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作者:

海德格尔著作【100句精辟文案】

admin 2023-07-05 句子大全

海德格尔著作(第1段)

1、Tworoadsdiverged1inayellowwood,

2、50 NietzschesMetaphysik/EinleitungindiePhilosophie

3、艺术本身乃是一特殊和不寻常的此在的揭示方式:它通过将解蔽置入一件艺术作品的物理形态来揭示它。这一置入有两个瞬间:艺术作品的创造与保存。

4、考虑到已经指出的情况,“自身的缘发生”现在就应被当作一个服务于思想的主导词而发言。作为这样被思考的主导词,它就如同希腊的主导词“逻各斯”和中国的主导词“道”(Tao)一样,几乎是不可翻译的。⑧

5、前面强调“硬译”,又说“统一”,都是“硬”的要求,但还有“软”的要求,就是你无论怎么做,都要让人可读。我说这个“可读”,固然比较接近于严复老先生所讲的“信达雅”的要求,但好像还没有这等高度。我只是想说,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语言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我们做出来的译文必须是可以让人——让母语人群——读懂的,就学术翻译来说,至少是可以让专业人士读懂的。否则,我们的译事和译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学术著作“硬”的品质与译文的通达要求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既不因后者损害前者,也不因前者而放弃后者。

6、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天经地义,

7、②MartinHeidegger:UnterwegszurSprache,Pfullinger:G.Neske,1959,S.260(Fussnote).

8、今天人们常常以为,发现某物是有趣的,就是对它表示了莫大的尊敬。实际上,人们在做这种断定时,早已把这个有趣的东西抛入漠然无殊和索然乏味的境地中了。

9、《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后期代表作品之一。它在当代学术界享誉甚高,业已被视为本世纪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年至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书中斯诸篇也各有特色,均为厚重之作。若要了解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读的。

10、但大家知道,海德格尔用的这个德文概念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概念。康德谈论“上帝存在”时,用的正是这个Dasein,是“上帝之此在”。在黑格尔那里,我们一般把Dasein译为“定在”。古典哲学中的Dasein意思接近于“现实性”(Wirklichkeit),是指一般事物的现实存在;到尼采那儿,Dasein经常是指“人生、生命”(我有时把它译为“人生此在”);更后来的海德格尔则以此词专指“人的存在”。要不要、能不能在译名上加以统一呢?例如,一概把Dasein译成“此在”如何?如若不加以统就会出现以下情形:康德讲的“存在”、黑格尔讲的“定在”、尼采讲的“人生”和海德格尔讲的“此在”,其实都是同一个Dasein。

11、前面讨论了学术翻译的四项原则,或者说四个重要的角度:语境、硬译、统一和可读。总括起来,我的四项原则好像也没有超出严复先生所讲的译事之“信、达、雅”的理想要求。这没办法,严复老先生太有高度了。当然,无论是我说的“四项原则”还是“信达雅”,都还是高谈阔论,离实际的译事操作还有距离的。译事毕竟是手工活,可能更重要的是“行规”而非“理想”。做出中规中矩的活来才是最要紧的。

12、伽达默尔为《艺术作品的本源》单行本所写的导论,后来伽达默尔将这篇文章收入自己的《文集》并改标题为《艺术作品的真理》。

13、《现象学基本问题》(1923年讲稿)

14、47NietzschesLehrevomWillenzurMachtalsErkenntnis

15、Vorträge–Gedachtes

16、2NietzscheII (1939–1946)

17、Oh,Ikeptthefirstforanotherday!

18、21 Logik.DieFragenachderWahrheit

19、100VigiliaeundNotturno

20、“语言是存在之家”出自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1946),此文收录于《路标》。另外,在许多其它著述中都有与此相关的论述。如《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等。http://www.gougou.com/search?id=1&search=%e3%80%8a%e6%9e%97%e4%b8%ad%e8%b7%af%e3%80%8b这里有n本。《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然而,这却是一部难懂的书。该书的论点概括地讲,就是追问什么是存在。

海德格尔著作(第2段)

1、孙周兴|未来才是哲思的准星

2、《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然而,这却是一部难懂的书。

3、Bau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

4、1938发表《对哲学的贡献》;

