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允文【简短129句】
admin 2024-03-22 句子大全 ℃ -
一、虞允文
1、(采石之战示意图,取自网络)
2、虞允文,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他最大成就是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3、虞允文评价岳飞是国之长城,精忠报国。
4、此时,南宋已经是名将凋零,宋高宗任命重病在身的老将刘琦再次披挂上阵,可这个时候淮西主将王权却未战先跑了!
5、在完颜亮大举南京的时候,虞允文已经年过五旬了,金兵南侵为灭国而来,金军攻陷江北,准备渡江,这时候南宋朝廷才在惊慌之下,想要派遣将领阻挡金军南下。这时候允文自愿前往采石矶前线慰问守军。在这种危急时刻接下了将领这个担子,他首先振奋士气,向全体将士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每个留下来的将士们信心满满,激情澎湃毅然决然的想要与60万虎狼之师展开对战。
6、虞允文不死,南宋的北伐大计亦不可能成功。
7、但虞允文不是一般的秀才,他来了前线就开始“说理”,而这个“理儿”说得实实在在,无一丝官腔:“我手里有两样东西,皇帝军令和大把银子,你们只有拼命立功,才有可能论功行赏。”
8、说起为历史名人守墓的守墓人,最著名的应该是住在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的佘老太太一家。
9、影视剧《精忠岳飞》宋高宗形象
10、局势危在旦夕,宋廷急忙调遣此前从金国投降过来的李显忠前往采石矶督军抗金。同时,又派出文官赶赴前线任督师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四品官),这个人就是虞允文。
11、作为一名文官,虞允文的文学才华在奏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奏章大多是疏政论,内容上以忧国忧民、救亡图存为主。文风通俗质朴,无不展现出忧国忧民之情以及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难能可贵的是,虞允文的奏章中还有不少散文,同样也是文采风流,采石一役,虞允文作《江上军事第一剳子》《江上军事第二剳子》《江上军事第三剳子》等、阐释采石之战的经过和作战经验。隆兴元年,虞允文作著名的《论今日可战之机有九疏》,文章洞察时局,卓识远见,又意显语质,全文短小精悍,是文人气质和将军风度结合最好的文章之该文从政局是否安定、宋、金双方君主的政权稳固情况等九个方面来论证当下便是作战最佳时机,力劝宋孝宗要以国家大义为先,坚持抗金。
12、虞允文这番精彩的阵前演讲,激起了宋军将士们的勇气和士气。他随即命令宋军在江上展开战斗队形,在辽阔的江面上,与金军展开了决战。
13、如果只按人数的多少决定胜负,那么最后胜利者无疑是金兵。但战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面对不断涌来的金兵,虞允文也一筹莫展。但是历史再次证明:主角开了挂,老天也要来帮忙。
14、虞允文为抗金奋斗终生
15、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置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传世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有《虞雍公奏议》等传世,今多已亡佚。《宋诗纪要》及《宋代蜀文辑存》辑录其作品
16、而把这个似乎不搭噶的例子套用到虞允文身上,就是想说:初识史书中的虞允文,是因为采石之战,但真正能让人真心喜爱甚至研究“虞允文”这个人(或者说是史料中的虞允文),靠的可不止是采石之战。
17、书生布阵海战,有攻有守
18、映水林峦影颠倒,济川舟楫势峥嵘。东行万里欲乘兴,更待一篙春水生。
19、纵观南宋,先抗金,后抗蒙,尤其与蒙古大军苦战四十多年,这已经是历史奇迹~当时世界各国被蒙古大军铁蹄横扫,有效抵抗一般为半年左右,可见南宋的战力决不应该被看轻。
20、关键时刻,正好有一支从江州溃败的宋军逃到采石,虞允文乘机将其招来,授予旗鼓,命他们从后山出,摇旗擂鼓。金人大恐,以为宋军援兵已到,遂无心恋战,调转船头逃去。虞允文又命水师以强弓劲弩尾追射击,大败金兵。
二、虞允文墓
1、虞允文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形势很险恶,给朝廷禀报已经来不及,于是他决定越权行事,先由慰问军队变为整顿军队,组织地方民兵支援,然后亲自来到采石江边,察看地形部署兵力。随从担心地给他说:如果打了败仗,那会罪上加罪哟。虞允文大义凛然地说:现在国家如此危险,我不能当逃兵。
2、未来的亿万富翁打赏了我!
