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光启【简短148句】
admin 2024-03-20 句子大全 ℃ -
一、徐光启
1、天启年间,孙元化协助袁崇焕驻守重镇宁远(今辽宁兴城),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宁远,孙元化为袁崇焕设重炮11门,痛击后金军,努尔哈赤兵败重伤而死,史称“宁远大捷”。
2、在李天纲看来,当下纪念徐光启还有“另外意义”,即传递徐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温和主义”路线,不啻为为现今不断鼓噪的民族主义开出的一剂解药。
3、宁远大捷硝烟弥漫的1626年,是徐光启“炮兵救国”理想最接近梦想成真的时刻。根据科学技术史专家的研究,当时孙元化统帅着远东地区最先进、最优秀的炮兵部队,当然也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炮兵部队。徐光启等人千辛万苦,甚至动用自己的俸禄,引进欧洲新式炮兵技术,包括铸造、操作,乃至引进外籍炮兵军官,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孙元化麾下的新式炮兵部队。和中国旧有的炮兵相比,新式炮兵不仅大炮铸造更为精良,而且具备了弹道学原理指导下的瞄准技术。
4、1619年,徐光启返京复职,经历了仕途中的一段艰难里程。当时,满族频繁攻打北方边关的形势已十分危急,军事防御成为首要的严峻问题。为此,徐光启应召回京,奉命负责练兵督军。他直言不讳,提出以更合理的现代标准改组军队和使用威力巨大的西式火炮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他再次借助耶稣会传教士的科技专长,使他们重返京城,并在自己家中对他们提供接待。此外,他还向皇帝奋力自荐,谏请出使朝鲜,争取共抗满族入侵的同盟,并请毕方济神父(FrancescoSambiasi)随行,以便展开朝鲜的福传活动。
5、徐氏是一个热心修德的虔诚基督徒,他每天领圣体,办告解,热诚地听神父们的讲道,实践在天主面前的意识省察和个人祈祷。”在会客之前,无论是何人造访求见,他都必要走进自家小堂里,在天主面前进行简短而又亲切的祷告,请求祂的帮助,使自己以灵魂的慧眼而不是世俗的眼睛去察人论道”徐光启还协助神父们做弥撒,甚至能用拉丁文答念。他的传教热忱令人钦佩,许多人经他引导而皈依基督宗教,其中不乏士大夫阶层;此外,他还寻求将福传扩大到朝鲜的可能性。我们前面也谈到了他对传教士的大力帮助和全力保护。耶稣会传教士经常向他请教,对他睿智的建议满怀信心。
6、明清时期,耶稣会在澳门设立了他们的“大中国区”总部,即耶稣会澳门总院,负责对这一地区的“传教士”的统一领导。
7、徐光启研究科学是多方面的。父亲病死那年,他回到上海奔丧守孝。这年江南遭遇了大水灾,庄稼全被淹了。水退下去以后,他帮助老百姓从福建引来一批甘薯秧苗,要大家栽种,自己还在荒地上带头试种,结果收获丰硕。他看甘薯不仅福建沿海能够种植,上海也可以种植,于是就编了一本小册子,介绍如何种植甘薯。后来甘薯的种植就从福建推广到浙江一带,又很快推广到江淮流域。
8、一是已经出版“行于世”的,有《历书》一百三十二卷、《清台奏草》、《兵事疏》、《几何原本》、《测量》、《勾股》、《水法》、《简平仪》、《农遗杂疏》、《毛诗六帖》、《百字诀》;
9、✟传扬福音,荣主益人,促进和谐,见证信仰。为广大教友提供交流平台,快来关注吧!
