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玄龄名【简短130句】
admin 2024-05-11 句子大全 ℃ -
一、房玄龄名
1、需要补充的是,李世民曾三次为房玄龄赋诗,其中一首题为《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这样写道: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
2、贞观元年,房玄龄重视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在选举官吏的问题上,唐太宗主张“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现在应当审查官吏,让他们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忠实地贯彻了他这一思想,大力简政,并省官吏,“于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六百四十员”。
3、这一下,可是把房玄龄的酒醉吓醒了一半,惴惴不安地带着两位美女回了家,等着他的自然只有河东狮吼,卢夫人甚至一气之下,将皇帝御赐的美人也赶回了宫中。
4、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进爵邢国公。
5、房玄龄想不到的是,他一生谨慎,勤恳三十余年,最终却败在了儿子儿媳手中。房玄龄去世5年后,他的次子房遗爱和儿媳高阳公主谋反,东窗事发,房玄龄全家遭难,房玄龄家族就此陨落。房玄龄的画像,也从凌烟阁上被取了下来。真是:不肖子孙不相守,功名富贵如云烟!
6、唐朝实行“群相制”,即同一时期有多个“宰相”,因此,唐朝的宰相特别多,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前后有29位宰相。纵观整个唐朝,当过宰相的人多达几百人。在这几百人中,最出类拔萃的宰相,只有四人,后人云:
7、司马光欧阳修韩愈杜牧郭子仪杨子云荀子贾谊墨子
8、这也让房玄龄更加确定自己已然找到了那颗“良木”,可以放心大胆地施展自己的能力。
9、当然,房玄龄“妻管严”并不是因为卢夫人的河东狮吼真有那么强,而是因为二人的感情是患难与共中相处而来。
10、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
11、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 纵横握中算,左右天下务。肮脏无敌才,磊落不世遇。
12、房玄龄身子一颤,大叫不好,遭了遭了,回去怎么和老婆交代啊?
13、“颜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亹(wei 形容勤勉不倦)不倦。”就是说房颜谦经常告诫子侄为学、做事要勤勉不倦。
14、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是对他特有的名臣气度、良相风格的赞言。作为一名雅士,他颇具可佩可学的典范;作为一代勋臣,他堪称可歌可颂的英贤。中文名:房玄龄别名:名乔,字玄龄国籍:中国出生地:济南章丘相公庄出生日期:公元579年逝世日期:公元648年主要成就: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代表作品:《唐律疏议》,厘订典制,主持编着《大唐新礼》
15、意思是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多年,为天下贤相。但是,房玄龄做过什么具体的贡献,好像又说不出来,唐朝第一名相,房玄龄为何无事迹可寻呢?
16、栏目主播:司晓红|AlexRen
17、即使会触怒天颜,也要坚守臣子之职忠言逆耳,不然只能含恨而死。
18、吴希姚兰尚婧程文梅方迎九王秀冬李治国
19、日后,房玄令在日常工作和行为上均小心瑾慎,如履薄冰,一直深受李世民的信任,以至晚年身体患病,不能上朝议事,得到李世民特批,在家办公,在病床上处理公务。这殊荣,在中国古代是罕见的。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逝,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谥号:文昭!