3、当时南宋军队以步兵为主,骑兵稀缺,即使战力较强的岳飞大军,依仗的也只是所谓八千背嵬军。宋军面对马上民族的骑兵冲击,仅能防御而缺乏攻击力,根本不可能对金国发动有效进攻,能做到的只是防守坚持。宋孝宗之后历朝的进攻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就是明证。
4、宋克成说,自己惟一的一次出远门,是在2000年去河北看望女儿。那一次,走得实在是不放心。就因为虞允文是个历史名人,盗墓贼总是惦记着里面有什么好宝贝。而早上世纪80年代初,仁寿县文物机构考虑到盗墓贼比较猖獗,专程给他家配备了一支火铳。这支火铳曾在1999年夏天的某个夜里用过一次。当时,六个盗墓贼到虞允文的坟场盗墓。宋克成大喝了一声,朝天放了一枪,盗墓贼落荒而逃。
5、此时,率领这支宋军的主帅已经弃军逃命去了,而正是这个本无守土之责的书生,在上演了一番精彩的临战演说之后,率领不到2万宋军,与百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并最终赢得了大捷。战后,南宋名将刘琦激动的说:“朝廷养兵千日,竟使书生立功!”
6、第二天金军与宋军展开激战,由于虞允文提前安排,金军惨败,损失战船多达三百艘,这就是采石大捷
7、金兵果然如期渡江,数百艘船浩浩荡荡驶过来。尽管宋军水师在江面阻击,仍有七十余艘敌船冲过江登陆。金兵登陆后,发动猛攻,宋军防线招架不住。虞允文见势不妙,驰入阵中,勉励宋军统制时俊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耳。”时俊听罢,当即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奋勇前驱,遏制住金兵的攻势。
8、宋军被激励得个个奋勇向前,又结合民兵海鳅船冲锋,终于将金军在长江水面半道上击退。第二天,虞允文又派人去烧毁了金军的剩余全部船只。金军渡江不能,只好移师瓜州。就是在瓜州,完颜亮被弑。金军撤退,两淮沦陷之地随后也被宋军趁胜收回。
9、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去打猎。那天,(魏文侯和大臣们在宫中)喝酒喝的很开心,天下起了雨。魏文侯将要出去。大臣们说:“今天喝酒这么快乐,天又下大雨,大王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虽然现在很快乐,(我)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的地方),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0、其实虞允文之所以能救南宋于生死存亡之际,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虞允文关心国家军事安全,二颜亮增加了虞允文获胜的机率,三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说服才能"。
11、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次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抚使、知枢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拜相,任用胡铨、王十朋等。乾道八年(1172年),加授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旋即再镇四川,封爵雍国公,世称“虞雍公”。
12、宋高宗于是再命虞允文出使金国。归来后,虞允文将金军加紧训练的消息汇报给了宋高宗。宋高宗于是将其提拔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13、虞允文的一生,是一种人格,一种理想与时代的抗争,正是他的担当,让他与岳飞、毕再遇、孟珙、文天祥诸人并肩,成为了整个士人阶层的先驱者,昏暗时代下的闪闪光亮,足以照耀整个王朝,流芳百世。