10、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他虽然本着当时晚明儒学的精神苦读四书五经,但也时或赴他乡充任私塾教师,并同时钻研兵书和农学,具有兴趣广泛的突出特点。出于严格的道德伦理思想,他的知识取向是强国利民的经世实学。在33岁出行韶州时,他遇到了耶稣会郭居静神父(LazzaroCattaneo);1600年,他在38岁时于南京第一次与利玛窦神父会晤,为其《坤舆万国全图》所打动,这幅地图拓展了中国文化的全球视野;1603年,他重返南京,从罗儒望(JoãodaRocha)神父那里接受了更深入的基督信仰培育,经过深思熟虑和祈祷,他在不久后领洗,取圣名保禄。
11、在数学方面,他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6卷,并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几何”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始于徐光启。
12、徐光启在书中说道:“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
13、如果QT灵修让您受益,欢迎转发支持,使我们的侍奉可以持续且拓展:
14、只要人们本着良知,认真阅读理解徐骥《文定公行实》,我们多少能明白许多事情的真相。
15、二是“举人入监”,指参加会试没有考中的那些人,他们本来就是举人。这与徐光启无关。
16、徐光启满怀希望,决心练好新兵,加强国防。不料朝廷各部门腐败透顶,练兵衙门建成以后,徐光启既要不到人也要不到军饷,急得团团转,好容易要来一点军饷,就到通州检阅新兵,谁知7000多新兵大多是老弱病残。徐光启大失所望,眼看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没有办法,只好辞去新兵衙门的职务。
17、徐光启思想上的如此转变,使他的后半生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
18、第改革陈旧历法,科学修历。
19、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中国的达芬奇……徐光启死后,人们不断给他戴上各种帽子,后世之人或各取所需,或避重就轻,历史叙述总是躲躲闪闪,及至今日生活在徐家汇的青年“不知有徐”,而徐氏身份符号的演变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20、李鸿章式洋务:跪洋祸国,制造甲午惨败将中华推入深渊
二、徐光启简介
1、“影景合成”现场的小电影播放着:1600年春天,徐光启来到南京天主堂,在管家的带领下,进入利玛窦的书房,利玛窦急忙出来迎接,彼此握手寒暄,侃侃而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徐光启倾慕利玛窦的见识和博学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而利玛窦则仰慕徐光启的儒雅和才华”。
2、李天纲很欣赏徐汇区文化局的“务实开明”精神,他特别提到2003年宋浩杰组织修复徐光启墓,按照1903年重修的样子复原,把墓碑前的十字架也修复了。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前欧洲所所长陈乐民亦积极评价:“我认为这很重要,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徐氏本人的尊重。”
3、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在上海县法华汇出生,,字子先,号玄扈,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
4、“徐光启的时代,西方愿意赞美东方,东方开始学习西方,东西方之间开展的是一场平等的‘知识大交易’。”李天纲介绍说,“那时,欧洲国王们不远万里派人到中国来拿线装书,葡萄牙国王最先拥有线装书,法王路易十四羡慕得不得了,也派人到中国来拿,他拿到后很骄傲,展示给公爵、侯爵们看。”
5、3年后,徐光启再一次来到南京,接受“洗礼”成为一名正式的天主教徒。“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利玛窦,没有西学的东渐,就没有明代的徐光启,也没有中西文化的第一次会通。”宋浩杰评价说。
6、不经意间,这让徐光启接连创下几个记录:他成为文献记载首个有英文名的中国人,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受洗的基督徒,而徐光启一家则成为上海第一批天主教友。
7、“清朝说徐光启太过分了,把西洋人引入中国,清朝可以说他主修《崇祯历书》翻译《几何原本》是功劳,但觉得入教有点过了。民国以降国人崇尚科学,就说他是科学家、科学先驱,再后来说他是爱国政治家,一直回避他的天主教徒身份。”李天纲说,“现在我们就不能回避他的天主教身份了,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跟他的天主教徒身份密切相关,不能分开。”
8、每一名教徒,都被耶稣会安排的人秘密监视着,即人盯人。那些身份普通的中国教徒,人人都被别人暗中监视着,每个人也领受了暗中监视他人的任务。由于徐光启、李之藻是高级官员,所以由耶稣会士亲自昼夜陪同。时时刻刻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提醒、督促每一名教徒在精神上绝对服从“天主”:
9、从此,徐光启在仕途上不断升迁,经万历、天启再至崇祯三个朝代,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太子太保。
10、新鲜的药材不经炮制,就能服用、治病?这也信?但是,徐光启就信了!他不仅信了,而且还告诉家人也这么办。
