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经典句子 > 正文
作者: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4-11 经典句子

20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集锦

1、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海德格尔认为:“我”的“在”就是每个人的整个世界。(这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本质的不同)

2、区别在于指向不同,概念不同,用处不同,意思不同等,上手一是指动手,参与,帮忙等行为,比如说某上手了,二是指在上手位置干活,或者是处于抢风头位置,而下手是指动手干活,或者是指助理,协助工作,比如说打下手,所以二者所指不同有关系也有区别

3、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4、读书会将坚持阅读的质量,采取带读人解读和参与者共读结合的方式,并不定期请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到场研讨。《存在与时间》的带读人为谌洪果老师。

5、不关心“存在者”的困境

6、《存在与时间》不仅对哲学家,而且对后来的神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是海德格尔花十年时间阅读、演讲和思考的结晶,并给他的后期作品指明了方向。即使后期作品与《存在与时间》大异其趣,但如果离开了这本书,它们就无法得到理解。同时,《存在与时间》也是迄今为止最难读懂的著作之一。

7、 也就是说过去我们对“存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始终有一层挡着,要“透过”来看,可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本身的视域”即本质。

8、语言至基督教哲学开始才变得重要起来,因为上帝的话语非常重要。“λέγειν(说)本身或νοεῖν具有使某种东西纯粹‘当前化’(Gegenwaertigen)的时间结构。”海德格尔想要表达的是,若他给某物一个定义,也即意味着他给某物了一个规定,或曰他使得某物的某规范性“永恒化”。既然是“永恒”,那么就只有“当下”/“当前”,而没有所谓的“过去”和“未来”。

9、(4)逻各斯(语言):“希腊存在论像任何存在论一样,其成问题之处必须从此在本身觅其线索。此在,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在流俗的‘定义’中正如在哲学的‘定义’中一样被界说为(会说话的动物),即这样一种生命物,它的存在就本质而言是由能说话来规定的。”逻各斯的含义很广泛,包括“话语”“尺度”“理性”等。

10、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11、对了,你在问“世界本原”?你确定你自己理解你要问的这个“世界本原”指的是啥么?

12、高宣扬从各个层面指出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13、此时,王庆节想到了另一个词,领会。中国人讲领会,领会有非常强烈的认知的含义,但是中国人领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面相。会你当然要认知,但是你仅仅认知不是说你会,像你会开车吗?你把车所有结构做一个了解你还是不会开车,会首先是一个实践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然后才是时间问题。这与海德格尔关于理解的原意是相符的。他就讲什么叫做领会,什么叫做筹划,什么叫做可能性。

14、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译者:陈嘉映、王庆节。

15、《林中路》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其中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就激起了现场听众的狂热兴趣,被称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

16、《中国哲学史》作者:冯友兰

17、但是,无论怎样乔装打扮,这些行话所反映或所把握的并非现实总体,而仅仅是镶着“用思想的力量足以把握现实的总体性”金边的思想幻想——阿多诺在《否定辩证法》中,将这种行话式的幻想称为“概念拜物教”,而他所进行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意在进行一种“概念的祛魅”。

18、二是,欲言又止,二人眉来眼去,但是万事尽在不言中。这是存在之真理的一种形态,一种遮蔽的形态。

19、在可定期结构中,现在是做这事做那事的时间,是一个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现在。现在结构中包含有意蕴。然而在流俗理解的现在序列中,既没有可定期性又没有意蕴。流俗时间抹平了世界时间。时间成为了无终的、不可逆的,更严重的是,与人无关的冷漠的河流。本来想从时间中逃避死亡的人反而被时间卷走、消逝。只有回到本真的时间性结构,认识到先行到死,我们才从时间的有限性中创造无限的可能。

20、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中译本《本真性的黑话》(译者:夏凡;2021年8月)书封。

40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集锦

1、《林中路》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2、由此可见,阿多诺在《本真性的行话》中对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反思与批评,旨在击穿对“存在”的概念拜物教式幻想,洞察关于生存和死亡本真性行话的意识形态神话属性,从而使现实的人挣脱抽象概念的束缚,在具体的生命实践活动中成为自己、改变世界。

3、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第一部的第二篇,第一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

4、《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其风格迷人,思想深刻,却又佶屈聱牙。通过挑战传统认为实在必须被思考为实体的观念,海德格尔从根本上颠覆了整个哲学游戏。

5、天:日月运行,季节更迭,群星闪烁

6、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7、一次购买50次的读书会成员将直接进入知无知哲学读书会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专业群,群内将分享讲座所涉及视频、音频、照片等资料。

8、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哲学著作有《想象》、《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和《方法论若干问题》。