14、宋乾道九年农历10月间,两次向金提出受书礼仪平等的要求,都被拒绝。宋孝宗即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发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备,并向宋孝宗提出:“机不可为,但令机至勿失耳。植根本,国富强,待时而动可也,安敢趣师期为乱阶乎。”引起宋孝宗的不满,虞允文也知道宋孝宗的心情,为了不负厚望,更加积极备战,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不顾,终于因此得病。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农历2月辞世,病逝于成都,终年六十四岁。后移葬于仁寿县中山乡。虞丞乡因虞坟而得名。赠太傅,赐谥号“忠肃”。
15、稳定军心后,虞允文率领诸将到江边察看敌我双方态势,发现两军的兵力十分悬殊,采石宋军仅一万八千余人,然而,金军已在江北云集部队60万大军,虞允文与将士们商议决定,依靠长江天险,通过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阻止敌人渡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6、相较于宋军,金兵阵势吓人:战役指挥所设在江边,在一个大高台上,分立两面绛色旗、两面五彩旗,中间有黄色房子,完颜亮盘腿坐在中间。按照金兵惯例,头一天就杀死白马、黑马各一匹用来祭天,早饭后下令第一个杀过长江的人奖黄金一两。
17、此时虞允文收到准确的情报:金兵将于第二天渡江,先渡江者赏黄金一两。他马上布阵,他令骑兵、步兵列阵于江岸,把水师分为五队,一队驻守中流,两队分驻左、右两侧,另两队船则埋伏于小港内,作为机动部队。
18、虞允文还著有《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唐书注》、《五代史注》、《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雍公奏议》二十三卷、《内外志》十五卷、《诗文集》十卷、监修《续会要》三百卷,《宋诗纪要》收录其诗两首,《宋代蜀文辑存》收录其文八十五篇
19、虞允文墓由世袭护墓人宋氏历代守护。虞允文死后第四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下诏,指派宋氏家族开始负责守墓。从那时起,宋家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墓。在宋家的传人叫宋克成,是已逾古稀的老人,他的爱人叫李正南,他们的儿子叫宋健彬,他们守墓已有六十多年了。皇帝下诏制定的,所以虞允文后代不姓宋。
20、因而刚刚登基就火急火燎地想要发动侵宋战争,所以他准备的很仓促。从完颜亮开始准备到最后发动战争,一共就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三、虞允文怎么读
1、采石大捷之后,虞允文的才能得到朝野的认可和推崇。在十余年间几度出任地方大员和朝廷要职。但他长期面临着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那就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乃至不同派系的主战派之间,一旦发生了争斗,常常将虞允文裹挟其中,让他心力交瘁。
2、采石之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这胜利的鼓舞下,南宋其他陆上两路稳住了阵脚,水路也取得了胜利。时任两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兼率舰队守卫海防的李宝,早年曾在岳飞麾下统率义军,同金军作战屡立战功,主动请缨率领一支只有战船120艘、水兵3000人的舰队,从平江(今江苏苏州)出发,沿东海北上长途奔袭金国舰队。
3、虞允文从未打过仗,却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整顿没有主将的败军,大大振奋了军心,运用高超的智谋,竟以8万兵力与百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在少数,但敌我对比这样悬殊的极少。1961年11月6日,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4、虞允文身后第四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亲自下诏指定,由宋克成老人的祖上为其守墓。
5、采石之战,虞允文横空出世,客串三军主帅,证明不仅能文还能武,无论是战役还是战略,都是一流的。为什么一介书生能打败久经沙场的完颜亮?