11、徐光启是一位十分神秘的人物。徐光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徐骥撰写了《文定公行实》一文,详述了徐光启一辈子的经历。我想,谈论徐光启,没有什么信息比他儿子的更权威更真实可靠。
12、耶稣会士不是一般的行贿者。拿他们的钱财拿多了,必将终身为他们服务。
13、就在此时,徐荐龙化民、毕方济携诏命到澳门向葡萄牙商人购买十门火炮并另雇操纵火炮之兵丁数人。购买来的火炮由澳门居民公沙等人携运北上。火炮运抵河北涿州之时正逢后金兵来犯,乃协助防守,后来又从澳门招募四百多兵丁。随这批兵北上京师的有五名想来中国内地传教的教士,他们是:谢贵禄、聂伯多、林本笃、金弥格以及方德望。
14、对于徐光启这样的行为,结合徐光启为耶稣会死心塌地地所做的一切(参阅点击:《明朝末年,欧洲不具备诞生《几何原本》的基本条件》《《几何原本》作者是徐光启,托名利玛窦而已》《系列7:复盘徐光启主持修历过程:伪造译著和西洋历法》),唯一的解释是:迷信,精神被控制了。
15、大约是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光启受聘去韶州任教,二年后又转移至浔州。徐光启在韶州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L.Cattaneo)。这是徐光启与传教士的第一次接触。徐光启与利玛窦
16、又如,万历四十一年,他给家人写信道:
17、经多方联系,略微清整的“利玛窦墓”接待了来自家乡的客人。不料这个引子却让陈乐民对徐光启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别是300多年前的一个朝廷大臣为什么昄依基督教”。后来到巴黎访问,陈乐民特意向法兰西学院的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教授打听原因。对这段历史,谢和耐非常熟悉,陈谢对话得出两点结论:
18、费德里克隆巴尔迪FEDERICOLOMBARDIS.I.
19、正如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所说:现在大家吃番薯,却不一定知道徐光启提倡农学引进番薯。当然,他们更不知道徐光启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天主教徒。
20、徐光启一直是传奇人物,他在明朝当大官,信天主教,译《几何原本》,编《农政全书》,修《崇祯历书》,今天魔都的繁华商圈之一徐家汇,就是因徐光启而得名。在常见的读物中,徐光启又几乎总是和“科学”联系在一起,连蒋介石都亲笔为他写过“科学导师”的题词(石碑现存徐光启博物馆)。
三、徐光启写了什么书
1、徐光启墓位于上海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内。徐光启是中国研究和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在农业与天文学上的成就极为突出。1633年,徐光启去世后被葬在当时的法华浜和肇嘉浜汇合处,后子孙汇居于此,故徐家汇由此得名。1957年,墓地进行了修整,现墓地有花岗岩雕象。
2、在《文定公行实》中,徐骥大谈了徐光启修历的功劳,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西洋人的事,而且肯定地说,《历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他爸的心血:
3、明清农书创作的繁荣明清是农书创作繁荣、成果丰盛的时代。流传至今的明清农书有几百种之多,占我国农书总数的一多半。这些农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不乏高水平的佳作。这是当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继续发展的一种反映。在本时期的大型综合性农书中,最重要的是《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
4、从此,徐光启成为许多领域的先驱者,他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带到中国,并对许多学科的发展创新作出重大的贡献,他是当时国际上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与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西欧学术名家同时代且并驾齐驱,在一些方面或有过之而无不及。
5、系列8:从天文历算到文化转基因,再到鸦片战争
6、第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西学。
7、唐文献是万历丙戌科的状元,这位唐公,走到哪里都夸赞徐光启。
8、人一旦陷入迷信,就不能用正常思维来分析解释了。
9、在《口铎日抄》中,耶稣会士艾儒略告诉中国信徒们,耶稣会有这样的“组织纪律”:
10、原因有:明代国家统一;中国传统农学的积累;新航路开辟后,外来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成就;家乡经济环境影响;个人重视实践,善于学习;具有浓厚的农本情怀,关心国计民生。徐光启(1562年一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数学、农业等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修订历法和编译《崇祯历书》。他是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有名词来使用的第一人,曾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徐光启在农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编撰了《农政全书》,堪称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和农民蜡像