5、MarburgerVorlesungen1923–1928

6、*编辑推荐:近几十年关于海德格尔最重要的作品。——迈克尔·E.齐默尔曼,科罗拉多大学哲学教授

7、Itooktheonelesstraveledby,

8、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9、67MetaphysikundNihilismus

10、集中讨论Ereignis的《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的中译本将于明年春天出版,我作为译者是特别希望引发一些讨论和批评的。(5)

11、8WasheißtDenken?(1951–1952)

12、托马斯·希恩,美国哲学家,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教授、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欧洲哲学及其与宗教问题的关系,尤其关注海德格尔和罗马天主教。主要作品有《海德格尔:人和思想家》(1981)、《埃德蒙·胡塞尔:心理学和超越论现象学以及与海德格尔的交会》(1997)、《成为海德格尔》(2007)及《理解海德格尔:范式的转变》(2015)等。

13、51 Grundbegriffe

14、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取得了政权。而差不多就在同时,风华正茂的海德格尔当选为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和许多正直科学家不同的是,海德格尔采取了和纳粹政权合作的态度,并在公开场合为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鼓吹。这直接导致了文章开头一幕的发生。

15、▲目录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6、我们仍旧拿海德格尔为例。海德格尔著作的汉译,除了错译、漏译、意义偏失等“技术性”毛病会受到应有的责难外,另外还会受到一种责怪:把海德格尔过于“中国化”了。这个责怪本身就值得我们细细考量一番。人们译康德或者黑格尔,好像就没有受到此类的责难。这是为什么呢?值得我们想一想。我且把这个问题先摆在这里。什么叫“中国化”?其实也是成问题的。我认为,至少这个责难是一个“无度”或“失度”的责难。这个责难包含着一种“原汁原味”的要求。人们要求看到一个“原本的”海德格尔。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蛮合理的要求,实则不然亦不该。我们汉语思想者研究海德格尔自然要着眼于汉语语境,“做”出来的海德格尔应该是、而且必然是“汉语的海德格尔”——除非你放弃汉语,全盘用西文写作。

17、56/57ZurBestimmungderPhilosophie

18、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19、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

20、①MartinHeidegger:IdentitaetundDifferenz,Pfullingen:G.Neske,1957,S.

海德格尔著作(第3段)

1、《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2、我本人对于这个词的翻译,即“自身的缘发生”或“自身的缘构发生”,不如以上诸译法精炼,但旨在突出这个“自身”的非实体性、非现成性、非中心性和纯发生性。而且,以上第二节的翻译表明,它也可以适用于相关词族。当然,由于以上所引海德格尔的“几乎不可翻译”告诫的真实分量,以及中文与印欧语系文字之间的巨大结构差异,我们所有的提议都是在做非线性的逼近。但这岂不恰是“Ereignis”要传达的一个意思?没有哪个译名是终结者,并不意味着没有更好的、更合适的译名,以作为“另一个开头”。它的真义或谜底就在这“传递”(Zuspiel)、“相互传递”或“冲气以为和”之中出现。

3、⑨参见拙著《海德格尔传》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4月)书前所附海德格尔的手稿、比梅尔对于手稿的整理及比梅尔与我的通信。

4、德國哲學家,在現象學、存在主義、解構主義、詮釋學、後現代主義、政治理論、心理學及神學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個人觉得帶有點唯心的色彩代表句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自己的有待實現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死亡包含了其哲學的精髓

5、本卷《论哲学的规定》包括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最早两个讲座,第一个讲座(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被认为是海氏思想的真正开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第二个讲座《现象学与先验价值哲学》(1919年)则是海氏对当时主流哲学新康德主义的一个考察。

6、“海德格尔的文字是有温度的,看着让人不累,不像一般哲学家那样有太多的理论和太多的论证。

7、22 DieGrundbegriffederantikenPhilosophie

8、(12)《尚书·康诰》:“既道极厥辜”;《尚书·顾命》:“道扬末命”;《论语·宪问》:“夫子自道也”;《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庄子·齐物论》:“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庄子·天下》:“时或称而道之”;等等。

9、1909年,海德格尔来到了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他马上发现神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而哲学对他却有无比强烈的吸引力。当时,胡塞尔的现象学正在学术界兴起,海德格尔马上对它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胡塞尔的两卷本哲学巨著《逻辑研究》也成了他反复阅读的案头必备书。不久,海德格尔决定放弃神学学习,转攻哲学。