6、准备不足,实力不济,只能依险守御,消耗对手。如果轻易北伐,很难取胜,最好的例子就是张浚。即使北伐能够成功也会和金进入拉锯战,自身消耗过大,而当时南方经济落后远不如中原是普遍情况,对本来就孱弱南宋朝廷十分不利。
7、当然,如果换作另一个人劳军,也许确实是多余之举。但历史把一位叫虞允文的人推到前台,慰军劳师就成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举动。
8、虞允文非常注重孝道,因为母亲早逝而父亲又身患疾病,他为照顾父亲一直没有为升迁去考取功名,以至于7年都没有调官。
9、虞允文虽然文才不足以传世,却是一位中国历史上顶级的民族英雄,曾在采石矶率两万残兵,大破60万金兵,一战灭掉了金国的南下雄心
10、(网友自制毕再遇游戏形象,取自网络)
11、另一个宰相汤思退主张弃地求和,想要东线南宋军放弃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四州。虞允文连连上疏反对,力求保住关乎上游之存亡的唐、邓二州,却被诬蔑为“大言误国,以邀美名”,被宣召回朝。
12、说起来比较尴尬,前任大将王权被解职,后续大将李显忠还没到任。朝廷先派虞允文前往犒师,结果一不小心,让这个书生赢得军事史上不可思议的一场胜利。
13、采石之战是两宋(南宋和北宋)与金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役。南宋力挫入侵金军主力,击碎了完颜亮消灭南宋的梦想,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延缓了南宋的衰亡。
14、兵士们斗志昂扬,拼命冲杀。金兵入侵以来,还没有遭到过象样的抵抗,如今碰到这么强硬的敌手,一下子就垮了下来。
15、由于当时宰相秦桧当权,所以虞允文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秦桧病死后,虞允文才得到重用,他在任职中书舍人之时,曾向高宗进谏良策,颇受高宗赏识。
16、范成大这次出使,面对金世宗君臣,正气凛然,抗言争辩,虽然没有达到变更条款的预期目的,却让金国君臣刮目相看,最后保全气节而归。
17、与此同时,江中激战正酣。宋军水师在船只性能上要优越于敌军,所用的船称为海鳅船,采取冲撞战术,犁沉敌船无数。采石矶水战一直打开天黑,此时金船损失过半,仍然不肯退却。
18、绍兴三十一年(1161),中书舍人虞允文以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19、这样,宋克成放弃了外出的想法,从母亲手中接过了看管陵墓的担子,这一守便是65年。连北京的外孙娶亲,他也没去成。
20、因为早在1141年宋高宗就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取与金国的和平相处。因此完颜亮为一己私欲置两国百姓安危于不顾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四、虞允文和岳飞比谁厉害
1、金兵果然上当,次日来袭营,被早有防备的宋军水陆夹击,击毁金兵战船300艘,全胜!虞允文再次报捷。这时,完颜亮懵了,对面宋军主帅是何方神圣?既然打不过你,咱来点儿阴招你防得住吗?
2、但是虞允文却在关键的时刻向宋高宗进言,不仅直接严明金国意图而且建议皇帝立刻召集朝中重臣共商防金良策。
3、虞允文“说理”总是一句到心,先给时俊一个加持,你有能力有本事打胜仗,万一败了呢?那麻烦了,背后是你要保护的兄弟姐妹、儿女,失去你的保护,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金兵可不是来度假的,是来杀人的。
4、这个情形下,虞允文挺身而出。他把所有将士召集起来,共有一万八千人,马数百匹。他在诸将士面前慷慨陈辞,勉以忠义,指着带来的犒军物品道:“金帛、告命皆在此,以待有功。”这些将士多是爱国志士,见这位参谋军事挑起重担,纷纷表示道:“今既有主,请死战。”
5、虞允文一看这好办,命弓箭手一路追袭。冲杀上岸的4000多名金兵被杀,内有2个万户长,还活捉5个千户长、500多名士兵。一些没能上岸的金兵驾船往回跑,他们没死在宋军手上,被愤怒的完颜亮斩杀:我让你们是去打仗的,不是驾船一日游的。
6、是不是侥幸呢?还真不是。
7、“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根据史料记载,虞允文命令诸将把步骑兵列阵于沿江高地后面,敌军一旦登岸,就围而消灭,把所有战船集中起来分为五队,中间一队为主力,由海鳅船组成,内藏精兵,停泊长江中流,另两队为左右翼,配合主力部队进攻策应。其余两队藏于小港,以备根据需要增援。
8、当虞允文到了采石时,发现形势比想象的要严重一万倍。金人已经把采石作为渡江登陆点,金帝完颜亮亲自押阵,在对岸已集结四十万大军,随时可能渡江。而采石的守军群龙无首,全无斗志,毫无军纪章法。
9、当时,有传言说,金国“欲以三十万骑奉迁陵寝来归”,一时间,中外汹汹,荆、襄一带宋军将帅纷纷请求朝廷增兵,宰相虞允文沉着从容,说:“金方惩亮,决不轻动,不过以虚声撼我耳”,虞允文所料不错,金国正忙于内政,没有能力南侵,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10、半斤八两,二人其实能力不相上下。只是岳飞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心,从此不再打算收复中原。但虞允文的报国事迹仍广为人传颂,名留青史。
11、说实话,历史上有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看虞允文的经历,采石之战前没有从军、治军的经历,更无带兵打仗的任何战功。但是8万人对战40万人,大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历史上还有谁?