9、从宇宙与自我的关系问题看现象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宇宙的构成=人类的构成。柏拉图的《蒂迈欧》篇里说,宇宙由三个部分所构成:nous精神、宇宙灵魂、soma躯体。

10、海德格尔在《存在于时间》中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此在与世界的关系。此在被规定为在世界中存在的存在者,亦即,是与世界不可分割的。此在通过上手工具的因缘牵连构建起自己的生活世界。海德格尔在这里的基本意思是:理论上的“世界”要以这里讨论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但到后期,他觉得这样一种生活世界的讨论还没有取得想象中能达到的深度。为了对抗技术对这个世界的统治,必须要还要再深入一层,讨论“生活世界”的基础和动因。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晚期他越来越神叨叨的原因。在后期,他甚至认为“生活世界”都太僵死了。于是继续突破,提出了一种世界应有的意义构成形式。这被他称作”天、地、神、人的四相圆舞”。

11、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自己的将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情况下,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12、海德格尔:今天各种科学已经接管了迄今为止哲学的任务。……哲学消散在几种特殊科学中了:心理学、逻辑学、政治学。

13、适时的欧战暴露了科学的无能:硝烟散去,心灵汲取意义的源泉却早已干涸;进步论破产了,我们又该在何处安家?终于,世界等到了海德格尔,等到了他拈出的,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人的行为,作为无限的可能性不能被当做物体进行研究,而且行为在一切维度上都先于物体。也就是说,存在问题比起一切关于存在者问题更为重要。若没有一个我,天上地下,世间万物有何干?王国维将无我之境置于有我之境上,若真无我,谁在感悟,谁在写诗?

14、可能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像夏目漱石那样——你说了句什么,但说出来的不是赤裸裸的东西,而是说了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今晚夜色很美“。但要表达的东西都充盈在这句话里了。这也是存在之真理的形态。不过它略有别于前者,是以开显的方式发生的。

15、从社会影响来看,由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把生命问题、通过问题把人的生命、人的生存这样的问题提了出来。存在与生命的问题的提出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第二次大战前夕社会发生危机的时代问题有关。高宣扬认为海德格尔讲存在的时候,把存在作为一个生命本身在生理过程和世界上的遭遇,以及寻求自己的可能性和未来命运。对生命的诠释,对生命实地性的诠释,生命到底是怎么生存,怎么存在的,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海德格尔哲学的现实意义。

16、1931年,初出茅庐的阿多诺在其法兰克福大学就职演说“哲学的现实性”开篇,谈到以哲学研究作为职业必须要放弃的一个幻想:“用思想的力量足以把握现实的总体性。”30多年后,已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核心成员的阿多诺,出版了一部集中批判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思想的专著《本真性的行话》。

17、显然,“在死亡面前的平等”只是形而上学思辨意义上的形式平等,实际上,此处的“死亡”和“平等”一样,都只是一种空洞的抽象概念;由于它不具有任何历史与现实的“约束性”,因而对它的宣扬是“可耻的”。与此相反,“在死去时”的每一个个体所面对的社会、家庭、个体情境则是复杂多样且无法整齐划一的。在笔者看来,埃默里对于“在死亡面前”和“在死去时”的区分,也适用于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批评。

18、他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而不是通过其他选择或自愿来到这个世界的。

19、在这次纪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发表90周年的对谈上,曾参与过翻译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庆节就是三位主谈嘉宾之一。另两位,一位是掌握5门语言,现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的院长高宣扬(文汇讲堂第26期嘉宾),一位是研究东西方比较哲学北京大学教授张祥龙。三位教授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做东西方比较研究,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都有相当的思考。张祥龙教授更是善于从海德格尔来理解儒家。其实,海德格尔本身也对东方文化颇感兴趣,他的思想受到过老庄学派的启发。第二个,三位教授与《存在与时间》的中译本都颇有着联系。在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蔡文菁副教授的主持下,对谈从中译本的翻译问题中徐徐展开。

20、但在新柏拉图主义中,例如普罗提诺,都反对把人的灵魂归结为语言。古希腊哲学中,语言和身体关系十分密切。语言被视作是灵魂经过身体所勉强达到的东西,它是不准确的。异教的新柏拉图主义认为,视觉才是人的本质,这里唯一稍显例外的是波菲利。

60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集锦

1、《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该书的论点概括地讲,就是追问什么是存在。

2、读书会资料《存在与时间》需单独购买。推荐版本: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译者:陈嘉映、王庆节。