11、徐光启觉得自己在北方的大片土地的赚钱不够多,于是,要家人精心选取优质的桑树种子寄给他,他要在北方种桑养蚕,使自己北方的土地获得最大的产出。
12、万历四十六年(1618),针对辽东前线战事不断,徐光启开始不断地上折子,大谈军事,把明神宗感动得不得了;加上不少朝廷官员称赞徐光启有军事才能,明神宗好好地提拔了他一下,任命他为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让他去练兵。但是,练兵不是吹牛好玩的,结果才干了四个月,就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被官员弹劾的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再一次辞职养病。
13、1600年,三十八岁的徐光启赴京参加会试,依然落榜。许多年后,他自嘲道:“爬了一辈子科举的烂路”。
14、徐光启的众多身份中最让国人难以启齿的是“天主教徒”。
15、这个形象,和朱八八以前八过的天才很不相称啊。
16、来华的耶稣会士,全是这个“法王”的下属,包括利玛窦、汤若望等等。
17、习天文修历法,重治国安民
18、尽管晚明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动荡事件,但徐光启在仕途生涯的最后几年中,不仅连升高职,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而且还取得了一项不可泯灭的重大成就。1629年,他作为礼部尚书,在钦天监计算日蚀再次有误的情况下,重提改革历法之事。他上疏自荐,亲自负责修历工作,并在耶稣会传教士的帮助下积极投入工作。当时,耶稣会特向中国派遣了多位优秀的天文学家,其中包括伽利略的好友邓玉函(JohannSchreck),二人同为灵采科学院成员。但是,邓在此后不久便离世,徐光启于是在1630年上疏《议修改历法请访用汤若望罗雅各疏》,奏请以耶稣会传教士中汤若望(AdamSchall)和罗雅各(GiacomoRho)顶替邓玉函在历法改革中的职务。
19、孙元化是徐光启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曾参与《几何原本》的翻译工作,自己也写过《泰西算要》《几何用法》《几何体论》《西学杂著》等作品,而他的《西法神机》两卷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洋火炮技术的专著。所以《明史》卷二四八说“元化者,故所号善西洋大砲者也”。
20、崇祯二年(1629),徐光启从礼部右侍郎升职为左侍郎,即第一副部长,明代的时候,左比右大。
四、徐光启的著作
1、中国古代日食的发生是一件祭祀大事,这代表灾难将至,需要天子携百官一同“救护”,到了崇祯朝,钦天监的官员尸位素餐,沿用陈旧历法导致多次日食失准。崇祯帝焚香沐浴,大张旗鼓的准备好了祭祀,见到的却是烈日当空,这让他很没有面子。徐光启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准确的算出日食,崇祯应允了,然而钦天监也不能示弱,否则饭碗不保。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天文竞赛。当然,结果以徐光启为首的理工传教士天团——汤若望、龙华民、罗雅谷和邓玉涵,获得了最终胜利。徐光启也因此擢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2、徐光启在庶吉士毕业分配工作时,被成功地留在明朝权力中枢翰林院,担任了翰林院检讨,具体工作是内务府司礼监书堂的老师,专门负责教育宦官。徐光启因此与哪些宦官成为密友,我们不得而知。
3、徐氏再次与火炮打交道。他设法从澳门运来数门大炮,同行的还有精通火器的耶稣会传教士罗德里格斯(JoãoRodriguesTçuzu)。此时的徐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大明王朝危在旦夕的局面似乎已无法挽回。徐和其他为数不多的基督徒官员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力争挽回大局,堪称爱国楷模。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一个重大的悲剧性事件发生了。孙元化是镇守边疆的重将之他是基督徒,也是徐光启的入室弟子。1632年,孙元化在一场兵变后被斩首问罪。徐氏挺身而出,全力为他辩护,但无法挽回,只好通过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JohannAdamSchall)乔扮工人入狱探监,以冒险的方式为他争取到了圣事的安慰。
4、徐骥所提到的这些书名就很有意思。
5、附带说一句,当时因为朝廷军费不足,而新式火炮的作用又非常明显,所以曾有不少明朝官员捐资捐俸帮助造炮,连当时还效忠明朝的吴三桂也曾加入捐资造炮的行列。
6、徐光启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
7、徐光启从小就爱读书,聪明好学,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长大以后,有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南京,住了几天。听说南京来了个欧洲传教士,名叫利玛窦,常借传教机会,讲些西方科学知识,南京有不少读书人跟利玛窦有交往。经别人介绍,徐光启也认识了利玛窦,他听了利玛窦讲他从没有听说过、在古书上也没有读到过的科学知识,从此就爱上了西方科学。
8、新书《给孩子的数学思维课》加印到位,目前京东5折限时优惠,欲购从速!