10、不过最后我仍得说些大话。今天汉语世界所谓的“学术翻译”差不多就是西方/欧洲学术的翻译,如果再明确一点说,主要是指西方/欧洲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就此而言,这事在中国还是新鲜的。古有佛经翻译,近有科技翻译,但都还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即西式人文社会科学的翻译。这事我们已经做了一个多世纪,虽然艰难曲折,但已经做出了个大概,基础工作应该说已经完成了,故确实应该有一些反省和反思了。

11、(学术资讯)汇集学术会议资讯、刊物讯息、书讯等

12、(13)参见拙著《海德格尔传》第二版第十七章。

13、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女政治家汉娜·阿伦特则说,纵观20世纪的全部哲学,海德格尔一直是“思想的神秘主宰者”。而对海德格尔的著作持否定态度的分析哲学家G.赖尔(GibertRyie)也承认:“他对意识所作的考察极其精细和透彻,他的方法和结论大胆而有创见,他以不懈的毅力努力超越正统哲学和心理学的陈旧范畴,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位真正重要的哲学家。”斯坦纳因此断言:“自苏格拉底以来,没有谁能够像海德格尔这样遭遇到如此不同的毁誉褒贬。”

14、产生与构形:参看“语言与家乡”,《从思的经验而来》。——作者边注

15、33Aristoteles,MetaphysikIX,1–VonWesenundWirklichkeitderKraft

16、对这种物因素的追问兴许是多余的,引起混乱的,因为艺术作品除了物因素之外还是某种别的东西。其中这种别的东西构成艺术因素。诚然,艺术作品是一种制作的物,但它还道出了某种别的东西,不同于纯然的物本身,即λλοŽγορεæει。作品还把别的东西公诸于世,它把这个别的东西敞开出来;所以作品就是比喻。在艺术作品中,制作物还与这个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在希腊文中叫做συμβ‹λλειν。作品就是符号。(5)

17、邮箱:qsjsg1986@qq.com

18、可译与不可译之间,可读与不可读之间,这个“之间”,原是译事最艰难处,也是译者最纠结的地方。

19、4ErläuterungenzuHölderlinsDichtung(1936–1968)

20、可是,对当今的兴趣来说,重要的只是有趣的东西。这个有趣的东西让人见异思迁,过一会儿就对它满不在乎,并用另一个有趣的东西来取而代之,而后者与它所取代的前一个有趣的东西一样也很少与人相干。

海德格尔著作(第4段)

1、66 Besinnung(1938/39)

2、如何学习思想,就是使他的有为和无为与那个向来从本质上被允诺给他的东西适应起来。

3、这最后的神不是结尾,而是另一个开头(andererAnfang),即我们那不可测度的历时可能性的开头。……自身的缘发生表现为怀疑着的放弃自身状态,当它在拒绝〔任何现成信仰〕中越来越强地到来时,这最后之神的最大临近就缘发生出了自身。(S.411)

4、23GeschichtederPhilosophievonThomasvonAquinbisKant

5、在我们这个“普遍交往”的时代里,翻译早就是一种普遍化的活动了。我们一般的西方哲学和文化研究,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一种“翻译”,一种广义的“翻译”。海德格尔曾把“翻译”解为思想之“转渡”(Übersetzen)。如此解来,则我们对于“翻译”和“研究”都应该有新的了解;而对于狭义的“翻译”事业,就会多一些同情的理解,而不至于重现鲁迅先生当年所讲的把译者称为“阿狗阿猫”、甚至“围剿翻译”的情形了。

6、特拉夫尼|海德格尔对恩斯特·云格尔的阅读

7、从1959年到1969年间,海德格尔在瑞士泽利康(Zollikon)做了一系列讲座,集中处理了身体问题。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解读,我们发现身体问题在《存在与时间》中并非不重要,只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被一个重大困难所牵绊,这个困难就是存在问题与身体问题之间的张力。

8、13 AusderErfahrungdesDenkens(1910–1976)

9、这当然不是说海德格尔思想没有严格性,或者完全成了轻佻的诗意文学,海德格尔自己也曾经为自己辩白:思的严格性是另一种严格性,有别于逻辑。

10、101WinkeIundII

11、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12、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13、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光大会展中心A座巽汇XUNWAY

