都希冀刘渊重整当年呼韩邪单于的“霸业”,然而这只不过是区域的小动作罢了,刘渊想得到的要多得多。八王之乱以后,西晋的动荡人尽皆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刘渊深知此刻只需要机会,或许便能够创下中原更大的基业,而这就需要放眼大中原了。
7、第一次对晋战役的失败,让刘渊认为自己明白了晋朝
8、后来,刘渊老师成了浙江交通学校的校长,我在他手下工作多年。老校长治学严谨,关爱学生,关爱老师,关爱全体员工。他说话处事非常谨慎,待人十分和气。他仪表举止端庄,站立行走,都是一股军人姿态。他英语流利,懂得的东西很多,师生们对他都无不敬佩。再后来,老校长调离先是去筹建新校,后又听说他去省里搞对外统战工作了,而我也离开了这所学校。这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老校长。
9、《晋书.刘渊载记》: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
10、种种迹象表明,此次的征伐又是凶多吉少,因此,刘渊急命刘聪军团北返,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刘聪坚决不同意,并上表力争。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