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语录大全-伤心短句-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短语-美句网

当前位置:美句网 > 句子大全 > 正文
作者:

资治通鉴翻译【简短80句】

admin 2024-03-24 句子大全

一、资治通鉴翻译

1、但是,在其“史记卷十二”之“孝武本纪”的“太史公曰”中,司马迁却惜字如金,王顾左右而言他。其评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珪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焉。”

2、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知道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已有的业绩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3、由此可见,君主只有通过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的建议,才能使显贵大臣不能蒙上蔽下,这样下情就一定能上达。

4、然而,《资治通鉴》却把苏武这种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和忠诚,全部都归结于苏武对皇帝刘彻个人的感恩戴德、知恩图报。当友人到北海(即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来看望并劝他归降匈奴时,《资治通鉴》上是这样“代”苏武作答的:

5、无纾目前之虞,或兴意外之变。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其心伤则其本伤,其本伤则枝干颠瘁矣。

6、代表作: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7、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而被解任,自己述说曾经在秦王府中做门客。皇上念旧情,欲不追究让他官复原职。魏徵(征)进谏说:“过去秦王身边的人,在朝中庭外的都很多,恐怕都想依仗与你的私情而枉法,这足以使为善劝谏者心寒。”皇上欣然接受了魏征的进谏,对相寿说:“我昔日做秦王,乃是一府之王,今日做皇上,乃四海之主,不能对故人徇私。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朕也没有理由违背这点!”赐给相寿帛并打发他走。相寿流涕而走。

8、其实,司马迁是在用一种“变相”的、“曲线救国”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刘彻的真实态度。在“孝武本纪”中,司马迁不厌其烦地记录、记载和描述了汉武帝刘彻祭天地、听鬼神,信方士、吊祠官,以祈求江山永固、长生不老的种种荒诞不经的行为和举措。就在这些字里行间的详尽描述中,“太史公”对刘彻的“真实评价”已不言而喻、坦露无遗。

9、皇帝与普通人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也有七情六欲、饮食男女,而不一样的地方则在于,普罗大众大多需要通过“奋斗”——也即吃苦耐劳——才能换得一点点这方面的满足和欢娱。而皇帝们,只要用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就不仅可以实现,而且还要远超他们的期望值之上。比如在饮食男女方面,底层百姓“一夫一妻”已属奢望,“齐人之福”更是梦想,而皇帝却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秦始皇的阿房宫里,美女更是多到三十六年都用不完(“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

10、因此,皇帝们的思维与我们普罗大众的思维就不尽相同。他们一切一切的关注焦点和“奋斗”目标,就是争取权力、捍卫权力、用好权力。他们并不是什么为民谋,也不是什么为国谋,更不是什么为民族、为政声而谋,他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能牢牢坐在皇帝那个宝座上。只要是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就会无所不用其极。

11、你既然是储君,就应当以俭约为先,这样才能继承宗庙。我以前的衣服,都各留了一件,不时地拿出来看看,以警戒自己。我怕你因为如今做了皇太子而忘记了以往的事,所以把我以前所带的一枚刀,还有一盒酱菜给你,酱菜是你昔日做上士时经常食用的。如果你还记得以前的事,就应该了解我的心意。”

12、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

13、代表作:《史记》《三国志》,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14、问题是,霍光有一个致命缺陷或不足,那就是律己尚可,但治家无方。尤其是他那个名叫“显”的老婆,为了能让自己女儿嫁给皇帝当皇后,从而获得更大的家族权力和势力,竟利令智昏、胆大包天,趁着现皇后——皇帝结发妻子生产之际,残酷设计将其活活毒死!而霍光得知内情后,竟无动于衷、一味包庇,为此给整个家族埋下了一颗原子弹级别的定时炸弹!

15、(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悔恨的。

16、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17、(注)唐德宗将中书省所撰写的免罪文给陆贽看,陆贽看后,向唐德宗谈了自己的这些看法。

18、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事?”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

19、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20、大臣想要“绝对”安全的权力,皇帝也想要“绝对”安全的权力,自古以来,二者之间一直都在互相戒备、明争暗斗的循环往复和无止无歇之中。霍光、上官桀等三位“顾命大臣”的危机和结局,其实早在他们接受汉武帝刘彻“托孤”那一刻,就已深深预埋,爆发是必然之事,只是时间或早或晚而已。

二、资治通鉴翻译诸军初至石头

1、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

2、我认真地读到最后一册的最后一页,才知道《柏杨版资治通鉴》的“家族成员”,竟然多达四十多人,这组专属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地努力耕耘,加强了丰收的成果,我们诚挚地表达钦佩和感谢。同年《中国人史纲》也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父亲高兴,我们也都与有荣焉,他一生岁月之中,没有几次能有这样的鼓舞和欣喜。

3、历史上对三位“顾命大臣”的评价中,对金日磾的评价不多,对上官桀的评价没有争议——自作自受、咎由自取,而对霍光及其家族的评价则颇为复杂。缘于霍光在汉武帝之后的二十年间,其作用影响至远至大,而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讲,若非霍光辅政,汉朝能否顺利传承,都要打上一个大大问号?!