12、杨万里评虞允文:“食必观书,为文立成,不雕而工。”
13、高宗赵构屈辱苟安,与金签订“绍兴和议”,疆界缩小到淮河、大散关以南。绍兴十九年,金国宰相完颜亮自立为帝,策划南侵。王纶出使金国回朝述职时,却极力鼓吹敌人态度恭顺、和好。弄得高宗十分高兴,以为高枕无忧,于是搁置了边境守备,不再过问。见此情形,虞允文忧心忡忡,力陈金国一定会破坏盟约,指出对方入侵的通道有五处:“曰川映,曰荆襄,曰淮东,彼此不出于此,必以正兵出淮西,奇兵出海道,”要求加紧备战。
14、综上所述,虞允文是一个具有多面性的人,他是才气逼人的一介书生,更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无论哪一面都诉说着他的爱国情怀,因此才受到世人的敬重。
15、虞允文从小就天赋异禀,七岁便能成文。
16、仁寿的文学青年听虞允文守墓人宋克成讲故事。
17、绍兴三十年(1160年)十月,虞允文借职工部尚书,充任贺正使,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虞允文眼见金人正在大规模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又有“看花洛阳”之语,于是在回朝后,将这些事尽皆奏报朝廷,并请求加强淮、海沿线的边备。
18、此战,南宋取得了扭转性胜利。虞允文在战后也迅速被提升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后来又升至宰相,成为继张浚、陈康伯之后的主战派不二人选。
19、当年九月,金人渡过淮河,大兵压境,气氛非常紧张。消息传来,朝野震惊,宋高宗甚至想到海上出逃。在宰相陈康伯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宋高宗不仅没有逃跑,反而答应亲征。之后,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军,以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谋军事,到江淮前线督查各军,积极备战。
20、更改“隆兴和议”条款
五、虞允文为什么不北伐
1、当时情况危急,金国大军遮天蔽日,准备渡江;宋朝军队却群龙无首,将士脱去盔甲,战马解下座鞍,士兵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路旁。由于虞允文抵达采石时,前一任主帅已经擅自离去,新任的主帅李显忠又未到任,军心涣散,秩序十分混乱,到处都可以看到士兵在游荡。看到眼前的情况,虞允文心急如焚,他一边前行一边询问路边的将士,为什么金军都要渡江了,他们还不做好战斗的准备,反而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士兵们告诉虞允文,他们原本是骑兵,前任主帅让他们弃马过江,现在没有了战马,加之主帅已经擅自离开,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2、通过与士兵们的交谈,虞允文得知将士们并不是不愿意抵抗,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杀敌。所谓军机刻不容缓,再等新帅必败无疑。此番局面让虞允文再也坐不住了,他虽然是一介书生,却有一腔报国情怀,誓死杀敌的决心,他主动站出来劝说士兵们振作起来抗击金军。
3、指挥采石之战的虞允文根本就是武将,他只是代表朝廷去犒师的,其实就没有指挥权。但是形势危急,虞允文顾不上那么多了。当时有人对他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倘有人背后说公的坏话,公难辞其咎。”这是告诫他,您别越权了,指挥作战不是您的事。虞允文听罢大怒,斥责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4、虞允文,字彬甫,四川省仁寿县人,绍兴24(1154年)年进士,次年入朝,任秘书丞。1161年秋天,金主完颜亮亲率60万大军,水陆并进,扑向江南。危急关头,虞允文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的身份,到采石矶犒军,看到军无主帅,军心涣散,便将尚未逃离的将领召集起,重新部署,抗击金兵。虞允文命人以海鳅船猛冲金船,并用霹雳炮(这是虞允文发明的)猛击,将渡江之敌歼灭了一大半,打退了金兵的多次进攻,金兵大败而逃,宋军大获全胜,创下了我国历史上以1万8千人战胜60万人的辉煌奇迹。
5、一介书生奉命前线劳军,率领8万名残兵打败40万大军,完颜亮被杀,这真正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真逃兵假援兵,吓退上万金兵
