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九龄的唐诗望月怀远72句优选
admin 2023-10-21 经典句子 ℃ -
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
1、古诗张九龄望月怀远
(1)、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2)、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3)、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4)、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5)、所以此时的张九龄,已是历尽了人生的沧桑、晚年的张九龄。他从少年时意气风发、名满天下;到中年,知行合一锐意政治,甚至在贬官时期打通大庾岭古道,修建了古代的京广线;而他后来主政为相时期,既能以农为本,恩惠于民,直接有益于“开元盛世”的开辟,又能奖掖人才、目光如炬,且谨守原则。一方面,他善识人才,王维、孟浩然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都得到过他的提拔,另一方面他又能辨识奸雄,他只见过安禄山一面,便断言将来“乱幽州者必此胡儿”。
(6)、这首诗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这份思念并不很感伤,还带有一点儿诗意。所以这首诗意境开阔,宁静悠远,感情基调深沉美好,充满诗意。
(7)、前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一个外景,也是一个全景,它描述的是一个最广阔的海天世界以及诗人最广远的思绪。“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则是从室外回到室内,从全景变成特写了,诗人的相思之情被一轮明月触发,一发不可收,于是辗转反侧,彻夜无眠。这四句从宏大的背景出发,走进深邃的情感,就像一个广角再拍一个特写一样,让人觉得那么丰富,又那么有层次。
(8)、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9)、《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10)、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11)、诵读,第一句写景,第二句是诗人的感受,声音一实一虚比较好。这两句虽然是整首诗里意境最为阔大的,但因为它处在开头,后面又是比较安静,低徊,所以不能太渲染。
(12)、全诗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13)、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因为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一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与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更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形象。
(1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15)、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16)、不堪,不能。盈手,双手捧满之意。他很想把这月光抓起一把送给远方思念之人,但他发现做不到。于是他就想我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在梦里能见到那个人。
(17)、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18)、因为这两个字,出在平仄严格的位置,因此我们比较好判断,他们一定是仄声字。
(19)、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20)、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2、张九龄的唐诗望月怀远
(1)、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2)、问题出在夕、烛这两个字,一个一声,一个二声。但是这两个字在古韵中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夕:十一陌)、(烛:二沃) 。
(3)、此事甚至惊动了朝廷,皇帝下诏重新考试,结果虽然增加了一些进士名额,但独占鳌头的依然是张九龄。这一下众人哑口无言,张九龄名声大放。唐玄宗继位之后,张九龄立刻受到重用,因为唐玄宗特别钦佩张九龄的风度。《新唐书》记载:“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就是说他性格温文尔雅,但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仪表风度。
(4)、觉是多音字,还有一个常用的在 去声十九效(寤也),睡觉的意思,这和今天的音义差不多, jiào。
(5)、zuî zhě:zhāng jiǔ líng
(6)、据说这首《望月怀远》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三年以后张九龄就去世了。
(7)、有情之人埋怨夜晚太长遥遥无期,整个晚上都在思念着远方的那个人这是。
(8)、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9)、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10)、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句承接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11)、每天读一首好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41)
(12)、全诗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13)、夕、烛,这两个都是仄声,因此这两句黏连无误: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没有犯失粘的问题。但是有个字,因为出在平仄不拘的位置,就不太好判断了。
(14)、灭烛怜光满,一种理解,是承接关系。诗人因为相思,睡不着觉,心想是不是因为烛光太亮了?于是诗人起身把蜡烛吹灭。灭烛以后发现,如练的月华透过打开的窗户一下子洒满了整个房间。那就更睡不着了,引出后面的“披衣觉露滋”,站在庭院里去欣赏月光。
(15)、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16)、“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17)、诗人思念的人到底是谁?是爱人,是家人,是朋友,还是远在长安的皇帝呢?如果这个“远人”是皇帝,也说得通。因为张九龄是李隆基太子时期选拔出来的人才。唐玄宗登基以后,也一直信任重用张九龄。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是五言的《离骚》,也就是说,你可以当它是就事论事,就是讲月亮,就是讲怀远;但是你也可以当它延续了离骚用香草美人、恋人失和做政治比喻的传统,因为默契的上下级关系不亚于一场美满的婚恋啊!但它与离骚相比,有思念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怨悱;有离别却又如天上的一轮明月,是那样的高洁,那样的明净,又是那样的余韵悠长。这就是是“九龄风度”,盛唐气象啊!