4、一直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奸雄”的曹操,曾在那篇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就群臣和民间对他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牢牢霸着朝廷权力不放的“非议”,给出了一段非常大白话的解释。曹操说:

5、(译文)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6、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7、司马光则认为,霍氏家族落得如此下场,时任皇帝刘病已也难辞其咎。司马光认为,霍光死后,刘病已收回执政大权,此时就不应该再让霍光后代再过分介入朝政,而应该用“提高官阶和增加俸禄的方法,使霍姓家族富有”,并以此远离朝政。但是皇帝没这样做,反而依旧因循旧制,任由霍光后人狂妄膨胀。而在事发之后,刘病已对霍光家族“竟全部屠杀,连一个儿童都不留下,不使霍光保存一线苗裔,……未免刻薄寡恩”。

8、远流董事长王荣文先生就定一九九三年三月七日为“柏杨日”。那天,在台北诚品书店举行庆祝酒会,为庆祝父亲柏杨的生日,也为庆祝《柏杨版资治通鉴》全书问世。上午时分我跟弟弟本垣就到了现场,我们前去跟陆铿先生、孙观汉先生握手致意,再跟小牛、丽真寒暄时,听到致辞的蒋纬国将军,极有风度地说,他要代表老哥向“柏老”致歉,并走下讲台,两人双手紧握,令在座百位嘉宾为之动容。

9、但是,纵观三位“顾命大臣”的结局可以看出:阴差阳错远离权力的,却得以保全;而大权在握、位极人臣的,全都惨淡结局。正是对权力的无尽占有欲,使得上官家族和霍氏家族最后全都走上了不归路。

10、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

11、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12、(《资治通鉴》本是一部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的中国中古时代编年史,包括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和最苦难的四个时代:

13、断代体: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14、《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最大博宏大者。由北宋名臣、名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篡,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止,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策的描述,以警醒世人。

15、《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的一部史论。它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泰至玉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哀得失,褒队物,总结经验,引才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民族复兴的大免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船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选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现和政治思想倾向。“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16、是的,这本奇书就是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

17、司马光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书编完的时候,他已经66岁。

18、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

19、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20、​宋神宗赵顼为《资治通鉴》作序:

三、资治通鉴翻译最好的版本

1、李陵,西汉名将,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2、​柏杨翻译的司马光进呈《资治通鉴》表文:

3、(译文)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4、译写工作完成之后,父亲在《中国时报》上发表了一篇诚挚的感言。他说:“感谢这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黄金时代,我有幸能够逢到,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心灵自由和人性尊严。假使柏杨版有什么贡献的话,请了解这贡献来自许许多多在这块土地上为民主开放、人权平等的争取,一起流过泪、流过血汗的朋友,希望这个时代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5、一向尊奉“正统思想”的东汉史学家班固对刘彻的评价很高:“刘彻即位之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征召四海人才,共同建功立业。设立大学,主持郊祭,改变正朔,制定历法,重谱音律,创造圣乐,泰山封禅,礼敬神灵,注重文学,光彩四射……象刘彻这样的雄才大略……纵是《诗经》、《书经》上所称的圣王,也不能超过。”

6、第228卷唐德宗建中四年

7、国学文库本(全12册)★

8、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9、《资治通鉴》中“上令封”到“而退”原文如下:

10、(注)陆贽上奏唐德宗,认为理政就应该抓住根本,不能损害百姓。

11、透过《资治通鉴》,可以看出我们所处的历史位置,和面对的祸福命运,也可看出统治阶层的心态和行事轨迹,用来作为对他们的评鉴标准。《资治通鉴》是十一世纪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对二十世纪的我们来说,明显地过度生涩艰深。从前,人们生活单纯,知识分子可以把全部生命投入经史,而现今社会节奏迅速,对这佶屈聱牙的文字,谁有这种闲工夫嗑牙?