9、系列9:徐光启之流为什么对耶稣会士“深信不疑”?
10、孙元化被处死的次年,徐光启在忧愤中病逝。1634年《崇祯历书》修撰完成,仅仅又过了10年,李自成叛军和清军先后攻入北京,大明王朝土崩瓦解(1644年)。此时徐光启曾寄以厚望的新式炮兵部队,已经成为大举入侵中原的满洲军队的精锐,反而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而他晚年为之呕心沥血的《崇祯历书》,在1645年被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由清朝政府颁行天下,成为新朝“乾坤再造”的象征。
11、在2005年组织徐光启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今年(2007年),上海徐汇区文化局又借《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了更大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的操办者是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他借学者的嘴巴,向社会释放一枚文化和解的信号,公开承认徐光启是一位天主教徒。
12、关于上述事功的前四项,已经有过非常多的论述,关于《崇祯历书》我还在本专栏中写过(2017年第第3期),兹不赘述。而练兵与造炮,实为徐光启一生悲剧的重要关节,值得深入关注。
13、那么,徐光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14、当时孙元化命属下孔有德部增援大凌河(今辽宁锦县),行至吴桥,因部队给养不足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孔有德部哗变,连续攻陷城池,兵锋指向登州。崇祯五年(1632年)初攻陷登州,孙元化自杀未遂,被俘,城中葡萄牙籍炮兵军官死伤数十人。后孔有德“念旧”释放了孙元化。
15、这里提到的“阁老”,就是万历首辅即第一宰相、并且多年担任独辅即唯一的宰相的叶向高。他为耶稣会士在明朝的公开活动并蔓延到全国各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16、例如,万历三十九年,他给家人写信道:
17、徐光启叹服耶稣会传教士的所作所为,对自己的师友利玛窦,他更是不吝赞美之词。利氏的《二十五言》是一篇涉及爱比克泰德的斯多葛哲学思想的伦理道德作品,徐氏在1604年为其作跋,对利氏渊博的学识与宗教热忱加以称赞:”盖其学无所不窥,而其大者以归诚天主,乾乾昭事为宗,朝夕瞬息,亡一念不在此”(参见第75页)。徐氏的这篇跋短小精悍,在收尾时,他将远途而来的利玛窦比作象征美好和幸福的神鸟凤凰,望其为大明王朝带来福瑞:”呜呼!在昔帝世,有凤有皇,巢阁仪庭,世世珍之。今兹盛际,乃有博大真人,览我德辉,至止于庭,为我羽仪,其为世珍,不亦弘乎?”(参见第77页)
18、分享是一种美德和奉献,也期待您的原创投稿,或者美文推荐给我们,投稿邮箱:
19、系列9:徐光启之流为什么对耶稣会士“深信不疑”?https://mp.weixin.qq.com/s/GjnI2g7UKpo4AqAtueddEA
20、农业社会极看重历法,这是因为时令节气、阴晴雨雪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五、徐光启与利玛窦
1、原来,唐文献是华亭人,徐光启的小老乡!华亭这个地方,恰恰是耶稣会传教的主要窝点。
2、徐光启发现天津、房山、涞水等地有许多廉价的荒地,于是立即出手,大量买进。然后雇佣可靠的人手,帮助打理。
3、在传教士熊三拔的帮助下,徐光启完成了《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夜晷图说》《简平仪说》,制造了天盘、地盘(简平仪)等仪器,又组织翻译西洋天文历法书籍,主持《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1644年明朝灭亡,此时,《崇祯历书》尚未颁行。之后,传教士汤若望对《崇祯历书》又进行了整理,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献给了清廷。清廷将其定名为《时宪令》,正式颁行于天下。
4、神学|哲学|道德|社会|经济|艺术|文学
5、徐光启等人与耶稣会士的惊天阴谋:全面控制明朝(系列1)
6、生于1562年,逝于1633年的徐光启是一个值得言说的人物,他一生所做的重要事情共有五件:提倡农学引进番薯;练兵和造炮;编纂《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合作译《几何原本(前6卷)》;组织编纂《崇祯历书》。
7、三是“荫子入监”,这是父辈以卓越战功或者突出政绩或者崇高的职位,获得皇上赏赐的“荫一子入国子监”的特权;徐光启更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机会。
8、系列5:他们为什么要把利玛窦包装成天文学大师?