7、岳飞(1103—1142)虞允文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也就是岳飞死时虞允文只有15岁,虞允文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所以,虞允文当官时岳飞死了
8、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改任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授特进。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他在到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以病卒。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
9、孝宗和虞允文的这次移屯兵马,正是为了日后的北伐大计。当时有内侍从建康回临安,称:官家爱惜士卒,它日调发,止过一水,便可接战,免得临时道塗之劳。
10、可惜的是,虞允文的大名少有人知,采石之战从诞生之日就被忽视,岁月似乎把这段历史遗忘了。
11、宋乾道三年农历2月,虞允文被重新启用,任知枢密院事。农历5月,四川宣抚使吴璘死;农历6月,以虞允文任知枢密院事兼四川宣抚使,接替吴璘镇守西疆。虞允文到任后,召集川蜀四路的转运使,“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整训军队,强者任战守,次者备辎重,裁减老弱者达一万七千多人,岁省军费九百万贯,核实民兵得两万三千多人,并以官田安置归附南宋的金朝人(归正人)两万人,修缮营垒、兵器,选拔将校;又奏除历年州县所欠税赋三百四十三万贯,禁止提前征收两税、盐税、酒税,核减两税中的虚额。适遇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崇庆)等十四州发生饥荒,虞允文又免除当年租税,并开仓赈灾,数十万民众赖以渡荒,四川军政面目一新。
12、本期探秘发现,就让我们再次走近他,探寻作为一介书生的虞允文以及他留给世人的巨大影响。
13、其次,完颜亮因为对南宋风光垂涎已久。
14、李显忠钦佩虞允文的勇气和胆识,立即调拨了1万余人马。虞允文率军星夜开向京口,协助刘锜在江面上进行了严密的防御部署。
15、1961年11月6日,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16、由于其取法的特异性,在当时的书坛影响不大。尽管如此,这种独特的面目,也足以在南宋书法史上占有一席
17、十月,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淮东淮西的宋军后撤,南宋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宋高宗令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虞允文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负责协助叶义问抗敌。
18、虞允文指挥宋军将士舍生忘死,面对金军一轮又一轮猛攻,始终坚守阵地,连败金军。最终,南宋以少胜多,烧毁敌船300多只,金兵死伤无数,溃败而逃。而在这次惨败以后,完颜亮得到了更加糟糕的消息,他的本家完颜雍已经在辽阳称帝,断了他的后路。
19、传说,袁崇焕因为犯下了“斩帅以践约,市米以资盗粮”等十项大罪,被凌迟处死后,一位姓佘的贴身侍卫不顾朝廷下的死命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冒着被灭门的危险将袁崇焕的头颅偷了回来,埋在了自家的院子里。跪拜完后立下三个毒誓:后代子孙永世不得为官;不得回到南方老家;子孙后代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而且自己死后也要和袁将军埋在一起。此后佘家人一直守护着袁崇焕的头颅墓。清朝乾隆时候,袁崇焕得到平反,乾隆亲自下旨寻找袁崇焕的后人,当得知佘家人为袁将军守墓100多年后,大为感动,授予佘家人高官厚禄,被佘家人以恪守祖宗誓言而拒绝。如今,快过去400年了,佘家人已经传到了17代,他们依旧在为袁将军守墓,每天扫墓祭拜,清明节还披麻戴孝。
20、所以,看到这封信后他马上发现漏洞,得出结论:“这是完颜亮反间计。”就写了一封回信:“王权已被军法处置,新帅叫李显忠,我劝你不要玩阴招,还是战场上面对面一决雌雄吧。”潜台词是就你那点儿墨水,还搞文攻?是不是明着打不过我们啊?