20、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记录了房玄龄在贞观年间的三次停职的故事。第一次在贞观十年,即公元636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病故时,综述长孙氏品德事迹时,《资治通鉴》提到有一次房玄龄因为受到批评停职回家。长孙皇后知道了,对李世民说:“玄龄事奉陛下已经很久,严谨小心;朝廷机密,从未泄露。所以,没有特殊的原因,希望陛下不要舍弃他。”
二、房玄龄介绍
1、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逼宫,李渊成为了太上皇,李世民正式夺得帝位,在逼父杀兄弑弟这件事上,李世民违背了为人子的孝道和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但是李世民对于唐朝来说的确是一个十分合格的皇帝,房玄龄一心一意的辅佐,让李世民办起事情来事半功倍,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房玄龄就一心一意的帮助李世民招募幕僚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李世民成为皇帝的那一刻,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官员体系,所以虽然李世民夺取皇位,变更突然,但是房玄龄的前期准备,将社会或者是朝堂动荡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所以在房玄龄的辅佐和推动之下,才有了后来巍巍盛唐,贞观之治,万朝来贺的盛世景象,因此我们可以说,房玄龄对于整个唐朝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当时,“太原王劭,北海高构,蓨县(今河北景县南)李纲,中山郎茂、郎颖,河东柳彧、薛孺,皆一时知名雅澹之士,颜谦并与为友。虽冠盖成列,而门无杂宾。体姿文雅,深达政务,有识者咸以远大许之。”真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房家一时腾蛟起凤,门无杂宾。
3、如需要展示你公司企业信息请联系!如需发表联谊动态、新闻、供求等信息请到房氏网论坛!各类活动、谱系信息请编辑好发往房氏网存档,宣传:网站展示能面向全球八十多万房氏宗亲,各大小活动只能由当地宗亲收集整理发送网站,让外地宗亲更多方位了解当地同宗动态。
4、三子房遗则,娶唐高祖之子荆王李元景的女儿。
5、而房玄龄除了以贤能闻名之外,还有一件事在当时可以说尽人皆知,那就是房玄龄的“妻管严”。
6、所以等到隋末的时候,天下大乱之后,房玄龄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投向李世民的怀抱,要知道这件事从根本上分析是比较诡异的,为什么要投向李世民?李世民是秦王世子,按照皇家嫡长子继承制度,王位继承没有李世民的事,所以或许就有很多人有这个疑问,为什么房玄龄选择李世民,而不去选择大唐的李渊嫡长子李建成?答案只有一个。
7、房玄龄作为贞观朝的第一功臣,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作为唐太宗长期的首席秘书,可以说人生得意。但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一贯严于律己、低调为人,从而得到了唐太宗的无比信任和君臣之间的默契。而这种信任和默契,正是“贞观之治”局面得以形成并维持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
8、作为自秦王时期起就辅佐李世民的老臣,房玄龄就一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9、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10、古代的好男人打着灯笼也难找,他们有几个能做到一辈子只娶一个老婆的呢?那些只娶一个老婆的,都是家里穷。要是家里有钱,你看他要娶几个?
11、杜如晦(585—630年)出身于西北望族,和太宗的其他高官一样,他也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曾在北周和隋作过官,他本人在隋代作过地方上的小官,后来辞职。唐兴后不久,他参加了太宗的幕僚集团,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样随太宗参加了征讨东北平原的战役。他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很可能参与了袭杀太宗兄弟们的行动。
12、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13、房玄龄听完,忍不住随口提了一个意见:我入宫时,看到有工匠在修缮北城门,其实,北城门还完好无损,何必劳民伤财呢?
14、所以虽然李世民排行第但是成为皇帝继承人也并非没有可能,这里就有一个知识点了,房玄龄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并且也是玄武门之变的推动者,相信大家自己肯定能够品出一些东西了,房玄龄是否从一开始归顺李世民,就开始着手准备推李世民上位?你品,你仔细的品。
15、孜孜奉国,知无不为
16、责任编辑:AlexRen
17、公元648年8月18日,唐初名相房玄龄逝世。
18、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辅佐君王,实现天下大治与君臣间互相成就的,除了传说中殷商时期的伊尹、傅说之外,当数唐朝初年的房玄龄。房玄龄与“贞观之治”相辅相成:唐朝开国背景与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时代精神,为房玄龄提供了历史舞台;而房玄龄作为唐太宗治国理政的主要助手,为贞观时期制度规模的奠定、政治格局的开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各项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19、而现在的祖国建设也少不了这样的人才,盼当代青年积极而正确地看待世界,实干兴邦,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太宗十分相信杜如晦的决断力,以至对房玄龄说,所有的重大政府决策都需要杜如晦的支持。杜如晦和房玄龄彼此取长补短,同心协力。不幸的是他身罹不治之症而死于630年,正当他的权力的顶峰时期。
三、房玄龄名相
1、所以说,人的地位呀并非一整不变,跟能力、心态、机遇和贵人有关,如果房玄龄没有被李世民接纳,他恐怕要一直“微”了;如果说他后来居功自傲,成了朝廷运行的绊脚石,也得不到高贵的地位。
2、“(房颜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房家家风醇厚,自奉素俭,乐善好施。
3、笔者认为,第一种原因的可能性更大,房玄龄不是张扬之人,但他有一个非常犀利的特点,那就是:看人很准。
4、唐王李渊入主长安后,建立了大唐王朝,房玄龄便出任秦王府参军记事,负责起草秦王府下的“表、启、书、疏”,相当于现在的机要秘书,深得李世民的重用和信任。
5、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是个官二代,但他不同于今天的官二代,他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贏得李世民的信任与器重的。李世民登基前,他是最得力的高参和帮手,李世民当皇帝以后,房玄龄任宰相职,是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的.人,是执行诏令的人,是高级管理者!.