9、1582年,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神父利玛窦到中国传教,带来了15卷本的《原本》。1600年,明代数学家徐光启(1562—1633年)与利玛窦相识后,下决心要克服困难译出此书。1607年,他们把该书的前6卷平面几何部分合译成了中文,并改名为《几何原本》。
10、明末意大利传教士说:“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是这样的
11、显然,耶稣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宗教组织”。
12、徐光启辞官回乡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由于他本来就喜欢研究农业科学,回乡后,就在自家田里干农活,同时做些试验,经过长期的研究记录,写成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农政全书》。
13、欧洲人沿着新航路将传教热潮带到了中国,但中国人并不接受,群众排外情绪高涨,朝中也有不少官员反感,认为传教士有颠覆国家的嫌疑,时任礼部尚书的沈榷曾连续三次上书攻击传教行为,并下令拆除教堂,遣返传教士,史称“南京教案”。
14、甘薯,水稻,火炮,历书……以及耶稣会传教士
15、这个问题,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
16、中举之后的徐光启,经过了三次会试,才修成正果。
17、又如,徐光启还有《九章算法》的数学著作,估计是徐光启学习《九章算术》的心得体会。不知道后来是否出版过“泰西九章算法”的数学著作没有?
18、他认为一百年之后每个人都必须学《几何原本》,但也太晚了。可是历史比他预料的更悲哀。
19、万历二十一年徐光启受聘韶州任教,在韶州首次接触传教士郭居静。在郭居静那儿,他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
20、许多人阅读过《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利玛窦明确地记录了这一点:他是依靠一路的行贿送礼,在众多高级官员们的庇护下,潜入内地、闯入京城、进入朝廷高级官员的交际圈的。
六、徐光启
1、但徐光启,徐文定公,他的一生其实是一出彻头彻尾的历史悲剧。
2、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政全书》初稿已完成。但徐光启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1633年去世后,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1639年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
3、万历三十二年(1604),即中举七年之后,总算中了进士,位居三甲,获得了“同进士”出身。也就是说,在被录取者中,徐光启属于中下等水平。这一年,徐光启已经四十二岁。
4、考徐光启一生所成就之重要事功,计有五项:
5、第文定路,因为文定是徐光启的谥号(死后由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
6、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爱德的表现。
7、2021年最受关注的十大博雅课程
8、徐光启是明朝历史上清廉有为的宰相,我们记住的一直是他的官职。上海徐家汇就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本名法华汇,后来为了纪念徐启光才改为徐家汇的。那历史上这个徐光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又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9、几个月后,他给家人写信道:
10、明末欧洲传教士说:1610年欧洲天文学水平如此这般
11、对于以上这些著作,徐骥压根儿没有提到什么“洋人”和“翻译”,而是明确指出这些著作是他爸爸徐光启的作品。
12、为什么呢?这要从一本欧洲的数学巨著《原本》谈起。
13、ronjoy@1com
14、徐光启获得第一的这场考试,以作弊成风而震惊朝廷,被载入了史册。考试结果一宣布,考生们就炸了,朝廷里就被闹翻了,《国榷》:
15、通过利氏这位不同反响的老师,徐光启终于可以为长期以来最纠结他的问题寻求答案。《畸人十篇》是利玛窦于去世前不久在北京出版的最后一部中文作品,该书一经问世便轰动一时。它采用对话体展开十个主要话题,对话者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其中两个重要问题是与徐光启的对话:关于死亡的问题和死后的审判的章节。从对话中,读者可深刻感悟到徐与利之间在这些问题上的反复推敲。在那段时间里,徐光启还同时恳求利玛窦与他同担重任,将欧几里得的巨著《几何原本》翻译成中文。徐氏深信,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西方科学是促进明朝科技发展的必要前提,它们的引入不仅能造福于民,也将同时提高人民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6、学习的过程中,徐光启接触到《欧几里得原本》,这是欧式几何的奠基之作,也是整个欧洲数学的基础。徐光启深知数学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认为《欧几里得原本》对推动中国数学发展有着重大价值,于是想要引进西方数学弥补中国数学的缺陷。从1606年起,他便与利玛窦一起翻译出了《几何原本》(前六卷)。在《几何原本》中,徐光启创造性地使用汉语中原有的“几何”一词指代一切度数之学,确定了几何学中如点、线、直线、平行线、面、平面、曲面、圆心、直径、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的几何术语。这些术语后来传到了日本等国,并沿用至今。之后,徐光启根据利玛窦口述翻译了《测量法义》,又自撰了《测量异同》《勾股义》两书。
17、重新修复的徐光启墓李天纲很欣赏徐汇区文化局的“务实开明”精神,他特别提到2003年宋浩杰组织修复徐光启墓,按照1903年重修的样子复原,把墓碑前的十字架也修复了。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前欧洲所所长陈乐民亦积极评价:“我认为这很重要,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徐氏本人的尊重。”
18、徐家汇天主教堂南、南丹路上海天文台东侧的光启公园(徐光启墓)
19、徐光启编著的《考工记解》是我国古代工艺制造大全
20、就在徐光启为修订《崇祯历书》而劳碌奔忙之时,努尔哈赤率金军人关,他随即停下了修订历法的工作,开始从事火器的制造和研究工作,他还对火器与防御、与攻城、与兵种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探求,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军事技术史上第一个提出火炮在战争中的应用理论的人。
1、系列7:复盘徐光启主持修历过程:伪造译著和西洋历法
2、1616年,南京发生教难,给传教士捏造罪名,进行陷害。徐光启予以批驳,并以生命作保而化解,他说:“西洋传教士是正人君子,没有违反国法,实皆圣贤之徒,其德甚正,其守甚严,其学甚博,其识甚精,其心甚真,其见甚定,在彼国中亦皆千人之英,万人之杰。”
3、徐光启中秀才后,参加过多少次乡试,我们不得而知。徐光启是上海人。按照制度,如果他想当上举人,他应该在南京参加应天府的乡试。因为他弄到了“入籍成均”,便可以申请在顺天府即北京参加乡试。
4、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主要是为了方便传教,他认为皇帝不支持,他在中国的传教就很难扩大影响,他想,如何才能取得皇帝的支持呢?只有用中国尚不完全具备的科学知识才能吸引皇帝,说服皇帝让他传教。当时明朝规定,不准外国传教士到北京传教。后来,利玛窦请地方大臣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好话,他自己也到北京去了,通过宦官马堂,送给明神宗几本《圣经》和几幅圣母图,还有几个自鸣钟。明神宗不信西教,不懂《圣经》,也不知圣母是何方人氏,但看了自鸣钟,倒觉得怪新鲜,他琢磨不透这铁疙瘩怎么能自动报时,就让马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5、崇祯四年(1631),徐光启又当上了这一年科举考试的廷试读卷官、考选庶吉士读卷官,换句话说,崇祯帝把人才选拔权全部交给了徐光启。这些事,本属于宰相的权利。
6、与您一起学习探讨历史与文化
7、1562年,徐光启(1)出生于一个早年从中国北方南迁上海的家庭。上海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位于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沿岸。由于城市周边的传统农业与棉花种植和加工,各种商业活动得到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台风、洪水、饥荒和日本海盗的侵扰也不时打乱沿海地区的安宁。徐光启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商家。在他出生的9年前,为了抵御海寇的袭击,上海修筑了城墙。1587年,一场空前的大饥荒给当年25岁的徐光启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8、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9、还有人记述说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
10、从明天起,他人生的两个难题就都不再是问题。
11、徐光启这一次大获成功,同样有神奇之处:本次会试的副主考,是唐文献;翰林院庶吉士的教官,也是唐文献。
