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4-25 经典句子 ℃ -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其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3、第三则: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4、湘乡曾氏后人的特点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别多,不少人还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学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但是选择到政府当官的特别少。大都是搞教育的、搞科研的、做企业的。
5、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6、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7、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8、对于入睡越来越晚的现代人来说,早起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但曾国藩家族家风的一大特色,便是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早起。
9、曾国藩家风家规家训:(吾)所欲常常告诫诸弟与子侄者,惟(吾祖父)星冈公之八字、三不信及余之八本三致祥而已。八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也。三不信曰:“药医也,地仙也,僧巫也”。八本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10、作家莫言,出身于高密东北乡,长辈都是淳朴的农民。
11、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1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3、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4、《曾国藩家训》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事、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5、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16、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7、比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初曾国藩在致诸弟信中,说过这样一句:“季洪诗文难于进功,须用心习字。将来即学叔父之规模,亦有功于家庭。”
18、旧时读书人希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农民子弟提供了一个读书做官的途径。隋唐时期科举取士,农民子弟就有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也是如此,祖辈务农为生,虽是地主,但也是农人出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
19、反思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会有许多误区,比如,一种是对孩子的极端负责,恨不得将子女的一生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其心理支撑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另一种是放任,任由孩子发展,不去干预,其口头禅是,儿孙自有儿孙福。
20、仁:紧紧抓住人心。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其二)
1、 ①谚:长期流传下来⽂词固定的常⾔。
2、曾国藩的三儿子曾纪鸿自幼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他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数学家。后世子孙中,也有多人以数学为业。
3、第“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4、第即使科举成功,进入仕途,当了官,那又怎么样呢?曾国藩自己身为官场中人,他对当时官场的势利和虚伪太了解了。官场是一个最污垢的地方,不光古代如此,现在也是这样。他看到,大多数读书人在官场上沉浮多年,结果是混到了功名利禄,发了家,晋了级,但是丢失的却是初心和人品。可以说,大部分官员,都成了贪官,也成了小人。
5、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6、对于老二曾纪鸿,曾国藩就更是这样了,不仅鼓励曾纪鸿培养出数学研究的兴趣,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曾国藩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郭筠不像曾纪鸿一样喜欢数学,她只喜欢文学与历史,这一方面曾国藩绝对是大家。所以在曾国藩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才女。
7、一直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东西,或许有害。
8、他的家教使得儿子在多灾多难的世纪得以平安度过,两人在历次运动中都没有遭到太多磨难。
9、有意思的是,早起这一点甚至影响了晚清另一名臣李鸿章。1859年,李鸿章来投靠曾国藩,在湘军军营中当了一名幕僚。李鸿章那时年轻任性,爱睡懒觉,而曾国藩给湘军定下死规则:天未明就得吃罢早饭,有仗打仗,无仗操练。他本人也跟湘军士兵一样,每天天未亮时,与幕僚们一起吃早饭,一边吃一边聊天。
10、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他的处世智慧和对待读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做更好的自己。
11、正是好的家风,培养和塑造了他们家族后人的性情。
12、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13、性格憨直的曾国潢认为曾国藩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他说得什么也不是,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三页长的回信。他在信中指责曾国藩“待人不恕”,说他“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
14、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5、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16、这一场演讲,使无数儿童一生受益!
17、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家族能长久下去的真理所在。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信天命,“天”就是天帝,中国人畏天;一是信祖宗,我们在遇到重大难题时,常会给祖宗上炷香祷告一番,希望祖宗保佑后代平平安安之类。要知道,老天离我们远,只能敬畏;祖宗才是我们生活中存在过的,离我们很近。
18、他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建者和统帅,一代封疆大吏;他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与李鸿章等人一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这样一位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史学界和公众对他的评价是多样化的,有关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他治家与教子的理念却一直被大家所赞赏和学习。
19、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非客到,不增一荤。其穿戴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身教重于言教,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20、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其三)
1、所以,像曾国藩这样不功利的家长,不仅在当时非常少见,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我们今天的家长,很多人都要求孩子非得成功。什么成功呢?挣大钱,当大官,这叫成功。
2、睦邻。中国有“远亲不如近邻”一说,讲的是尽管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但是空间的阻隔往往使得“远水接不了近渴”,所以邻里乡亲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曾国藩祖父很注重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常说“人待人,无价宝”,即人与人之间的友善相处,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凡是能够给邻里带来好处的、方便的事情,一定要努力、积极的去做。他还告诫家人,处理邻人关系要坚持以和为贵,不能有失孝友的家风,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久而久之,家运就会衰落,家族的名声就会受到损害。
3、纵观历史上的家族,比较出名的有《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曾国藩家训》等等。
4、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
5、但是,曾国藩也同时提出:“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也就是说,在严的同时,也不可对子女过分拘束,一点小事情就吹毛求疵,子女被管教得喘不过气来,感到无所适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在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6、曾国藩之重于兄弟情谊,在安排曾国荃南返一事上表现得很充分。
7、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
8、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诀的最高境界。
9、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10、诚:言而无信,则一钱不值。无论勤字,慎字,必须以诚为本,才会有用武之地。至诚不欺,英雄基业。