6、在给李世民打工之前,房玄龄毫无地位,《新唐书·烈女传·房玄龄妻卢》用“微”字形容他的身份。虽然《新唐书·房杜》说他在隋末当过羽骑尉之类的官,以世家子身份投靠了李世民,但这样写是为了给他面子,毕竟这是他的正史,不能写得太惨。
7、第房玄龄才华出众,他喜欢烧“冷灶”,唯有把冷灶烧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8、不过毒酒饮尽,却不见夫人身亡,原来那毒酒只是一坛陈醋,不过是太宗想要吓唬一下卢夫人。
9、房玄龄在秦王府服务数十年,他谋略过人,而他的另一位搭档杜如晦则擅长决断,二人合称“房谋杜断”,李世民多次对房玄龄赞不绝口,认为房玄龄是他的“张良”。
10、而这其中便有一位首辅大人,辅佐帝王多年,政绩斐然,堪称大唐第一宰相——房玄龄。
11、房玄龄(579年~648年),名玄龄,字乔(另一说名乔,字玄龄)汉族,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
12、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渊也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13、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共同为李世民效力,在击破王世充后,玄龄认为张亮“倜傥有智谋”,遂推荐给李世民,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委以心膂”。其他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经房玄龄举荐以后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后都位至卿相。
14、如果喜欢,请转发我们的节目,让更多人知道。
15、他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等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负责综理朝政长达二十年。他参与制定典章制度,监修国史《高祖实录》《晋书》等。他调整政府机构,善于用人,恪守职责,成为后世良相的典范。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
16、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因清康熙帝名玄烨,为避其讳,故在清代所重修/编的史书和相关资料中又追改其名为“元龄”,与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龄”名同)。
17、嘴硬说自己压根儿不惧内
18、房玄龄一看这架势没法收场,只好先送走了两位美女。这件事传得人尽皆知,美女毕竟是李世民赏赐的,他见卢氏竟然还敢反抗他的皇命,有意要教训教训卢氏,就把卢氏和房玄龄抓进宫来问罪。
19、最后一条应该对少年房玄龄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父亲身边有这么一群“知名雅澹”之士,所谓“冠盖成列”、“门无杂宾”,少年房玄龄耳闻目染,影响深远。这些人“体姿文雅”、“深达政务”,虽然人在乡间,但天下大事尽在眼前。所谓体姿文雅对一个少年风姿的养成影响巨大。
20、据《贞观政要·任贤》记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一天,唐太宗与宰相班子成员一起宴饮,令王珪点评一番各位宰相的长处。王珪首先说到的就是房玄龄,评价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这个评价,道出了房玄龄的勤勉和担当。
四、房玄龄原名
1、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谋士房玄龄就是一个稀有物种,他很爱他的妻子卢氏,但卢氏就是一个大醋坛子,酸得很呐!