12、不过,如果仅仅只是奢侈、傲慢的话,霍光家族充其量也就是被削弱势力而已,还不至于会有之后的悲惨结局。况且,从总体上看,霍光确实对汉室王朝一直忠心耿耿、用心不贰。

13、(译文)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14、(注)太傅疏广、少傅疏受请求辞职,汉宣帝同意并赏赐黄金。疏广、疏受回乡后变卖黄金,与亲朋故友饮酒取乐,有人劝他们用黄金为子孙购置产业,疏广谈此钱财太多的害处。

15、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骨子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

16、(译文)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纺纱织锦的巧手,也称不上贤惠了;做臣子不忠诚,即使再才气过人,足智多谋,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经亏缺了。

17、洛邑在镐京的东边,镐京在洛邑的西边,后人为了区别周朝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就把镐京时期称作西周,把洛邑时期称作东周。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当时不这么称呼,西东周还是一脉相承。以后的西汉、东汉,北宋、南宋的命名都是这个原因,在王朝名称前加上前后东西南北,在称呼上好区别。

18、“国不爱我,我为什么要爱国”。“一个鼓励为国去死的国家,是不值得人去爱的。”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文明进程的发展,人们对于怎样爱国、为何爱国、爱什么样的国,在认识和觉悟上较之古人已有很大进步和提高。

19、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

20、这一点,应当说,司马光先生的评价确实还算公允。秦始皇托孤奸佞赵高,导致秦王朝二世而亡。刘彻则托孤霍光、金日磾等一帮忠臣,并不惜将有可能在未来会形成外戚干政隐患、而且自己正百般宠爱的妃子——钩弋夫人提前处死,使得西汉一朝又向下传了七代。在这一点上来说,刘彻即使不是在识人用人上比秦始皇有过人之处,起码也比秦始皇要冷静、慎重、缜密得多。

四、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1、金庸早年写社评,精准预测政局,有人问他奥秘何在,他轻松回答——「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它帮助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

2、刘彻听到奏报后,大为光火。他认为李陵应该战死而不应该被俘。后来又“听闻”李陵在帮匈奴练兵,更是气急败坏,立即下令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全部处死!此时尚在匈奴部落中初心不改、宁死不降的李陵闻知消息后,心胆俱裂、万念俱灰,遂正式投降匈奴。

3、这以后就到了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时期东周那时候国家实行分封制。现在大家都把封建这个词当作贬义词来看待,有好多人不明白封建的真含义吧,封建,就是封侯建国一词的简称。天子把一块地地封给自己的功臣和子孙,让这些人世世代代成为这一块地的主人,这才是封建的原本含义啊。

4、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封建制度,才有了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会儿我们看看另一位司马老先是怎么说的吧。

5、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头前说:“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天下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的人,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说:“这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6、世人都说曹操奸雄、狡诈,但平心而论,就依这段话而言,却是写得平白如水、老打老实,一点不遮、一点不盖,甚至还有几分孩子般的幼稚天真,但是却说出了一个共性的真理,即:在封建社会中为官不易、为官艰辛、为官累心!

7、《资治通鉴》也注意关于经济的记载,因田赋和赋税是封建经济的首要问题。因此,它对于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都有记载。

8、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

9、父亲生日,本来是十一月一日,出狱以后,他就更改为三月七日,那正是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他入狱的日子。我们不懂为什么不把生日改在出狱的那一天(四月一日)以兹庆祝,父亲回答说:“我没有必要感谢他们还给我自由。”

10、十点超级上新价,只要199元!直接省下近四百元!!出版社直发,100%正品。

11、中华经典白文普及本(全4册)

12、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13、(译文)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14、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15、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16、这个英雄失意的结局,忽然让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教育意义。

17、(注)司马光根据秦国商鞅实行变法,立木为信的史事,作信誉是治国之本的议论。信誉是为政的重要原则,是治国理政的法宝。只有取信于民,人民才会拥护你、支持你,国家才能和谐,政权才能稳固。得民心者得天下!

18、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之所以遭受惨无人道的“腐刑”,正是因为这起事件。——他在汉武帝面前仗义执言,替自己好友李陵说情,坚定认为李陵被俘是迫不得已,“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因此而惹恼汉武帝刘彻,被判施宫刑。

19、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20、一九八三年,父亲开始着手筑砌这庞大的文化工程《柏杨版资治通鉴》,他希望能使更多的人,有能力阅读这部沉睡在图书馆里的智能宝典。而他在“臣光曰”之后,加注“柏杨曰”,同时写出自己读史的心得。

推荐句子
相关句子
热门句子


美句网,分享优美的伤感句子,这里为您准备了很多的伤感语录,伤感说说,伤感短句,伤感短语,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等美句大全!
Copyright 美句网 www.sonymi.com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蜀ICP备2022015854号-4