11、实:靠岸“认真”二字打天下。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1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13、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14、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15、曾国藩特别崇尚勤俭的家风,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16、所以曾国藩多次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他不愿孩子为官的主张,绝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大智慧。
17、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8、《三字经》称“子不教,父之过”,管教不严,则子弟的不良习气就会逐渐滋长起来,父亲说的话当成耳旁风,根本不当回事。时间一长,子女就变得放荡懒散,整日无所事事,那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
19、一个家族绵延兴盛两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辈的积累荫护,可若想靠祖产兴旺数代则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他曾经对家人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因此,“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20、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其四)
1、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子孙后代的成败。
2、如《曾国藩家训》中曾记载修身十二款:
3、到了曾国藩,他也把早起当成自己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的重要生活习惯,终身躬身践行。
4、科学家钱伟长是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的后人。
5、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6、第要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他在给大儿子曾纪泽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7、在工作方面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8、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是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而言之,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家谱即是承载家文化的工具,互联网家谱是新一代承载家文化的工具。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如曾国藩家训、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
9、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为大官时便对家人表示:“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后来身为湘军统帅,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态度:“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
10、子女的教育是经常性的,不是偶然性的。偶尔的教育肯定没有效果,子女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曾国藩后来把子女带在身边,就是要勤教,把教育子弟作为常课。
11、读书应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但曾国藩主张看书的时候要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思、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
12、(原文)曾国藩家训
13、晚清时代,治安不靖,出行不易。为了曾国荃回家一事,曾国藩操了很多心。首先他得为曾国荃找到一个适合的旅伴,结伴同行。恰好湖南籍京官郑世任外放贵州兵备道,赴官将经过长沙。曾国藩把弟弟托付给他,商量多次出行细节,“初八九起议,十四日始决计”,决定七月十六日出发。
14、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15、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
16、⑤古⽂:唐代时称秦汉之⽂为古⽂,即以⽂⾔写成的散体⽂。
17、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到要读书的地方就有很多,他认为读书就是止愚。孔子说:“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为什么说“下愚不移”呢?下愚者是指愚蠢者,没读过书,不明事理,所以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行为。要想“暮登天子堂”,跟天子一起讨论国家大政,不读书能行吗?
18、曾国藩为什么如此重视家训?
19、可见时间越久,曾国荃回忆北京一年多的生活,越感到长兄对他的关爱与尽责,对自己当初的表现也越加后悔。
20、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其五)
1、有句话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
2、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
3、到底是年轻不成熟,在京之时,曾国荃闹着回家。但是回到家里不久,曾国荃又开始怀念在北京的时光。
4、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5、 ⑧极⾔:把话说到深处
6、答案就在曾国藩家风里。曾国藩家训的内容很多,而尤其值得现代人注意、重视和借鉴的,是以下三大要点。
7、这一点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非常典型。因为是长子,又是科举上的“成功者”,曾国藩在家中享有比一般长子更大的权威。兄弟们习惯唯他马首是瞻。
8、(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从《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到《傅雷家书》,运用修身、齐家、求学、处世、交友等具体事例,以及教导子孙成人成长的高妙策略,通过精练的文字、新颖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因此选A。考点: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等知识点。
9、讲座中,李毅教授首先从曾国藩是一位很优秀的家长来论述曾国藩治家方略的重要意义: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强调持家教子,修身立志,对子孙严格鞭策,不厌其烦,以身垂范,并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依据,这种独创的家教理论和方法也造就曾氏家风,使得其家族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
1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11、这一场演讲,使无数父母痛哭流涕!
12、他在给大儿子曾纪泽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13、俭:好东西都得省着用。对一国统治者而言,一生节俭,则上行下效,举国节俭,如此则国用日足,国力日强。
14、曾国藩认为,勤俭是君子所为。
15、四弟信中向他请教如何教育好子女,他说:“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16、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17、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18、“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早起同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19、紧接着,李毅教授用浅显有趣的语言给大家分享了曾国藩家庭教育的特点和重点。他的教育艺术高超,寓深刻于浅显,用浅近的语言,说朴素的道理,而且深刻、透彻;每当曾国藩想要对子女提出希望时,会自己先做出表率;想要提出要求时,会先给与表扬;想要给与指责时,会先自我批评。曾国藩的教育方式与其他人对子女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曾国藩的教育风格,深知儒家中和之道,耐心、平和、稳健,既指定目标,又指明方向;既明确规定,又切实检查;鼓励发问,耐心答疑;养其自尊,响鼓不用重锤敲;磨砺品行,培养明理之君子,长养立身之才华。
20、曾氏常对家人说:“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轻看了家庭中的日常琐事,这中间就包含着处事待人的绝大学问。家庭中大事不多,多的是小事。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以走出家门做大事。
- 相关句子
-
鼓励孩子用功读书的话【100句精辟文案】
小学生读书的名人名言【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安全的资料内容【100句精辟文案】
名人的读书名言有什么【100句精辟文案】
有学生积极向上的名言【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人生理想的古诗词【100句精辟文案】
孔子说的一句关于守信的名言【100句精辟文案】
二年级学生珍惜时间的名言【100句精辟文案】
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警句【100句精辟文案】
努力却失败的名言警句【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喜欢的名言警句【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失败不放弃的名言【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毅力的诗句【100句精辟文案】
坚持原则的名言警句【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坚持的唯美段落结尾【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梦想的名言和名人故事【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坚持的好词好句【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时间的名言名句大全集【100句精辟文案】
鼓励自己坚强的励志句子【100句精辟文案】
关于团结的名言古文【100句精辟文案】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