14、91ErgänzungenundDenksplitter

15、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在哲学上的早熟和天赋。在18岁的一天,海德格尔从一个乡村牧师手中借到了一本题为《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含义》的书,立刻迷上了它。由此,便产生了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这个让年轻的海德格尔如此着迷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不知多少位哲学家,但海德格尔希望自己能给它一个解答。

16、作者介绍: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及神学方面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7、第一件艺术作品以“世界”和“大地”的形式让我们得见解蔽。一件艺术作品所揭示的不仅是某个事物或事物总体,而是事物总体获得其意义所凭借的整个意义领域。在帕埃斯图姆的那座庙宇不仅供女神赫拉居住(因而揭示了女神),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得以一窥赫拉的在场所昭示的希腊拓殖者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的世界——这一世界植根于此就好像它本来就在卢卡尼亚地区的自然环境之中似的。一件艺术作品,海德格尔认为,揭露了解蔽这一事件自身,这一事件被他称作世界和大地的发生,这里的“大地”不仅指自然和自然的事物,而且更宽泛地指向了在某个特定世界之内的全体事物。

18、29/30DieGrundbegriffederMetaphysik.Welt–Endlichkeit–Einsamkeit

19、1950年发表《林中路》;

20、97AnmerkungenI–V

海德格尔著作(第5段)

1、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2、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以海德格尔著作的汉语翻译为例证,提出学术翻译的四个原则,即“语境原则”、“硬译原则”、“统一原则”和“可读原则”,并且依次做了解说和论证。文中传达出作者所主张的尊重母语语境、字面意义优先、软硬相济相宜的学术翻译理想。

3、Andhavingperhapsthebetterclaim,

4、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5、正如艺术家必然地以某种方式成为作品的本源,其方式不同于作品之为艺术家的本源,同样地,艺术也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确凿无疑地同时成为艺术家和作品的本源。但艺术竟能成为一个本源吗?哪里以及和如何有艺术呢?艺术,它只还不过是一个词语而已,再也没有任何现实事物与之对应。它可以被看作一个集合观念,我们把仅从艺术而来才是现实的东西,即作品和艺术家,置于这个集合观念之中。即使艺术这个词语所标示的意义超过了一个集合观念,艺术这个词语的意思恐怕也只有在作品和艺术家的现实性的基础上才能存在。抑或,事情恰恰相反?惟当(4)艺术存在,而且是作为作品和艺术家的本源而存在之际,才有作品和艺术家吗?

6、所以,在海德格尔心目中,“自身的缘发生”不止于解决理论上的存在意义问题,而是能在“上帝死了”之后,为人类找到并保存那最终的、当然也是最原初的神意和信仰的思想。海德格尔背叛了他的家族世代尊崇的天主教教会信仰,但从来没有背叛过信仰自身。

7、62PhänomenologischeInterpretationenausgewählterAbhandlungendesAristoteleszuOntologieundLogik

8、1NietzscheI (1936–1939)

9、89ZollikonerSeminare

10、《艺术作品的起源》是海德格尔最具挑战性的文章之其初稿写作于1935年,而直到1950年它才以一个扩充版本的形式得以出版。在这篇文章中,海德格尔区分了作为一种特殊物品的艺术作品(如,一首诗或一幅画)和艺术本身,后者被理解为一切艺术作品的本质或起源,而非其集合名称。海德格尔询问什么是艺术本身,而他所发现的答案乃是:一种独特的解蔽。

11、48Nietzsche:DereuropäischeNihilismus

12、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Niemeyer)的压力。

13、出版时间:2022年5月

14、53 HölderlinsHymne»DerIster«

15、由此看来,缺少的是行动而决不是思想。

16、Gelassenheit (1959) 《泰然任之》

17、25PhänomenologischeInterpretationvonKantsKritikderreinenVernunft

18、这是前后期思想的交织或“〔相互〕反转”,通过缘在之缘和真理性伸向《存在与时间》,通过“被照亮的隐藏”和“自身的缘发生”而投向后期著作。

19、49DieMetaphysikdesdeutschenIdealismus

20、2001年12月10日初稿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