3、《存在与时间》从“此在”出发追问存在的意义,把时间看成此在存在的境域,对“此在”、“世界”以及“在之中”的阐释都是依据“时间性”来进行的。

4、思考。不止步于自己的思维舒适区

5、⊙(收藏)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要

6、存在主义比较出名的哲学家除了海德格尔就是萨特,波伏娃,还有与存在主义分不清关系的克尔凯郭尔。关于存在主义本身,在哲学大厦里当然有一席360问答之地。只不过当代哲学专门研究存在主义的哲学家比较少,现在大多数哲学家都以分滑免企村修女洲析哲学为主。

7、《存在与时间》。每个思想家都这么导造病再阶条接亲伯十石翻译,如熊伟先生陈嘉映先生王庆节先生张祥龙先生。

8、这些困境是其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其反传统的动机密不可分。

9、2021年,阿多诺批判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学术专著《JargonderEigentlichkeit》在其写就半个多世纪后,国内翻译出版了简体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同时刊印中译本,分别译为《本真性的行话》《本真性的黑话》。

10、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原是可能之在。此在的展开就是人自身在这种种可能性的存在中为自己筹划、操心,为自己选择一种可能之在,只有在选择到自己最本真的存在时,他才是自由的。面对着种种可能性的生存,向什么地方筹划、选择自己的生存呢?这个向什么地方筹划实际上就是自己生存的意义了,所以海德格尔说:“意义就是这个筹划的何所向。”这实际上是说,生存的意义就是此在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展开。但也就是在这里一个深刻的危机和困境实际上已经出现了。

11、对于二者的差异,可用如下例子来说明:

12、具体解读《存在与时间》的开篇

13、谌洪果,法学博士,知无知创始人。著作《法律人的救赎》、《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大学城里的公民》、《归根复命》、《正义的思辨与判断的尊严》。

14、纪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发表90周年的对谈吸引了沪上大批哲学粉丝

15、③灵魂是存在者:海德格尔认为,“亚里士多德说:(人的)灵魂以某种方式是一切存在者。”实际上这里有含混的地方,因为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灵魂”和“人的灵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人的灵魂”而言,其中的理性才是永恒的。而“灵魂”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是永恒的。

16、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17、在海德格尔晚年,德国的《明镜》杂志对他有个采访。摘抄两段如下:

18、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19、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意在悬搁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种种抽象定义,进而让“在世存在”的此在,在领会自身生存状况并通过其生存活动使其自身的存在得以显现:“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总是我的存在。这一存在者在其存在中对自己的存在有所作为。作为这样一种存在的存在者,它已被交托给它自己的存在了。对这种存在者来说,关键全在于(怎样去)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与其他存在者不同,它能够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存在,具备“去存在”(zusein)和“向来我属”(Jemeinigkeit)的存在论特质:“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而“这个存在者在其存在中对之有所作为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

2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是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中的第九位。

80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集锦

1、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2、《西方哲学史》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创作的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讲述,书中全面的介绍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一直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的发展。

3、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

4、☉“存在救世主义”│哈贝马斯对海德格尔的批判

5、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教徒。

6、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7、接触好的思想,好的人,做对的事情

8、前世界的东西、神秘之物。(我们叫它绝对领域)

9、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一反传统,最后指向了存在论而不是克尔凯郭尔式的神学

10、海德格尔之所以要提出去蔽的概念在于要想知道解决正确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标准是什么?而确立标准是真的问题,真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根据你的权威,根据你的钱财能够确立。真理的确定需要一个公开的环境。这是真理最原初的含义,而我们现代人用正确的概念替代了传统的真的概念。并不是说正确概念不重要,正确的概念非常重要,但是正确的前提是打开。这个正确某种意义也是一种弊,我们以为有一种绝对的正确。

11、人向死而生是指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12、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其小说《恶心》(又名《呕吐》)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生存、生命的主体

13、十大经典哲学书籍排行榜

14、回听46期内容(高保真音频版)

15、在阿多诺看来,以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为代表的现代德国意识形态,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去社会化”的思考。

16、扫码加好友,进行课程咨询

17、《存在与虚无》以现象学“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拥有、作为、存在”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的代表作。

18、《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叔本华

19、海德格尔说:认识行为只是我们同世界发生的很多关系中的一个,它不是我们与世界中的事物所建立的第一个关系,而是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很迟才发生的,并且还是偶尔为之的一种关系;认识是如何同对待事物的不一样态度相关联的?认识由什么构成?