六、虞允文
1、宋克成已经八十五岁了,他家世代守护的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墓。
2、然而,采石之战后,在虞允文的有生之年,宋朝却再也没有兴兵北伐。
3、移师建康府,伺机北伐
4、《宋史》虞允文传说:“秦桧当国,蜀士多屏弃”,所以秦桧当政,他一直未被重用。我一直搞不懂,秦桧任相,为什么弃四川人不用的原因,也不知是写史者因虞允文多年不升而杜撰出这么一个理由还是什么,不得而知。希望能得到方家指教。
5、之后,虞允文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当时的三衙管军(最高长官)由宦官承理,虞允文上书认为:“自古以来,人主的权力,不下移至奸臣,便是落在亲随幸臣手中。秦桧盗权十八年,秦桧死后,大权才回归陛下。近来三衙长官交结中官(宦官),宣和、明受之鉴(指宋徽宗时的童贯典军、梁师成乱政,及高宗初年的苗刘兵变)近在眼前。”高宗醒悟,立刻禁止此事。
6、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就热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卷堤,怒涛卷霜,天地险恶无边。市里的珠玉、户盈罗绮、争奇斗艳、叠重湖的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族晴天,菱歌出现在夜晚,喜钓老人莲子。千骑咬紧牙关。醉闻箫鼓,吟烟霞。他日图会成为很好的风景。我要回凤池自夸。
7、虞允文在绍兴二十四年,考中甲戌科张孝祥进士,先后任彭州通判及黎州、渠州知州,在此期间,秦桧弄权,他和其他四川书生一样遭到排斥,都没能重用。秦桧死后,虞允文终于调到京城,由秘书丞转任礼部郎官,升任中书舍人,参与国政。虞允文感恩皇上的重用,常常建言献策:“为人君上,必须敬畏天地,必须安定民心,必须效法祖宗。”又论到儒士风气的弊端,以文章进谏,必抑制其轻浮的辞语;以言语进谏,必罢黜其巧言、伪意;以议论政事进言,必去除其苛刻要求,如此治国,方知任重致远。而且极力谈论四川财赋科纳的弊病,皇上听了很高兴,全部采纳。
8、关于宋人以及后世史家对采石一役的评价,颇有过夸之处:
9、PHOTOBYWILSON
10、这名叫虞允文的书生,虽然创造了非凡功绩,却少为人知,甚至可称为被遗忘的历史英雄。
11、虞雍公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与张魏公相上下。(杨慎《太史升庵文集》)
12、当时朝野普遍认为:移骑军屯于建康,以为出师之渐。
13、乾道元年,虞允文被召回临安,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罢黜主和派汤思退及其党羽。
14、金国海陵王完颜亮1149年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时任皇帝金熙宗,自立为帝。1153年,将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为中都大兴府。尔后迁都汴京。完颜亮两次迁都,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展开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15、明末人张岱的《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一中记载袁崇焕被处死后的惨状:“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即袁崇焕惨遭凌迟,尸体已被老百姓抢来吃掉了,仅仅剩下一颗头颅,还要送去九个边塞示众。如果这个头颅被人偷了,肯定会引来轩然大波,追查到底。但并没有史书记载有追查之事,即佘义士偷头颅的事应该是不存在的。
16、采石之战后,虞允文任川陕宣谕使,他与防守川陕边境的名将吴璘共谋经略中原之计,乘金国政局不稳出奇兵,收复了陕西三路十三州之地。可是政敌们却污蔑他是“轻薄巧言之士”,“其实无能,用著辄败,只志在脱赚富贵而已”,将他的北伐理想说成贪图功名的小人行径。保守派宰相史浩等大臣,以“弃鸡肋之无多”为由,要求退出新收复的陕西之地。虞允文前后上疏15道,反对弃地之说,认为坚持抗金、收复失地才是“天地之大经,《春秋》之大义”。可叹的是不仅新收复的失地丧失,老将吴璘率军仓促撤退,被金军袭击,死伤惨重。
17、他走到阵地,向三军将士说:“朝廷养兵30年,就是为了你们此时能够报效国家。现如今凭借长江天险,击退金兵,是我们唯一的活路,也是大宋唯一的活路!后退半步,即无死地!陛下的圣旨和颁奖令都在这里,就等你们杀敌立功了!”