(18)、例如:獨守孤城死不降;自去自來人不知;相似令教人不疑。
(19)、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20)、论词句中的意象与意境而言,前有谢庄的《月赋》说“隔千里兮共明月”,后有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与意境确乎都相差不大,但不知为什么,唯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说得那么自然而然,却又意境雄浑阔大,感觉随口一读,胸怀之间便随明月生出一种浩大却温暖的感觉来。
3、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全诗
(1)、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2)、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3)、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4)、情人:是有情之人,多情之人;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诗人想念的人。
(5)、miâ zhú lián guāng mǎn ,pī yī jué lù zī。
(6)、所以后来唐玄宗专门派使者,到韶关曲江张九龄的墓前祭奠,以表达自己的悔意与敬重之情。所以严格说起来,大唐由盛而衰,张九龄就是那一道分水岭啊!所以晚年的张九龄、被罢相之后的张九龄、在他身后大唐即将由盛而衰的张九龄,他的身影可能是落寞的,可他的胸怀、他人生的积淀却已经是无比丰厚的,而且此时他人生的格局却是越来越高的、越来越阔大了,所以写下“海上生明月”的张九龄是经历过世事浮沉的张九龄,是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张九龄,是拥有了人生的厚度与广度的张九龄。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了这样的人生厚度与广度,却依然不失风度、不失气度、不失人性中那让人倍感温暖的温度。
(7)、“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写多情人恼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8)、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9)、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10)、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11)、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12)、题目《望月怀远》,就是仰望月亮,想念远方的人。表明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既有写景——望月,又有抒情——思人。诗歌的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千古名句,成为中国人仰望明月时脱口而出的文化代码。跟苏轼的“千里共婵娟”一样,给游子思乡提供了诗意的表达。
(13)、情人怨遥夜 锦鲤翻波用在第几句?熟悉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这句是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是律句常见的句式。
(14)、每天读一首好诗:陆游《沈园二首(其二)》(36)
(15)、可见张九龄遣词用句的功夫,在后人看来成为全唐诗人中最为杰出、最为翘楚者,否则也不会将他的这首《感遇》置于整个《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一篇了,可是这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却丝毫看不出遣词用句的技巧来。比之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比之李太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张九龄的这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显得更为古朴,更为古拙大气,仿佛随意道来,不假思索,却苍苍茫茫,无边浩瀚的广度与温度不经意间扑面而来。你看,那海面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虽然各在天一涯,却都在此时沐浴着这圣洁的月光。
(16)、史载,张九龄罢知政事后,有人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旧唐书》卷九《张九龄传》)”因此,“九龄风度”就成了千古佳话。
(17)、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18)、这首诗的释义很容易找到,老街说下阅读古诗词需要注意的小知识。入声字 今古韵不同的现象。《望月怀远》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每一句都严格合律。因此我们会发现,按照普通话的平仄来看,有几句似乎是出律的。
(19)、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20)、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4、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怎样读
(1)、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2)、事实上,张九龄的气度、风度,还有他的温度,尤其是他政治格局上的高度、宽度与厚度,可以说是盛唐、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抹亮色。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赏读一下他那首著名的《望月怀远》,诗云:
(3)、后来安禄山因罪当斩,张九龄作为丞相力主将其斩首,可惜唐玄宗不听。后来“安史之乱”,唐玄宗不得不仓皇出逃四川,一路风餐露宿、困苦不堪,这时候他想起张九龄当年的劝告,想起九龄的目光如炬,悔恨地潸然泪下,感慨地说,“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慨叹再也没有张九龄这样的贤相辅佐自己,可此时的张九龄早已逝去了十五年了。
(4)、说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浑然天成的千古名句,我就不由得想到前两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时候,有一个词一下成了热词,叫“葳蕤”,它是形容草木丰茂,枝叶繁华的样子。网上突然盛传其词之美,所念起来都朗朗上口、别有一种温柔,然后有人惊讶地说,啊!原来这个“葳蕤”就是张九龄所说的那个“兰叶春葳蕤”的“葳蕤”啊。
(5)、这样的境地却突然生出遗憾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忽然想到,月光如此美丽,却不能“劝君多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屋中,去寻个美梦,或可在梦中梦得让人欢愉的相遇。这样的念头是多么自然,又多么干净,甚至带着一丁点的惆怅,还有一丁点儿的希望。
(6)、所以我们在《春江花月夜》里也说过,“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和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的“生”都是生命的生,生机的生,而不止是一个动态升起来的“升”,这里的意境便别有生机、别有生趣、别有一种人生的境遇。既然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那么接下来的颈联便突然落到了生活的细节上——“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是说身居室内,灭烛望月,一个“怜”字便让人心生爱意。中国人较为含蓄,不直说其爱,在古诗词中要说爱常以“怜”字相替,因为怜爱怜爱,怜就是爱的意思。所以灭烛望月、清辉满屋是更觉可爱,而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愈加陶醉。
(7)、例如《留题座主和凝旧阁》作者:李瀚 (唐):
(8)、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9)、马戴 (唐)的《落日怅望》,也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10)、后来每有大臣向他推荐丞相人选,他都要先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张九龄俨然成了唐玄宗眼中的一面镜子啊。而广东韶关的风度路,便得名于此。不光是仪表风度,唐玄宗对张九龄的文章才学更是钦佩之极,他曾经对侍臣说:“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此论一出,时人后人皆以“文场元帅”称颂九龄。
(11)、出版社:花城出版社馆藏地:中新友好图书馆3F3区索书号:I253/303
(12)、每天读一首好诗:元稹《离思五首(其四)》(48)
- 相关句子
-
张九龄的诗词76句优选
张九龄的诗作望月怀古142句优选
寓意新生与希望的词语两个字126句优选
赞美中国盛世的诗句130句优选
优美简短的散文200字105句优选
专一的名言与素材103句优选
浅谈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116句优选
发朋友圈对新人的祝福文案149句优选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学原则76句优选
感恩老师的付出的短句90句优选
关于书籍的名言警句摘录大全74句优选
最打动人心的表白97句优选
感恩的图画大全简单又漂亮105句优选
表示感谢的图片大全 可爱幽默79句优选
描写生态环境美的诗句97句优选
赞美爱情的诗句唯美99句优选
对别人表示感谢的图片表情包139句优选
关于战争的诗句古诗大全140句优选
发朋友圈爱情的短句子简单138句优选
双手合十感恩的图片82句优选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