2、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监国,房玄龄在长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须奏请。有人前往留守办公室,声称要告密。房玄龄问你要告谁?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龄马上把此人送到前线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听到报告说有留台送来告发有人谋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队,押上告密人,问他要告谁,回答:“房玄龄。”李世民早已料到这是怎么回事,立即大喊一声令将此人腰斩,然后下玺书批评房玄龄不能当机立断。
3、在随李世民征战时,凡王府书檄,驻马即成,言简意尽,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为“十八学士”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龄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同时负责国史馆,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去世后,谥号“文昭”,后配享太宗庙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4、李世民杀完人,给房玄龄写了一份玺书,告诉房玄龄:“老房,你能不能自信一点,我还不信任你吗,以后再有这样的人,你直接杀了就行了。”
5、房玄龄亡故之后,太宗深感悲痛,为之废朝三日,追封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配享帝庙。
6、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唐人柳芳叹道:“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玄龄不言己功;王珪、魏征善谏,房玄龄赞其贤;李积、李靖善将兵,房玄龄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辅太宗,理致太平,善归人主,真贤相也!房玄龄身处要职,然不跋扈,善始善终,此所以有贤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评论可谓恰如其分,司马光、欧阳修后来写有关这段历史评论时,都全文抄录。而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所刻《历代古人像赞》中在玄龄公画像左上角所题对联一副:“辅相文皇功居第遗表之谏精忠贯日。”也是很好的注解。
7、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他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可以说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
8、深知自家夫人脾气的房玄龄,听闻后急忙跪地求情,却遭太宗斥责。
9、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环境,如此众多的名士济济一堂,纵论天下,南北形势,如观指掌。少年英才也要有环境的浸染。贞观年间,房玄龄大放异彩,帮助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盛唐。
10、在房玄龄临终之际,太宗亲封其二子房遗直和房遗爱要职,使房玄龄在世之时得见自己子孙富贵。
11、果然,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作为总策划师,为李世民策划了一场闻名于世的夺位之战,李世民登基后,把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和侯君集五人,认定为第一功臣。这其中,尉迟恭和侯君集是武将,流血又流汗;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只能支持李世民;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总策划,没有他们,尉迟恭等人连立功的机会都没有。所谓的“运筹于帷幄”,说的就是房、杜这样的人才。
12、太宗大为感动,只觉房玄龄将死之际仍要忧思国事,实属难得。
13、更多优才人物(点击可阅读)
14、房玄龄看到的,是真实的李世民,而魏征看到的李世民,是幻想中的李世民。
15、房玄龄身为宰相,每天指挥百官,回到家中却怕老婆,一生从不纳妾,在那些迂腐的文人眼中,房玄龄似乎有些另类。然而,真实的房玄龄,不仅在家能宠老婆,而且还能在外助李世民赢得天下!
16、房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
17、他的人生很顺利,没有走弯路,房玄龄有独到的政治洞察力,在隋朝兴盛之际,他就感觉到了衰亡征兆。在义军遍地开花的时候,他就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准备放弃隋朝。人的一生,放弃容易,选择就难了。但房玄龄经过仔细的思考和观察,他发现了晋陽兵变的李渊父子,便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和希望。这支起义军与其它的义军有本质的区别,首先李渊父子有政治头脑,又有.管理军队和指挥军队的能力,他们的士兵大部是隋朝的精锐之师,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其次,他们有一个貝有丰富政治斗争经验的领导核心。就凭这两点,.足以在此乱世立于不败之地。
18、这是劝慰夫人日后当找人相伴,不需为他寡居独守,然而卢夫人断然拒绝,甚至自剜一目以示决心,之后更是精心照顾。
19、一番话直说得李神通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当即不再言语,房玄龄也自此因功得封邢国公。
20、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干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管书记,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
五、房玄龄名言
1、从此,“吃醋”一词,就成了爱情中嫉妒情绪的代名词。
2、太宗对卢夫人道,我不欲追责你抗旨之罪,然而要活就不能嫉妒,否则就得以妒妇之名而死。
3、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对跟随自己的人论功行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名列第都得到应得的封赏。房玄龄一个文官能受到太宗李世民如此重赏,那么武将们不干了,就那几个文弱的书生,就动动嘴、耍耍笔杆子能起什么作用,怎么能得到如此重赏。李世民不愧为一代明君,他很是了解他手下的这帮武将,知道这些人肯定不服,于是李世民在庆功会上对众臣说:你们是有功劳,但房玄龄相当于是个决策者,把握全局,制定战略和计策,你们只是负责具体执行就够了,所以,总的来说他的功劳最大,当然应该排在第一了"!