12、徐光启能够成为明朝最著名的全能科技人才,离不开与传教士的亲密合作,徐光启还因此被称为“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上海人”,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13、系列2:徐光启等人与耶稣会士的惊天阴谋:全面控制明朝
14、兴科技之光,启中西交流
15、“承认徐光启是一位天主教徒对社会有何益处?”记者向具体操办学术研讨会的李天纲教授发问,他是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李天纲说,现实意义是“让社会看到真实,知道现在的政府是讲事实的,人们可以相信这个政府。”
16、徐光启主修《崇祯历书》就是和一批天主教徒一起完成的,成为此后200多年间中国的官方天文学体系。从科学史的角度和历史影响来说,这件事应该算徐光启的最大事功。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天文学人才,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甚至掌控了钦天监事务(国家天文台)。
17、崇祯元年(1628),徐光启不仅官复礼部右侍郎,而且当上了崇祯帝的日讲官,即天天在皇帝身边,给皇帝答疑解惑的人,即贴身智囊。
18、“现在,中国还是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优越感,羞辱感,自卑感融合在一起,欣赏林则徐的“制夷说”,这是错误的。”李天纲认为,中国人应该超越林则徐,回到徐光启的高度,重温大国的气度和开放情怀。唯其如此,中国在重归世界大国舞台的过程,才不会让他国感到误解和害怕。
19、在光启公园(徐光启墓地)西南角,绿树掩映着一栋明代民居,名曰:“南春华堂”,门前有一块巨大勒石,上面雕刻着徐光启的侧面头像,头像下面有著名学者王元化亲笔题写的6个大字:徐光启纪念馆。纪念馆的东厅特别布置了一幅“影景合成”的场景,再现了徐光启拜会利玛窦的历史场景。
20、一难是他前半生会试一直名落孙山,科举之路耗费了他四十年的光阴,但是就在他受洗的第二年,他中了进士,而且被点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前面,我们谈到过,徐骥根本就不承认《几何原本》是西洋人的东西,而是肯定地指出:《几何原本》是他爸的作品。
2、徐光启的传奇始于他再次落榜的1600年,这一年赴京赶考途中,他遇到了将改变他一生的传奇人物,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
3、徐光启不仅研究科学,对国事也非常关心。当杨镐四路大军差点在萨尔浒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京城以后,满朝文武官员都大为震惊,大臣们纷纷呼吁朝廷挑选强将,增加兵力,征讨后金。徐光启一连向明神宗上了三道奏章,认为后金越来越强大,已明显与我明朝为敌,成为朝廷最大威胁,若要挽救危险的局面,只有选出精干人才,训练新兵,才能抵抗住后金将来可能对朝廷的侵略,他自愿承担训练新兵的重任。明神宗知道他是个文官,又听说他也通晓军事,且有这般热忱,就批准他到通州招募训练新兵。
4、明朝后期僵化的儒学引起了士大夫结社的浪潮,受到上海本地社团影响的徐光启,秉持穷则变,变则通的思想,尝试用天主教“补儒易佛”,匡正时弊。另一方面,徐光启作为一个对器物制造有着浓厚的兴趣的“理工男”,从精巧的西方仪器中对身怀绝技的传教士们产生了敬仰之情,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偏见,首次提出以谦虚的态度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成为上海兼容并包文化的代表人物。
5、徐光启还要家人给他去找天门冬、生地、何首乌等等种子,捎给他,以便他种植后生吃。
6、他最后说:“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
7、徐光启毕生好学,孜孜不倦,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基督徒学者,他的研究从不停留于抽象的层面。在他与利玛窦于北京合作的最初几年中,徐光启忧国忧民,针对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加强北方边关的保卫,抵御满族”蛮夷”日益频繁的南侵。另外,徐氏也重视贯通中国南北的人工水道,关心人工大运河的有关问题。1607年,徐氏告还上海,为过世的父亲守制三年。在此期间,他邀请郭居静(LazzaroCattaneo)神父移居上海。可见,此时的徐光启已是一个成熟的基督徒。由此,在徐光启及其家人的倡议、支持和榜样下,基督徒团体在上海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教会中最稳固、最重要的团体之一。
8、徐光启伪造《泰西水法》,假冒耶稣会士熊三拔所作
- 相关句子
- 热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