18、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太炎先生"章太炎曾说:"宋之割于女真也,岳飞、虞允文出而匡之"。章太炎提到了一个人虞允文,在他的认知里虞允文抗金的功劳完全不输于岳飞。
19、其多年来,金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了南宋军民的义愤,士兵们斗志昂扬,同仇敌忾。老百姓探敌情、搞运输等,同心协力配合官军作战。据史载,金军第一天进攻采石时,江边连绵十多里的山头上站满老百姓,为官军英勇抗敌呐喊助威,声震云天。真格是人民战争的宏伟场面。
20、完颜亮自然不敢罢休,第二天率三百多艘战船一齐出动,双方刚一接触,南宋水军一边快速推进,一边射出无数火箭。金军措手不及,一大半敌船着火。金军再次大败。
1、▲南宋皇帝写给虞允文的手诏。
2、绍兴三十一年的十一月,金军逼近采石,临安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书生,来到了南宋的一个小城市。这个书生虽说是文官,但有着与武将无法相比的坚韧。这个文官叫虞允文。
3、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
4、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不仅表现了高超的智慧,更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并不是他情急之下的迸发,乃是他本就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
5、至少就我来说,初次惊艳的是虞允文以一介书生指挥弱宋兵卒大破金军,之后持续让我产生对虞允文兴趣的,是虞允文一生的事迹:出使金国的预见、采石之战的勇于担当,宣抚地方时的坚持抗争,拜相后的拔擢、凝聚贤才及整顿国政,出督四川时的厉兵秣马。
6、而当时的虞允文已经44岁,但是他凭借自己的才华,一考便中进士及第,开始入朝为官。
7、此时,它杀出来冲向金军船队,许多船只被它撞沉。因为受水陆夹击,冲到长江南岸的金兵死伤过半。不过,因兵力悬殊过大,金兵直到天黑仍不断涌向南岸。
8、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在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9、柳永自夸祖国江山的得意之作,没想到百年后会成为敌国出战的理由。金国皇帝是完美的,做梦也想在词作中夺取自古以来热闹的江南宝地。二十七万大军分三路向南宋边境突进。转眼之间,已经很久没有战斗过的南宋军队和,原本没有比这更高的防御线崩溃了,淮北危急,淮南危机。最后江南很危险。
- 相关句子
-
杜甫的绝句【简短89句】
玉垒浮云变古今【简短122句】
马嵬驿【简短68句】
王安石的诗【简短126句】
爱本无罪【简短102句】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10首【简短149句】
春分的美好寓意【简短94句】
望极春愁【简短83句】
元宵灯笼【简短103句】
孟浩然的名句【简短97句】
刘禹锡的古诗【简短132句】
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有哪些【简短111句】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简短101句】
九月九日望乡台【简短58句】
关于三八妇女节的诗句【简短92句】
黄升【简短84句】
元日陈与义【简短73句】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简短77句】
向晚横吹悲下一句【简短131句】
关于母爱的古诗20首【简短77句】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