4、这段大意便是说房玄龄为政勤勉,公平无私,任人善用,吏治通达等等。
5、“(房颜谦)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才华横溢,胸次浩大,性情娴雅。
6、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在一干能臣的帮助下顺利登上帝位。明君贤臣的默契配合,开启了大唐华丽史诗的第一幕——“贞观之治”。
7、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
8、杜如晦(585—630年)出身于西北望族,和太宗的其他高官一样,他也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曾在北周和隋作过官,他本人在隋代作过地方上的小官,后来辞职。唐兴后不久,他参加了太宗的幕僚集团,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样随太宗参加了征讨东北平原的战役。他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很可能参与了袭杀太宗兄弟们的行动。
9、房玄龄出身高贵,家族一直被谓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10、待到退朝后,房玄龄亲自拜访李神通,诚恳言道:“皇叔多年来鞍前马后,劳苦甚矣。若无皇叔鼎力支持,又何来秦王如今的荣光。比起我等舞文弄墨之辈,自是皇叔功高。若是皇叔有意,明日玄龄自当启奏陛下,这功劳本就该是皇叔的。”
11、粤吾少有志,敢蹑前贤路。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12、房玄龄说了特别多,吹的牛皮特别大!李世民听兄弟这么说,也有心看笑话,他是知道卢氏的脾气的,肯定是房玄龄好面子,在吹牛!他也不揭穿他,反而还“好意”地当着诸位大臣的面,赏赐了两名美女给房玄龄。
13、李世民给了卢氏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把两名美女领回家,第二个选择是喝掉毒酒,免得看到房玄龄再有别的女人。卢氏看了一眼房玄龄,毅然选择了毒酒,望着房玄龄,带着决然的表情喝下了毒酒。
14、不久,房玄龄再次犯错“避位”回家,这一回还是没有记载是什么错,但进程很微妙。史书上只说,过了一阵,皇上驾幸芙蓉园,房玄龄得到消息,立即命令子弟洒扫门庭,因为他知道皇上会驾临房家。果然,皇上李世民给自己找一台阶,“顺路”来到房府,然后“顺便”带着房玄龄一起回到宫中。
15、被称为房谋杜断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如果您对我的回复满意,请给个好评,谢谢。
16、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加封为魏国公。杜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玄武门之变后,太宗就封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进蔡国公;只是因为杜因病早亡,官衔最高就是这个了!)
17、七月,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太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
18、在房玄龄为相多年里,他总结了历朝历代在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顿吏治的主张。
19、秦王府刚成之时,房玄龄便向李世民举荐了自己的好友杜如晦。
20、巨业照国史,大勋镇王府。遂使后世民,至今受陶铸。
六、房玄龄名
1、辅赞弥缝,而藏诸用
2、太宗听闻之后,便令长孙皇后前去劝解,告之卢夫人以现有的官制,滕妾之流是习以为常之事,且房玄龄年事已高,需得人照顾,这也是皇帝的体恤之心。
3、房玄龄跟随李世民31年,当了22年的唐朝宰相,始终屹立不倒,除了他勤勤恳恳,忧国忧民外,还有一个根本诀窍,那就是他了解李世民。注意,房玄龄了解李世民,并不是一味地拍李世民的马屁,他所做的,只是在了解李世民的前提下,把一个宰相的本职工作做到更好,毕竟,只有了解君王,才能更好地辅佐君王。正如《房玄龄碑》中所述的那样:圣贤同德,君臣协志……
4、卢氏酒入愁肠,方知道这根本不是毒酒,而是醋。要知道,李世民自诩一代明君,怎会鸩杀大臣之妻呢?
5、房玄龄精通文书,善写表章,文字能力超强。《旧唐书》上说他:″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草稿"。李渊对他也很是赞赏,曾评价说:″玄龄机敏正直,是块干大事的料"!
6、后世史学家在评说唐代名相之时,也无不首推房玄龄,“唐代名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7、这让唐太宗哭笑不得,尽不知宰相惧内如此。
8、这是贞观君臣博弈又一个极有意思的范例,双方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都要按规则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演到位演绎成教科书式的经典。李世民要给房玄龄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权力,房玄龄要对得起皇上的信任;皇上要展示的是胸怀,臣下要表现的是忠诚和适度的谦卑。如果君臣都遵守这样游戏规则,那么,不仅君臣会和睦相处,患难与共,而国家也会少了一些折腾。贞观之治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折腾才出现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太平盛世。
9、李世民大怒,既然你要死,就赐你一杯毒酒。卢氏听完,没有犹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李世民惊呆了,当即表示,这样的女人,连我都怕,何况房玄龄呢?