20、人的构成也是如此。因此,对于宇宙的思考,便是对于人的思考。或者更准确地说,两者的关联性很强。宇宙可以被视作一个“大写的”人。无论是晚期希腊哲学,还是后来的基督教哲学,它们都认为人类的自我来源于更高一级的存在。(差别在于基督教在宇宙之上还加入了最高的上帝。)

100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集锦

1、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有另一个核心概念,也就是关于对理解的解读。所有的哲学翻译,都翻译成理解,但王庆节回忆当时和另一名译者陈嘉映讨论这个问题。海德格尔讲理解是understanding,首先要从standing讲起,意味着站起来,站出去。这表明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一种认识是不断突破界线,站起来,站出去的过程。但从现代哲学的历史传统来看,知识论首当其冲。所谓知识论也就是关于我这个主体怎么认识我对面的客观世界。这样一个基本的构架构成了科学时代,现代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理解仅仅成为了一个认知问题,而非海德格尔所认识到的存在问题。

2、《西方哲学史》作者:伯特兰·罗素

3、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在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SeinundZeit)中野心勃勃:他想说明,哲学史上的所有章节都必须重写。

4、记不清了。我胡乱说说,畏大概是不知道自己具体怕什么,莫名的恐慌。

5、非会员全60次299元

6、你自己看书,自己不能判断啊?要等别人给你一个判断啊?人家作者著述也是个判断,那你为啥不能判断作者的判断,却能无条件相信一个第三者对作者的判断么?你对二手判断,有偏好么?

7、根据海德格尔的说法,这是因为许多哲学家混淆了存在者与存在——也就是世界上的具体现象及其前提。海德格尔对存在的研究仍然只是一个碎片,没有超过此在的规定性——也就是人类的生存。

8、这说的确实是大实话,但总觉得有点不对头。这对应存在者之真理的发生方式。

9、⊙资本主义之后的四种未来

10、成为问题的“过度抽象”

11、《存在与时间》毫无疑问是出自二十世纪最重要哲学家的二十世纪最伟大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书一开始就重提“存在”(SeinBeing,或译“是”)问题,所谓久已被遗忘的“巨人之争”(或者泰坦之战)。以此为起点,加上海德格尔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开设的一系列解释亚里士多德的课程,直接开启了20世纪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复兴。以至于阿伦特那篇著名的为海德格尔80寿辰写的文章中说到,当时德国的大学生都传说,亚里士多德在当代复活了,有一个人能够教会人们思本身,他是黑森林里“隐匿的哲学王”。而当代一位意大利学者曾经颇为认真的说道,如果亚里士多德在20世纪复活,他一定会选择住在黑森林里,和海德格尔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12、(5)时间性:古希腊哲学中的“时间”——尤其在柏拉图处——是“永恒”的。时间是对永恒的模仿,如同现象是对精神的模仿。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此有些相似,只不过他认为永恒的东西可以存在于经验世界中,而柏拉图认为在经验世界外。

13、无独有偶,奥地利哲人、奥斯维辛幸存者让·埃默里在《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中也对类似“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抽象的形式化原则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14、B解析:文段讲述了来自“存在即时间”的观点及其含义,指出人生时间的有限性。但要想理解人生的意义并实现自我,便需要面对死亡,认真生活,创造出360问答生命的意义和价值。A、C两项只表达了生命的有限性;D项没有提及“向死而生”这一主要内容。故选B。

15、ID:zhexue365

16、“本真的当前即眼下”Zeitlichkeit是海德格尔“时间性”一词的标准用语。在“此在使其自己的存在时间化并因此构成了时间”、“使时间存在”、“时间就是此在”、“此在不仅仅是在时间中,此在就是时间本身”等意义上说的时间都是Zeitlichkeit。先区分两个术语:Zeitlichkeit和Temporalitaet译者:陈嘉映/王庆节关键词:时间性(Zeitlichkeit);时间状态(Temporalitaet);时间性的(zeitlich);非时间的(unzeitlich);无时间的(zeitlos)

17、世界性的、生活世界的东西。

18、中国的哲学一直不被西方人所理解。但海德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开始和东方哲学有共同、共融之处。这源于海德格尔完成了西方哲学的范式转换。海德格尔时期也就是一次大战之后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海德格尔是在哲学当中一个新思想,他将哲学从原来追求确定性的范式,通过概念化,逻辑化,转到去理解不那么确定性,可能性的世界,而不是确定性,现实性。

19、海德格尔在后期要做的其实是这样的一种努力:哲学是否还能担当起在历史上曾经的职责,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揭示出人类或世界应该走的道路,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或多或少的拯救世界?

20、海德格尔可谓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其著作之影响,遍及文学理论、心理分析、修辞学、生态学、神学、政治学、伦理学诸多领域,在关于畏、罪、死亡及本真性存在的问题上,在关于人文科学的本性、人工智能带来的难题、后基础主义文化等前景的讨论中,海德格尔将始终存在,并发挥深远反响,决定讨论方向。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