10、有唐一朝房门“五代三宰相”临淄系房氏玄龄公相太宗,河南洛阳系房氏房融相武后,其子房琯公相玄肃二宗。房氏家族于此时备极荣光。后唐宰相兖州房知温是其七世孙,南宋高宗朝大学士房来(王来)是其十五世孙。
11、司马相如孟子孔子庄子老子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岳飞
12、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
13、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举办了一次宴会,邀请的都是开国功勋,大家互相认识,交情深厚,喝起酒来也十分畅快。房玄龄和同僚兄弟们一起喝酒,微微醺的时候,大家就嘲笑他怕老婆。
14、而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那一方,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所以说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去讲,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也为了自己能够更加的被重用,房玄龄肯定会选择李世民而不会选择李建成,另外因为是战乱时期,不稳定因素太多。
15、除此之外,房玄龄还发现唐太宗执政之初,国家的许多法律都不完备,于是便着手修改不合理的旧律和制定符合国家发展状况的新律,后经唐太宗采纳,对社会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在此后也沿用了很长时间。
16、李神通听罢颇有感触,只道太宗夸赞其与世无争、低调为人实非妄言。
17、fáng古汉语里,“房”字有páng这个读音,如“阿房宫”,汉语规范之后,就没有这个读音了。
18、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师。他留守京师。他任宰相十五年,女为韩王妃,儿子房遗爱尚高阳公主,显贵至极,但常常深自卑损,不敢炫人傲物。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辽东高丽,命房玄龄留守京城。
19、另一次在贞观二十年,即公元646年,房玄龄因为小错被勒令停职回家反省。为此禇遂良上书劝谏说:“房玄龄从隋朝末年李家太原起兵就跟随陛下,特别是武德末年玄武门政变时参与决策,贞观初年选用贤能建立贞观政治格局,若论臣下勤勉,房玄龄应推第一。这样的人才,如果不是他有谋反等重罪,是不应该遗弃的。就算他年老体衰,也只能劝说他退休养老,按礼请退;不能因为些许小过失,就屏弃元勋老臣。”李世民看到上书后,就立即召房玄龄入宫议事。
20、说起大唐开国名相,人们就会想起房玄龄。房玄龄,名乔,齐州临淄人。唐初著名政治家。太宗贞观年间十八学士之一。在他任宰相期间,对于唐朝初年“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1、房玄龄不同于其他的知识分子,他思維敏捷,是个有真知灼见的人。在李渊起兵之初,每攻克一城,那么文臣武将们都带人砸商家抢店铺,抢掠金银细软。惟有房玄龄特例,他四处寻访有识之士。因为,他认为在此乱世之秋,正是用人才的时候,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房玄龄就录用,让他们施展才华,为国效力。房玄龄对他们有知遇之恩,他们固然″尽其所有",来效忠李世民。这些人,有杜如晦,虞世南,程知杰等,他们后来都成为李世民集团的核心成员,为李家王朝立下奇功,特别是为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顺利称帝,乃至开创大唐盛世一一贞观之治立下了丰功伟绩!
2、内容合作请联系edit@gcpnews.com
3、李世民看到房玄龄的遗作之后,痛哭不已,原来,多年陪伴自己的老伙计,并不是没有意见要向自己提,而是一直不提。在房玄龄人生的最后一刻,他知道,若再不提意见,恐怕要泉下难安,于是,为了天下苍生念,房玄龄说了自己想说的话。
4、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息”。
5、“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6、贞观之治的成功,房玄龄功不可没,但是,这位贞观名相却曾经三起三落的宦海沉浮。那么,像房玄龄这样一位大唐的开国名臣,贞观名相,为何有如此的三起三落的宦海沉浮呢?其中的奥妙,大可玩味。
7、太宗当朝驳斥这位亲叔叔,称他屡战屡败,而房玄龄却是“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位居一等乃实至名归。
8、随后,活动组织者对宗亲代表们报告了房玄龄墓修缮的计划,整体活动的资金募集情况,提出解决关于房玄龄墓的文物保护的法律问题
9、初建成便有二十四位初唐时功勋显著的名臣名将得以进入凌烟阁。
10、房谋杜断,良相典范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